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
東郊向曉星杓亞。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蚵赌,漸覺綠嬌紅姹。妝點層臺芳榭。運神功、丹青無價。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杏園風細,桃花浪暖,競喜羽遷鱗化。遍九陽、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
翻譯
拂曉時,京城東郊出現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訴京城里的人們春天來了。柳樹已經吐出了新綠,花朵噙著清晨的露珠迎風綻放,整個大地因春天的到來而姹紫嫣紅,到處生機勃勃。春天里花草樹木郁郁蔥蔥,把高大的臺榭裝點得分外美麗迷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創造了如圖畫般絢爛多彩,充滿生機的美好季節。
新科進士在朝廷的組織下游覽京郊御花園,他們魚貫成行俊美如畫。御花園里微風習習,桃花浪暖,新科進士們如鯉魚躍入龍門一步登天。新科進士游完了御花園又結伴游覽京城。他們騎馬飛馳,京城街區為之塵土飛揚。
注釋
東郊:京城東面的郊野。
向曉:天將要亮的時候。
星杓: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所組成的那部分。
煙眼:煙霧籠罩著柳樹剛吐出的鵝黃色嫩芽。眼,指柳樹發芽之處的芽眼。
花勻:本指女子往臉上均勻地搽抹胭脂,此處指稱花朵有如女人勻臉一樣。
露臉:指花瓣上沾滿了露水。露,早上的露水。
層臺芳榭:高大而美麗的臺榭。榭,建筑在高臺之上類似涼亭的敞屋。
運神功:運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創造力。
丹青無價:指大自然創造出春天這幅無價的美麗圖畫。丹青,指圖畫。無價,價值高昂到無法計算。
別有:除此之外還有。
堯階:此處指代柳永當時的宋代皇帝,堯階即指宋代皇宮里朝堂的臺階。
試:殿試,舉子經過筆試考中之后,還要經過皇帝的面試稱為殿試。
新郎君:新考中的進士,唐宋之時稱新考中進士的人為新郎君。
成行:指排列整齊。
如畫:人物俊美猶如畫中之人。
杏園:此處以杏園指代宋朝的御用園林瓊林苑。
桃花:指瓊林苑內的桃花。
競喜:指杏園內的微風和桃浪都很高興歡喜,是擬人寫法。
羽遷:本指人修道成仙,飛升天宮,
此指新進士由平民百姓而成為有功名的人鱗化:本指魚躍龍門而成龍,此亦指新進士由平民百姓一躍而為有功名的人。
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漢長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來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
相將:相互結伴。
游冶:出游尋樂。
驟:馬奔馳。
香塵:芳香的塵土。
寶鞍驕馬:指裝飾豪華的駿馬。
創作背景
此詞詠進士及第的得意、歡樂,當作于仁宗景佑元年(1034)。
賞析
詞的上闋寫京城內外初春的美好景色。開篇兩句先點出春天來到了京城。“東郊向曉星杓亞”,北斗星星柄低垂,是初春時的星象,但一句“報帝里、春來也”,卻使得這一自然現象仿佛有了生命,它在告訴京城中的人們:春天來了。句中語氣詞“也”,用得十分精到,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喜氣。以下四句轉入寫景,抓住富有季節特征的春柳和春花,描繪京城初春的美麗。在詞人的筆下,“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清晨,柳樹在蒙蒙的霧氣中張開芽眼,美麗的花朵以露水勻臉。這兩句擬人化的描寫猶如一組特寫鏡頭,極逼真地描繪出了一幅初春晨景圖,美得令人心醉。接下來一句中的“漸”字,表時間的推移,實則暗寫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升起了,霧氣散去了,這時候再看一看春柳、春花,更覺綠得嬌媚,紅得艷麗。綠柳紅花“妝點層臺芳榭”,將層層臺榭裝點得更加美麗。面對如此美好的景致,詞人不由發出了“運神功、丹青無價”的感嘆。此句由景及情,贊美了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功力在大地上創造了猶如圖面一樣姜麗的春夭。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誠然,這首詞上闋的寫景絕不是單純只為了描寫春景,而是為下闋中人物的出場創造一種美好的景物氛圍,而是為借以傳達人物內心的喜悅之情。
詞的下闋寫新進士宴游場面。過片以“別有”二字開端,使詞作很自然地過渡至下闋,也使上下闋的感情融成一片。在美麗如畫的初春景色中,“新郎君”們出場了,他們騎在馬上,整齊地排成一行,個個風度俊美,氣宇軒昂,就像畫中人一樣。詞寫至此,人美景美,相得益彰!靶訄@風細”三句,又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汴京瓊林苑內微風習習,河水猛漲,仿佛在為這些人高中進士而歡喜。而喜得功名的新進士們,更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出了瓊林苑后,又結伴在京城內策馬奔馳,各處游玩,所到之處揚起了陣陣香塵。詞的下片把登第者的得意情態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以初春氣象寫心中喜氣,頗能傳神。整首詞又宛如一幅畫面極生動的新進士宴游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此詞確系寫于柳永進士及第之年,那么,這時的柳永,早已不是一個春風得意的翩翩美少年。通過此詞光華絢爛的外表,似乎又可以品味到歷經二十余年的科考生涯,那隱藏于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澀。如果再聯系柳永中進士后那慘淡的仕途,則此詞中的歡樂就顯得更為可悲而可嘆了。
新柳賞析
新柳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翻譯: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賞析:
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新柳鑒賞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譯文
新柳的形態嬌柔瘦弱,柔嫩的柳絲像嬌弱的女子一樣無力垂下,怎么能經受住春風的舞動。二月的春風年年多事,將柳枝吹成鵝黃的顏色。
同樣是垂柳,在夕陽西下的岸邊,朦朦朧朧的煙雨中卻更加憐愛。錢塘蘇小的門前那青翠的柳蔭,枝繁葉茂,迷離朦朧,讓人浮想聯翩。
注釋
多事二句:謂二月春風將柳枝吹成鵝黃色的絲條,唐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可憐生:猶可憐。生,無意。
蘇。杭刺K小小。蘇小小有二,且都為錢塘名妓。一為南朝齊人。
賞析
古典詩詞中楊柳被賦予了多種喻義,但多是借以抒發艷情,或是表達離愁別緒等等。本篇雖題作“詠柳”(一作“新柳”),可實際上作者別有寓托。有人以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詠柳來寫一個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備一說。這首小詞用筆空靈清麗,雖刻畫,但不傷其神理,誠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斯是妙絕。上片側重描畫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脈脈。下片側重寫其神韻,結處用蘇小之典,更加迷離深婉,耐人尋味。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常瞧浔姸啻碜髦。
新柳原文及賞析
新柳
——[宋]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注釋
新柳:初春時節剛剛抽出新葉的柳樹。
百尺:夸張寫法,非確數,極言柳條之長。
且莫:亦可作“切莫”,相當于“千萬不要”。
只:只有,只留下。
蘸:讀zhàn 。
引:延伸。
古詩今譯
長長的柳條輕拂著銀光閃耀的池塘,那柔嫩的柳葉沒有一點兒深清碧綠,只留下一樹嫩綠鵝黃。柳條雖然看著很長,可它并非延伸到了池水里,而是水中的倒影將它拉長了。
賞析
楊萬里(1127-1206),宋代著名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寶謨閣學士。他的詩同情百姓疾苦,構思新穎,感受獨特,語言生動活潑且富有風趣。現存詩作四千二百多首。
這首小詩畫面清新,節奏明快,讀來仿佛身臨其境,仿佛沐浴著融融的陽光,吹拂著和煦的春風。字字句句無不流露著詩人愛惜新柳,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深情。
“柳條百尺拂銀塘”。作品開篇首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初春時節柳樹池塘兩情依依的整體畫面!鞍俪摺睂懥肆逆鼓扰c茂盛,“拂”寫出了柳的輕揉,像手少女的纖纖玉手輕拂著銀光閃耀的池塘。如此一來,一幅清新、煦暖、鮮亮、靈動的春樹春水圖畫就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且莫深青只淺黃”。在這一句理,詩人以濃重的筆墨寫柳葉的顏色!扒夷奔础扒心保小扒f不要”的意思,但在這里應該理解為“一點兒……都沒有”,就是“一點兒深清的綠色都沒有”;“只”限制了柳葉顏色的單一和純粹,沒有其他顏色,只有鵝黃嫩綠,“且莫”和“只”這兩個限制性的詞語不但傳神有效地寫出了初春時節柳樹的特點,同時還流露了詩人愛惜新柳的深情。
以下兩句集中筆墨揭示“柳條”何以“百尺”長的原因。
“未必柳條能蘸水”!拔幢亍,即不一定,意思就是說從遠處望見的那些長長的柳條,未必就是真的已經長到了延伸到水里。“蘸水”,在這里可以理解為伸展到水里。
“水中柳影引他長”。這最后一句中的“引”字用得妙,既說明了柳條之所以“百尺”長的原因,又賦予了柳條倒影以生命的活力,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出人意料地把新柳,以至于把整個畫面都寫得靈動鮮活了。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
[宋] 楊萬里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注釋:
【1】拂銀塘:形容春風吹拂,池塘閃耀銀色的光。
【2】且莫:可作切莫解。深青、
【3】淺黃:指柳的顏色。
【4】蘸(zhàn):剛剛挨著水面,入水無多。
【5】引:引申,這里指水中柳影把柳引長。
作品賞析:
第一句“柳條百尺拂銀塘”,寫的是遠景。百尺”的柳條都收入眼簾,池水閃耀著銀色的光芒。只有遠觀才能攝入這樣長的垂柳,只有斜視才能看到水面的反光。這句詩以“百尺”狀柳條,伏下了一個“長”,與篇末緊相呼應;寫塘則冠以“銀”字,給水面鍍上了柔美的亮色;又寫了和煦的春風——一個拂”字就帶來了它的消息。既是“拂”,則風之柔和、柳之婀娜、春之初至,都是“意在不言中”了。如果覺得“拂”字還有點虛,那么,第二句便以實實在在的“淺黃”的色彩,更明白地扣緊了題目!扒夷倍郑瑐魃駥懻,流露出詩人愛惜新柳的深情。淺黃的新柳象征著初春,及至深青,則已是晚春了。故對新柳之情也即是對新春之情!扒夷笨勺鳌扒心苯。這句仍是遠景!安萆b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淺黃”的新柳之色,近看也會“無”的。
詩至此,情景畢現,似乎已無話可說,然而下兩句卻又翻出一層新意:原來柳條是蘸不到水的,它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是因為水中柳影把它“引申”的緣故。這真是對事物的妙悟。試想,垂柳將及水面,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是多么優美的一幅畫面。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影。這時,只允許詩人再寫三個字,就必須結束全詩了。作者出人意料,他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就把柳影,也即是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
平平常常的柳樹,寥寥二十八字,居然能寫得這樣妙趣橫生、情味雋永。它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誠齋體”的特色。而楊萬里寫詩由難到易的奧妙,也正是由于他從學習書本轉到了師法自然。他燒掉千余首江西體的詩以后留下來的存稿,大多是這一類寫景物的小詩。它們以其新鮮活潑的生命力,沖破江西詩冷僻生澀的藩籬,贏得了歷代讀者的喜愛。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2-24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07
新柳原文賞析及翻譯04-26
《新柳》原文翻譯附賞析03-21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11-15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2-07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2-12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2-12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