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譯文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暮色蒼茫,山村孤寂,寒風肆虐,呼嘯四野。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遠山好像凍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結不動。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遠遠望去,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水中陸地與沙灘岸邊被皚皚白雪覆蓋住,一片銀白,無法分清。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連野橋邊的那幾株梅樹,也都掛滿了厚厚的`白雪。
注釋
寒色孤村暮(mù),悲風四野聞。
四野:廣闊的原野。泛指四方。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lù)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鷗鷺:鷗鳥和鷺鳥的統稱。沙。核吇蛩械钠缴车亍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賞析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后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致,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2
風卷寒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檐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
翻譯
大風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雖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氣晴朗了。江邊的煙霧一掃而空,于是柳樹的枝條顯得更加輕盈。
(詩人目光所及處)屋檐下幾片空地的積雪沒有人打掃,(詩人挑燈夜讀)不經意間,又是一個晚上過去。
譯文
大風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雖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氣晴朗了。江邊的煙霧一掃而空,于是柳樹的枝條顯得更加輕盈。
。ㄔ娙四抗馑疤帲┪蓍芟聨灼盏氐'積雪沒有人打掃,(詩人挑燈夜讀)不經意間,又是一個晚上過去。
鑒賞
首句點出殘雪產生的背景。
“風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煙洗盡柳條輕”的基礎。大風卷走寒云,也將江面上的云煙霧氣一掃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積雪,使柳枝輕擺。雪晴在天“暮”之時,為結句“一夜明”作了極好的鋪墊。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煙云蕩盡,江天高朗明凈,江邊柳條輕盈,隨風婀娜擺動!跋础弊,“輕”字,用得極為準確。原來江面上霰雪紛紛,白霧蒸騰;現在一下廓清,纖塵不染,仿佛洗過的一般。原來柳枝低垂,沒精打彩,不勝積雪之重壓;如今一旦卸下重負,感到特別輕松,顯得特別輕盈。如此一來,雪的世界當然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些殘余的蹤跡了。這么紛繁的意象,僅用了七個字,真是精煉至極。
三句轉筆蓄勢。目光由遠處轉向近處,范圍從整個江郊轉向韓舍人的檐前,景象從壯闊轉向細微!皵灯闭f明雪之殘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無人掃”突出環境之幽雅清靜,故能映雪夜讀。如此蓄足筆勢,結句的出現便如順水之舟了。結句“又得書窗一夜明”仍緊扣住“殘雪”寫想象中之虛景。說明雪還沒有融盡,檐前還保留一點潔白的殘雪,想象著它的反光映照在書窗上,顯得環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晉代孫康那樣映雪夜讀。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殘雪一化,雪的蹤跡全無,就不能再有這種享受了。表達對殘雪充滿無限喜悅留戀的心情。據《尚友錄》載:“晉孫康,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贝司浒涤闷涫拢兼有贊美韓舍人刻苦好讀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卻了無痕跡,真是進入了化境。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3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古詩簡介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是金代詩人劉著所創作的唯一一首詞作,是一首寄給情人的詞。全詞感情真摯,迂回曲折,流轉自然,營造了一個慨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處他鄉,缺少知音,對故土擁有無限依戀與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翻譯/譯文
鋪滿大地的白雪映照著山城。冰天雪地里,樓上吹笛的,連玉指都感到寒冷吧?你吹奏出的一聲聲羌笛音里,飽含著離別的哀怨,飄蕩在空間。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不知開落了幾次了?我在天涯漂泊,兩鬢已如此斑白了。
面對天上點點閃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圓月,我獨自一人痛飲不休。喝著,喝著,好像覺得天上的銀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我這翰林學士為我這種相思寫了三千首詩詞,想寄給你這南方的戀人,讓你去忍著眼淚慢慢細讀!
注釋
①玉指:比喻女子潔白如玉的纖指。梁元帝《子夜吳歌》:“朱口發麗歌,玉指弄嬌弦!
②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管樂器,其聲凄切、哀傷。又名玉笛、短笛、蘆笛等。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羌管悠悠霜滿地”。
③樓間:一作“樓閑”,空樓的意思。
④團團:形容月圓。班婕好《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荨暗沽鳌本洌褐傅皖^望著杯中星河之影而俯身暢飲?鋸埖孛鑼懺孪聲筹,星光映入灑杯的情景,美酒好像從天河中倒流入酒杯里。河漢:指銀河!豆旁娛攀住ぬ鎏鰻颗P恰罚骸疤鎏鰻颗P牵ê訚h女!盵2]
⑥“翰林”句:化用歐陽修《贈王安石》詩中“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句意。原本是稱贊王安石的詩文,能與李白、韓愈作品相媲美。“翰林”指李白。劉著曾入翰林,故此處以李白自比。“風月”原指詩句中的騷情雅意,此處代指表達愛情相思的詩篇!叭住睒O言作詩之多。這里詞人說自己作詩非常多,有如翰林李白。
、邊羌В簠堑兀唇希┮粠У拿琅@畎住督鹆昃扑亮魟e》:“吳姬壓酒勸客嘗!贝私柚冈浵嗪玫呐印
、嗳虦I:強忍眼淚。杜甫《送郭中丞》:“忍淚獨含情”。
賞析/鑒賞
上片狀別離滋味,下片抒思念情懷。寫得情真意摯,清麗綿密而又自然健朗,筆墨別具一格!把┱丈匠怯裰负宦暻脊茉箻情g”起拍,追懷往日那次難忘的離別場面。山城雪照,一個嚴寒的冬日。山城指南方某地,詞人與所愛者分攜之處。悲莫悲兮生別離,離筵充滿了悲涼的氣氛。玉指寒,既點冬令,又兼示離人心上的凄清寒意。吹梅笛怨,也許是她在小樓上奏起的一曲《梅花落》吧。“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羌管悠悠,離愁滿目。這兩句自“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化出,而景情切合,纏綿哀感,深得脫胎換骨之妙。這一別,黯然銷魂,情難自禁,從此后相思兩地,再見何年。下面的“江南幾度梅花發”,接得如行云流水,自然無跡。由笛怨聲聲到梅花幾度,暗示著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情天恨海,逝者如斯。無情的歲月早經染白了主人公的青青雙鬢。追憶別時,恍如昨日。整個上片,讀來已覺回腸蕩氣。
下片,由當年寫到此夕,感情進一步深化。天涯霜月又今宵,茫茫百感,襲上心頭,除了詩和酒,世上沒有什么能寄托自己的思戀,消遣自己的愁懷。換頭先說飲酒。一片深愁待酒澆。蒼茫無際的天野,有星光作伴,月色相陪,還是開懷痛飲,不管一切吧。這幾句大有“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的氣勢,“倒流河漢”,等于說吸盡銀河,更巧妙的`是暗中融化了李賀“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飲酒》)的意境,痛飲淋漓,忘乎所以,恨不得令銀河倒流,讓辰光倒轉,把自己的一腔郁悶,驅除個干凈。興會不可謂不酣暢了。然而,酒入愁腸,化作的畢竟是相思淚。緊接著,一氣呵成的,就是放筆疾書,不可遏止地傾轉,無所顧忌地抒懷,要將那無窮的往事、別后的相思;要將那塵滿面、鬢如霜的感慨;要將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一齊瀉向筆端?蛇@些,是有限的篇章、區區的言語不能表達的,他只好借助于歐陽修《贈王安石》的成句,動用一下“翰林風月三千首”了。而竟夕嗚咽、愁情滿紙的詩篇,寄與伊人,將會帶給她新的悲哀。作者仿佛已感到了她的心弦顫動,看到了她的淚眼模糊。設身處地,體貼入微,心息之相通,一至于此;曛痫w蓬。心靈感蕩,“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而在一首短章小令之中,用詞代簡,以歌當哭,包含了如許豐富的感情容量,傳達了如許深微的心理活動,長短句的語言藝術功能也可算得發揮盡致了。
全詞以流轉自然的音節,迂回曲折的筆勢,既纏綿悱側,又激宕疏爽,以詞代簡,短篇中含豐富的感情內容,傳達出微妙而細致的內心活動,把一種無力排遣的悲涼愁緒發揮得淋漓盡致。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4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古詩簡介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詩詞名篇,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樓縣留村創作。1945年10月,毛澤東遠赴重慶談判,將詩作抄錄送給詩人柳亞子,隨后刊登在重慶各大報紙,廣為流傳。詩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下闋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并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主席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翻譯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注釋
北國:該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為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各朝代稱在北方與之對抗的各朝代為北國等。毛澤東詩中的“北國”使人在不覺中產生出一種我國疆土廣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這首詞作于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陜北準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于“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書法作品中寫作“馀”,以此為準。
莽莽:無邊無際。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猶言整條黃河。
頓失滔滔:(黃河)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描寫黃河水結冰的景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霸敝父咴,即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運。
須:等到;需要。
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艷裝,這里指紅日為大地披上了紅裝。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里指皚皚白雪覆蓋著大地。
分外妖嬈:格外婀娜多姿。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里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創業皇帝。
漢武: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奥暂斘牟伞保钦f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一代天驕:指可以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鐵木真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于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爸蛔R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 俱,都。
數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數,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
賞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氨眹L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扒Ю铩薄叭f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氨狻蹦话察o,“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里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巴弊种拢宫F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伴L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拔┯嗝А薄邦D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拔┯唷倍,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邦D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后的景象則顯得嬌艷!翱础弊峙c“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胺滞庋龐啤,贊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敖饺绱硕鄫伞背猩,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統一天下而奮斗。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罢垩钡男蜗,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并揭示了為之奮斗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于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敖癯笔且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敖癯钡娘L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杰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5
宋代:張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
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艷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雪。
譯文及注釋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
月底:月下。
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艷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雪。
些兒:一點兒。
鑒賞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則光景清艷。惟三者難以一時兼備,故今歲與去歲相較,不能無憾。此詞即景抒懷,貌似沖淡,卻蘊含無限今昔之感。前人謂張孝祥詞有“瀟散出塵之姿,自在如神之筆”,誠然。
詞典釋義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艷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雪。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6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古詩簡介
《對雪》是晚唐詩人高駢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寫得別具一格。詩人通過對路上飄雪后的情景的'描寫,表達了期望白雪能夠蓋住人世間所有罪惡的心情。
翻譯/譯文
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 此時正好登上高樓去遠望,那人世間一切險惡的岔路都被大雪覆蓋了。
注釋
、帕觯貉┗ǔ柿切危室浴傲觥狈Q雪花。
、骗傊Γ褐裰σ蜓└采w面似白玉一般。
、菒郝菲纾弘U惡的岔路。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寫得別具一格。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于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qíqū)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
高樓四望,一片潔白,詩人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結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與不平。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7
雪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譯文
都說瑞雪兆豐年,豐年情況將如何?
長安城里有窮人,我說瑞雪不宜多。
注釋
⑴盡:全。道:講,說。豐年瑞:瑞雪兆豐年。
、迫艉危喝绾,怎么樣。
、且耍簯摗
賞析:
題目是“雪”,詩卻非詠雪,而是發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議論。絕句長于抒情而拙于議論,五絕篇幅極狹,尤忌議論。作者偏用其短,看來是有意造成一種特殊的風格。
瑞雪兆豐年。辛勤勞動的農民看到飄飄瑞雪而產生豐年的聯想與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華的帝都長安,這“盡道豐年瑞”的聲音就頗值得深思!氨M道”二字,語含譏諷。聯系下文,可以揣知“盡道豐年瑞”者是和“貧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們。這些安居深院華屋、身襲蒙茸皮裘的達官顯宦、富商大賈,在酒酣飯飽、圍爐取暖、觀賞一天風雪的時候,正異口同聲地大發瑞雪兆豐年的議論,他們也許會自命是悲天憫人、關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為是此輩“盡道豐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問:“豐年事若何?”即使真的豐年,情況又怎樣呢?這是反問,沒有作答,也無須作答!氨M道豐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葉,苛重的賦稅和高額地租剝削,使農民無論豐歉都處于同樣悲慘的境地。“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這些詩句對“事若何”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但在這首詩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藝術力量。它好象當頭一悶棍,打得那些“盡道豐年瑞”者啞口無言。
三、四兩句不是順著“豐年事若何”進一步抒感慨、發議論,而是回到開頭提出的雪是否為瑞的問題上來。因為作者寫這首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寫對貧者雖處豐年仍不免凍餒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談豐年瑞者投一匕首!伴L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焙孟笤谝慌岳淅涞靥嵝堰@些人:當你們享受著山珍海味,在高樓大廈中高談瑞雪兆豐年時,恐怕早就忘記了這帝都長安有許許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他們盼不到“豐年瑞”所帶來的好處,卻會被你們所津津樂道的“豐年瑞”所凍死。一夜風雪,明日長安街頭會出現多少“凍死骨”!“為瑞不宜多”,仿佛輕描淡寫,略作詼諧幽默之語,實際上這里面蘊含著深沉的憤怒和熾烈的感情。平緩從容的語調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雋的諷刺和深沉的憤怒在這里被和諧地結合起來了。
雪究竟是瑞兆,還是災難,離開一定的前提條件,是很難辯論清楚的`,何況這根本不是詩的任務。詩人無意進行這樣一場辯論。他感到憎惡和憤慨的是,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們,本與貧者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詩里沒有直接出現畫面,也沒有任何形象的描繪。但讀完了全詩,詩人自已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中那些看來缺乏形象性的議論,不僅飽含著詩人的憎惡、蔑視、憤激之情,而且處處顯示出詩人幽默詼諧、憤世疾俗的性格。從這里可以看出,對詩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過分偏狹的理解的。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8
滿庭芳·堠雪翻鴉
堠雪翻鴉,河冰躍馬,驚風吹度龍堆。陰磷夜泣,此景總堪悲。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只應是,金笳暗拍,一樣淚沾衣。
須知今古事,棋枰勝負,翻覆如斯。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
古詩簡介
《滿庭芳·堠雪翻鴉》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極寫絕塞隆冬的荒涼景況和詞人悲愴的心情,下片則在喟嘆古今興亡中體現出人生的空幻。全詞寫景、抒情、議論,三者互相映襯,又一氣貫通,融合為茫茫邊愁。
翻譯/譯文
烏鴉從被大雪覆蓋的土堡上飛過,凜冽的寒風吹過大漠,此時我正騎著駿馬踏過結冰的`河面。鬼火在夜空中閃爍,仿佛冤魂在哭泣。想要學古人聞雞起舞,而這里寂寥無人,村雞也無處尋找。只聽得金笳聲聲,不由得傷懷落淚,汨濕衣襟。
要知道古往今來,勝敗得失都如棋局上的拼斗一樣,勝負無常。可嘆人們拼命相爭,什么都剩不下。即使獲勝,也只不過徒留幾行青史和夕陽下殘破石碑上的碑文罷了。年華如同這松花江水一般飛速流逝,流去之后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回來。
注釋
滿庭芳:詞牌名,雙調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
堠: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或記里程的土堆。翻鴉:《詞雅》作“翻雅”。
龍堆:這里泛指沙漠或邊地。
陰磷:即陰火、磷火,俗稱鬼火。
中宵起舞:即中夜起舞。
村雞:《詞雅》作“荒雞”。
蠻觸:《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后有“觸蠻之爭”之語,指由于極小的事而引起了爭端。
青史:古時用竹簡記事,故后人稱史籍為青史。
混同江:指松花江。
創作背景
詞中提到混同江,描寫的又是冬天景色,當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至十二月詞人赴梭龍時。其時,納蘭性德隨駕抵達吉林,來到了混同江(現稱松花江)畔,這里原是一片古戰場。入關之前,女真族在統一過程中,建州、海西、野人諸部互相殘殺,彼此并吞,拼命爭奪,給后世留下了無盡的心靈創傷。詞人觸景傷情,一時百感叢生,情懷愴楚,寫下此詞。
賞析/鑒賞
文學賞析
此詞前景后情,以賦法鋪寫,上片開頭五句寫景,把象征性的古戰場龍堆展現在讀者眼前:鴉飛雪上,馬躍冰河,驚風掠地,亡靈夜泣,“一將功成萬骨枯”,極寫其蕭索、肅殺之慘象,以“總堪悲”綰住。下句轉進,先說有“中宵起舞”的愛國之心,但“那有村雞”一句折轉,表明縱有一片報國情懷,也無由實現,徒增感喟。接以金笳聲聲烘托,則更令人添悲增慨,悲不自勝,涕淚沾衣。
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轉為議論,從興亡的夢幻中體現人生之悲慨,語調低沉抑郁,寄懷深遠。雖全為議論,不免質實,但氣勢壯觀,真情四射,表達了滿懷的哀怨和痛苦,生動感人。詞人喟嘆古今興亡,以為“古今事”都是虛無的、短暫的,古來的一切紛爭,一切功業,有如棋枰翻覆、蠻觸爭雄,無論為勝為負,到頭來除了“剩得幾行青史”,“斷碣殘碑”之外,余皆成空,體現了歷史的虛無,人生的空幻。這雖是消極的意緒,但從中亦可窺見詞人長期積于心中的苦情。
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這詞沒有題目,但詞中提到的混同江,那是葉赫部曾經經營的地盤,可見作者是在為這塊土地抒發懷抱!皣@紛紛蠻觸”一語,尤值得人們尋味。(《納蘭德和他的詞》)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嶺梅謝后重妝蕊,巖水鋪來卻結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
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又一層。
翻譯
雪花打在竹叢和樹枝上,不時發出沙沙響聲;濃密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聚集在地面上。
嶺頭的梅花已經凋謝,現在又好像重新開放了;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卻又結成寒冰。
要把馴養的小鹿栓牢,嚴防它們亂跑而被雪天打獵的人捉去;將煮茶的壺水添滿,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嘗、吟詩。
可以將春雪同春雨的功勞相比;春雪過后,松間小路上的莓苔,將會更加濃密。
注釋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無聲。
散:飄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結、凝聚,指飄落后的雪。
重妝蕊:指雪凝結在花謝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開放了一樣。
巖水: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
鹿兒:馴養的小鹿。
獵客:打獵的人。
鼎:古時一種炊器,多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制品。
僧:和尚。
雨:滋潤土地的雨水。
功力:功能,功勞。
莓:植物名,果實小,花托球形。
苔:植物名,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生在潮濕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詠雪詩,緊扣詩題中的“春日"、“山中"描繪,點明了時間地點與環境狀況,形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圖。
首聯第一句寫春雪落竹叢,“無聲”之中仿佛“有聲",把春雪的那種溫柔,纏綿和細密,寫的惟妙惟肖,韻昧很濃。首聯第二句寫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態,把雪花密而無聲的那種狀態寫的十分逼真,“散”和“凝”這一組反義詞同時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從狀態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點,矛盾而又統一,這樣的.雪才富有特色。
頷聯,第三句中的“重妝蕊",“妝蕊”本就是用來描寫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對的卻是雪白潔凈的雪花,冬天剛剛過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這里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了春雪綴滿枝頭,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千古名句有異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卻結冰",寫出了春雪帶來的春寒,連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都又重新結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為當時景色的大環境坐下了鋪墊,不得不說,作者在詞語的拿捏,內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頸聯,第五、六兩句則是平鋪直敘地描寫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動:系鹿防獵客、添茶候吟僧?此破掌胀ㄍǖ泥l家活動,卻在這里賦予了雪景的一種動感,動靜結合,從樸實中見真感情,使整篇詩欣賞起來更富有真實感,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充分體現了山村農家的特點,詩中所描繪的這幅春日雪景也因這生動的農家描寫而顯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聯寫春雪滋潤萬物的功力可以與春雨相等,給山間松徑帶來一片生機。春雨素來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贊美,而此處,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個字將春雪對大地做的貢獻直接提升到了與春雨等價的高度,表達了作者對春雪的無盡喜愛與贊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徑”和“莓苔”兩個意象將春雪所作的貢獻具體化,正是因為春雪的滋潤,這兩種植物才會“又一層”,更加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在此處,也可見作者邏輯之嚴謹,思維之緊密。全詩以寫景為主,雖無華麗之辭藻,卻有真實之感情,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春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閑適、淡泊的特色,全詩讀來朗朗上口,讀者細細品味之時,腦袋中就能浮現出那樣一番雪景,雪景無限風光,著實令人神往。
創作背景
詩人身處唐末亂世,王室的生活則越來越奢侈糜。.百姓們處在暗無天日、水深火熱的境地。詩人一生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對勞動人民和現實生活有廣泛的接觸。他作此詩,實際上是借此鄉村美景,反襯亂世不平,從中可以品味出詩人對下層人民的關注和同情。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0
雪梅香·景蕭索
宋代 柳永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臨風。想佳麗,別后愁顏,鎮斂眉峰?上М斈辏D乖雨跡云蹤。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無憀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
譯文
在景色蕭索的秋天里,我獨自登上高樓遙望萬里晴空。俯瞰四野,蒼涼的大地深深的觸動了我悲秋的情懷,這和當年宋玉因悲秋而寫《九辯》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吧。秋天的漁市是那樣冷落寂寥碧煙裊裊;水村殘存的葉子在風霜中獵獵發紅。楚天分外遼闊一望無際,江水浸泡著尚未落盡的夕陽,浪打浪波濤翻滾。
憑欄臨風,我想起來遠方的佳人,離別的時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滿面,久鎖雙眉了吧?上М敵,我們突然匆匆別離,有如雨云消散,天各一方。當初種種的美好情態,萬般的和睦歡樂如今形同流水落花東飄西散,遙守天涯一方,望眼欲穿。難耐此恨無窮無盡,綿綿的相思縈繞在心間,我愿把這份相思托付給遠行的大雁。
注釋
“動悲秋”二句:宋玉《九辯》首句為:“悲哉,秋之為氣也!焙笕顺⒈锴榫w與宋玉相聯系。
鎮斂眉峰:雙眉緊鎖的樣子。
雨跡云蹤:男女歡愛。宋玉《高唐賦》中寫楚王與巫山神女歡會,神女稱自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無聊:又作“無憀”
分付征鴻:托付給征鴻,即憑書信相互問候。
創作背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或為蟲娘)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此詞為那一時期所著。
鑒賞
這是一首觸景傷感,懷鄉戀情之作。作者浪跡楚天,秋風蕭瑟之時,登高望遠,愁腸百轉。
詞的上片寫景悲秋,秋愁的氣氛渲染強烈。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笔捤,蕭條冷落。首句景象的蕭索衰敗,隱含著秋意,為全詞奠下了傷悲的基調。江淹《恨賦》:“秋日蕭條,浮云無光!痹~的第一句脫口而出,直接點出秋景的蕭瑟。危樓,高樓,詞人獨自登上高樓仰望著萬里晴空。
“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贝尉涫侨~的立足處,下文均是詩人獨立高樓面對晴朗的秋空時所見所感。登樓望遠,往往會觸動人的愁緒,這是古老中國上人傳統的普遍的“情結”;何況,此刻詩人是一個人“獨立”著,更添一絲孤獨無依的悲涼。宋玉,戰國楚辭賦家,后于屈原,或稱屈原弟子,曾事頃裹王!稘h書·藝文志》著錄宋玉賦十六篇,多亡佚。流傳作品為《九辯》。敘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傷,流露出他抑郁不滿的情緒,多為悲秋之感。這句意思是“當年宋玉悲秋時的思想情感與我現在的悲涼心情相同吧”。
“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兩句極美的對句,是精煉的詞的語言。這兩句寫秋風中漁市、水村的冷落、凄寒。雖是碧煙紅葉也是秋涼的感覺。裊,繚繞的煙霧。碧,煙的顏色。紅:秋天樹葉經霜而紅。詩人舉目所見,漁鄉村市上面的`寒冷碧空中,一股炊煙裊裊上升;臨水村邊的楓樹落葉,在秋風中旋舞著紅色。
“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末韻三句氣象極開闊而壯美。江水托著未落的斜陽。溶溶,水流動的樣子。杜牧《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墻!边@里說江水一瀉千里,波浪浩蕩。末韻連上文第三韻展現出一幅帶有動態的古老中國水村晚秋畫面:遠景是蘭天孤煙,中景閃著金光的溶溶水波,近景則是水村錯落的紅葉。
下片見景動情,想念佳人,思緒無限。流露出作者懷念風塵女子真摯的情懷。
“臨風。想佳麗,別后愁顏,鎮斂眉峰!辨,長久的意思。斂,收斂。愁眉緊鎖。別后,她一定滿臉愁顏,深鎖眉頭,心中痛苦不堪。
“可惜當年,頓乖雨跡云蹤!鳖D乖,突然離開!坝贳E云蹤”是暗中化用宋玉《高唐畎》典故,“云雨”指男女幽會。雨跡云蹤,雨散云消,突然匆匆離別,各奔東西,互不見蹤跡。這里柳永是指自己和“佳麗”的歡會。大概他倆情意相投,是客觀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分離。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她是如此美麗動人、溫柔體貼,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歡悅,誰知忽然像落花流水那樣各自西東了。這兩句是七言對句,“正”和“忽”兩個虛字,生動地寫出了客觀環境和主觀情意的矛盾。前一句如膠似漆,后一句東分西散無法復回;形成強烈的反差,加重了抒情的力度。
“無聊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無聊,煩悶,潦倒失意,心情無所寄托,這就點明了自己無聊的怨恨和對佳麗的情思情意,離別的恨是那樣愁悶,無所事事,難忍難耐。征鴻,遠飛的鴻雁。“征鴻”為高樓所望見,這與開頭“危樓獨立”遙遙呼應,“盡分付”三字表示濤人想竭力擺脫悲秋情緒所帶來的種種煩悶與苦痛。把這種相思情,分給遠去的鴻雁,帶給心愛的人,讓她知曉我的相思苦。
賞析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其詞作以描寫旅況鄉愁和離情別恨為主要內容。《雪梅香》(景蕭索)一詞寫游子的相思之情,在柳詞中雖屬雅詞,但是感情洋溢,明白如話,風格與其俚詞是一致的。詞中描寫一位客居他鄉的游子,正當深秋薄暮時分,登上了江邊的水榭樓臺,憑欄遠眺,觸景傷情,追憶過去的幸福時光,無限思念遠別的情人。詞的上片寫詞人登樓之所見:高遠的晴空,映襯著蕭條冷落的秋景,深深觸動了詞人的悲秋之情。不禁想道:當初宋玉作《九辯》時,心緒大概也是如此吧!“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對仗十分工巧。漁市、水村勾畫出一幅江邊的蕭索秋景:碧色的煙柱孤獨地飄忽在寒意漸濃的秋氣里,如血的夕陽染紅了斑斕的落葉,紅色的葉片隨著蕭瑟的秋風上下飛舞。這里,詞人用秾艷的色彩把悲秋的哀愁充分地體現出來。“愁紅”在古代詩詞中多用來描寫被風雨摧殘的鮮花。但這首詞中的“愁紅”,當是指落葉而不是花。首先,既然已見殘葉飛舞,當是暮秋時節;而殘葉都已飄落,恐怕殘花早已化作香塵了吧!再者,這兩句詞是工整的對句,前一句的“寒碧”是描摹孤煙的色彩,那么,這一句的“愁紅”也當是形容殘葉的顏色,而不應脫離“殘葉”去牽扯落花。然而,這里似乎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即“寒碧”和“愁紅”這兩個表現色彩的詞還能引起人們進一步的聯想。“寒碧”,暗示情人緊蹙的雙眉;“愁紅”,借指情人憔悴的愁容。古代女子以碧色畫眉,因此,古詩詞中也就常有這樣的描寫,如唐人張泌《思越人》詞:“東風淡蕩慵無力,黛眉愁聚春碧”;古人更常用“愁紅”比喻女子的愁容,如顧敻《河傳》詞:“愁紅,淚痕衣上重。”碧色是令人傷心的顏色,又是女子畫眉的顏色,所以,詞人由裊裊上升的一縷碧色炊煙聯想到情人的黛眉,由被夕陽染紅的落葉想到被風雨摧殘的落花,進而聯想到分別時情人帶淚的愁容,也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下片首句就寫道:“臨風,想佳麗,別后愁顏,鎮斂眉峰。”“別后愁顏”照應“愁紅”,“鎮斂眉峰”照應“寒碧”。一個是明白描寫,直抒深情;一個是暗中達意,景中關情,詞人對其情人的真誠眷戀于此可見一斑。詞人把視線從岸邊移到江上:遼闊的江天,一抹斜陽浸入萬頃波濤之中,江水緩緩地流向遠方。這幾句描繪“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江景,懷人之情盡在不言之中,讀者從中不難體會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意趣。詞人在下片直抒胸臆,回憶昔日與情人歡會的幸福,無限悵惘,相思愈深。詞人迎著江風而立,腦海中浮現出情人的音容笑貌,雅態妍姿;蛟S當日正在相聚小飲,清歌婉轉,妙舞翩翩;或許正在花前月下,兩情繾綣,歡度春宵,然而,突然到來的別離,使熱戀的情人“頓乖雨跡云蹤”。過去的幸福已成為美好的回憶,在這肅殺的秋天里,暮色蒼茫,客居他鄉的詞人只能獨倚危樓,悲思綿綿,悵憾難言,相思難遣。這復雜的情感在胸中洶涌,猶如面前奔騰的大江。無可奈何的詞人只能托付遠飛的大雁把這相思之情,悲秋之感,游子之心帶過江去,傳達給自己的心上人。結語包容了詞人的歡樂、憂傷、回憶、希望、幻想,總括全詞意蘊,韻味深長。
讀者不禁感嘆:若非親感身受的真實思想感情,怎能寫出如此披肝瀝膽,情重意濃的詞句!柳永終生落魄,懷才不遇,走馬章臺,混跡青樓,過著“詩酒風流”的日子,是封建時代的真正的浪子。從其《樂章集》中諸多詩詞來看,他與妓女交好,不似那班輕薄子弟以玩弄女性為目的,而是極重感情,憐之,愛之,思之,念之,情深意篤,感人肺腑。這類作品不僅《雪梅香》一詞,它如《雨霖鈴》(寒蟬凄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等等,不勝枚舉。柳永的真情換來了同樣的真情。他因寫俚詞被統治者排擠出上流社會,下層社會的人們,尤其是妓女們卻喜愛他的詞!胺灿芯嬏帲茨芨枇~”(南宋葉夢得語),就是明證。柳永生前家無余財,死后由幾個妓女合資才得以入殮成葬,這當可以看作是對柳永真誠的報答吧!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古詩簡介
《夜雪》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詠雪詩,詩人描寫的是“夜雪”,全用側面烘托手法。詩人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在眾多的詠雪詩中,此詩新穎別致,清新淡雅,別具韻味。
翻譯/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注釋
、庞牐后@訝。衾(qīn)枕:被子和枕頭。
⑵折竹聲:指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響。
賞析/鑒賞
在眾多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么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別具風采。
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樂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里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于“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皬鸵姶皯裘鳌保瑥囊曈X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里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罢壑衤暋庇凇耙股睢倍皶r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全詩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雪梅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及注釋
梅雪爭春未肯降(xiáng),騷人閣(gē)筆費評章。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降,服輸。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騷人:詩人。
梅須遜(xùn)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注釋
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懊菲隆辈皇撬拿,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降(xiáng):服輸。
騷人:詩人。
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
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
首句采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于難于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霸u章”即評價。
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蓖醢彩摹睹坊ā吩姡骸皦菙抵γ,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洞仙歌·雪云散盡原文
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
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
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后時之悔。
雪云散盡,放曉晴池院。
楊柳于人便青眼。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宋代·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盡》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雪后陰云散盡,拂曉時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眼晴。楊柳綻眼著嫩芽新葉,遇人便露出了喜悅媚眼。更有風流多情,是那一點出心。遠遠地與楊柳相映,隱約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處,不在繁花濃艷,那出柳初綻的清艷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嬌媚溫柔。到了清明時節,繁花盛開一片紛亂,現極盛衰微的征兆,已喪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樂追歡,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紅顏渾身自然溫暖。
注釋
眼:露出。
青眼:指初生之柳葉,細長如眼。
約略:大概,差不多。
疏香:借指出花。
亂:熱鬧,紅火。
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但莫管:只是不要顧及。
賞析
這是一首歌詠早春景致的詞,意在提醒人們及早兩春,不要遺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寫梅與柳這兩種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于人便梅眼!笔锥涿鑼懗醮禾鞖猓e雪融化,天氣放晴!皸盍谌吮忝费,”人們喜悅時正目而視,眼多梅處,故曰:“梅眼”?梢娫~語語意雙關,既寫初生的柳葉似眼,又巧用“梅眼”一次,以示柳對人的好感。"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边@首二句便寫梅花,詞人將梅花擬人化,說它“風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稱“一點梅心”。后面兩句將梅與柳結合起來描繪,柳與梅一低顰,一淺笑,相映成趣,含無限風致。
下片說理,情理交融!耙荒甏汉锰帲辉跐夥迹∑G疏香最亂軟!庇庙n愈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意,承上啟下。“小艷疏香”說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條稀疏!皝y軟”也一樣,只是“亂”偏重寫梅,“軟”偏寫柳!皾夥肌倍謩t下啟。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清明時候,春光爛漫,百花爭妍。但百花盛開,反使人感到“無復新意”,況且勝極而衰,春光最盛時,春天也便要逐漸消散了,所以說:“已失去了春風一半!薄霸缯既∩毓夤沧酚,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痹~人勸人們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時光的流逝。
這是一首惜春詞,意在讓人們及早兩春莫留遺憾,也寓意著讓人們早抓時機,以期有所作為。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原文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闌干。
莫把欄干頻倚。一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云遮。
翻譯
春天來臨,南樓上的積雪已經化盡。春到來,元宵燈節期間群花也依次綻放。剛下過小雨仍有寒意,獨自一人依靠著闌干思緒飄遠。
不要總是依靠在闌干上,因為眺望遠方也只能看到那層層疊疊的煙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黃昏時的云霞與霧氣遮住了。
注釋
燈期:指元宵燈節期間。
花信:指群花開放的消息。
賞析
此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詞語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將客中思歸的情懷抒寫得娓婉動人。
上片首兩句先寫客中值上元燈節!把┍M”則見日暖風和,大地回春。《呂氏春秋。貴信》云:“春之德風,風不信(不如期而至),則其花不盛。”故謂花開時風名花信風。而農歷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又稱燈節,為賞燈之期。此“燈期”之花信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歐陽修詠小桃詩所云“初見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謂“驚動”,即言春到南樓,時值元宵,小桃開放,如從睡夢中驚醒。
三、四兩句,寫倚“南樓”之欄干,承上“燈期花信”而來,詞意有所轉折。獨倚欄干之人,必不游眾之中,而這一番寒意,是因為剛下過的一場小雨,還是因為客心悲涼的緣故,亦是斷難分辨。
過片“莫把欄干頻倚”,翻進一層寫歸思之切。
所以強言莫倚,是因為倚欄干也只能“—望幾重煙水”,重重疊疊的'煙水云山遮斷了故國的望眼。接下來“何處是京華”,全是望尋之神,說明他欲罷不能。“京華”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決:“暮云遮”,即還是望而不見。此句似暗用李太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意,既寫景兼以寄慨,實有比義。
這首詞清雅情深,當為詞人的代表作。
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翻譯/譯文
。1)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寧鄉境內。
。2)蒼山:青黑色的山。
(3)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吠:狗叫。
。5)夜歸:夜晚歸來。
。6)貧:在這里指少。
注釋
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半夜里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賞析/鑒賞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吧n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安耖T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帮L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