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云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注釋
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華:即玉管。
古調: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釋
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昭華:即玉管。古調: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賞析
此詞借賞梅抒寫愛國情懷。上片寫月夜對酒賞梅,是實景。下片寫忽聽《梅花落》,不禁夢繞清都,是虛景。張孝祥詞以雄奇奔放稱,風格近蘇軾。但此詞卻清幽含蓄,雖婉約名家亦不能過;而寄意收復中原,情真調高。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宋朝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著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
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注釋
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簡析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么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盡望鄉”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鑒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過詩人的再創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原文: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翻譯:
白鷗棲落水濱,默然地望著我,好似在問:夜泊溪畔是被風雪所阻,不得以停泊;還是無所去處,情愿留下?如若是自愿,又為了何事眉頭緊鎖?夜風襲來,掀起艙簾,吹得艙內燈火閃爍。孤處江舟,只有身影為伴,對著孤影,不禁懷念起與舊友歡聚和悠游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游的舊友,今日在哪里?回想當時,樓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攜漫步錦簇的花叢中。湖中綠波蕩漾,系舟在堤邊的柳樹下。夢啊,夢啊,讓我在夢中重溫一下舊游。可是在夢中卻難尋舊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艙外飛雪漫天,凝望濃密的陰云,任憑飛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說沒有人的憂愁,有我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憂愁似我。
梅花引·荊溪阻雪賞析
賞析: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樂意羈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邊,自然不是“心留”。詞人起筆突兀,出示幻象以虛寫實。他落筆不寫風雪和溪流,而寫泊舟經過,立意較為翻新,下面繼續讓白鷗發問:“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鎖眉頭”以形示情。白鷗是詞人寄托心情的意象。問者之意,借白鷗說出,婉深而鮮明。此謂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過白鷗表達的,但白鷺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鷺也非作者化身。白鷺慣于生活在風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卻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寫白鷗,是深化意境。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由舟內到舟外,逐次展示境況的寒冷凄清。傍晚時分,冷風拍打著簾幕,把燈火撩撥得跳蕩不已,光暈連同我的影子,都在搖曳著。孤獨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來。
下闕緊接上闕結局,問道:“舊游舊游今在否?花柳樓,月下舟。”游伴啊游伴,你可還健在?憶起結伴而游,感到非常歡樂自在!花叢旁的小樓,柳蔭之下的輕舟,都如夢幻般地地消逝了。“夢也夢也”,我在夢中重溫舊日的歡欣。冷風、寒水、黃云、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寧,但連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濕透了,怎能讓人入眠。夢已了,“夢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虛絕望的心境中,蘊含一絲怪之意思。詞人懷遠之情,如荊溪流水那樣悠悠難盡。風雪漫天,令人愁苦萬分。“都道無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燈與影相伴,有誰來說這樣的話?況是“都道”,這些人從何而來?“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極寫天氣寒冷。梅花有著傲雪的精神,在冬天凌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氣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么?是否象我一樣,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詞流動自然。以發問取頭,未待回答,卻已氣勢凌人。詞中后多用短句,使節奏感極強,音響較為清越。全詞以抒情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氣宇軒昂。結尾用“雪”字才點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蓋讓人讀起來一氣貫注也。難怪清代詞評家劉熙載曾評蔣捷詞為“長短句之長城”,是推崇備至。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4
原文:
梅花
五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譯文: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注釋:
殷(yīn)勤移植地,曲檻(jiàn)小欄邊。共約重(chóng)芳日,還憂不盛妍(yán)。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亦指懇切深厚的情意。檻: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桿,也指井欄。重:再次。妍:美,如“爭妍斗艷”。”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gài)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溉:灌、澆水。花:開花。名詞活用為動詞。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稱。這里借指周后。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賞析:
此詩題為《梅花》,卻不是一首詠物詩,而是詠嘆與梅花相關的人和事。據《全唐詩》載:“后主嘗與周后移植梅花于瑤光殿之西,及花時,而后已殂,因成詩見意。”
此詩首聯起句“殷勤移植”語,即指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瑤光殿之西”的“曲檻小欄邊”。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極富雅趣之人,又憑著帝王皇后的特殊條件,便為自己的生活極力營造出優美的.氛圍。他們以銷金紅羅罩壁,以綠鈿刷絲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其外,興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頷聯寫道“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意思是記得當時還曾擔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頸聯便接著說:“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為了給梅花“阻風”,這兩位形影相隨的伴侶還特意為梅花牽開了漂漂亮亮、長長寬寬的“步障”;為了給梅花澆水,也還曾不辭“乘月”披星之勞。實指望來年能觀賞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塊澆灌的梅花的艷美風姿。可是,又有誰能料到花開前后,這正該供夫妻共賞同樂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卻不前”。尾聯的這一慨嘆,緊承在語流上逐層推進的前三聯而發,于升至極高處的波峰浪尖,忽發哀音,跌入深潭,凄惻動人,給讀者心靈以強烈沖擊。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5
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古詩簡介
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則在字里行間滲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像詩人自己一樣處于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那些人,為國家強盛不畏排擠和打擊的那些人。
翻譯/譯文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地。
3.知:知道
4.為:因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鑒賞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
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6
詠紅梅花得“紅”字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芳菲:花草香美。“沖寒”
句:意即“先喜(紅梅)沖寒迎東風而笑”。
“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霞隔”
句:用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妝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著紅燭、添加了紅妝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里借梅擬人,說“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說“添妝”,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云。”妝,指紅妝,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
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妝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余形可覽,殘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紅。
“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說紅梅。
注釋
芳菲:花草香美。
“沖寒”句:意即“先喜(紅梅)沖寒迎東風而笑”。
“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
“霞隔”句:用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妝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著紅燭、添加了紅妝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里借梅擬人,說“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說“添妝”,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云。”妝,指紅妝,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妝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余形可覽,殘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紅。
“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說紅梅。
賞析
《詠紅梅花得“紅”字》是《紅樓夢》中邢岫煙所作,該詩和《詠紅梅花得“梅”字》、《詠紅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說第五十回。書中眾人在蘆雪庵聯句,賈寶玉寫詩“落了第”,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鳳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溫厚可疼的人”(《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沖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著這些意思。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7
原文: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
宋代: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譯文: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惆悵的望著梅花驛,專注的看著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云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傳信者很遙遠無從寄信,于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托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里能夠流向西邊呢?
注釋:
悵(chàng)望梅花驛(yì),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南柯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愛詞》《南歌子》《水晶簾》《風蝶令》《宴齊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夢》等,后用為詞牌。雙調五十二字,前后片相同。兩片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梅花驛:寄送信件的驛站。驛:驛站,古時供官府信使中途換馬和歇宿處。杜若洲:生長杜若的水中小島。杜若:一種香草。木蘭舟:用木蘭做成的船。
緘(jiān)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緘素:古人用帛寫信,因稱書信為緘素。緘:捆扎。雙魚:事見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因用雙魚指代書信。題紅片葉:用唐人紅葉題詩事: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試,在御溝中偶得一片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盧渥娶得一宮女,這宮女恰是當年紅葉題詩之人。此以題紅表示書信。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說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于,他從深思回到了現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局上定了格。
如果說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里行間,流露出思婦坐臥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緘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后,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著情人遠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著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敘事,而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為:“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無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說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蘊藉。如“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實,“不近”一詞用在這里,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于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托物寄情密切相關,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一,不僅有助于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新,詞中所用大多為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鑒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8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還含著白雪;梅花美麗孤傲,即使要入畫,都會擔心難畫的傳神。
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聽那哀怨的笛聲,病軀倚著梅枝獨看這風景。
北風如果理解我憐悔之意,就請不要輕易的摧殘它。
注釋
萼(è):花萼,萼片的總稱。由若干萼片組成,一般呈綠色,保護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標:獨立的標識,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創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寧二年)前后,做過縣令之類的小官,后避戰亂入閩,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此詩為詩人詠梅之作,既贊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潔情操。
賞析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無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云:“眾芳搖落獨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寫花香。關于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寫花香。齊詩林詩亦然。齊詩云:風遞幽香出,禽竊素艷來。林詩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著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寫花事。李益《從軍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律然《落梅》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詩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愿。齊詩云: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道融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數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詩云: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有嘆惋之意。崔道融寫初發之梅,清寒遠甚于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9
原文: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譯文: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戶,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螞蟻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著梅花花瓣上了東墻。
注釋: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lóu)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螻蟻:螞蟻。
賞析:
翠妃的這一首詠梅花詩很有名氣,古來詠梅之作不計其數,而這篇詠梅詩,別出心裁。
詩人在室內窗前從捅破的窗紙的.孔洞觀看梅花,并且先是細膩地描寫梅花的香味縷縷如線,真是未見梅花,先聞其香。
后面又寫到螻蟻拖著梅花瓣兒,爬上東墻,這個細節令人覺得充滿生活情趣,從而透露出詩人對于梅花的喜愛,對于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向往,表達的淋漓盡致。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0
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翻譯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那些只會在春風中搖蕩,在春日里嫵媚的,你一定會飄零在寒風中追逐,因為你徒有在寒霜中開花卻沒有耐寒的本質。
注釋
中庭:庭院中。
咨嗟:贊嘆聲。
君:指“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這句是假托雜樹的問話:你為什么單單贊賞梅花?
其:指梅。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以下是詩人的回答。
爾:指雜樹。
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
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這里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征意義。雜樹, “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贊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托雜樹的問話:你為什么單單贊賞梅花呢?詩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 “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并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贊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鑒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采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于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鮑照“家世貧賤。, (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贊揚。這里還包含著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陜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1
原文:
梅花落
唐代:盧照鄰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譯文: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因著風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著脂粉飄向女兒家的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幾萬里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還無從知曉。
注釋: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賞析: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于嚴寒之中,忽發奇想,覺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于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于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但筆鋒一轉,描寫塞外征人,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說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匈奴的邊塞地區處于較落后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2
原文:
春近寒雖轉。
梅舒雪尚飄。
從風還共落。
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
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
向晚判勝朝。
譯文
春天臨近,天氣雖然轉暖,梅花開放,雪花卻還飄著。
隨風還一起零落,太陽照著,卻與雪不一起融化。
枝葉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兒許多,梅枝顯得更重。
現在漸漸與昨日不同,時間臨近傍晚分明勝于早晨。
注釋
轉:意謂轉暖。
舒:開放。
銷: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條:梅枝顯得更重。
異昨:與昨日不同。
向晚:時間臨近傍晚。判:分明。勝朝:勝于早晨。
賞析: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勝朝”或解為“前朝”,可能作于作者由梁入陳之時。從詩意上看,當是作者見雪中梅花盛開的贊賞之作。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3
原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譯文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優美的.風度?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為嚴酷的寒冬時節啊!
注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fèn):自己料定。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韻。標,標格,風度、氣概之意。
賞析: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07-03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0-13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梅花落原文翻譯及賞析07-06
梅花絕句原文翻譯賞析07-06
梅花落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梅花 / 梅》原文、翻譯、賞析10-16
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2-05
《梅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22
梅花梅原文翻譯賞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