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原文翻譯及賞析
月下笛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翠山舍。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譯文
萬里長空飄著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著漸飄漸遠,故人呵到何處將你尋見?在寒窗里入夢酣然,舊時曾經走過的道路還能記憶。連昌宮的楊柳大概已所剩無幾,最叫我難過的是,聽著淅淅瀝瀝的夜雨。夢回驚醒,無端地到憂傷凄寂,面對著燭影搖曳,擁被孤眠誰與我傾心話語?
豐姿清雅的張緒為何遲遲不歸去?斷橋邊鷗鷺相盟的伴侶,半已零落卻仍然眷戀依依。我疲倦地顛簸于天涯羈旅,此時的心事實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臨安故地,又重灑愁苦的淚滴,試問杭州故居的舊時人家,而今是否依舊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單薄,正當天寒日暮之際,還在梅花樹旁斜倚。
注釋
1、月下笛:周邦彥創調。
2、孤游:獨自一人,孤單。
3、萬竹山:萬竹山:據《赤城志》載在浙江天臺縣西南四十五里。《山中白云詞》江昱注引《赤城志》:“萬竹山在《天臺》縣西南四十五里。絕頂曰新羅,九峰回環,道極險隘。嶺叢薄敷秀,平曠幽窈,自成一村。”
4、閑門:指進出往來的人不多,顯得清閑的門庭。
5、黍離:離黍,亡國之悲。《詩經·黍離》篇,寫周朝的志士看到故都宮里盡是禾黍,悼念國家的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此詩。
6、甬東:今浙江定海縣。
7、連昌:唐宮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陽縣西,多植柳,元稹有《連昌宮詞》。
8、約略:大約。
9、凄悄:傷感寂寞。
10、張緒:南齊吳郡人,字思曼,官至國子祭酒,少有文才,風姿清雅,武帝置蜀柳于靈和殿前,嘗曰:“此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此處作者自比。
11、西州淚:指晉羊曇感舊興悲哭悼舅謝安事。
12、杜曲:唐時杜氏世居于此,故名。這里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
13、恐翠袖: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寫一為避亂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處借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隱居不仕的南宋遺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創作背景
《月下笛》是“遺民”張炎抒發其遺民心態的一首詞。宋亡后,張炎身懷家國之恨流寓在甬東一帶。懷著國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處飄零。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流寓甬東(今浙江定海)。一次獨游天臺萬竹山,觸景生情,創作這首寄托“黍離之悲”的詞章。
賞析
南宋已亡,身懷家國之恨的張炎在甬東一帶流寓。在孤游萬竹山,幽清廖寂的環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國之恨,反而愁思黯然。這首詞的悲涼激楚,當為其心聲之反映。
起調令人凄愴渺茫:“萬里孤云”。“孤云”,是詞人的化身。孤云在詩詞里喻人蘊含了特定的感傷。“清游漸遠,故人何處。”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涼,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處?”這一聲呼喚,將亡國之痛,身世之悲,一齊傾訴出來。日間無法排解,夜里還形于夢寐。“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夢中時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用連昌來指代南宋故宮,透出銅駝荊棘的意思。此時夢想中,宮中的柳樹仿佛已衰殘無幾,非復當年意態。而最難堪的是,還聽著蕭蕭的夜雨。蕭蕭夜雨襲來,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從夢中醒來,卻是在異鄉夜里。燈光搖曳中,誰能和自己共話?心緒的悲涼令人凄然。
“張緒”,指詞人以南齊張緒自況。以此比擬自己青年時的`風度。但是此時的張緒也不像亡國前那樣“風流可愛”,卻是已衰落的蒲柳。“歸何暮!遲暮之年還不能回鄉呢?”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勾起作者無端心事。西湖斷橋邊的鷗鷺已零落過半,卻是舊侶凋殘,前盟難踐。
隨之一轉“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卻是“西州淚”取不忍重經舊地之意。張炎的亡國破家之痛,遠過羊曇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張炎自己的家。據記載,張炎家世顯耀,祖父時家境顯赫。但元兵入臨安后,祖父被殺家產被沒。張炎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創痛。家國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詩句,寫道:“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這是張炎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在抒發亡國之悲時,運用了較為深刻和曲折的筆法。用典貼切、想象豐富、含蓄深厚,風格轉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國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內外。
月下笛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
幽禽自語。
啄香心,度墻去。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
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竚,曾游處。
但系馬垂楊,認郎鸚鵡。
揚州夢覺,彩云飛過何許?多情須倩梁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譯文
我與好友攜酒踏青,卻發現一夜的風雨已將件花摧殘殆盡。件花枝頭孤鳥獨鳴,啄食花心,凌空而去。出自佳人纖纖玉手的一件嶄新的春衣上還殘留一點兒縫制時的線頭。可惜現在件花香凋玉殞,她也被鎖在深深的庭院,我們不可能料相見了。
我佇立凝望當初和她攜手同游的地方,而今只剩下那日我們系馬的垂楊柳和熟悉我的鸚鵡了。當我從舊夢中醒來時,我的愛人又在何處呢?我只能借助梁間的燕子把我的深情傳達給她,問一問她現在過得怎樣。當初我們怎能料想到這樣會虛度時光、浪費青春呢。
注釋
月下笛:詞牌名,調始周邦彥《片玉詞》,因詞有“涼蟾瑩徹”及“靜倚官橋吹笛”句,取以為名。
壺:酒器。
件花過了:指件花被風雨打落在地。
幽禽子qín):幽棲的小鳥。
香心:花心。
柔荑子tí):細向柔嫩的初生茅草,形容女子滑嫩的'的纖纖玉手。
殘茸子róng)半縷:意為女子為他縫制的春衣還殘留著一縷絲茸。殘茸:縫農刺繡等針線活計用過的線頭。
玉鈿子diàn):古代女子的首飾,此處形容吹落的件花像釵鈿一樣。
朱門:紅漆大門,指意中人所居之處。
認郎鸚鵡:只有架上的鸚鵡還認得我。
彩云:比喻美好事物或薄命佳人。
倩子qiàn):借助。
吟袖:詩人的農袖,此處是作者自指。
弓腰:形容女子纖細柔蚓的腰肢,舞蹈時腰肢彎曲的姿態。
恁子nèn):如此。
賞析:
這首詞是白石追懷昔日冶游,思念舊日情人之作。白石一生布衣作客,輾轉江湖,且生性多情,所以疏狂流連的韻事,亦在所不見。這在那個時代的文人學士,也是尋常之事。光陰已逝,情事已非,但詞人卻念念不忘割舍不下,于是“與客攜壺”,借酒澆愁有了這首《月下笛》。
姜白石作詞,多從細微處著筆,而且善于表現情景交融的特定境界。“梅花過了”,已點出仲春的時令,“夜來風雨”揭示梅花過了”的原因。接下來,描寫“幽禽”。幽禽,當指黃鶯,柳永《黃鶯兒》詞,有“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之句,可證。稱黃鶯為幽禽,暗示作者心情的孤寂、幽獨。“幽禽自語。啄香心,度墻去”十個字,寫黃鶯的鳴叫、啄食、飛翔,都是從細微之處著筆,表現出騷人墨客特有的情緒,暗示了詞人清苦寂寞的情懷。這幾句與其《慶宮春》中之“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各盡其妙。下面寫到春衣,更可看出作者用筆之細。“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柔荑,用細白柔嫩的初生茅草比喻美女的手,語出《詩經·碩人》“手如柔荑”。茸,即繡茸,刺繡用的絲線。身上穿的春衣,是伊人素手親繡,這與傳為蘇東坡作的《青玉案》詞所寫的“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思路相同,但姜白石的筆觸更為細膩,同是睹物思人,他卻把無限深情凝聚在春衣的細微局部上,凝聚在香澤猶存的一點點線茸兒上,而這“殘茸半縷”恰恰成為了感情的焦點,所以更見深度正是“于細微處見精神”。接下來,用“玉鈿”指代意中人,同時點明“朱門深閉,再見無路”的事實,而其用語則顯然是從唐人崔郊《贈去婢》詩中那“侯門一入深入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名句化出的無限惆悵難解之情,溢于言外。過片用“凝竚”作引領,從凝神靜思之中描寫了回憶與追尋的心理活動。用“系馬垂楊,認郎鸚鵡”八個字描寫往日的冶游,寫得既生動又巧妙極見詞人靈思妙用。說它生動,是能把當日冶游的氣派神情描摹得活靈活現,系馬足見風采,認郎以示熟稔,說它巧妙,是在前面加上一個“但”字,就由過去轉到現在,如今只剩下垂楊和鸚鵡,從而把人去樓空、事過境遷的感慨傳達了出來。這兩句構思之精,用語之妙,寄情之深,直可與蘇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相媲美。皆有風景不殊而精事已非的深深慨嘆。再下幾句,可以說是針對杜牧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遣懷》的著名詩句所作的發揮。大夢既覺,知道“彩云”已經“飛過”,——彩云是用北宋詞人晏幾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臨江仙》句意,那就不必再癡癡地回憶了。可是,對能歌善舞的“吟袖弓腰”還是難以忘懷,只得讓多情的“梁間燕子”去代為探問,——這是用李商隱“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句意。可是,探問的結果卻是仍然不知下落,故而只得以自傷昔日為多情所誤,虛度少年時光結束全詞。這“誤了人”的自傷自嘆,表面上看是自傷多情,實則更反襯出詞人的一往情深。
月下笛原文翻譯及賞析3
月下笛·萬里孤云
宋代 張炎
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譯文
萬里長空飄著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著漸飄漸遠,故人呵到何處將你尋見?在寒窗里入夢酣然,舊時曾經走過的道路還能記憶。連昌宮的楊柳大概已所剩無幾,最叫我難過的是,聽著淅淅瀝瀝的夜雨。夢回驚醒,無端地到憂傷凄寂,面對著燭影搖曳,擁被孤眠誰與我傾心話語?
豐姿清雅的張緒為何遲遲不歸去?斷橋邊鷗鷺相盟的伴侶,半已零落卻仍然眷戀依依。我疲倦地顛簸于天涯羈旅,此時的心事實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臨安故地,又重灑愁苦的淚滴,試問杭州故居的舊時人家,而今是否依舊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單薄,正當天寒日暮之際,還在梅花樹旁斜倚。
注釋
月下笛:周邦彥創調。
孤游:獨自一人,孤單。
萬竹山:萬竹山:據《赤城志》載在浙江天臺縣西南四十五里。《山中白云詞》江昱注引《赤城志》:“萬竹山在《天臺》縣西南四十五里。絕頂曰新羅,九峰回環,道極險隘。嶺叢薄敷秀,平曠幽窈,自成一村。”
閑門:指進出往來的`人不多,顯得清閑的門庭。
黍離:離黍,亡國之悲。《詩經·黍離》篇,寫周朝的志士看到故都宮里盡是禾黍,悼念國家的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此詩。
甬東:今浙江定海縣。
連昌:唐宮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陽縣西,多植柳,元稹有《連昌宮詞》。
約略:大約。
凄悄:傷感寂寞。
張緒:南齊吳郡人,字思曼,官至國子祭酒,少有文才,風姿清雅,武帝置蜀柳于靈和殿前,嘗曰:“此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此處作者自比。
西州淚:指晉羊曇感舊興悲哭悼舅謝安事。
杜曲:唐時杜氏世居于此,故名。這里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
恐翠袖: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寫一為避亂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處借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隱居不仕的南宋遺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創作背景
《月下笛》是“遺民”張炎抒發其遺民心態的一首詞。宋亡后,張炎身懷家國之恨流寓在甬東一帶。懷著國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處飄零。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流寓甬東(今浙江定海)。一次獨游天臺萬竹山,觸景生情,創作這首寄托“黍離之悲”的詞章。
賞析
南宋已亡,身懷家國之恨的張炎在甬東一帶流寓。在孤游萬竹山,幽清廖寂的環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國之恨,反而愁思黯然。這首詞的悲涼激楚,當為其心聲之反映。
起調令人凄愴渺茫:“萬里孤云”。“孤云”,是詞人的化身。孤云在詩詞里喻人蘊含了特定的感傷。“清游漸遠,故人何處。”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涼,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處?”這一聲呼喚,將亡國之痛,身世之悲,一齊傾訴出來。日間無法排解,夜里還形于夢寐。“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夢中時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用連昌來指代南宋故宮,透出銅駝荊棘的意思。此時夢想中,宮中的柳樹仿佛已衰殘無幾,非復當年意態。而最難堪的是,還聽著蕭蕭的夜雨。蕭蕭夜雨襲來,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從夢中醒來,卻是在異鄉夜里。燈光搖曳中,誰能和自己共話?心緒的悲涼令人凄然。
“張緒”,指詞人以南齊張緒自況。以此比擬自己青年時的風度。但是此時的張緒也不像亡國前那樣“風流可愛”,卻是已衰落的蒲柳。“歸何暮!遲暮之年還不能回鄉呢?”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勾起作者無端心事。西湖斷橋邊的鷗鷺已零落過半,卻是舊侶凋殘,前盟難踐。
隨之一轉“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卻是“西州淚”取不忍重經舊地之意。張炎的亡國破家之痛,遠過羊曇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張炎自己的家。據記載,張炎家世顯耀,祖父時家境顯赫。但元兵入臨安后,祖父被殺家產被沒。張炎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創痛。家國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詩句,寫道:“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這是張炎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在抒發亡國之悲時,運用了較為深刻和曲折的筆法。用典貼切、想象豐富、含蓄深厚,風格轉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國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內外。
【月下笛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月下笛·與客攜壺_姜夔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9
《月下笛·與客攜壺》翻譯賞析02-07
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月下獨酌》原文及翻譯賞析11-18
月下獨酌原文+翻譯+賞析12-27
張炎《月下笛》全詞翻譯賞析04-17
李白《月下獨酌》原文翻譯及賞析09-27
張炎《月下笛》閱讀題答案及翻譯賞析12-25
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12篇01-22
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12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