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3-12 17:28:14 古籍 我要投稿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注釋:

  1、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

  4、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5、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6、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7、舊山:家鄉的山。

  8、付:付與。

  9、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10、知音:《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國·曹丕《與吳質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絕弦於鐘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嶧》詩:“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明·唐順之《謝病贈別高參政》詩:“逝將歸舊林,復此別知音。”浩然《艷陽天》第六九章:“(彎彎繞)可見到‘知音’了,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

  創作背景: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岳飛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參軍,至北宋滅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將宗澤麾下英勇作戰,升為秉義郎,自那時候,他就獻身抗金戰場。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他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形成西起川陜,東到淮北的抗金戰線,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系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甚至殺害,而對岳飛,此時秦檜還不敢動,但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小重山》一詞,正是在這種形勢、氣候下寫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復雜心情,均寫于詞中。

  鑒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賞析:

  這首《小重山》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但是通過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隱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上片著重寫景。“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了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著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里”暗示夢回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后,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達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凄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復雜性。

  詞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為功名”寫詞人終其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癡心不改。“舊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們在金人的統治之下,頑強挺立,渴望早日復國,可如今他們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時間之長。“阻歸程”寫投降派的求和主張阻擋了收復中原,回歸故鄉的進程,隱含了詞人的痛心。如今頭發已經白了,幾十年的求索,都是為了驅逐金人,收復河山。作者竭盡心力,幾操心成白發,都只是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復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懷。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轉戰努力,便是為了某一天的“歸程”。可是英雄的壯志難酬,想到了故鄉,家鄉的樹木已經變得老了,而到頭來卻得到一個宋金和議的結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壯志難酬,憂憤難平。宋朝皇帝趙構與秦檜力圖議和偏安,不迎回徽、欽二帝,國家也遭受未有之變局。既然不能建功立業,收復河山,回家度過余生也好。可是故鄉已經落到敵人的手里,有家難歸。“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鐘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憤懣和無處言說的沉痛,來表達苦悶的心情,將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卻沒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彈斷了也沒有人來聽。當時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議和聲,使作者陷入孤掌難鳴的處境,不禁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心情沉重。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郁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郁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托諸驚夢;所愿不得償,則托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于當軸,致坐失機宜,而托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托體比興也”,如此評斷,亦可謂知套岳帥之良苦用心也。

  從寫作手法說,《滿江紅·怒發沖冠》多用賦體,直陳其事,慷慨激昂,凝聚著岳飛忠貞報國的豪邁精神和戰斗雄姿。這首《小重山》則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揚頓挫,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是很高超的。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含蓄雋永,明麗婉轉,寓情于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悲苦心境。

  另外,雖然這首《小重山》寫得比較含蓄委婉,與同為岳飛所作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格調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內容方面仍有其內在的統一性。后兩首表現的是抗擊金兵,收復中原;這首表現的則是不滿“和議”,反對投降。這兩方面的主題是完全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就是岳飛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投降主義的堅定立場,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深厚感情。由于寫作的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因而在情調和風格上產生了差異,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2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朝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譯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鳴叫聲將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已是月更時分。起來獨自繞著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沒有人聲,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頭。家鄉的山上松竹已長大變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句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注釋

  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

  月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舊山:家鄉的山。

  付:付與。

  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這首《小重山》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但是通過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隱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上片著重寫景。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了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著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里”暗示夢回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后,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達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凄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其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復雜性。

  下片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換頭三句,慨嘆歲月如流,家鄉長久淪陷,歸期遙遙無望。作者自二十歲從軍,出生入死,與金兵浴血奮戰,決心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五岳祠盟記》),為國家建立豐功偉業。可是十多年已經過去,頭發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園,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每當他想到這里,怎能不義憤填膺、憂心如焚呢?所謂阻歸程,實際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遙遠,難以歸去,而是暗喻著對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因為當時正是秦檜弄權,氣焰十分囂張時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現手法,彈出弦外之音,讓讀者去體會。

  結拍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據《呂氏春秋本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鐘子期能從琴聲中體會出他的心事。后來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秦檜上臺后,迎合趙構的旨意,對堅持抗金的主戰派進行無情的打擊和迫害,將他的親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實現其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這三句表達了作者抱負難以實現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統治下南宋的黑暗現實。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郁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郁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托諸驚夢;所愿不得償,則托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于當軸,致坐失機宜,而托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托體比興也”,如此評斷,亦可謂知套岳帥之良苦用心也。

  從寫作手法說,《滿江紅·怒發沖冠》多用賦體,直陳其事,慷慨激昂,凝聚著岳飛忠貞報國的豪邁精神和戰斗雄姿。這首《小重山》則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揚頓挫,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是很高超的。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含蓄雋永,明麗婉轉,寓情于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分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者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馀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創作背景

  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岳飛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宋高宗趙構及朝內主和派對其大加干涉和阻撓,迫害主戰派。多人被罷免和殺害,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均寫于詞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05-13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07-12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賞析08-08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賞析08-17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賞析02-04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翻譯賞析02-10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12-23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譯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