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賞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
作者:劉向撰
朝代:先秦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謗譏一作:謗議)
譯文
鄒忌身長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艷美麗。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最美的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又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照著鏡子里的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贊美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贊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贊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在這種情況下,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范圍內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
注釋
鄒忌:戰國時的齊國人,曾任相國。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的規勸。齊王:即齊威王,威王。納諫:接受規勸。納,接受,接納修:長,這里指身高。八尺:戰國時一尺約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昳麗:光艷美麗。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詞作動詞活用,意為穿戴,在句中作狀語。)窺鏡:照鏡子。孰:誰,什么。與:和……比。及:比得上旦日:明天。這里指第二天。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若:如。孰視之,孰:通“熟”,仔細。之:代城北徐公。弗如遠甚:遠不如。弗:不。又:更。寢:躺著。美我者:贊美/認為……美私:動詞,偏愛。誠知:確實知道。皆以美于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邊省去了“我”。以:認為。于:比。地:土地,疆域。方:方圓。宮婦:宮里的姬妾。左右:身邊的近臣。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的人)。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蔽:形容詞用作動詞,指受蒙蔽。善:好。乃:于是,就。面刺:當面指責。面,當面,名詞作狀語。受上賞:給予,付予。通“授”謗譏于市朝: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諷喻。謗譏,在這里指“指責,議論”,沒有貶意。市朝,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聞:這里是“使……聽到”的意思。使動用法。時時而間(jiàn)進:有時候偶然進諫。間進:偶然有人進諫。間,間或,偶然,有時候。期(jī)年:滿一年。期,滿。朝于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而形貌昳(yì)麗:而,表并列關系。
賞析:
1.情節完整,人物生動。
全文雖然只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情節,妙趣橫生,富于生活氣息,親切有味。對人物的刻畫特別講究。如對鄒忌,作者不重形體的刻畫,而是著重用細節和對話,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又如,齊王只有兩個舉動,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個賢明的君主形象表現得生動傳神。
2.敘事簡潔,剪裁巧妙。
對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情節,作者作了繪聲繪色的描繪,對他的進諫,卻只作概括的敘述。對臣民的進諫,也突出重點,記敘“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三個時期的不同情況,使讀者從中體會齊王納諫后的巨大變化,而對齊王最初受蔽之深,齊國積弊之多,以及具體如何改革等,都只從側面暗示,略而不寫,使文章的中心更為突出。三問三答,也沒有從每個人的形態上去描寫,而是通過不同語言來顯現人物對問題的不同態度。用筆簡潔,辭約意豐。
3.語言繁簡適度。
鄒忌的三問,內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變化,既表現了他的懷疑,又毫無重復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卻大不一樣。齊王的回答只有一個“善”字,既表現了他的態度和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矜持與尊貴。.
4.設喻說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設喻說理是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文章先寫鄒忌與徐公比美,接著對妻,妾,客的贊美之詞進行了分析,為下文的設喻說理做了必要的鋪墊.接著寫鄒忌諷諫齊王,先從自己的私事說起,隨后以私事比國事,讓齊威王從中受到啟發。這種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事大事,用設喻來講道理,表明了只要語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順耳,使得對方愉快的接受。
全文運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設喻說理】
設喻,又叫諷喻,這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擴大化的用法,是借敘述一個故事,通過暗示、類比,說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張的富有機智幽默情趣比較婉曲的語言表達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話,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個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詞,喻意較含蓄,讓讀者去體會兩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處,有時有“意在言外”之感。諷喻的使用非常靈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敘,并且點明本意;也可以獨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無論是哪種形式,一般都蘊含著諷諫、譏刺、規勸、批評、誘導的意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10-25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賞析01-14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及翻譯03-17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賞析05-11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文及翻譯06-13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翻譯04-22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譯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