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晚秋/秋望/秋夕原文翻譯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安晚秋/秋望/秋夕原文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安晚秋/秋望/秋夕
作者:趙嘏
朝代:唐朝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釋:
(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霧。拂曙:拂曉。
(2)高秋:深秋。
(3)橫塞:越過關塞
(4)籬菊:籬笆旁的菊花。晉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5)紅衣:指紅色的蓮花瓣
(6)渚蓮:水中州渚上長的蓮。
(7)鱸魚正美:西晉齊王司馬冏執政時,張翰(字季鷹)為大司馬東曹掾。他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蘇州莼菜鱸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事見《晉書·張翰傳》。后來這個故事就被用來表示思鄉之情(8)南冠:楚冠。
譯文:
秋天拂曉時,天上的云霧都帶著曙光將出的寒意,唐朝的宮殿的周圍呈現出深秋的景象。殘星幾點,群雁從塞外飛來,有人倚樓吹著長笛,曲調悠揚婉轉。籬邊半開的菊花呈現出紫艷之色,靜悄悄的,水面的蓮花凋零,紅衣盡卸。家鄉的鱸魚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卻要像鐘儀那樣戴著南冠,學著楚囚的樣兒羈留他鄉。
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望,眼前凄冷清涼的云霧緩緩飄游,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蒙而壯闊。詩中“凄涼”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抑郁的基調。
頷聯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迷住,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覓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閑雅靜穆;水塘里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愁容滿面。紫菊半開,紅蓮凋零,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郁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枯荷,追憶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景,無不觸發著詩人孤獨悵惘的愁緒;末聯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流逝由暗而明的變遷。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果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平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拓展:《長安晚秋》閱讀答案
《長安晚秋》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1、這首詩寫了什么?抒發了什么情感?
明確:這首詩,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之情。
2、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確:愁(不得志,思歸之愁)
凄涼(秋意的清冷襯托心境的凄涼)
3、詩人圍繞標題“長安晚秋”描寫了那些景物?
明確:云物,宮闕,殘星,雁,長笛,人,樓,菊,蓮,鱸魚。
4、作者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明確:整體和局部結合。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眺,眼前凄清的云霧緩緩飄游,樓閣高聳,好像觸動了高高的秋空。頷聯,頸聯寫局部之景。
俯仰結合。仰觀殘星,秋雁。俯察紫菊,蓮花
聲色,動靜結合。“殘星”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是動態,“人倚樓”是靜態。
選景典型。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拂曉天空的最優特征的景象。紫菊半開,紅蓮凋謝,也是深秋時令的景色。
5、“紫菊”和“紅蓮”對表現詩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確:移情入景,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景色,
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堂的蓮花,使人產生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蘺畔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令人想起“采菊東籬下”,油然而起歸隱之心。
6、尾聯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什么情感?
明確:用典。“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的事,表示對故園之情和隱退之思,“戴南冠學楚囚”用春秋鐘儀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長安晚秋/秋望/秋夕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長安晚秋/秋望/秋夕》原文、翻譯及賞析05-20
長安晚秋/秋望/秋夕原文翻譯及賞析11-09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原文及賞析10-18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原文及賞析11-01
《長安秋望》原文、翻譯及賞析05-18
長安秋望原文翻譯及賞析04-19
長安秋望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長安秋望原文及賞析08-17
長安秋望原文及賞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