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2-05-18 09:23:31 古籍 我要投稿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5篇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5篇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春日偶成》韻譯

  云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悅的心情呀,人們并不了解,于是說我忙里偷閑,強學少年童。

  《春日偶成》散譯

  接近正午時分,天上飄著淡淡的云,偶爾刮起一陣微風。穿行于花柳之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前面的河邊。

  旁人不知道此時此刻我內心的快樂,還以為我在學少年模樣趁著大好時光忙里偷閑呢。

  《春日偶成》注釋

  偶成:偶然寫成。

  云淡:云層淡薄,指晴朗的天氣。

  午天:指中午的太陽。

  傍花隨柳:傍隨于花柳之間。傍,靠近,依靠。隨,沿著。

  川:瀑布或河畔。

  時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將謂:就以為。將:乃,于是,就。

  偷閑:忙中抽出空閑的時間。

  《春日偶成》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開頭兩句寫云淡風輕、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機;第三句是詩意的轉折和推進,第四句更進一步說明自己并非學少年偷閑春游,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哲理,以及對自然及宇宙的認識。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細細品味,卻有幾層意思在其中。其一,寫自己春游所見、所感。云淡風輕,傍花隨柳,寥寥數筆,不僅出色地勾畫出了春景,而且強調了動感—和煦的春風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處是艷美的鮮花,到處是裊娜多姿的綠柳,可謂“人在圖畫中”。其二,著重寫自己留連忘返的心情。這種心情主要是通過‘近午天”、“過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來的。所謂“近午天”,并不是說自己時至中午才出來游春,而是用“近”來強調自己只顧春游忘了時間,用自已的突然發現來表現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樣,“過前川”也并不僅僅是簡單地描寫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況,而是用“過”來強調自己在春花綠柳的伴隨下“過”了前面的河流才發現自己只顧游春,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很遠。這樣,這兩句詩盡管描寫的只是云風花柳等自然景觀和作者喜愛它們的心情,但其中更隱括著一種作者要忘世脫俗的高稚情調,正是這種情調,才使他幾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勞,達到了如醉如癡的境界。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主要是詩人自己內心世界的直接抒發。本來,在云淡風輕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綠柳的簇擁中陶冶自己的情性,這應該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殺人們性靈的封建時代,這似乎只應該是有些“狂”勁兒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須眉長者只應該端然危坐,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盡管程顥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盡管他寫這首詩時很可能已經是一位藹然長者,可他仍然無法抗拒大自然對他的吸引,做出一些為“時人”所不能理解的舉動。這其中包括了他對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時也包括了他對一般“時人”的嘲笑與諷刺,既表現了他對子人生價值的另一種認識,也表現出了他樂在其中,孤芳自賞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們認為是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也有意無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個側面:他不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還是一個對大自然充滿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的感情經常被“理”壓抑和扭曲罷了。

  全詩色澤協調,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全詩寫出了詩人懷念少年時在故鄉時的事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少年時代以及對故鄉黃陂的懷念。

  《春日偶成》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任陜西鄠縣主簿時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所寫。詩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學家,長期困在書齋里,少有閑暇寬懷的時候。一旦回到大自然中,欣賞美好景致,便覺得格外爽快,怡然自得。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2

  春日偶成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古詩簡介

  《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詩歌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

  翻譯/譯文

  韻譯

  云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

  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

  這愜意的春游呀,人們并不了解,

  將會說我忙里偷閑,強學少年童。

  散譯

  淡淡的云在天上飄,風兒吹拂著我的臉龐,此時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叢之中,沿著綠柳,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前面的河邊。當時的人不理解我此時此刻我內心的快樂,還以為我在學年輕人的模樣,趁著大好時光忙里偷閑呢。

  注釋

  ⑴偶成:偶然寫成。

  ⑵云淡:云層淡薄,指晴朗的天氣。午天:指中午的太陽。

  ⑶傍花隨柳:傍隨于花柳之間。傍,靠近,依靠。隨,沿著。川:瀑布或河畔。

 、葧r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蓪⒅^:就以為。將:乃,于是,就。偷閑:忙中抽出空閑的時間。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程顥任陜西鄠縣主簿時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寫下來的。詩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學家,長期困在書齋里,少有閑暇寬懷的時候。一旦走出書齋,回到大自然中,便覺得格外爽快,那種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

  詩的前二句“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細細品味,卻有幾層意思在其中。其一,寫自己春游所見、所感。云淡風輕,傍花隨柳,寥寥數筆,不僅出色地勾畫出了春景,而且強調了動感—和煦的春風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處是艷美的鮮花,到處是裊娜多姿的綠柳,可謂“人在圖畫中”。其二,著重寫自己留連忘返的心情。這種心情主要是通過‘近午天”、“過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來的。所謂“近午天”,并不是說自己時至中午才出來游春,而是用“近”來強調自己只顧春游忘了時間,用自已的突然發現來表現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樣,“過前川”也并不僅僅是簡單地描寫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況,而是用“過”來強調自己在春花綠柳的伴隨下“過”了前面的河流才發現自己只顧游春,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很遠。這樣,這兩句詩盡管描寫的只是云風花柳等自然景觀和作者喜愛它們的心情,但其中更隱括著一種作者要忘世脫俗的高稚情調,正是這種情調,才使他幾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勞,達到了如醉如癡的境界。

  假如說,詩的前兩句主要是寫情寫景的話,那么,“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則主要是詩人自己內心世界的直接抒發。本來,在云淡風輕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綠柳的簇擁中陶冶自己的情性,這應該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殺人們性靈的封建時代,這似乎只應該是有些“狂”勁兒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須眉長者只應該端然危坐,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盡管程顥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盡管他寫這首詩時很可能已經是一位藹然長者,可他仍然無法抗拒大自然對他的吸引,做出一些為“時人”所不能理解的舉動。這其中包括了他對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時也包括了他對一般“時人”的嘲笑與諷刺,既表現了他對子人生價值的另一種認識,也表現出了他樂在其中,孤芳自賞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們認為是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也有意無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個側面:他不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還是一個對大自然充滿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的感情經常被“理”壓抑和扭曲罷了。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3

  春日聞杜宇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翻譯

  杜鵑鳴聲凄厲,每天都在勸我歸去。我的一片思鄉之情這樣深、這樣痛。

  如果有誰知道望帝有靈,那么可以問問他,希望他告訴我究竟何日是歸期。

  注釋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布谷鳥。相傳是古時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鳴不斷,似泣似訴凄厲悲涼,民間有“杜鵑啼嗚,泣血方止”的傳說;二是叫聲恰似在說“不如歸去”,因而人們又稱之為“催歸鳥”。

  望帝:即遠古蜀王杜宇。

  神:神靈。

  謂:告訴。

  予:我。

  創作背景

  謝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破城,詩人親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謝枋得飽嘗家破人亡之苦,在長期奔波逃亡的過程中,撫今傷昔,將國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結于這首思鄉之作之中。

  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于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并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復,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面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復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復沓,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并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系,用人向物發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后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不斷的關系,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4

  原文:

  春日

  宋代:吳錫疇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憶濂溪老,五畝園思涑水翁。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譯文: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美麗的春光已經離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結幽情都難以訴說。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銜泥筑巢,自己卻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畝園私涑水翁。

  窗外的青草惦記著濂溪老周敦頤,幾畝田園思念著涑水翁司馬光。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我沒有寫招魂賦只能讓屈原去獨自狂嘯了,姑且排列詞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注釋:

  韶(sháo)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韶光:指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寒食:即寒食節。中酒:受到酒的傷害。

  一窗草逆濂(lián)溪老,五畝園私涑(sù)水翁。

  逆:迎接。濂溪老:指周敦頤。他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私:偏愛。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神宗時居洛十五年,以讀書、釣魚、采藥、灌花為樂。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招魂:用屈原《離騷》典。秦昭王騙楚懷王至秦國,威脅他割地,懷王不從,昭王將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寫了《招魂》。

  賞析:

  此詩首聯直抒胸臆,感嘆韶光過得太快,內心有一種郁結隱密之情難以傾訴;頷聯緊承首聯之意,寫詩人在春景中所見所感;頸聯是上二聯思想情緒的轉折和過渡,作者輕輕蕩開其幽情,以草木娛己;尾聯進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脫現實的閑適態度來排解幽情。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與宋代許多名家,如蘇軾、秦觀、陳與義等寫《春日》的詩不同,他們都是從寫景入手,而作者卻直抒胸臆,他感嘆韶光過得太快,內心有一種郁結隱密之情難以傾訴。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著憂國傷時的隱痛。盛春已經過去了,這大宋朝的國運也如美好春光一樣一去不復返了。故這“幽情”既是傷春,亦是憂國,她渾然一體,隱約朦朧,難以表述,因而使詩人感到郁悶惆悵。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緊承首聯之意,寫詩人在春景中所見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上句寫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節的雨中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引起詩人無限感慨:燕現時雖未成家,但終有成窩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人在落花時節如“中酒”一樣昏昏沉沉,黯然傷情。這既寫出了梅雨季節身體不適的感受,又寫出了傷時的精神狀態,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頓,哀怨憂愁表現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

  頸聯,是上二聯思想情緒的轉折和過渡,作者輕輕蕩開其幽情,以草木娛己。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畝園私涑水翁!弊髡咭浴板ハ稀、“涑水翁”喻己,借田園隱逸生活遣懷。聯中“逆”“私”二字用得極為精到。這兩句用擬人的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公的親昵之狀,曲折而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這兩字寫活了田園,深化了人物性格。

  尾聯進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脫現實的閑適態度來排解幽情。

  “無賦招魂難獨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離騷》典,表示了對死于異國的懷王的吊唁和對楚國命運的哀傷。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難,徽宗、欽宗被金人擄至北方,終死于五國城,其遭際頗似楚懷王。北宋滅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靜,但說“無賦”,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脫。因為“招魂”不但無濟于事,反添憂傷,倒不如置之度外為好,更何況自己難得有這種清歡的時候,姑且賦詩遣興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上句“無賦”,用得果斷;下句“且排”,實屬無可奈何,其“幽情”雖得以暫時排解,不能從心中消除。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內心深處無法忘懷現實的矛盾痛苦,但他又畢竟是位隱逸詩人,故終以逃避現實以求解脫。

  “幽情”是全詩的主題,起承轉合、凝聚開化,均以此為中心,詩情畫意、主體客體融而為一,造語新穎,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5

  亂后春日途經野塘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翻譯

  經歷大亂,流落到南國他鄉,獨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漁舟驚起水鳥,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楊花,飄飄撲來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樣,暮年詩賦滿懷悲愴。

  眼看繁華的宮闕街市毀成瓦礫,天崩地陷了,慘痛的浩劫大殃。

  注釋

  途經:路過。

  季重:吳質字。

  子山:庾信字。

  朝市:朝廷與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語“劫波”的省略。

  創作背景

  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邰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引兵人京師,殺宰相韋昭度、李溪,長安大亂。昭宗逃入南山,轉石鎮。士民數十萬人逃出城,多中暑而死,詩人亦逃出長安,次年春日寫下這首詩。

  賞析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頭,便點明了“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耙娐涿贰倍嗽凇八l”,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家鄉的梅花。南方“他鄉”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帮w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边@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詩人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游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典故與現實都息息相關。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边@二句是說:我親身經歷了戰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清晰、連貫,節奏性很強,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一。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6

  原文:

  春日

  [唐代]溫庭筠

  問君何所思,迢遞艷陽時。

  門靜人歸晚,墻高蝶過遲。

  一雙青瑣燕,千萬綠楊絲。

  屏上吳山遠,樓中朔管悲。

  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

  草色將林彩,相添入黛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想要問你在思念什么?在這艷麗明媚春之時。

  回來的晚門口寂靜無聲,蝴蝶采完花粉緩緩的飛過高墻。

  窗外燕子雙飛,千萬條綠楊柳枝低垂。

  屏風上的吳山遼闊幽遠,樓中羌笛聲聲悲凄。

  珍貴的書信不知道該寄往何處,香車有來的日期。

  要把這草景與樹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際,排解心中憂愁。

  注釋

  迢遞(tiáo dì):天高氣清的樣子。

  青瑣燕: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屏:指屏風。吳山:吳地的山,指屏風上畫的南方山。

  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區流行的管樂器。

  寶書:珍貴的書信。

  香轂(gǔ):古人乘坐的車。

  將:連詞,與、和之意。彩:一作“影”。

  相:遞相,先后。添:一作“將”。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賞析:

  此詩共十二句,可分為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是對相思對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設想,且點明了時間、地點;后六句為第二部分是自述,點明地點“吳山”的同時,自述羌笛悲涼,并說明了以賞春排解愁緒的原因。此詩筆墨揮灑,色彩趨于清淡,構建了清逸淡遠的詩歌意境。

  此詩首兩句,出句開門見山以“所思”設問。對句據之而答在“艷陽時”。蘊有薛濤《春望詞》中“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敝。

  三、四句以“人歸晚”“蝶過遲”描述人與昆蟲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為。人回來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過慢是因為花粉沉重。從而間接體現了春天的特征。

  五、六句描寫室外景,燕子雙飛,千萬條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對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描寫室內景,條幅上畫著吳山,樓內羌笛悲涼。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書信無寄處。最后兩句顯示,要把這春天的草景與樹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簾,即以賞春排解愁緒。

  綜上,從描寫對象上看,前六句是對相思對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設想。其時間是在“艷陽時”,地點在“青瑣”。后六句自述,點明地點“吳山”的同時,自述“朔管悲”。其原因是“寶書無寄處”,故乘香車將“林彩”“添入黛眉”。這種舉動與其《春郊游眺寄孫處士》、《謁巫山廟》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7

  原文: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

  譯文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田問小路上,誰家少年,如此風流?

  若能將身嫁與,誓死到白頭,縱被無情棄,也不羞。

  注釋

  《思帝鄉》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名。詞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達極盛。

 、僮悖鹤銐颍。

 、谝簧荩哼@一輩子就算了。

  ③“縱被”兩句:即使被遺棄,也不在乎。

  賞析:

  賞析

  這首詞不掩飾地流露了女子青春的熱情,迫切要求戀愛自由。詞意質樸大膽,很近民歌。

  此詞開端之“春日游”三字,表面看來原只是極為簡單直接的一句敘述而已,然而卻已經為后文所寫的感情之秾摯做了很好的準備和渲染。試想“春日”是何等美好的季節,草木之萌發,昆蟲之起蟄,一切都表現了一種生命之覺醒與躍動。而“春日“之后更加一游”字”,則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隨春物以共同萌發及躍動從而可知。而春游所見之萬紫千紅鶯飛蝶舞之景象也就從而可想了。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滿頭”一句,則外在之春物遂與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層直接的關系,其感染觸發之密切乃竟有及身滿頭之情勢矣。

  “吹”字雖有花片被風吹落的意思,然而在此一句中卻并沒有花落春歸的哀感,而卻表現出一種當繁花開到極盛時,也同時伴隨有花片之飛舞的一種更為繽紛盛美的景象。首二句已經為以后的感情之引發,培養和渲染了足夠的氣勢,于是下面才一瀉而出毫無假借地寫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一個上六下三的九字長句,讀起來筆力異常飽滿。

  韋莊這首小詞雖不必有儒家之修養與楚騷之忠愛的用心,然而其所寫的用情之態度與殉身之精神,卻確實可以引發讀者一種深層的感動與豐美的聯想。

  創作背景

  晚唐時期社會矛盾各種進一步激化,民窮財盡、國力衰弱,戰亂綿亙,知識分子普遍感到前途茫茫、對未來失去信心,多數人為全身遠禍得過且過,上層官僚集團和豪商巨賈則征逐秦樓楚館盡情享樂,一些知識分子也在倚紅偎翠中消磨歲月,韋莊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參加春試落第,約咸通七年(866)再赴考,屢試不第,此后黃巢起義時期在南方避亂流寓很久,大半生曾到過江南及贛、湘、鄂、蜀等地,過著漂泊的生活。黃巢亂后,中原文士多往歸西蜀克保偏安之局,韋莊兩度入蜀,后為王建賞識,卜居成都,王建建國稱帝后,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治號小康,得以余力從事于文藝,《古今詞話》稱:“莊有寵人,資質艷麗,兼善詞翰。建聞之,托以教內人為詞,強奪去。”韋詞牽涉此事者甚多。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8

  長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古詩簡介

  《長命女·春日宴》是五代十國南唐詞人馮延巳所寫的一首詞。這首詞贈給丈夫,表達了一個賢淑妻子對丈夫的忠貞和“歲歲長相見”的真摯愿望。該詞語言清新明麗,通俗易懂卻能夠表達最真摯的感情。

  翻譯/譯文

  風和日麗的春天,擺起豐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許三愿:一愿郎君你長壽千歲,二愿我身體永遠康健,三愿我倆如同梁上燕呀,雙雙對對,幸福無邊。

  注釋

  ①長命女: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名。全詞39字,上片三句三仄韻,下片四句仄韻。

  ②綠酒:古時米酒釀成未濾時,面浮米渣,呈淡綠色,故名。

  ③妾身:古時女子隊自己的謙稱。

 、軞q歲:年年,即每年。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年輕女子向她的郎君祝酒陳愿的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賞析/鑒賞

  這首詞實際是祝酒詞,描寫春日開宴時,夫婦雙方祝酒陳愿。前兩愿分別祝郎君與自己長壽健康,第一愿以梁燕雙柄喻夫妻團圓,天長地久。馮詞三愿對于人問恩愛夫婦而苦則相當典型,主人公不求富貴.惟愿夫婦相守長久,意愿雖強而所求不奢,表現了古代女子對美滿生活的追求。

  在具體描寫上。本詞不但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抒情,而且通過相應的具體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春日、綠酒、情歌、呢喃燕語,構成了極美的意境,對于愛情的抒寫是極有力的烘托。

  整首詞采用婦人口吻,語言清新明麗,語淺情深,可謂做到單純與豐富富、平易與雅致高度統一,深得民歌精髓,化平凡為神奇,藝術效果奇妙。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9

  春日行

  朝代:唐代

  作者:張籍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蘭心短。草堂晨起酒半醒,

  家僮報我園花滿。頭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間不尋徑。

  樹樹殷勤盡繞行,攀枝未遍春日暝。不用積金著青天,

  不用服藥求神仙。但愿園里花長好,一生飲酒花前老。

  譯文

  皇宮深深樓閣高聳云霄,金色的蛟龍盤旋在堂前華麗的柱子上,美女們在窗前化妝打扮,玉手撫動琴弦,美妙的箏聲隨春風吹落,傳入游樂的君王的耳里,這應該是那首《升天行》吧。泛舟在白蓮池上,如蓬萊仙境一般,樓船劃破湖面急促前進,驚起陣陣波浪。眾多的'宮女們奏起音樂唱起歌曲,敲打鐘鼓的聲音都要使宮殿轟倒。這是多么壯觀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場面呀。只要君王于民休養生息,百姓就會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天庭上三十六個天帝要來迎接,仙人們駕著彩云翩然而下。但皇帝不愿意隨他們而去,寧愿留在人間;实圬M能像軒轅氏那樣,乘龍飛天而去,不顧他的子民,獨自來往于青天之上?小臣我祝愿皇帝壽比南山,陛下的英名萬古流芳。

  注釋

  ①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谙覍⑹终Z:意思是弦與手摩擦而成聲。

  ③《升天行》:古樂府名。

 、芴斐兀褐赣鶊@的池沼。

 、萑郏旱澜虃髡f有三十六天帝。

  ⑥鎬京:西周武王建都鎬京,在長安縣西北十八里,自漢武帝后遺址淪陷。這里代指國都。

  簡析

  《春日行》,時景二十五曲之一,本詠春游,李白擬作詠君王游樂之詞。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蓮池,召李白作辭。時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興而作。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0

  春日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古詩簡介

  《春日》是北宋詩人汪藻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通過對春日出游的見聞感受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春日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

  翻譯/譯文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h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頂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實。

  注釋

 、沛倘唬好篮妹。

  ⑵茅茨:茅草屋頂。煙暝:煙雨迷蒙。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崇寧(1102-1106年)年間,作者任職宣州之時,一個春日里,作者游覽美景而作此詩。

  賞析/鑒賞

  汪藻此詩,把春日出游的見聞感受次第展開,勝境紛呈疊出。入筆寫難得的好天氣,轉出野田春水,然后又轉出渡頭水鳥嬉游,再轉出竹籬茅舍風光,夭桃含笑情態;又轉出霧氣迷蒙,沽衣微濕,天色似瞑,引得午雞引吭啼鳴。無數富于詩情的片段,構成了逝通的春游長卷,盎然春意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這些景色誠然十分宜人,表面上詩中景物各自分立,似乎缺少勾連,很難形成一個整體。事實上,詩人用的是一種近乎現代戲劇中的“情意結構”手法,即又靠情節連系,而以心中清意活動流貫全篇,似斷實連,另是一種獨特的章法。首句開門見山,表示春日多雨,次句具體描繪,補足上句之意。春日多雨,早擬出游而苦無佳日;好容易才盼得放晴,足遂夙愿,作者心情之欣喜可見。多雨之日終得放晴的欣欣情意籠置全詩,形成了一條線索。野田春水映映,一碧如鏡,固然賞心悅目;渡邊鷗鳥忘機,與人相親相近,自有物我欣然之趣;籬間夭桃臨風,似開未開,嫣然含笑,更覺深情。茅茨人家,柳昏煙暝;迷蒙霧氣,沾衣欲濕;意境朦朧優美。作者忽聞一聲雞鳴,更覺寧靜安謐。全詩鏡頭累換,而詩人心情之欣悅,感受的新鮮,則回環相貫。清詞麗句,信手組合,皆成妙諦。無怪乎張世南《游宦紀聞》說此詩是汪藻幼年之作,詩人早年詩學江西派,此詩通篇用拗句,全法黃庭堅,然而拗峭之中,自具清麗之致,可謂剛外柔中。用筆之勁健不及黃,而溫潤則過之。紀昀、呂留良分別評此詩“雅健”、“有骨”,實足以當之而無愧。

  名家評價

  張世南《游宦紀聞》:“此詩一出,為詩社諸公所稱。”

  紀昀《武英殿叢書·浮溪集》:“汪詩深醇雅健!

  呂留良《宋詩鈔·浮溪集》序:“汪詩高華有骨,興寄深遠。”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1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

  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釋

  春日:春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光景:風光風景。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春風。

  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追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詩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無濱”:“勝日”,點明天時;“泗無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無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皩ぁ弊植粌H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追一時新”,描寫觀賞春追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盁o邊光追”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追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里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追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暗乳e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追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追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到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追”,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無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無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無”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盁o邊光追”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圣道的本意!皷|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2

  原文:

  春日京中有懷

  [唐代]杜審言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里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時候,自己獨自來到了長安,沒有朋友同游心中帶著春愁來看春天,沒有了春天的感覺。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開放了,細柳營前的柳葉也徒有新芽。

  朋友們這時在南橋應該玩得正是盡興,將軍府里朋友們歡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這里向著遙遠的洛陽,對著春天的景物說,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時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還給我一個更美的春色!

  注釋

  京中:指西京長安。

  游寓(yù):寓寄他鄉。秦:指長安。

  上林苑:漢武帝劉徹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多種功能和游樂內容,今已無存。這里借指長安園林。徒:徒然。

  細柳:古地名,在今陜西省咸陽西南,渭河北岸。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在此駐軍,稱為“細柳營”,這里借指軍營。漫:隨意,沒有約束。

  南橋:洛陽城中一游覽處。

  西第:東漢外戚梁冀為大將軍,起府第在洛陽城西。因馬融曾為寫《大將軍第頌》,后人稱之為西第。這里泛指豪華府第。留賓:漢游俠陳遵,豪飲好客,宴會時常取客人車轄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離去,留賓即出自此曲故。

  風日:指洛陽的春日美景。這里是借代在洛陽賞春的朋友。

  賞析:

  此詩以平緩的語氣敘述起,“今年游寓獨游秦”,扣住題目的“京中”簡潔地交代了宦游的時間、地點,勾勒出了整首詩的背景;掠螌υ姯h來說本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獨游秦”。“獨游秦”三字,將詩環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寂寥情懷表現得既充沛又含蓄。

  這平靜的敘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緒。次句緊承前句的“獨游秦”,順流直下沖決了感情的閘門:“愁思看春不當春”,詩環直唿“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卻因為鄉愁無心賞玩!”長安古都風物形勝,又置冬去春來,節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異鄉環感昔懷今觸動愁思。這聯詩十四個字,生動地塑造出一個“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的詩環自我形象。由于詩中錯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獨游秦”,“看春不當春”,使氣韻回環,節奏和諧,聲情搖曳生姿。

  “上林苑里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頷聯描繪長安景色,上林苑里鮮花盛開卻無環欣賞,細柳營前,柳枝新綠卻無環看顧。花木隨著季節開花結果,是自然規律,本無所謂“徒發”或“漫新”,然而詩句中卻以“徒”和“漫”,賦予景物以環性。正應了清環吳喬所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崩L景是為寫情,這聯是首聯詩中“愁思看春不當春”的具體化描述,形象地表現詩環睹物感懷的惆悵心緒。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頸聯描繪的是詩環想象中洛陽友環賞春歡宴的情景。他們在南橋群游興盡而歸,又在西第集宴豪飲。這歡暢的場面,正與自己“獨游秦”形成鮮明的對照。詩環運用這一虛筆來反襯自己的孤寂,突出對友環懷念的深沉和思歸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陳遵的典故,不僅表現了友環英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詩歌具有豪放的氣勢!肮幽蠘颉本,雖沒直接寫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風度翩翩,瀟灑自得的神志躍然紙上。詩寫至此,似乎已完題中“有懷”。但詩環猶覺未夠,又引出尾聯詩句。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環”,尾聯構思新穎,造語清新。語癡而情真。詩環太熟悉洛陽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環,也懷念洛城的風日,更留戀洛城的春光美景。這首詩與一般“有懷”詩相比,它擴大了“有懷”的范圍!霸娰F出于自心”(《圍爐詩話》),這聯詩正是獨出心裁,“言環之所不能言”。

  杜審言這首《春日京中有懷》,結構齊整平密,起承轉合極其自然,虛實相生,波瀾起伏。其藝術手法對后世很有影響。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3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古詩簡介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律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8卷第15首。此詩寫得輕松愉快,頜聯用典饒有幽默感。頸聯造句頗巧,出句“城外”與“屋里”,對句“東家”與“西鄰”均自相對仗,而又共同與鄰句相對仗,這樣便增加了語氣流通的力度。末句“種松皆作老龍鱗”,因是對出句“多歲月”的補充,但又作為一種意象。

  此詩格調清新,別開生面。多處用典,卻貼切自然。寫景輕描淡寫,如話家常,卻輕描之中有致,淡寫之中有奇,極贊呂逸人閉戶著書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艷羨“絕風塵”的情懷。

  翻譯/譯文

  呂逸人隱居之地方,與塵俗世事隔絕。我專程來柳市南頭訪問呂逸人。

  來訪未遇主人,參觀主人的住地環境何必詢問主人。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內一樣,東鄰流動的水流入西邊鄰居。

  主人在這里著書立說的時問已經很長了,他親手栽種的松樹已經很老了,樹的表皮都象龍鱗一樣。

  注釋

  裴迪,王維詩友,早年同居終南山,后常伴王維隱居輞川,游覽賦詩,琴樽相樂。新昌里,即新昌坊,在長安朱雀街東自北數第八坊(見《長安志》)。呂逸人:不詳何人。逸人,古代稱隱居之人。遇:會見。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呂逸人隱居之處。

  一向:從過去到現在的一段時間。

  絕:斷絕,隔絕。

  風塵:指塵俗的世事。

  柳市,漢長安地名。《漢書·游俠傳》載:“萬章。字子夏,長安人也。長安熾盛,街闖各有豪俠,章在城西柳市,號西城萬子夏!贝艘嘟柚竻我萑穗[居之處。

  隱淪:隱士,隱居之人。

  題凡鳥:典出《世說新語·簡傲》。魏嵇康與呂安兩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對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駕專程前去探望。有一次,呂安來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來迎接。呂安不進屋,只在門上寫了一個“鳳”字就走了。嵇喜看到了這個“鳳”字后,感到非常高興,認為是呂安在表揚他。他哪里知道,這個“鳳”字是呂安對他的譏諷,認為嵇喜這個人只不過是一只“凡鳥”而已——“凡”與“鳥”這兩個字合寫,就是“鳳”的繁體字字形。作者在“題凡鳥”前加“不敢”,有兩個意思:一是此次來訪未遇主人;二是贊揚呂逸人家不俗氣。

  看竹:典出《晉書·王羲之傳》。王徽之見吳中一個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觀賞。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諷嘯了很長時間。主人請他坐下,他仿佛沒有聽到。在他要回去的時候,主人把門關上,留他賞竹,盡歡而散。作者在此用典,也有兩個意思:一是未見到主人;二是作者與主人不外,盡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參觀主人的住地環境。

  何須:何必,哪里還用。

  屋里:室內。唐朝杜甫《見螢火》詩:“忽驚屋里琴書冷,復亂檐前星宿稀。”唐朝姚合《詠破屏風》:“殘雪飛屋里,片水落床頭。”

  閉戶:閉門,關門。

  種松:栽種松樹。

  龍鱗:謂古松軀干如龍鱗。這里用它來形容老松樹的表皮呈現出鱗的形狀,很老了。

  賞析/鑒賞

  王維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終南山,常相唱和,以后,兩人又在輞川山莊“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新昌里在長安城內。呂逸人即呂姓隱士,事跡未詳。這首詩極贊呂逸人閉戶著書的隱居生活,顯示了作者艷羨“絕風塵”的情懷。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苯杼諟Y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比況呂逸人的住處,著一虛筆。于長安柳市之南尋訪呂逸人,跟一實筆。一虛一實,既寫出呂逸人長期“絕風塵”的超俗氣節,又顯示了作者傾慕向往的隱逸之思。

  “到門不敢題鳥,看竹何須問主人!痹L人不遇,本有無限懊惱,然而詩人卻不說,反而拉出歷史故事來繼續說明對呂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見其尋逸之心的誠篤真摯!胺缠B”是“鳳”字的分寫。據《世說新語·簡傲》記載,三國魏時的嵇康和呂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呂安訪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于門上題“鳳”字而去,這是嘲諷嵇喜是“凡鳥”。王維“到門不敢題凡鳥”,則是表示對呂逸人的尊敬!翱粗瘛笔乱姟稌x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聞吳中某家有好竹,坐車直造其門觀竹,“諷嘯良久”。而此詩“何須問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沒有遇見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處,也會使人產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聯借用典故,來表示對呂逸人的敬仰,是虛寫!俺巧锨嗌饺缥堇,東家流水入西鄰”,寫呂逸人居所的環境,是實寫!俺巧稀,一作“城外”!扒嗌饺缥堇铩,生動地點明呂逸人居所出門即見山,暗示與塵市遠離;流水經過東家流入西鄰,可以想見呂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環境清幽,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絕妙境地。青山嫵媚,流水多情。兩句環境描寫,一則照應開篇的絕風塵,二則抒寫了隱逸生活的情趣。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弊詈髲恼鎸戨[逸。呂逸人無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塵世,長時間閉戶著書,是真隱士而不是走“終南捷徑”的假隱士,這就更為詩人所崇尚。松皮作龍鱗,標志手種松樹已老,說明時間之長,顯示呂逸人隱居之志的堅貞和持久,“老龍鱗”給“多歲月”作補充,并照應開頭的“一向絕風塵”,全詩結構嚴謹完整。

  這首詩,句句流露出對呂逸人的欽羨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樹,都為詩人所愛慕,充分表現了詩人歸隱皈依的情思。描寫中虛實結合,有上下句虛實相間的,也有上下聯虛實相對的,筆姿靈活,變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滯,頗有情味。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4

  漢宮春·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古詩簡介

  《漢宮春·立春日》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此詞處處切《立春日》題目,以“春已歸來”開篇,寫民間是日歡樂習俗:裊裊春幡,黃柑薦酒,青韭堆盤,而自己對天時人事卻別有一番感觸:燕尚“夢到西園”,塞雁尚有鄉國之思。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深情,對南宋君臣茍安江南、不思恢復的作風致以不滿,并傳達出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無限清愁。

  翻譯/譯文

  從美人登發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陡啕愂贰分尽访稘h宮春慢》!秹舸霸~集》入“夾鐘商”。各家句讀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立春日: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土壤逐漸解凍。《歲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驊矣诩胰酥^,或綴于花枝之下!蹦铣り悺ば炝辍峨s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

  “春已”三句:謂從美人登發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春幡:古時風俗,每逢立春,剪彩綢為花、煤、燕等狀,插于婦女之糞,或綴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勝,彩勝。稼軒《蝶戀花·元日立春)詞起句云:“誰向椒盤答彩勝!贝孙L宋時尤盛。

  “無端”兩句:言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無端:平白無故地。

  “年時”兩句: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年時燕子:指去年南來之燕。酉園:漢都長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都稱西園,專供皇帝打獵和游賞。此指后者,以表現作者的故國之思。

  “渾末辦”兩句:言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渾:全然。黃柑薦灑:黃柑酪制的臘酒。立春日用以互獻致貿。更傳:更談不上相互傳送,青韭堆盤:《四時寶鑒》謂“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又一說,稱五辛盤!侗静菥V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號五辛盤。故蘇拭《立春日小集戲辛端叔》詩云:“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毙猎~本此,但反用其意。

  “卻笑”五句:言“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黃梅染柳:吹得梅花飄香、柳絲泛綠。鏡里轉變朱顏:謂年華消逝,鏡里容顏漸老。更:何況。

  “清愁“兩句:言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解連環:據《戰國策·齊策》.秦昭王遣使齊國,送上玉連環一串,請齊人解環。群臣莫解。齊后以椎擊破之,曰:環解矣。辛詞用此喻憂愁難解。

  “生怕見”兩句:言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已先我還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飛來的大雁。

  賞析/鑒賞

  全詞緊扣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賦予節物風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帶嘲諷,內涵充盈深沉。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從思想內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后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辛棄疾對于恢復大業的深切關注,作者的激昂奮發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上片起韻點題,寫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風景。立春日是春天到來的信號,表現這節物風光。作者以一“看”字,將春天的氣息,通過婦女們立春日的頭飾——裊裊春幡散布出來,暗示出作者對于春歸的喜悅。以下一韻,不直接往前寫去,卻反挑一筆,寫出對寒風冷雨阻礙春來的幽怨。以下突然寫到燕子,用比興法推出懷念故國的感情。因為余寒未盡,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時南來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但燕子雖然無法歸去,作者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為有趣,表明這燕子,已經成了作者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夢”而不能“到”西園,暗示西園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國之思,卻不能一探故里。借燕傳情,頗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風光中來,黃柑薦酒,青韭推盤,這立春日應備的食品,現在作者卻無心準備,并且顯得心煩意亂。作者沒有明言原因,但通過上下文語境,人們可以明白,是濃烈的故國之思,和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悲傷,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日應酬也無心去為之了。

  下片寫對春天再來的種種感受,把筆由立春日探進整個春天里去。換頭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緊張和煩亂情緒,并領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為東風染遺梅柳,染追花草,使萬紫千紅的春天漸次到來,作者取笑東風的從此不得消閑;二是東風偶爾清閑時,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換成衰老的模樣。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作者“笑”著,但分明含著淚水。因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東風面前,作者所感覺到的是志士投閑、英雄無用而徒任芳華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換頭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內緊外松、甚至正話反說的趣味。以下直接歸為正話正說,極言清愁難消。作者化用“解連環”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斷滋生、越積超重的清愁,正像一個不見首尾的連環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連環,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此處“問何人”一語,下得凄側,它向外探詢的口吻,寫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國之倩、生命之悲所縈繞,急于擺脫又無可擺脫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對于南宋統治者不思恢復、放廢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韻,直探進暮春里去,寫作者怕見花開花落的心情,和看見暮春時大雁自由北還而傷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這里有惜春惜時的感情,有懷念故國的感情,也有對于南宋統治者久不作恢復之計的怨尤。至此,不僅上片中的無端幽怨和煩亂得到了解釋,而且全詞的主旨也從這花開花落、塞雁先還的意象中脫跡而出。

  全詞結構嚴謹,意境幽遠,內涵豐富;同時運用比興手法,使風雨、燕子、西園、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構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體系,使此詞傳情含蓄而深沉,留給人審美再創造的余地很大。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5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后,人倚欄桿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翻譯

  我病體初愈,帶著極大的興趣,勉強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臺樓閣積雪已經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著欄桿,一直到夕陽西下,暮云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著,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中搖動著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注釋

  病起:病愈。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勉強。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賞析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自然,為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為病,因為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節候,也是在室內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寫得很自然。次句“強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說,“強來”是“病起”的進一步說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

  次聯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著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著欄桿,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又重說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贊說:“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二句盡之!痹娨渤蔀楸娍诜Q贊的名聯。

  下一聯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桿這么久,看得這么細,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著兔葵、燕麥。詩在這里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是無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里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贊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嘆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游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币彩墙宕撕畹丶耐凶约浩嗳坏纳袼。

  上聯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已經流露出來,尾聯就以情語作結,將前三聯作一大收煞。詩說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如唐王之渙《送別》云:“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睒犯小墩蹢盍穼T佀蛣e。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于是又產生懷念,應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成為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嘆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凄然淚下。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5篇】相關文章:

春日朱熹原文翻譯及賞析04-12

春日(秦觀)原文、翻譯及賞析03-09

春日憶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08-14

春日偶成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春日行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4-18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04-16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04-16

思帝鄉·春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05-02

春日行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春日偶作_溫庭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