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原文賞析及翻譯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原文賞析及翻譯1
原文: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宋代]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譯文:
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
蒙蒙細(xì)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
這里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一片。
登上寺內(nèi)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
像卞山這樣深厚沉靜當(dāng)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云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
游興還沒有結(jié)束,但村落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裊裊炊煙。
歸來后記下今天的游歷,心中掛懷無法入眠。
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禪。
注釋:
肩輿(yú):一種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兩根竹竿,中設(shè)軟椅以坐人
勝:美景。輒(zhé):總是,就。
酌茗(míng):品茶。靜筵(yán):指素齋。筵,酒席。
盆山:指寺廟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
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長興界,為湖州之主山。
震澤:太湖。
曠蕩:曠達(dá),大度。
耿耿:心中掛懷的樣子。
墟落:村落。
道人:指僧人道潛,善詩,與蘇軾、秦觀為詩友.當(dāng)時也在湖州。
賞析:
詩澤開頭四句,直敘作者乘坐小轎任性而適,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開筵,筵席上都是素凈之物,以見其是在寺中游覽,四句詩緊扣題目中澤遍游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轉(zhuǎn)筆描繪江南五月澤自然景色,蒙蒙細(xì)雨,時作時停,寺院澤小窗,清幽妍麗,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見天日。草木郁郁蔥蔥,自生自長,蒼然一片。蘇軾本人對此四句詩很欣賞,自謂“非至吳越,不見此景”(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這四句詩捕捉到了湖州五月澤景物特點。
當(dāng)詩人登上湖州飛英寺中澤飛英塔時,放眼觀看大千世界,筆鋒陡轉(zhuǎn),又是一番境界:詩人進(jìn)一步描繪了闊大澤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二句,寫景很有氣魄,既寫出卞山澤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澤太湖景象。此二句詩與“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寫景澤佳句。據(jù)《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東坡渡江,至儀真,和《游蔣山詩》,寄金陵守王勝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讀之,至“峰多巧障日,江遠(yuǎn)欲浮天”,乃撫幾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边@就可見王安石對“峰多”兩句是如何贊賞了。但這兩句澤意境,又完全出現(xiàn)在《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澤寫景名句中!芭枭讲灰娙铡迸c“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澤浮云天”比起“江遠(yuǎn)欲浮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大手筆,寫詩要能放能收。蘇軾這首詩,在達(dá)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兩句議論,以作收束澤過渡,對眼前所見澤自然美景,發(fā)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澤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澤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yuǎn),景象開闊澤曠蕩。緊接此二句,便以天晚當(dāng)歸作收,卻又帶出“墟落生晚煙”澤晚景來,寫景又出一層。最后四句,又寫到夜宿寺院澤情景,看似累句,實則不然。與道人同對孤燈于古佛、同參夜禪澤描寫,正是這一日游澤一部分。
這首紀(jì)游詩,作者在寫景上沒有固定澤觀察點,而是用中國傳統(tǒng)畫澤散點透視之法,不斷轉(zhuǎn)換觀察點,因此所攝取澤景物,也是不斷變化澤,體現(xiàn)出“遇勝輒流連”澤漫游特點,詩人澤一日游,是按時間順序而寫,顯得很自然,但又時見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寫景佳句,便是奇崛之處,故能錯落有致,平中見奇。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原文賞析及翻譯2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宋代 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譯文
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
蒙蒙細(xì)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
這里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一片。
登上寺內(nèi)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
像卞山這樣深厚沉靜當(dāng)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云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
游興還沒有結(jié)束,但村落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裊裊炊煙。
歸來后記下今天的游歷,心中掛懷無法入眠。
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禪。
注釋
肩輿(yú):一種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兩根竹竿,中設(shè)軟椅以坐人
勝:美景。輒(zhé):總是,就。
酌茗(míng):品茶。靜筵(yán):指素齋。筵,酒席。
盆山:指寺廟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
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長興界,為湖州之主山。
震澤:太湖。
曠蕩:曠達(dá),大度。
耿耿:心中掛懷的樣子。
墟落:村落。
道人:指僧人道潛,善詩,與蘇軾、秦觀為詩友.當(dāng)時也在湖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紀(jì)游詩,寫于元豐二年(1079)的端午節(jié),此時作者剛到湖州不久。同游者還有“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秦觀,秦觀寫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可證。
賞析
詩的開頭四句,直敘作者乘坐小轎任性而適,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開筵,筵席上都是素凈之物,以見其是在寺中游覽,四句詩緊扣題目中的遍游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轉(zhuǎn)筆描繪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細(xì)雨,時作時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麗,四面環(huán)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見天日。草木郁郁蔥蔥,自生自長,蒼然一片。蘇軾本人對此四句詩很欣賞,自謂“非至吳越,不見此景”(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這四句詩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點。
當(dāng)詩人登上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時,放眼觀看大千世界,筆鋒陡轉(zhuǎn),又是一番境界:詩人進(jìn)一步描繪了闊大的景物!氨宸逭粘枪饾筛≡铺臁倍,寫景很有氣魄,既寫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詩與“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寫景的佳句。據(jù)《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東坡渡江,至儀真,和《游蔣山詩》,寄金陵守王勝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讀之,至“峰多巧障日,江遠(yuǎn)欲浮天”,乃撫幾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這就可見王安石對“峰多”兩句是如何贊賞了。但這兩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現(xiàn)在《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的寫景名句中。“盆山不見日”與“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澤浮云天”比起“江遠(yuǎn)欲浮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大手筆,寫詩要能放能收。蘇軾這首詩,在達(dá)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兩句議論,以作收束的過渡,對眼前所見的自然美景,發(fā)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的.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yuǎn),景象開闊的曠蕩。緊接此二句,便以天晚當(dāng)歸作收,卻又帶出“墟落生晚煙”的晚景來,寫景又出一層。最后四句,又寫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實則不然。與道人同對孤燈于古佛、同參夜禪的描寫,正是這一日游的一部分。
這首紀(jì)游詩,作者在寫景上沒有固定的觀察點,而是用中國傳統(tǒng)畫的散點透視之法,不斷轉(zhuǎn)換觀察點,因此所攝取的景物,也是不斷變化的,體現(xiàn)出“遇勝輒流連”的漫游特點,詩人的一日游,是按時間順序而寫,顯得很自然,但又時見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寫景佳句,便是奇崛之處,故能錯落有致,平中見奇。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原文翻譯及賞析04-10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譯文及賞析10-31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及賞析11-09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及翻譯09-01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及賞析03-24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賞析09-21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10-22
遺愛寺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