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愚公移山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2-08-08 12:39:57 古籍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原文及賞析

  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高考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古詩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而且應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賞析,參考一下。

愚公移山原文及賞析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占地)方圓七百里,高七八萬尺,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來進去(都要)繞路,就集合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漢水南岸到達,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鏟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開墾土地,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剛剛換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他)才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一位聰明的老者譏笑愚公并制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毀掉,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河灣上的智老頭沒有話來回答。

  手里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阻隔了。

  注釋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間。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

  3.方——指面積。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計算面積,用截長補短的辦法,把不規則的邊長變成正方形,再計算它的面積。

  4.高萬仞——形容極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6.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7.且——將近。

  8.面山而居——面對著山居住。

  9.懲(chéng)——戒,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為苦。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繞遠。

  12.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13.汝——你。這里是復數“你們”的意思。

  14.畢力平險——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

  16.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漢陰,漢水南岸。

  17.獻疑——提出疑問。

  18.以——憑借。

  19.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20.君——稱呼“您”。

  21.損:——削減。

  22.曾(céng)——用在否定副詞“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勺g為“連……都……”。

  23.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境內。

  24.丘——土堆。

  25.置——安放。

  26.且——連詞,況且。

  27.焉——疑問代詞,哪里。

  28.荷(hè)——扛。

  29.夫——成年男子。

  30.叩:敲,鑿。

  30.箕畚(jīběn):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

  31.孀(shuāng)——孀妻,寡婦。

  32.遺男——遺孤,孤兒。

  33.始齔(chèn)——剛剛換牙,指七八歲。(齔,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后重新長恒齒。這里始齔表示年齡,約七八歲或換牙。)齔,換牙。

  34.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季節。

  35.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語氣助詞。

  36.河曲(qū)------古地名,因河水彎曲而得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37.叟(sǒu)——老頭。

  38.甚矣,汝之不惠——哎,你太不聰明了。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裝句,先說“甚矣”,有強調的意味。甚矣,太,非常。

  39.惠——同“慧”,聰明;不惠,指愚蠢。

  40.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也可譯為難道。

  41.長息——長嘆。

  42.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這里指山的草木。

  4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

  44.窮匱(kuì)——窮盡。

  45.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46.苦——愁。

  47.亡(wú)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通“無”,沒有。

  48.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里拿著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9.懼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代愚公。已,停止。

  50.帝——神話中的天帝。

  51.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感動。

  52.夸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

  53.負——背。

  54.一厝朔東——一座放在朔方以東地區(朔東,現在山西北部一帶)。

  55.厝(cuò)——通“措”,放置。

  56.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57.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陜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58.隴斷——隴通“壟”,高地。斷,隔絕。即壟斷,山岡高地。

  59.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

  60.焉——語氣助詞,無義。

  61.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于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于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種認為是后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62.本文選自《列子湯問》。

  賞析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皯捅鄙街鋈胫匾病,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懲,苦于。這里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迂,繞遠、曲折。全句是說苦于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于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的!捌诫U,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里的“指通”“達于”都有筆直地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可見愚公對移山的利害關系,早已考慮再三了。其次,對于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駁智叟的一段話里,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話是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寫的,一句頂著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最后用“無窮匱也”做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加增”。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展變化關系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此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駁斥智叟有理有據。像這樣可敬的老人,誰還能相信他是“笨老頭”呢?

  智叟

  智叟是一個自作聰明的老人。他輕視愚公,反對移山。文中寫智叟的文字不多,卻把這個自以為是的老頭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對愚公移山“笑而止之”。這種笑是嘲笑,是輕蔑,顯得既傲慢又武斷!吧跻樱曛换荨,用倒裝句強調愚公不聰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對愚公的輕視!耙詺埬暧嗔,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說“憑你這一大把年紀和剩下的一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這話說得尖刻、夸張,帶有明顯的嘲諷口吻。用“其”加強反問語氣。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對移山的頑固態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駁斥得“亡以應”。智叟從開始時的振振有詞,教訓別人,到被駁得啞口無言,一副窘態,這正是自作聰明的人應得的下場。智叟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又信口開河、好為人師,這種人自以為是,其實不過是賣弄小聰明罷了。

  晉張湛

 。1)“北山愚公者”──俗謂之愚者,未必非智也。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俗謂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3)“河曲智叟亡以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

  (4)“懼其不已也”──必其不已,則山會平矣。世咸知積小可以成大,而不悟損多可以至(致)少。夫九層起于累土,高岸遂為幽谷;茍功無廢舍,不期朝夕,而無微而不積,無大而不虧矣。今砥礪之與刀劍相磨不已,則知其將盡。二物如此,則丘壑消盈無所致疑。若以大小遲速為惑者,未能推類也。

  (5)“無隴斷焉”──夫期功于旦夕者,聞歲暮而致嘆;取美于當年者,在身后長悲。此故俗士之近心,一世之常情也。至于大人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曠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在我之與在彼,在身之與在人,弗覺其殊別,莫知其先后。故北山之愚與嫠妻之孤,足以西(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悠悠之徒,可不察與(歟)?

  拓展內容

  愚公移山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廣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以北。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九十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和家人每次出行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因此十分煩惱。一天,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話音剛落,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豆腐塊都切不碎,還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

  于是,愚公不顧妻子的反對,率領兒孫上山了,鑿石頭、挖土、裝筐,忙得不亦樂乎。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前去幫忙。

  河曲智叟看見了,忙阻止他說:“愚公,你也太蠢了,現在人們在城里呆膩了,都想到山里呼吸新鮮空氣、吃野菜、住民宿,我們守著這兩個聚寶盆不用,反而要把它們移走!我正要到城里去拉贊助,把這里的山路好好修一下!”北山愚公目光炯炯,堅定地說:“不,我已經向眾多媒體發表聲明:一定要移平大山!不把山搬走,人們會說我半途而廢的。我相信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那時,這里將是一片平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住嘴!”河曲智叟怒喝道,“你在這里搬山,問過周邊百姓的意見嗎?你這樣搬山,破壞了生態環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僅搭上了你的老命,還讓你的后代都步你的后塵!”

  “這……這……”北山愚公無言以對,對著夕陽自語著:“難道我搬山也有錯……”“此一時彼一時呀,早些年我們山里人窮,都想走出大山,你帶頭搬山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壯舉,我打心眼里佩服?涩F在山里到處是寶貝,城里人都想來,再去搬山可就……”智叟拍著愚公的肩膀說。

  “唉,看來我真是老糊涂了!”愚公長嘆一聲,將身影淹沒在夕陽里。遠處,陣陣花香襲來,不時有幾聲鳥鳴。愚公深吸一口空氣,喃喃著:“原來住在山里還真不錯!”

【愚公移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5-12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譯文賞析07-10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8-05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03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8-05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8-05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4-21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4-21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