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4-18 18:58:16 古籍 我要投稿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鵲橋仙·待月

  [金朝]完顏亮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髯虬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譯文

  停下酒杯不舉起,停下歌聲不要唱,等候那圓圓銀月躍出東海。不知從哪里飄來一片云,做成了這么大、通天的大障礙。

  龍須拈斷,星眼瞪裂,只恨寶劍劍鋒不快。我要勐地一揮斬斷紫云的腰,仔細觀看嫦娥仙女長得是什么體態。

  注釋

  銀蟾(chán):指月亮。古傳說月中有蟾蜍,所以稱月為蟾。韓琦詩:“西園宴集偏宜夜,坐看圓蟾過麗譙。”

  許:如此,這樣。

  髯虬(rán qiú):卷曲如虬的須髯。虬,傳說中龍的一種。

  星眸(móu):像星一樣明亮的眸子,泛指明亮的眼睛。

  嫦娥:此處代指月亮。

  賞析:

  此詞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通過對“待月”的過程與當時心理變化的描繪,刻畫出作者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形象地傳達了他橫厲恣肆的胸懷。

  上片起處采用蘇軾《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和李白《北風行》兩首詞中“停杯”、“停歌”的句式,描繪了作者等待月亮升起時的焦灼、急迫心態。而第二句的“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則點出了由于“片云遮月”,使得“待月”的愿望落空,由此造成作者的憤怒之感油然而生,下片則具體描繪作者的憤怒與奮爭。上下片用因果關系串聯,使之銜接緊密,行文頗具內在的邏輯張力。

  下片起句“髯虬捻斷,星眸睜裂”,極盡其夸張能事,用兩個過激的動作表現,襯托出作者當時心情的起伏不平,描繪了一個“怒發沖冠”的憤怒形象。而“唯恨”兩字,又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內心強烈的憤懣,語氣咄咄逼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跟隨著詞句,想象出人物當時的情景,如身臨其境,從而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立體化塑造。而最末“一揮截斷紫云腰”句,盡顯其英勇豪邁氣概,一股氣吞山河的雄霸之氣躍然紙上。

  綜觀全篇,作者以自己待月心情的從渴望到失望,再轉而為憤怒的過程為經,以時間的變化線索為緯,交織成一幅“霸主待月”的圖景,“由小見大”,烘托出作者的雄謀大志,其勢銳不可當。

  這首詞的顯著特色,在于鏟盡浮詞,直抒本色。就語言來說,它語語本色、自然,不著色相,不落言詮,毫無詞中慣見的那種文縐縐、酸熘熘的陳腐氣,更無充斥詞壇的那種綺羅香澤的脂粉氣。就格調來說,它豪橫駿爽,劍拔弩張,桀驁之氣溢于辭表,與旖旎作態、撲朔迷離的所謂傳統格調是絕緣的。這一點,在詞的下片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藝苑雌黃》說它“俚而實豪”,完顏亮的詞,現存四首,大都有這種橫空出世的氣概。這首詞的直抒本色,還表現在它自然地、真實地寫出了作者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清人沈祥龍《論詞隨筆》說:“古詩云:‘識曲聽其真。’真者,性情也。性情不可強,觀稼軒詞知為豪杰,觀白石詞知為才人。其真處有自然流出者。詞品之高低,當于此辨之。”完顏亮的這首詞,也同樣是真性情的流露,觀其詞則知其為強橫而進取的霸星。他“為人傈急,多猜忌,殘忍任數”,“頗知書,好為詩詞,語出輒崛強慭慭,有不為人下之意”。他在為藩王時,就久懷謀位之心,曾有題扇詩曰“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又有述懷詩曰“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終以利劍弒熙宗完顏亶而自立。得志之后,又蓄謀侵宋。《鶴林玉露》說:柳永《望海潮》詠錢塘之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他曾使畫工圖臨安(杭州)城邑及吳山、西湖之勝,而于吳山絕頂“貌己之狀,策馬而立”,并題詩其上,有“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句。這首《鵲橋仙》,均與同格調、同氣魄,自然而真實地流露了作者的強橫而進取的真形象、真性情。“停杯”、“停歌”云云,已給人以箭在弦上引而待發之感,隱含一股威懾之力;“虬髯”“捻”而至“斷”,“星眸”“睜”而至“裂”,其沉雄剽悍的形象性格已和盤托出;“唯恨劍鋒不快”,益見其橫狠;“一揮”兩句,更如驕馬弄環,千里之志,一望而知。文學作品,貴真實,貴自然。這在詞中卻是比較難以做到的,而完顏亮的這首《鵲橋仙》,卻能兼而有之,這正是它的藝術生命力之所在。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2

  裴迪南門秋夜對月

  錢起〔唐代〕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

  譯文

  夜色漸濃,月亮升起,月光灑滿了庭宇和樓臺。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吟詩。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層內門戶早已關閉,戶外萬籟俱寂。一陣清風吹來,枝葉沙沙,引發無限寒意。被驚醒的鳥雀撲刺刺猛然飛起,震落了片片秋葉。秋螢從眼前飛過,忽而又消失在暮靄中,似乎與煙流一起遠走高飛了。面對這樣的月色,將會惹動多少人的愁思。

  注釋

  裴迪:錢起、王維的友人,幾人多有詩作唱和。謝公:這里借指裴迪的書齋。原義一般指安徽宣城的謝朓樓。謝朓于南朝齊明帝時出任宣城太守,于城關凌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朓,于“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于郡治之北,人稱“北樓”或“北望樓”。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吊,賦詩抒懷。《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末聯:“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朓樓”。

  鑒賞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吟詩。不知不覺中,夜色漸濃,月亮升起來了,月光灑滿了庭宇和樓臺。謝公樓,晉時謝莊寫過著名的《月賦》,這里借指裴迪的書齋。飲酒吟詩的熱烈場面隨著月光的流瀉,完全被一種寧靜而幽遠的意味所代替。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此刻詩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層層門戶早已關閉,戶外萬籟俱寂。一陣清風吹來,枝葉沙沙,引發無限寒意。人們頓時感到秋夜的清涼。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這兩句由寫四周的寂靜和初秋的涼意轉入寫月光,但也還不是正面描寫。月色無形無影,正面描寫確實困難。錢起借鑒了前人的經驗的同時,還化用了前人的詩句。曹操《短歌行》說:“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鵲驚”句就是從這里來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鵲誤以為天色已明,撲刺刺猛然飛起,震落了片片秋葉。鵲起葉飏,飄然四散,顯得別有情趣。比起曹詩,錢起的這句詩寫得更為凝練,更富詩意了。

  “螢遠入煙流”,用的也是側面描寫的方法。沈德潛說:“月夜螢光自失,然遠入煙叢,則仍見流矣。此最工于體物。”用煙靄的暗淡襯托螢光,又用螢光之流失襯托月明,可謂運思入妙。有了這兩句,一個月明千里的銀色世界,異常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詩人由領略、欣賞美好的月光,漸漸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面對這樣的月色,將會惹動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兩句以問句作結,留待讀者去揣摩、思考,顯得意味深長。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豣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于茅,宵爾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

  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

  沒有好衣沒粗衣,怎么度過這年底?

  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

  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南邊地,田官趕來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

  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婉轉唱著歌。

  姑娘提著深竹筐,一路沿著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葉,春來日子漸漸長。

  人來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傷悲,要隨貴人嫁他鄉。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

  三月修剪桑樹枝,取來鋒利的斧頭。

  砍掉高高長枝條,攀著細枝摘嫩桑。

  七月伯勞聲聲叫,八月開始把麻織。

  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更鮮亮,獻給貴人做衣裳。

  四月遠志結了籽,五月知了陣陣叫。

  八月田間收獲忙,十月樹上葉子落。

  十一月上山獵貉,獵取狐貍皮毛好,送給貴人做皮襖。

  十二月獵人會合,繼續操練打獵功。

  打到小豬歸自己,獵到大豬獻王公。

  五月蚱蜢彈腿叫,六月紡織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來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進門口,十月鉆進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門縫。

  嘆我妻兒好可憐,歲末將過新年到,遷入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開始打紅棗,十月下田收稻谷。

  釀成春酒美又香,為了主人求長壽。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來摘葫蘆。

  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養活農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場,十月莊稼收進倉。

  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麥全入倉。

  嘆我農夫真辛苦,莊稼剛好收拾完,又為官家筑宮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趕著搓繩索。

  趕緊上房修好屋,開春還得種百谷。

  十二月鑿冰沖沖,正月搬進冰窖中。

  二月開初祭祖先,獻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來始降霜,十月清掃打谷場。

  兩槽美酒敬賓客,宰殺羊羔大家嘗。

  登上主人的廟堂,舉杯共同敬主人,齊聲高呼壽無疆。

  注釋

  (1)流:落下。火:星名,又稱大火。

  (2)授衣:叫婦女縫制冬衣。

  (3)一之日:周歷一月,夏歷十一月。以下類推。觱(bì)發(bo,陰平):風寒也。

  (4)栗烈:氣寒也。

  (5)褐(hè):粗布衣服。

  (6)卒歲:終歲,年底.

  (7)于:為,修理。耜(sì):古代的一種農具。

  (8)舉趾:抬足,這里指下地種田。

  (9)馌(yè):往田里送飯。南畝;南邊的田地。

  (10)田畯(jùn):農官,農夫。喜:歡喜。

  (11)載陽;天氣開始暖和。

  (12)倉庚:又名鸧鹒,黃鸝鳥。

  (13)懿筐:深筐。懿,深貌。

  (14)遵:沿著。微行:小路。

  (15)蘩:白蒿。祁祁:人多的樣子。

  (16)公子:諸侯的女兒。歸:出嫁。

  (17)萑(huán)葦:蘆葦。

  (18)蠶月:養蠶的月份,即夏歷三月。條:修剪。

  (19)斧斨(qiāng):裝柄處圓孔的叫斧,方孔的叫斨。

  (20)遠揚:向上長的長枝條.

  (21)猗(yī):取葉存條曰猗。女桑:小桑。

  (22)鵙(jú):伯勞鳥,叫聲響亮。

  (23)績:織麻布。

  (24)朱:紅色。孔陽:很鮮艷。

  (25)秀葽(yāo):秀是草木結籽,葽是草名。

  (26)蜩(tiao,陽平):方言,蟬,知了。

  (27)隕:落下。萚(tuò):枝葉脫落。

  (28)同:會合。

  (29)纘:繼續。武功:指打獵。

  (30)豵(zōng):一歲的野豬。文中泛指小的野獸。

  (31)豣(jian陰平):三歲的野豬。文中泛指大的野獸。

  (32)斯螽(zhōng):蚱蜢。動股:蚱蜢鳴叫時要彈動腿。

  (33)莎雞:紡織娘(蟲名)。

  (34)穹窒:堵塞鼠洞。

  (35)向:朝北的窗戶。謹:用泥涂抹。

  (36)改歲:除歲。

  (37)郁:郁李。薁(yù):野葡萄。

  (38)亨:烹。葵:滑菜。菽:豆。

  (39)剝(pū):敲擊。介:求取。眉壽:長壽。

  (40)壺:同“瓠”,葫蘆。

  (41)叔:抬起。苴(jū):秋麻籽,可吃。

  (42)荼(tú):苦菜。薪:砍柴。樗(chū):臭椿樹。

  (43)重:晚熟作物。穋(lù):早熟作物。

  (44)上:同“尚”。宮功;修建宮室。

  (45)于茅:割取茅草。

  (46)索綯(táo):搓繩子。

  (47)亟:急忙。乘屋:爬上房頂去修理。

  (48)沖沖:用力敲冰的聲音。

  (49)凌陰:冰室。

  (50)蚤:早,一種祭祖儀式。

  (51)肅霜:降霜。

  (52)滌場:打掃場院。

  (53)朋酒:兩壺酒。饗(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54)躋(jī);登上。公堂:廟堂。

  (55)稱:舉起。兕觥(sì gōng):古時的酒器。

  賞析:

  《國風·豳風·七月》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毛詩序》認為它的主題是“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陳奐《詩毛氏傳疏》則認為是“周公遭管蔡之變而作”,兩者時間相距甚遠,似不可憑信。《漢書·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劉處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鎬,其民有先王遺風,好稼穡,務本業,故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據此,此篇當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劉處豳時期。

  豳地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業部落。《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的作者當是部落中的成員,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極準,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正如姚際恒《詩經通論》所說:“鳥語蟲鳴,革榮木實,似《月令》;婦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風俗書》;流火寒風,似《五行志》;養老慈幼,躋堂稱觥,似庠序禮;田官染職,狩獵藏冰,祭獻執宮,似國家典制書。其中又有似采桑圖、田家樂圖、食譜、谷譜、酒經:一詩之中,無不具備,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無體不備,有美必臻,晉唐后陶、謝、王、孟、韋、柳田家諸詩,從未臻此境界”(引同上)。這一評價,基本上符合詩中實際。

  詩從七月寫起,按農事活動的順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逐月展開各個畫面。必須注意的是詩中使用的是周歷。周歷以夏歷(今之農歷,一稱陰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與夏歷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歷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蠶月”,即夏歷的三月。皮錫瑞《經學通論》云:“此詩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實。”戴震《毛鄭詩考證》亦指出:周時雖改為周正(以農歷十一月為正月歲首),但民間農事仍沿用夏歷。這些說法,都是讀者理解此詩時序的重要依據。

  首章以鳥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讀者帶進那個凄苦艱辛的歲月。同時它也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調,提示了總綱。朱熹《詩集傳》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在結構上如此安排,確是相當嚴謹。所謂“衣之始”、“食之始”,實際上指農業社會中耕與織兩大主要事項。這兩項是貫穿全篇的主線。首章是說九月里婦女“桑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十一月以后便進入朔風凜冽的冬天,農夫們連粗布衣衫也沒有一件,怎么能度過年關,故而發出“何以卒歲”的哀嘆。可是春天一到,他們又整理農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則到田頭送飯,田官見他們勞動很賣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間詩人以粗線條勾勒了一個框架,當時社會生活的整體風貌已呈現在讀者面前。以后各章便從各個側面、各個局部進行較為細致的刻畫。

  詩的二、三章情調逐漸昂揚,色調逐漸鮮明。明媚的春光照著田野,鶯聲嚦嚦。背著筐兒的婦女,結伴兒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的勞動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懷有隱憂:“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輕輕的一筆點到了當時社會的階級關系,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開。“公子”,論者多謂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農奴,他的兒子們對農家美貌女子也享有與其“同歸”的特權。這里似乎讓讀者看到漢樂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雖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規律往往也會出現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們的美貌使她們擔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們的靈巧和智慧,也使她們擔心勞動果實為他人所占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她們織出五顏六色的絲綢,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這又使讀者想起了宋人張俞的《蠶婦》詩:“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四、五兩章雖從“衣之始”一條線發展而來,但亦有發展變化。“秀葽”、“鳴蜩”,帶有起興之意,下文重點寫狩獵。他們打下的狐貍,要“為公子裘”;他們打下的大豬,要貢獻給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這里再一次描寫了當時的階級關系。五章著重寫昆蟲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由蟋蟀依人寫到寒之將至,筆墨工細,繪影繪聲,饒有詩意。《詩集傳》云:“斯螽、莎雞、蟋蟀,一物隨時變化而異其名。動股,始躍而以股鳴也。振羽,能飛而以翅鳴也。”詠物之作,如此細膩,令人驚嘆。“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寫農家打掃室內,準備過冬,在結構上“亦以終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條線而來,好像一組連續的電影鏡頭,表現了農家樸素而安詳的生活:六、七月里他們“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們打棗子,割葫蘆。十月里收下稻谷,釀制春酒,給老人祝壽。可是糧食剛剛進倉,又得給老爺們營造公房,與上面所寫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爛簡陋適成鮮明對比。“筑場圃”、“納禾稼”,寫一年農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詩集傳》引呂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終始農事,以極憂勤艱難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詩人用較愉快的筆調描寫了這個村落宴飲稱觴的盛況。一般論者以為農夫既這么辛苦,上頭又有田官監督、公子剝削,到了年終,不可能有條件有資格“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其實社會是復雜的,即使在封建社會的中期,農民年終時也相互邀飲,如宋代秦觀《田居四首》所寫:“田家重農隙,翁嫗相邀迓。班坐釃酒醪,一行三四謝。”陸游《游山西村》詩也說:“莫笑田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七月》所寫上古社會的西周村落生活,農閑之時,舉酒慶賀,也是情理中事。

  中國古代詩歌一向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夫與公家的相互關系,構成了西周早期社會一幅男耕女織的風俗畫。《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這首詩正是采用賦體,“敷陳其事”、“隨物賦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實。讀者仔細吟誦其中任何一章,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陜西旬邑縣、邠縣一帶)的奴隸所做的詩歌。可能是因詩長,年代久遠,有某些錯簡的地方,但基本次序還是清楚的。

  全詩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節的先后,逐年逐月地來寫男女奴隸們的勞動和生活的。這首詩按時序敘事,很象是一首農歷詩,類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調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敘述的內容反映了當時奴隸們一年到頭的繁重勞動和無衣無食的悲慘境遇,所以應把它看作是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

  第一章總括全詩,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將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給婦女們去做,以備御冬。十一月天氣寒冷了,北風刮在物體上,發出觱發的聲響。十二月寒風“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時刻。而我們這些奴隸沒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過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過去了,正月里我們開始修理農具。二月里舉足下田,開始耕種。壯夫們在田里干著重活,女人和小孩們則承擔著送飯的任務。看著我們這樣賣力的勞動,那些奴隸主派來的農官感到很高興。

  第二章,寫婦女們的采桑勞動。春天來了,開始暖和了,黃鶯兒歡快地歌唱著。婦女們挎著深筐子,沿著桑間的小路,去采摘飼蠶用的嫩桑葉。春天晝長,婦女們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碩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葉。可是,婦女們突然悲傷起來了,因為她們看見貴族公子正朝這邊走來,害怕被擄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當時貴族蠻橫的真實情況。

  第三章,寫婦女們的蠶桑紡織之事,并指出這是為貴族階級做衣裳用的。蠶月即三月,三月開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遠揚的枝條,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葉。七月伯勞鳥咕咕地叫著,仿佛在告訴人們后半年開始了,于是,八月里婦女們就動手紡織了。紡織品染著不同的顏色,有黑紅色的,有黃色的,而最鮮亮的是朱紅色的。可惜這些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貴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寫農事既畢,奴隸們還是為統治者獵取野獸。四月里遠志結子了,五月里蟬兒鳴唱著。八月里作物開始收成,十月樹木紛紛落葉。十一月開始出外射獵,以取狐貉皮來給公子做冬衣。十二月聲勢更浩大,集合起眾人繼續田獵。射得的獵物,小獸歸奴隸們所有,大獸得獻給統治者。

  第五章,寫一年將盡,奴隸們為自己收拾屋子準備過冬。五月里蝗蟲動股起飛,六月里紡織娘鼓翅發聲。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戶,由戶入床下,鳴聲愈來愈近,而天也愈來愈冷了。這時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煙熏老鼠,把它趕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門縫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風。感嘆我們和老婆孩子,往往農忙時就露宿在場上,到了冬日,天寒事畢,才正式回到房屋里來。

  第六章,寫奴隸們除農業外,還得從事各種副業勞動,以供統治者享用。同時,七月里還得采摘瓜類,八月里收取葫蘆,九月里拾取芝麻,把這些都交給統治者。農奴們不夠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來養活自己。

  第七章,寫奴隸們農事完畢,還要為統治者修蓋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糧場,十月里納糧入倉庫。不論是先熟的作物,還是后熟的作物,是谷類,還是麻類,都得聚集起來送進貴族的倉庫。收完莊稼之后,就去為貴族們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來搓繩子。等到替貴族們把住宅修好了,奴隸們又快到了春播的時候了。

  第八章,寫一年辛苦之后,還要大辦酒宴,為統治者慶賀祝壽。十二月去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來年夏天統治者消暑之用。等到農事已畢,打谷場已清掃干凈,就大殺羔羊,大辦酒宴,還得舉著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統治者萬壽無疆。

  《七月》這首長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隸社會階級壓迫的圖畫。男女奴隸們一年到頭無休止的勞動,結果都被貴族們剝奪得一干二凈。讀著這悲歌式的詩篇,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被壓迫的老年奴隸,面對面地向人們敘說著自己的生活境況,傾訴著血淚斑斑的歷史。他對于自家和鄰居們年復一年繁重勞動,苦難生活,傾訴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雖然不敢流露出強烈的憤懣感情,但在傾訴中不時地夾雜著怨嘆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實來揭露奴隸主的罪惡和殘酷。這些奴隸們雖然暫時懾于奴隸主的淫威,精神呈現出麻木狀態,但總有一天他們會怒吼起來,把積壓在胸中的憤懣象火山似的噴泄出來。

  此詩語言樸實無華,完全是用鋪敘的手法寫成的。

  全篇圍繞著一個“苦”字,按照季節的先后,從年初寫到年終,從種田養蠶寫到打獵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層次的工作面和高強度的勞動。語詞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著一部沉重的歷史。但值得我們熟加體味的是,這首詩的哀哀訴苦的同時,也表現了一定的清醒的階級意識。“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取彼狐貍,為公子裘。”“獻豣于公”,“上入執宮功”等,都表現了奴隸們對貴族不勞而食、蠻橫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現階級壓迫時,詩篇還采用了對比的描寫來昭示,比如:奴隸們在辛勤勞動,而“田畯至喜”,苦與樂的對比;奴隸們無衣無褐,卻在為“公子裳”,“為公子裘”,冷與暖的對比;“言私其豵,獻豣于公,”少與多的對比等,這種描寫,是在有意識地揭示階級壓迫的不平等。另外,詩篇善于抓住各種物候的特征,來表現節令的演變,使全詩充滿了自然風光和強烈的鄉土氣秘。特別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蟲的鳴叫和蟋蟀的避寒遷徙,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季節變遷的過程。這幾句沒有一個“寒”字,但卻讓我們感受到天氣在一天天地變冷,以至于寒氣逼人了。這種手法在《七月》中應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用風聲的愈演愈烈來顯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動。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4

  關山月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陳上祈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古詩簡介

  《關山月》是南北朝時期詩人徐陵用漢代樂府古題吟詠故事的一首抒情五言詩。

  全詩通過將士征戰四方的歷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戰爭盡快結束,表達了詩人反對戰爭,向往和平的心情。

  翻譯/譯文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征人思鄉懷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著窗戶遙望遠在邊關的我而沒有睡覺。

  戰爭的旗幟飄揚在疏勒城頭,密布的濃云籠罩在祁連山上。

  戰爭局勢如此緊張,從軍征戰何時能夠還鄉。

  注釋

  ①關山月:樂府《橫吹曲》題。

  ②關山:邊境要塞之地,指征戰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陰歷十五的月亮。

  ③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關中地區,泛指今陜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

  ④思:想到。婦:指客子的妻子。這句和下句時客子想象的情景。

  ⑤當:對著。未眠:沒有睡覺。

  ⑥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認為它代表戰爭。《史記·天官書》:“房心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漢代時西域的諸國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疏勒縣。

  ⑦云陣:就是陣云,像兵陣一樣密布的濃云。祁連:山名,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天山。

  ⑧戰氣:戰爭氣氛。

  ⑨從軍:在軍隊中服役。復:又,再。

  創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東魏,后因侯景之亂,被迫留在鄴城達7年之久,不得南歸,因此其詩風有所變化,寫出了一些富有真情實感,為人所稱道的詩篇。《關山月》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一首描寫邊塞風光的詩。

  賞析/鑒賞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于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時也是多事之秋,戰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為著筆點,既有了邊關戰事,更寫出了遠征戰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征人遠離親人的同情,對戰爭的譴責,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與人民性,擺脫了宮體詩作內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后四句則又轉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思巧妙地突出:對戰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云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蕩,殺氣迷彌。“復”更突出歸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5

  喜遷鶯·曉月墜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馀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拂曉的月亮墜下藍天,夜空云霧已經微淡,默默無語倚在枕上。夢醒仍戀芳草綿綿,雁聲消失遙遠天邊。

  啼曉的黃鶯散,零落的飛花亂,只留下寂寞畫堂深深院。任落紅遍地休掃它,留待跳舞人回當地毯。

  注釋

  1、喜遷鶯:詞牌名。

  2、墜:落下。

  3、微:疏淡。

  4、欹(qī):斜倚。

  5、馀(yú)花:馀即余,殘花。

  6、埽(sào):掃去。

  7、盡從伊:這里指全由落花,任憑它飄落一地。

  賞析:

  作者:佚名

  全詞由夢開頭,而由"舞人歸"結尾,虛實結合,很有意境。結尾更是意味深遠。作者為什么要任由落花滿地而不打掃,要留給思念的人看呢?也許是為了告訴她,自己相思難眠,等得辛苦。也許是要提醒她:青春年華,美好時光,也如同春光一樣匆匆而逝。轉眼落紅滿地了。你不要一個人在外面虛度了這大好時光,快回來和我同度!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來的青春年華?。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國風·豳風·七月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譯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么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婉轉唱著歌。姑娘提著深竹筐,一路沿著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葉,春來日子漸漸長。人來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傷悲,害怕要隨貴人嫁他鄉。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三月修剪桑樹枝,取來鋒利的斧頭。砍掉高高長枝條,攀著細枝摘嫩桑。七月伯勞聲聲叫,八月開始把麻織。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更鮮亮,獻給貴人做衣裳。

  四月遠志結了籽,五月知了陣陣叫。八月田間收獲忙,十月樹上葉子落。十一月上山獵貉,獵取狐貍皮毛好,送給貴人做皮襖。十二月獵人會合,繼續操練打獵功。打到小豬歸自己,獵到大豬獻王公。

  五月蚱蜢彈腿叫,六月紡織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來到屋檐下。九月蟋蟀進門口,十月鉆進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煳門縫。嘆我妻兒好可憐,歲末將過新年到,遷入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開始打紅棗,十月下田收稻谷。釀成春酒美又香,為了主人求長壽。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來摘葫蘆。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養活農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場,十月莊稼收進倉。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麥全入倉。嘆我農夫真辛苦,莊稼剛好收拾完,又為官家筑宮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趕著搓繩索。趕緊上房修好屋,開春還得種百谷。

  十二月鑿冰沖沖,正月搬進冰窖中。二月開初祭祖先,獻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來始降霜,十月清掃打谷場。兩槽美酒敬賓客,宰殺羊羔大家嘗。登上主人的廟堂,舉杯共同敬主人,齊聲高唿壽無疆。

  注釋

  七月流火:火(古讀huǐ),或稱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動。每年夏歷五月,黃昏時候,這星當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過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這就叫做“流”。

  授衣:將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給女工。九月絲麻等事結束,所以在這時開始做冬衣。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個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為豳歷紀日法。觱(bì)發(bō):大風觸物聲。

  栗烈:或作“凜冽”,形容氣寒。

  褐:粗布衣。

  于:猶“為”。為耜是說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趾:足。 “舉趾”是說去耕田。

  馌(yè):饋送食物。畝: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壟,高處為畝,低處為畎。田壟東西向的叫做“東畝”,南北向的叫做“南畝”。這兩句是說婦人童子往田里送飯給耕者。

  田畯(jùn):農官名,又稱農正或田大夫。

  春日:指二月。載:始。陽:溫暖。

  倉庚:鳥名,就是黃鶯。

  懿(yì):深。

  微行:小徑(桑間道)。

  爰(yuán):語詞,猶“曰”。柔桑:初生的桑葉。

  遲遲:天長的意思。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說用蘩“沃”蠶子,則蠶易出,所以養蠶者需要它。其法未詳。祁祁:眾多(指采蘩者)。

  公子:指國君之子。殆及公子同歸:是說怕被公子強迫帶回家去。一說指怕被女公子帶去陪嫁。

  萑(huán)葦:蘆葦。八月萑葦長成,收割下來,可以做箔。

  蠶月:指三月。條桑:修剪桑樹。

  斨(qiāng):方孔的斧頭。

  遠揚:指長得太長而高揚的枝條。

  猗(yǐ):《說文》《廣雅》作“掎”,牽引。“掎桑”是用手拉著桑枝來采葉。南朝樂府詩《采桑度》云:“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似先用繩系桑然后拉著繩子采。女桑:小桑。

  鵙(jú):鳥名,即伯勞。

  玄:是黑而赤的顏色。玄、黃指絲織品與麻織品的染色。

  朱:赤色。陽:鮮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黃有朱,而朱色尤為鮮明。

  葽(yāo):植物名,今名遠志。秀葽:言遠志結實。

  蜩(tiáo):蟬。

  隕萚(tuò):落葉。

  貉:通“祃(mà)”。田獵者演習武事的禮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舉行貉祭。《鄭箋》:“于貉,往博貉以自為裘也。”

  同:聚合,言狩獵之前聚合眾人。

  纘(zuǎn):繼續。武功:指田獵。

  豵(zòng):一歲小豬,這里用來代表比較小的獸。私其豵:言小獸歸獵者私有。

  豜(jiān):三歲的豬,代表大獸。大獸獻給公家。

  斯螽(zhōng):蟲名,蝗類,即蚱蜢、螞蚱。舊說斯螽以兩股相切發聲,“動股”言其發出鳴聲。

  莎雞:蟲名,今名紡織娘。振羽:言鼓翅發聲。

  穹:窮盡,清除。窒:堵塞。穹窒:言將室內滿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向:朝北的窗戶。墐:用泥涂抹。貧家門扇用柴竹編成,涂泥使它不通風。

  曰:《漢書》引作“聿”,語詞。改歲:是說舊年將盡,新年快到。

  郁:植物名,唐棣之類。樹高五六尺,果實像李子,赤色。薁(yù):植物名,果實大如桂圓。一說為野葡萄。

  菽(shū):豆的總名。

  剝(pū):讀為“撲”,打。

  春酒:冬天釀酒經春始成,叫做“春酒”。棗和稻都是釀酒的原料。

  介:祈求。眉壽:長壽,人老眉間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長壽稱眉壽。

  壺:葫蘆。

  叔:拾。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樗(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為薪。

  場:是打谷的場地。圃:是菜園。春夏做菜園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場地,所以場圃連成一詞。

  納:收進谷倉。稼:古讀如“故”。禾稼:谷類通稱。

  重:即“種”,是先種后熟的谷。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種先熟的谷。

  禾麻菽麥:這句的“禾”是專指一種谷,即今之小米。

  功:事。宮功:指建筑宮室,或指室內的事。

  索:動詞,指制繩。绹(táo):繩。索绹:是說打繩子。上兩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繩子。

  亟:急。乘屋:蓋屋。茅和繩都是蓋屋需用的東西。以上三句言宮功完畢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為播谷的工作又要開始了,不得不急。

  沖沖:古讀如“沉”,鑿冰之聲。

  凌:是聚集的水。陰:指藏冰之處。

  蚤:讀為“爪”,取。這句是說取冰。

  獻羔祭韭(jiǔ):這句是說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禮記·月令》說仲春獻羔開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肅霜:猶“肅爽”,雙聲連語。這句是說九月天高氣爽。

  滌場:清掃場地。這句是說十月農事完全結束,將場地打掃干凈。一說“滌場”即“滌蕩”,“十月滌蕩”是說到了十月草木搖落無余。

  朋酒:兩樽酒。這句連下句是說年終燕樂。

  躋(jī):登。公堂:或指公共場所,不一定是國君的朝堂。

  稱:舉。兕(sì)觥(gōng):角爵。古代用獸角做的酒器。

  萬:大。無疆:無窮。以上三句言升堂舉觴,祝君長壽。

  賞析:

  豳地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業部落。《豳風·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的作者當是部落中的成員,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極準,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

  詩從七月寫起,按農事活動的順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逐月展開各個畫面。詩中使用的是周歷。周歷以夏歷(今之農歷,一稱陰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與夏歷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歷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蠶月”,即夏歷的三月。戴震《毛鄭詩考證》指出:周時雖改為周正(以農歷十一月為正月歲首),但民間農事仍沿用夏歷。

  首章以鳥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向讀者展示了那個凄苦艱辛的歲月。同時它也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調,提示了總綱。朱熹《詩集傳》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在結構上如此安排,確是相當嚴謹。所謂“衣之始”、“食之始”,實際上指農業社會中耕與織兩大主要事項。這兩項是貫穿全篇的主線。首章是說九月里婦女“桑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十一月以后便進入朔風凜冽的冬天,農夫們連粗布衣衫也沒有一件,怎么能度過年關,故而發出“何以卒歲”的哀嘆。可是春天一到,他們又整理農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則到田頭送飯,田官見他們勞動很賣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間詩人以粗線條勾勒了一個框架,當時社會生活的整體風貌已呈現在讀者面前。以后各章便從各個側面、各個局部進行較為細致的刻畫。

  詩的二、三章情調逐漸昂揚,色調逐漸鮮明。明媚的春光照著田野,鶯聲嚦嚦。背著筐兒的婦女,結伴兒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的勞動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懷有隱憂:“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輕輕的一筆點到了當時社會的階級關系,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開。“公子”,論者多謂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農奴,他的兒子們對農家美貌女子也享有與其“同歸”的特權。漢樂府《秋胡行》和《陌上桑》詩中似乎有這樣的影子,雖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規律往往也會出現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們的美貌使她們擔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們的靈巧和智慧,也使她們擔心勞動果實為他人所占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她們織出五顏六色的絲綢,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正如宋人張俞的《蠶婦》詩所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四、五兩章雖從“衣之始”一條線發展而來,但亦有發展變化。“秀葽”、“鳴蜩”,帶有起興之意,下文重點寫狩獵。他們打下的狐貍,要“為公子裘”;他們打下的大豬,要貢獻給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這里再一次描寫了當時的階級關系。五章著重寫昆蟲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由蟋蟀依人寫到寒之將至,筆墨工細,繪影繪聲,饒有詩意。《詩集傳》云:“斯螽、莎雞、蟋蟀,一物隨時變化而異其名。動股,始躍而以股鳴也。振羽,能飛而以翅鳴也。”詠物之作,如此細膩,令人驚嘆。“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寫農家打掃室內,準備過冬,在結構上“亦以終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條線而來,好像一組連續的電影鏡頭,表現了農家樸素而安詳的生活:六、七月里他們“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們打棗子,割葫蘆。十月里收下稻谷,釀制春酒,給老人祝壽。可是糧食剛剛進倉,又得給老爺們營造公房,與上面所寫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爛簡陋適成鮮明對比。“筑場圃”、“納禾稼”,寫一年農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詩集傳》引呂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終始農事,以極憂勤艱難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詩人用較愉快的筆調描寫了這個村落宴飲稱觴的盛況。一般論者以為農夫既這么辛苦,上頭又有田官監督、公子剝削,到了年終,不可能有條件有資格“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其實社會是復雜的,即使在封建社會的中期,農民年終時也相互邀飲,如宋代秦觀《田居四首》所寫:“田家重農隙,翁嫗相邀迓。班坐釃酒醪,一行三四謝。”陸游《游山西村》詩也說:“莫笑田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豳風·七月》所寫上古社會的西周村落生活,農閑之時,舉酒慶賀,也是情理中事。

  中國古代詩歌一向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夫與公家的相互關系,構成了西周早期社會一幅男耕女織的風俗畫。《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這首詩正是采用賦體,“敷陳其事”、“隨物賦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實。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7

  綠頭鴨·詠月

  晁端禮〔宋代〕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譯文及注釋

  譯文:傍晚浮云收斂,淡凈色藍天像一片澄碧色琉璃。銀燦燦色圓盤,從海底升起,皓潔色月色灑下清澈色銀輝,籠罩四野。晶瑩瑩纖塵不染,月宮嫦娥淡裝佇立,明凈凈歷歷可數,那丹桂色枝葉參差不齊。剛剛開始結露,秋風緩未凜冽,一年中再沒有如此美好色秋夕。露天下久坐仰望,疏落色流螢時時閃過,驚起色烏鴉向南飛去。登上冰冷色瑤臺,將欄桿倚暖,欲下臺階卻遲遲疑疑。我想念遠方色佳人,自離別斷了消息,當此夜月也應寄情千里緩解相思愁緒。最牽動情懷,是那銅漏色水聲不斷滴瀝;暗自傷心悲慘,是那婆娑色花影偷偷轉移。料想來日色夜晚,皎潔色月光依然清麗,但天氣是陰是晴又怎能預知呢?我們傾心愛戀,如今離別后,又期望著隔年色相遇。但愿人們健康,清醇色美酒,淡素色月影,永遠相隨相伴。

  注釋:素娥:即嫦娥,月中仙子。丹桂: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玉露:秋露。零,指雨露及淚水等降落掉下。金風:秋風。瑤臺:美玉砌色樓臺。此泛指華麗色樓臺。遲遲:眷戀貌。凝戀:深切思念。

  賞析

  此詞寫中秋月景而兼懷人。詞中以清婉和雅的語言,對中秋月景和懷人情思作了細膩傳神的描寫。

  開頭兩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筆放開,為下邊的鋪敘,開拓了廣闊的領域。晚云收盡,淡淡的天空里出現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這就預示著皎潔無倫的月亮將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從這里生發出來。接著“爛銀盤”句寫海底涌出了月輪,放出了無邊無際的光輝,使人們胸襟開朗,不覺得注視著天空里的玉盤轉動。“瑩無塵、素娥澹佇;靜可數、丹桂參差。”寫嫦娥素裝佇立,丹桂參差可見,把神話變成了具體的美麗形象。“瑩無塵”、“靜可數”和上邊所說的“晚云收”、“千里澄輝”的脈理暗通。到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經寫得很豐滿。中秋是露水初降,已涼天氣未寒時,是四季中最宜人的節候,美景良辰,使人留連。“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韋應物“流螢度高閣”的名句,寫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兩種景物,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動景,兩種動景顯得深夜更加靜謐。“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中的“欄干憑暖”表明,賞月人先是坐著的,而且坐得很久;后來是憑欄而立的,立的時間也很長,以致把闌干憑暖,從而委婉地表現出詞人不是單單地留戀月光,而是對月懷人。結語明說詞人的懷人情意,曰“欲下遲遲”。

  過片“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這兩句,上承“欲下遲遲”,下啟對情思的描寫。過片接得自然妥貼,渾然無跡,深得宛轉情致。下邊主要從對方寫起。遙想對方此夜里“最關情”的當是“漏聲正永”,“暗斷腸”的應為“花影偷移”。隨著漏聲相接、花影移動,時間悄悄地消逝,而兩人的相會仍遙遙無期,故而有“暗斷腸”之語。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會減弱多少,只是明天夜里是陰是晴,誰能預料得到呢?兩人之所以共同留戀今宵清景,是因為今年一別之后,只能待明年再見了。這是接寫對方的此夜情,自己懷念對方的情思,不從自己方面寫出,而偏從對方那里寫出,對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寫對方也是寫自己,心心相印,雖懸隔兩地而情思若一,越寫越深婉,越寫越顯出兩人音塵別后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欄干憑暖”的深刻含意,通過對對方此夜情的兩層描寫揭示出來。歇拍三句“人強健,清樽素影,長愿相隨。”結得雍容和婉,有不盡之情,而無衰颯之感。這首詞的結句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來。但蘇詞勁健,本詞和婉,藝術風格不同。

  這首長調詞操縱自如,氣脈貫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轉,十分出色。其佳處于起得好,過得巧,而結得奇。正如沈義父評說長調慢詞時,所說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間只鋪敘,過處要清新,最緊是末句,須是有一好出場方妙”(《樂府描述》),這首詞的末句堪稱“一好出場”,顯露了全詞的和婉之妙。

  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8

  三月過行宮

  渠水紅繁擁御墻,風嬌小葉學娥妝。

  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

  古詩簡介

  《三月過行宮》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為作者過行宮的抒懷之作。前兩句寫行宮外的景色,后兩句寫宮女們的凄涼生活。全詩色澤明麗、詞藻華美。詩人由御溝葒蒿的春景,聯想到宮女的容顏,再聯想到她們長鎖深宮的生活遭遇,思緒由實而虛,以小見大,從具體的實景到概括的抒情,脫落常套,構思巧妙。

  翻譯/譯文

  御溝里的水葒白蒿把行宮的圍墻擁繞,淡紅柔綠像宮女的紅頰翠眉般妖嬌。

  行宮里簾幕幾次更換青春已經變衰老,宮門深鎖宮女無盡的苦寂何日終了!

  注釋

  ⑴行宮:皇帝外出所住之處。此指東都洛陽行宮。

  ⑵渠水:溝渠中的水,此指御溝水。渠,即指御溝。唐杜牧《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詩:“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 。”紅:水葒(hóng),是一種水生植物。繁:曾益本作“蘩”。蘩(fán),白蒿,即艾蒿。邊讓賦云:“若綠蘩之垂干。” 吳正子注曰:“紅繁,荷也。小葉,初生葉也。”

  ⑶風嬌:謂風姿嬌柔。娥妝:美女的妝飾。宋晏幾道《蝶戀花·碧草池塘春又晚》詞:“小葉風嬌,尚學娥妝淺。”

  ⑷垂簾:放下簾子。謂閑居無事。《南史·顧愷之傳》:“ 覬之 御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

  ⑸千年:極言時間久遠。晉陶淵明《挽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創作背景

  舊時代的宮女,過的是最黑暗痛苦的生活,終身難見天日。自古以來以此為題材而寫成的作品數以千百計。李賀的詩歌創作雖并非以此著稱,但他往返京洛,滯留京師,見聞宮女之事不少,其詩集中如《宮娃歌》《感諷六首》(之五)等都是寫宮女題材的佳作。這首《三月過行宮》也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首。

  古代供帝王離京出行時居住的宮室,叫做“行宮”。洛陽行宮在唐明皇以前,年年巡幸。安史之亂后遂止。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作者曾經過行宮,看到御溝里長著水葒白蒿,嫩紅柔綠,聯想到行宮內的宮女們被迫過著長期與世隔絕的生活,因而寫了這首詩。

  賞析/鑒賞

  文學賞析

  《三月過行宮》是一首七絕。作者經過行宮,時當陽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紅繁擁御“墻”,詩起句寫宮墻外側,御溝之中,水葒茂盛,白蒿繁密。全詩中實寫竹宮春景,僅此一句。接下“風嬌小葉學娥妝”,始由眼前水葒生發聯想,由實返虛。“風嬌小葉”,指葒,紅莖,葉片嫩綠,葉上有淡紅色茸毛,搖曳風中,色狀嬌艷。作者忽然覺得,它多么像宮女新妝的紅頰翠眉。兩種事物,一般新艷,可謂神似。詩起二句,由景及人,辭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詩之文勢而言,則是欲抑先揚,引起下文。

  “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宮女雖曾有春天般的時光,雖曾有水葒新蒿般嬌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宮里,經不得春去冬來,幾度垂簾,青春轉瞬即逝,紅顏須臾便老,這種千年長鎖的生活實在不堪忍受。詩的后兩句,作者用“幾度”與“千年”對舉,表現宮女們青春易去而寂寞長在的凄苦哀怨的不幸生活,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達了對這一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憤慨。

  李賀詩在藝術上以奇麗為其特色,這首詩也表現了這一點。李賀詩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構想上離絕凡近,出人意表。而這首《三月過行宮》更體現出作者構想的奇妙。詩人由御溝葒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聯想到宮女的容顏,然后再聯想到她們長鎖深宮的生活遭遇,思緒由實而虛,以小見大,從具體的實景到概括的抒情,脫落俗套,與一般宮怨詩的藝術構思不同。而色澤明麗、詞藻華美,也是顯而易見的。

  名家點評

  方扶南評曰:堪鎻千年白日長。君亦作此癡語耶?

  闕名評曰:末二句嘆宮女也。(鳳尾竹客撰《李長吉歌詩箋注輯評》)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9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朝 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

  《湘春夜月·近清明》譯文

  臨近清明時分,枝頭上翠鳥的叫聲婉轉動人。只可惜這一片清歌,都給了寂寞的黃昏。想要對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輕薄,不懂得人的傷春之心。我獨自漂泊在南國楚鄉,滿懷柔情別恨,有誰能給我一點兒溫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語,一彎殘月照在門前。旅舍門前,月色下的湘江朦朧迷茫,波光隱隱,倒映著天空朵朵浮云。時光漫長,人生短暫。請問蒼天,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和戀人見面?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萬緒剪斷。

  《湘春夜月·近清明》注釋

  湘春夜月:詞牌名,是黃孝邁的自度曲。

  翠禽:翠鳥。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樓:即前文“楚鄉旅宿”。

  桃根:出于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后詞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種種”的意思。者,同“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當時以鋒利著稱。

  《湘春夜月·近清明》賞析

  黃孝邁的詞流傳很少,但他的詞的確寫得“風度婉秀,真佳詞也。”這是不首傷傷之詞。詞人通過對湘水之濱傷江月色的描寫,抒發了自己惜傷不忍平的情愫。

  上片著重寫傷傷,先從枝頭的鳥聲寫起 ,點出“近清明”的節令。“香禽”,猶言香鳥,使指羽毛美麗的小鳥 ,“消魂”,是情為之動、神為之傷的意思,給鳥聲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

  下文“可惜不片清歌,都付與黃昏”二句,是對“消魂”所作的說明 。"清歌”與“黃昏”所含的情緒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悅,后者使人憂傷,相反相成,其結果是益增憂傷之感,故此二句表現為極其沉痛的感嘆口吻。接下來,作者進不步采用了擬人手法,將具有感知的品格賦予了柳花,想對它低聲傾訴自己的心事,轉而又:“怕柳花輕薄,不解傷傷”。可見作者憂思之深重。“傷傷”二字,點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

  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嘆當時旅行在湘水之濱,獨自投宿在旅舍時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寫冷落,卻偏用“溫存”的字眼,再用“誰與”來作反詰,這種寫法突現了不種熾烈追求的意愿。寫到此處,已近過片,須得由傷傷向恨平過渡,故而“柔情平緒”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當巧妙而頗具匠心的了。

  這首詞的下片更為精采。前幾句,作者緊緊抓住“湘傷夜月”的景色特點,將深沉的離愁平恨熔鑄進去,造成了動人的藝術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照當門。香玉樓前,惟是有、不波湘水,搖蕩湘云。”這個境界是由眾多形象構筑起來的不個整體,七寶樓臺固不應拆碎,然而,倘求觀察得細致,卻無妨從局部著眼。

  “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極度憂傷,是不個凝煉警策的句子,其造語則顯得老辣,與姜夔《暗香》詞里的“香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語”,山峰不會說話,而作者卻好像認為它原是會說話的,只是此時此刻無話可說罷了,以這種方式描摹環境的幽靜,其藝術效果則更為強烈。

  “殘照當門”,意謂殘月照在門前,門外唯見殘月。殘月象征離平,正是由于它的情調凄惻。“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等常見的例子,已經足以說明用殘月抒寫離平之情的藝術表現力了。

  “香玉樓”,即前文“楚鄉旅宿”,“惟是有”,同義重疊,起著強調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聲韻作為引出下文的鋪墊,從而使“不波湘水,搖蕩湘云”不句更富有詩意,顯得更加突出。從“香玉樓”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不片朦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隱隱的波光,天空飄動著朵朵浮云,陣陣微風吹來,又將水天“搖蕩”在不起了。然而這輕微的搖蕩卻不能打破“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的靜寂,正像“蟬噪林逾靜”那樣,反倒更增強了這種靜寂之感;同時,在靜寂之中,“湘傷夜月”的景色更顯得空靈深邃,它啟迪著人們對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幾句,像上片點出“傷傷”不樣,又將“恨平”的題旨點明了。“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天”是宇宙,“夢”是人生,“天長夢短”與吳文英在的“傷寬夢窄”(《鶯啼序》)構思相同,富有哲學意味。如夢的人生既然短暫,離平的愁苦就更使人難耐,于是又自然地產生了不種急切的希望盡快地“重見桃根”。桃根,出于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相傳為王獻之所作,桃葉是他的妾名。后人經常用桃葉、桃根指代意中人。

  結句的“這次第”雖只是不個“點”,分量卻是相當沉重的。愁緒擾人,自然產生剪除的意愿,這也是人們的共同心理。然而這首詞中,合理的意愿卻是用否定方式、喟嘆的口吻表達出來的,因為“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念奴嬌·中秋對月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古詩簡介

  《念奴嬌·中秋對月》是明代詞人文徵明所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詞人飄飄欲仙,想像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的情景;下片寫詞人返回人間后追憶去年今日。全詞想像豐富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翻譯/譯文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一派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想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中秋佳節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等,雙調,正體為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

  風泛:風吹。

  水晶官:龍王住處,這里指神仙居所。

  偃蹇(yǎnjiǎn):高聳的樣子。

  嵯(cuó)峨:這里指樓閣高峻的樣子。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或吹笙唱歌。

  霜華:皎潔的月光。

  釃(shī)酒:斟酒。

  青雀:指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

  儔(chóu)侶:伴侶,朋輩。

  賞析/鑒賞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詞人從二十六歲至五十三歲共九次應試,但每次都榜上無名,此詞似是詞人為表達期盼榜上有名之意而創作的。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寫詞人飄飄欲仙,似乎親歷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那里桂花飄香,美好的月色將天街籠罩。一陣風吹來,渾身寒冷。“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三句描繪了月宮里蛟龍盤旋、樓閣聳立和仙樂縈繞的景象。之后的“欲跨彩云飛起”則表達了詞人遠離人世煩惱,追求美好自由境界的超俗之想,無奈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下片寫詞人返回人間,追憶去年今日,與友人在溪亭斟酒賞月,如今秋光依舊,而佳期難再。好在嫦娥派青雀報信,告訴他美好的時光將要到來。最后的“莫負廣寒沉醉”一句透露出詞人的感傷情緒。

  全詞想像豐富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天上人間,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錯雜表述,將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態淋漓吐出。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昏時的庭院,纖月當空,兩人情話綿綿,醉意也漸漸消減。現在,情人已長久未來相會,不知那人心,是真情?還是假意?舊恨新歡,舊情新怨,交織在一起,說不清,理還亂。有誰能見到我憂傷思念,長夜難眠,臉上紅淚漣漣,浸濕了珊瑚枕函。

  注釋:

  ①纖:細小。

  ②語密:纏綿的情話。

  ③翻:反,卻。

  ④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頭,即紅色的枕頭。

  ⑤泫(xuàn):流淚。

  (清)納蘭性德辛苦最憐天上月:中華書局,20xx年05月第1版:第4頁

  創作背景

  苦悶的職業加之痛失愛妻,使納蘭性德深陷苦海當中怨天無門,他尤人不果,只能將所有的愁苦都寄托于筆端,有感而發,寫出了這首詞。

  高文喆中國最美古典詩詞,花間卷:中國華僑出版社。

  鑒賞:

  這首詞的前兩句“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是對往日感情的回憶。那個時候,正好是黃昏,一輪新月籠罩整個庭院,雖然沒有落霞孤鶩,卻有長天秋水。詞人十有八九是因為心有牽絆,所以就借酒消愁,但是戀人卻翩然而來,悅然相伴,說著綿綿的情話,情意真是纏綿,原本濃濃的醉意都被這些纏綿給驅散到九霄云外了。這回憶的甜美,如飲醇醪。這大概是那些富貴人家原本就有遲眠晏起,俾晝作夜的好習慣,況且納蘭性德是個公子,白天要在書房讀書,要學習騎射,放學歸內時,差不多天色已晚,因此所寫詞都以“夜景”居多。

  后面一句“知否那人心”把詞人從美好的回憶里帶到了殘酷的眼前。真不知道離別后,戀人心里怎么想,說不定早就把自己忘了,雖說“舊恨新歡相半”,事實上很有可能迷上新歡,而忘記舊恨。這里仿佛句句都是埋怨的語氣,聲聲都是質問了。有道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埋怨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詞人只好幽獨孤單,相思彷徨,以淚洗面而不能入睡。

  ““紅泫”二字足以看出納蘭性德思念之孤楚。描寫戀人約會只用了“纖月黃昏庭院”六個字,描寫被拋棄的悲哀也只用了“珊枕淚痕紅泫”,可以說簡約精練到了極點。整首詞詞人之悲傷已自不待言,然而亦是空惆悵,徒奈何,所以只能對浩渺蒼天發一聲:誰見?誰見?以決絕之問收尾全篇。

  1、高文喆,中國最美古典詩詞,花間卷:中國華僑出版社,第223頁2、(清)納蘭性德著.納蘭性德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06月第1版:第4頁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2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仰望著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注釋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節。

  蟾盤:指月亮。(蟾輪、冰輪、冰魄等都是古人對月亮的美稱)。

  天頭天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再大也有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天和地都是有盡頭的。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里、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3

  1 徐陵關山月古詩帶拼音版

  guān shān yuè

  關山月

  xú líng

  徐陵

  guān shān sān wǔ yuè , kè zǐ yì qín chuān 。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sī fù gāo lóu shàng , dāng chuāng yīng wèi mián 。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xīng qí yìng shū lè , yún zhèn shàng qí lián 。

  星旗映疏勒,云陣上祁連。

  zhàn qì jīn rú cǐ , cóng jūn fù jī nián ?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2 關山月古詩的意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征人思鄉懷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著窗戶遙望遠在邊關的我而沒有睡覺。

  戰爭的旗幟飄揚在疏勒城頭,密布的濃云籠罩在祁連山上。

  戰爭局勢如此緊張,從軍征戰何時能夠還鄉。

  3 關山月古詩賞析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于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詩中。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云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臺。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

  翻譯/譯文

  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著那清波明凈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臺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臺,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著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

  寒沙隨著狂暴的北風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余雪競先怒放。

  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御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

  注釋

  ①《關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樂府詩集》所收歌詞系南北朝以來文人作品,內容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傷離怨別的情景。

  ②清波道:似當為“清溪道”。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云南之路。

  ③白登臺: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臺,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④“月中”句: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吳剛,學仙有過,謫令常斫桂樹,樹創隨合。

  ⑤流影:移動不定的月影。

  ⑥寒沙:寒冷季節的黃沙。

  ⑦犯雪:冒著大雪。

  ⑧晤(wù):會面。

  ⑨誰為:誰人替我縫制。

  賞析/鑒賞

  《樂府解題》曰:“《關山月》,傷離別也。”這首詩既以《關山月》之曲譜詞,它的主旨必然緊緊圍繞著“傷離別”之意展開。

  首聯“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臺”,點明了詩中主人公別家遠去,奔向異地他鄉: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著那清波明凈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臺上了。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臺,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這兩句帶出的氣氛是綠波生涼、夜幕迷蒙,流露出別家遠游人惘然若失的感受。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繪夜景。夜登高山上的高臺,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著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這景色多么迷人,但未免過于清幽;因為由月中桂樹近而聯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吳剛正在砍伐桂樹,而隨著流影觸發的必是對自己只身在外的自傷;于是,這迷人的夜景帶來的是倍覺凄涼。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寫自然景象的清冷氛圍:寒沙隨著狂暴的北風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余雪競先怒放。這聯景物描寫著重于動態,對仗工巧,又十分生動。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是說: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御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此處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極度孤寂的感情。

  全篇四聯,首三聯通過自然景色渲染的是悲涼凄清的環境,尾聯則是直接寫處身人間世俗后。產生的孤獨感情;前景后情,呼應融合,產生一種和諧的美。此外,該詩十分注意語言技巧,如首聯上下句間,“朝望”對著“夜上”、“清波道”對著“白登臺”,十分工巧自然;第三聯上下句間也是這樣,“寒沙”對“春花”、“逐風起”對著“犯雪開”,極為嚴整。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

  知否那人心?

  舊恨新歡相半。

  誰見?

  誰見?

  珊枕淚痕紅泫。

  譯文:

  黃昏時的庭院,纖月當空,兩人情話綿綿,醉意也漸漸消減。現在,情人已長久未來相會,不知那人心,是真情?還是假意?舊恨新歡,舊情新怨,交織在一起,說不清,理還亂。有誰能見到我憂傷思念,長夜難眠,臉上紅淚漣漣,浸濕了珊瑚枕函。

  注釋:

  ①纖:細小。

  ②語密:纏綿的情話。

  ③翻:反,卻。

  ④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頭,即紅色的枕頭。

  ⑤泫(xuàn):流淚。

  賞析:

  這首詞的前兩句“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是對往日感情的回憶。那個時候,正好是黃昏,一輪新月籠罩整個庭院,雖然沒有落霞孤鶩,卻有長天秋水。詞人十有八九是因為心有牽絆,所以就借酒消愁,但是戀人卻翩然而來,悅然相伴,說著綿綿的情話,情意真是纏綿,原本濃濃的醉意都被這些纏綿給驅散到九霄云外了。這回憶的甜美,如飲醇醪。這大概是那些富貴人家原本就有遲眠晏起,俾晝作夜的好習慣,況且納蘭性德是個公子,白天要在書房讀書,要學習騎射,放學歸內時,差不多天色已晚,因此所寫詩詞都以“夜景”居多。

  后面一句“知否那人心”把詞人從美好的回憶里帶到了殘酷的眼前。真不知道離別后,戀人心里怎么想,說不定早就把自己忘了,雖說“舊恨新歡相半”,事實上很有可能迷上新歡,而忘記舊恨。這里仿佛句句都是埋怨的語氣,聲聲都是質問了。有道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埋怨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詞人只好幽獨孤單,相思彷徨,以淚洗面而不能入睡。

  ““紅泫”二字足以看出納蘭性德思念之孤楚。描寫戀人約會只用了“纖月黃昏庭院”六個字,描寫被拋棄的悲哀也只用了“珊枕淚痕紅泫”,可以說簡約精練到了極點。整首詞詞人之悲傷已自不待言,然而亦是空惆悵,徒奈何,所以只能對浩渺蒼天發一聲:誰見?誰見?以決絕之問收尾全篇。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相關文章:

冬十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4-03

六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03-30

六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03-30

有關詩經七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1-16

大招原文、翻譯及賞析03-24

塞翁失馬原文、翻譯及賞析03-24

刻舟求劍原文、翻譯及賞析03-24

斷句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

海棠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

春曉原文翻譯及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