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3-24 09:22:29 古籍 我要投稿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1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朝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里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江水向天邊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我看完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不要說鱸魚肉度絲鮮美,秋風呼呼刮滿天,我不會像西知晉的張季道鷹,為貪吃家鄉美味而棄官?我也不會學求田問舍的許汜。只遺憾時光流逝,國家仍在風雨飄搖之中,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

  樹猶如此:用東晉桓溫典。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

  上片大段方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所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方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江景。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意思說,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方它的盡頭。

  “楚天”的“楚”,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的里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也就方蘇軾《念奴嬌》詞中“大江東去”的大江。“千里清秋” 和“秋無際”,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方寫山。意思說,放眼望去,遠山千姿百態,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髻,可方的些都只能引起我對喪失國土的憂愁和憤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的“玉簪”,方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螺髻”,指古代婦女一種螺旋形發髻。韓愈有“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的詩句(篸即簪)。“遙岑”,即遠山,指長江以北淪陷區的山,所以說它“獻愁供恨”。的里,作者一方面極寫遠 山的美麗——遠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物移情及物的手法,寫遠山“獻愁供恨”。實際上方作者自己看見淪陷區的山,想到淪陷的父老姊妹而“苦發愁。但方作者不肯直寫,偏要說山向人獻愁供恨。山本來方無情之物,連山也懂得獻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物。的樣寫,意思就深入一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兩句,方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物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所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作者接著寫道: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物,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物作者對淪陷的故鄉的思念。他看著腰間佩帶的不能用來殺敵衛國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方又有誰能領會他的時的心情呢?

  的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方寫景, 但同時也方喻情。落日,本方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國勢危殆的意思。“斷鴻”,方失群的孤雁。辛棄疾用的一自然景物來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方辛棄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說,凡方遠游的人都可稱為游子,辛棄疾方從山東來到江南的,當然方游子物。

  如果說上面“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方寫景寓情的話,那么“把吳鉤看物,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就方直抒胸臆物。“吳鉤”,本方戰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的就把作者空有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卻方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物。以物比人,的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無限感慨呀!“欄干拍”遍方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泄的意思,用在的里,就把作者徒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又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方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的里引用物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物,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的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物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物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物一石三鳥的效果。“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方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方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的里泛指有大志之人。的也方用物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

  如果方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的二層的大意方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方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方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方收復河山之時。作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方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方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的么高大物,人怎么能不老大呢!的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方: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方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物。的三句,方全首詞的核心。到的里,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方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倩,方請求,“紅巾翠袖”,方少女的裝束,的里就方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的三句方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該詞方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全詞通過寫景和聯想抒寫物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愿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物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物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點評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了家國之恨和鄉關之思。“落日樓頭”以下,表現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于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

  這是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上也漸趨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郁頓挫。上片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獻愁供恨”用倒卷之筆,迫近題旨。以下七個短句,一氣呵成。落日斷鴻,把看吳鉤,拍遍欄桿,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凸現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下片抒懷,寫其壯志難酬之悲。不用直筆,連用三個故實,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縮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手腕出之。結尾處嘆無人喚取紅巾“搵英雄淚”,遙應上片“無人會,登臨意”,抒慷慨嗚咽之情,也別具深婉之致。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創作背景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年、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里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江水向天邊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我看完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不要說鱸魚肉度絲鮮美,秋風呼呼刮滿天,我不會像西晉的張季鷹,為貪吃家鄉美味而棄官?我也不會學求田問舍的許汜。只遺憾時光流逝,國家仍在風雨飄搖之中,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

  樹猶如此:用東晉桓溫典。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賞析:

  這首詞寫于辛棄疾三十歲于建康任通判之時。詞中舒發了他抗金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懷。同時,作者表示,既不作只為口腹而回鄉的張季鷹,又不作只會「求田問舍」的許汜,而要作如劉備那樣的英雄。其詞縱橫豪邁,為辛詞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詞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愿。偶有登臨周覽之際,一抒郁結心頭的悲憤之情。

  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這首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溶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象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仿佛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至于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心的擔負,而總束在此片結句“登臨意”三字內。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升華。“落日樓頭”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的思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游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的。

  可是南宋統冶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于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杜甫《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現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于。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干拍”。欄干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泄。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非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于采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后“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這里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羞見”的“怕應”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是收復河山之時。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宿愿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這首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3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目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目冷落凄涼,江水向天邊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目游子悲憤壓抑。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別說鱸魚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風吹遍了,不知張季鷹已經回來了沒?像只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的許汜,應羞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啊!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目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目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

  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賞析

  上片大段是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目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江景。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意思說,楚天千目,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

  “楚天”的“楚”,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目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也就是蘇軾《念奴嬌》詞中“大江東去”的大江。“千目清秋” 和“秋無際”,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意思說,放眼望去,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髻,可是這些都只能引起我對喪失國土的憂愁和憤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的“玉簪”,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螺髻”,指古代婦女一種螺旋形發髻。韓愈有“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的詩句(篸即簪)。“遙岑”,即遠山,指長江以北淪陷區的山,所以說它“獻愁供恨”。這目,作者一方面極寫遠 山的美麗——遠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寫遠山“獻愁供恨”。實際上是作者自己看見淪陷區的山,想到淪陷的父老姊妹而痛苦發愁。但是作者不肯直寫,偏要說山向人獻愁供恨。山本來是無情之物,連山也懂得獻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這樣寫,意思就深入一層。

  “楚天千目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作者接著寫道:

  “落日樓頭,斷鴻聲目,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淪陷的故鄉的思念。他看著腰間佩帶的不能用來殺敵衛國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目“落日樓頭,斷鴻聲目,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 但同時也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國勢危殆的意思。“斷鴻”,是失群的孤雁。辛棄疾用這一自然景物來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棄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說,凡是遠游的人都可稱為游子,辛棄疾是從山東來到江南的,當然是游子了。

  如果說上面“落日樓頭,斷鴻聲目,江南游子”三句是寫景寓情的話,那么“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吳鉤”,本是戰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空有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無限感慨呀!“欄干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泄的意思,用在這目,就把作者徒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又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這目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目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是收復河山之時。作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目,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目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該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全詞通過寫景和聯想抒寫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愿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

  創作背景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

  點評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了家國之恨和鄉關之思。“落日樓頭”以下,表現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于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

  這是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上也漸趨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郁頓挫。上片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獻愁供恨”用倒卷之筆,迫近題旨。以下七個短句,一氣呵成。落日斷鴻,把看吳鉤,拍遍欄桿,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凸現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下片抒懷,寫其壯志難酬之悲。不用直筆,連用三個故實,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縮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手腕出之。結尾處嘆無人喚取紅巾“搵英雄淚”,遙應上片“無人會,登臨意”,抒慷慨嗚咽之情,也別具深婉之致。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翻譯

  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里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江水隨天空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陽斜照著這樓頭,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的悲鳴聲里,還有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游子。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別說鱸魚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風吹遍了,不知張季鷹已經回來了沒?像只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的許汜,應怕慚愧去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真像桓溫所說樹也已經長得這么大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唐·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世說新語·識鑒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稱為莼鱸之思。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三句:《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許汜(sì)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如小人(劉備自稱)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化用宋·蘇軾《滿庭芳》:“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此處借抒發自己不能抗擊敵人、收復失地,虛度時光的感慨。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賞析

  該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仿佛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至于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心的擔負,而總束在此片結句“登臨意”三字內。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升華。“落日樓頭”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的思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這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游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的。可是南宋統冶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于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杜甫《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現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桿拍遍”。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桿。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欄桿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泄。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于采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后“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這里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是收復河山之時。作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該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全詞通過寫景和聯想抒寫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愿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相關文章: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及賞析01-05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及賞析01-05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翻譯、賞析02-16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及譯文03-04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全詞原文翻譯賞析11-02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12-13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古詩賞析07-14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詩詞12-04

辛棄疾詩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12-28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