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1-12 11:04:30 古籍 我要投稿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1

  述懷 / 出關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翻譯

  如今是一個群豪并起爭奪天下的時代,男兒當棄文從武成就一番事業。

  我曾經向李密獻計但不被他采納,但我心中的壯志并沒因此喪失。

  我拿著自己的計謀獻給天子,領命縱馬西出潼關。

  終軍當年請纓縛南越王,我乘車東去招降李密舊部和各路豪強。

  盤旋在崎嶇的山路間,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時隱時現。

  山林間寒鳥悲鳴,深山中不時傳來猿啼。

  遠望去一片荒涼,不知前途幾何,兇吉難卜。

  在這樣的環境中怎么會不擔心個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國士之禮相待,不敢不盡心以報其知遇之恩。

  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諾的人物。

  人活在世上意氣當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

  注釋

  述懷:陳述自己的懷抱、志向。

  中原:原指黃河南北一帶,這里代指中國。

  逐鹿:比喻爭奪政權。

  事戎軒:即從軍,戎軒指兵車;亦以借指軍隊、軍事。

  縱橫計:進獻謀取天下的謀略。

  不就:不被采納。

  慷慨志:奮發有為的雄心壯志。

  杖:拿。

  策:謀略。

  謁:面見。

  關:潼關。

  憑軾:乘車。

  軾: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

  下:是敵人降服。

  東藩:東邊的屬國。

  郁紆:山路盤曲迂回,崎嶇難行。

  陟:登。

  岫:山。

  出沒:時隱時現。

  古木:老樹。

  千里目:荒涼冷落,令人凄傷的景象。

  九逝魂:旅途遙遠而艱險。

  九:表示多次。

  憚:畏懼、害怕。

  懷:感。

  國士:一國之中的杰出人才。

  恩:待遇。

  季布:楚漢時人,以重然諾而著名當世,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諾:答應,諾言。

  侯嬴:年老時始為大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中途停兵不進。侯嬴獻計竊得兵符,奪權代將,救趙卻秦。

  感:念。

  意氣:指志趣投合,君臣際遇,必須實踐諾言,

  感恩圖報誰復論:誰還能去計較。

  賞析

  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主要表現的是詩人在這之前的胸襟懷抱。那時候作者先后投到元寶、李密帳下,自以為胸有珠璣,頻頻向故主獻策,但都不為故主所用,很有些懷才不遇的感慨。

  “中原”等二句,表明了天下紛擾,各地豪強并起,爭奪天下。正是投筆從戎的時機,與其做個刀筆之吏,還不如從軍,謀定天下。《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后漢書·班超傳》:“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縱橫句,魏徵借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獻下策,但不被李密所采納,反被其恥笑為老生常談。頗有蘇秦不得志時的情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慷慨志猶存”一句充滿了轉折之意,表明了自己雖然屢遭挫折,但心中熱血未滅、壯志依舊還在。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四句,主要勾勒詩人遇到明主,頗受唐太祖重用,為報太祖的知遇之恩,自告奮勇出潼關去招降山東的群雄,并表現所負使命之重大。“杖策”句指出作者果斷為李淵獻策,并義無反顧去實現這條計謀。“驅馬”表達出作者奉命安撫山東時的豪邁、敏捷和急迫之態。“請纓”等二句,則用漢終軍和酈食其的故事比擬自己的山東之行,表明所負使命的性質之非同凡比。“系”、“下”二動詞輕捷活脫,生動地表現出其安邦定國的宏圖大志,蘊含著大唐江山的辟建就在此行之意,顯示了詩人卓越的政治遠見。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艱險景況。“郁紆”等二句,是寫因為山路縈回,崎嶇不平,行跡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時隱時現、時出時沒,反襯出作者心情因任務艱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古木”等二句,從聽覺的角度來渲染旅途的荒涼凄楚。古老的叢林里寒鳥悲啼,深山夜間猿猴哀鳴,構成了一幅荒無人煙,戰亂留給人民的是一片凄涼。詩人把復雜的心情,都融匯到生動的旅途景物描寫中,做到意境兩渾,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艱難和詩人心情的沉重。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四句,既有對出關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傷”二句既表現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艱險,個人也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傷千里目:是說遠望心里傷感的意思。《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九逝魂:屈原《哀郢》中有“魂一夕而九逝”的詩句。“豈不”二句的自問自答,更顯示出詩人胸襟的坦蕩。“豈不憚”意為有所憚,如同不掩飾自己對未知危險的恐懼,這不但無損于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反而更真實的展現了人性,更為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突現了他重意氣、報太祖的知遇之恩。

  最后四句“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視信義,有恩必報,不圖功名的思想。這里,詩人以季布、侯贏自比,表達了自己既然請纓就決不負使命的決心。“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明確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氣勢雄偉,意境開闊,詩人善于抓住在歷史進程中的巍峨奇觀,以粗獷的筆觸,一掃漢魏六朝綺靡浮艷的詩風,成功地展示了詩人急欲建功立業的感情世界。魏徵后來在《隋書·文學傳序》中提倡一種將南朝的清綺與北國的氣質合一的“文質彬彬”的雅體,《述懷》就基本上實踐著這一主張。它一方面措語樸素,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與聲色大開的南朝詩風相異。另一方面又融匯典語,自鑄新辭,對仗妥貼,與理勝其辭的河朔詩風不同。

  創作背景

  《述懷》又作《出關》,是魏徵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時期的名篇。此詩作于唐高祖武德二年。魏征作此詩,不僅抒發了個人的雄心壯志,更表達了對唐高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

  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

  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見泰階平。

  譯文

  十年來身世漂泊若浮萍,白發相逢涕淚沾滿冠纓。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態,離亂時只覺得酒甚多情。

  貧居陋巷懷疑春天也少,貴居豪宅感覺月亮最明。

  姑且對著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應見海內清平。

  注釋

  東吳生:姓名及生平事跡均不詳,當是詩人初到潤州或建康時結識的朋友。

  十年:詩人從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擢第,歷十二年。此舉成數。身事:指人的經歷和遭遇。一作“身世”。

  白首:猶白發。表示年老。

  老去:謂人漸趨衰老。

  亂:指唐末戰亂。

  陋巷:簡陋的巷子。

  豪家:指有錢有勢的人家。

  且對:一作“獨對”。開口笑:歡樂貌。

  泰階:古星座名。即三臺。上臺、中臺、下臺共六星,兩兩并排而斜上,如階梯,故名。古人認為泰階星現,預兆風調雨順,民康國泰。

  賞析:

  原詩題:“及第后出關作。”詩人從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年(昭宗乾寧元年)擢第,歷十二年,戰亂頻仍,顛沛流離,所以這首詩劈頭便感慨萬端地說:“十年身事各如萍”。詩人用隨風飄泊的水上浮萍,刻畫了自己流離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東吳生與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憐。

  “白首相逢淚滿纓”。按理,這時韋莊已登第,祿食有望,似不該與故人淚眼相對,但自己在外飄泊多年,已是五十九歲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淚滿冠纓。

  三、四句是揮淚敘舊的辛酸語。回想當年大家歡聚一起觀花飲酒的情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此時詩人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覺到花兒是美麗的了,再也沒有賞花的`逸興了。而酒與詩人卻變得多情起來,因為亂世顛沛,年華蹉跎,只好借酒澆愁。細味詩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憤語。亂離社會,世態炎涼,“貧”與“貴”,“陋巷”與“豪家”,一邊是啼饑號寒,一邊是燈紅酒綠,相距何其懸遠。有才華的人偏被壓在社會最下層,沾不到春風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門,吟風弄月。詩句是對上層統治者飽含淚水的控訴,也是對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鳴。

  淚干了,憤悶傾吐了,詩人轉而強作笑顏:“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見泰階平。”“且對”一作“獨對”,據題意以“且對”為允。泰階,星名。古人認為泰階星現,預兆風調雨順,民康國泰。這兩句是說:趁未衰之年,暫拚一醉,而破涕為笑,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國泰民安,這是自許和 。詩人就是懷著這樣美好的愿望而開懷一笑。這一笑,既透露著老當益壯的激情,也透露著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詩以“淚”始,以“笑”結,前后照應,關鎖嚴密。“淚”是回顧,“笑”是前瞻。“淚滿纓”說明詩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尋常;“開口笑”說明詩人滿懷信心向前看。一淚一笑,總括全詩,字挾風霜,聲振金石。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3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譯文

  古老的邊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樓上隨風翻卷。

  座騎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天,座騎前的關外卻依然飄飛著雪花、寒威肆虐,出關的將士又怎能不回頭留念呢。

  注釋

  關:指居庸關。

  旆(pèi):旌旗。

  賞析

  居庸關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徐蘭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瑪爾渾)幕僚期間,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統兵征噶爾丹時,隨安郡王出塞,由居庸關至歸化城。此詩即是隨軍出塞時作。詩中描寫了出關所見景色,抒寫了出征土卒懷土戀鄉的感情。

  前兩句,有版本“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據詩意補出。前兩句寫“出居庸關”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從字面說,是指當上大官;就其實質而言,則是指馳騁疆場,功業有成。前兩句意思是說,將軍將在邊地的戰斗中建立功勛,這對于士卒說來,自然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意味著士卒也將有立功的機會,因而急于奔赴邊地,而無意于逗留不前。

  后兩句,則是寫臨出居庸關時的情況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據喀《清詩別裁》補出。“馬后桃花”,意謂關內正當春天,溫暖美好;“馬前雪”,是說關外猶是冬日,嚴寒可怖。因而,無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臨出關的剎那,卻不禁猶豫了起來,不自覺地回過頭來再看一眼關內的景色。此詩對土卒內心世界的開掘是相當深入的,詩中不作靜態的描繪,而是將人物置于特定的環境之中,從環境的變化相應寫到士卒心態的改變:當立功邊塞的機會在前方等待時,士卒一往無前,充滿豪情;而當即將出關、遠離故土時,又難免生出柔情,回頭顧盼。詩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櫪之下的駑駘之輩,也不是只會行軍打仗而缺乏真情實感的戰爭工具。豪情與柔情、為國捐軀與懷土戀鄉,兩種對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當和諧的統一。

  全詩最動人的是三四兩句。尤其是第三句,將“馬前”、“馬后”寫成兩個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驚的奇思妙筆。在具體寫法上,這一句也很有特色:“馬后桃花”與“馬前雪”,是對比;以馬概人,則又有所省略。沈德潛稱贊此詩說:“眼前語便是奇絕語,幾于萬口流傳。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到者。”(《清詩別裁》)徐蘭是一個愛作驚人語的詩人,他在《歸化城雜詠》中也有類似的詩句:“后騎解衣風柳下,前軍墮指雪花中。”“奇絕”的“眼前語”的獲得,歸根結底是由于詩人有邊塞生活的獨特體驗,故能于唐人邊塞詩之外開拓出新的境界。而從意象與用詞而言,或許還受到過唐人權德輿的“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嶺上逢久別者又別》)與馬戴的“馬頭沖雪過臨洮”(《出塞詞》)的啟發。

  沈德潛在《清詩別裁》中,將此詩的題目改為《出關》,將前兩句改成“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從詩句本身說,首句寫靜,次句寫動,對環境描寫與氛圍渲染的表現都相當成功。但“憑山”句將所出之“關”,明白寫成了山海關,這與詩人此次隨軍出征的路線不合,是不應該當作徐蘭的創作來欣賞的,故為本文所不取。

  徐蘭

  江蘇常熟人,字芬若,一字芝仙,號蕓軒。流寓北通州。詩得王士禛指授。畫工花卉,尤長白描人物。交游甚廣,曾與王翚、王原祁等二十九人合作《芝仙書屋圖》,題跋者六十人。卒年七十余。有《出塞詩》、《芝仙書屋集》。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4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

  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

  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翻譯

  蘆葉蕭蕭作響,已經到了盛夏時分,暫且在驛館里灑掃一下滿身風塵。

  從前我曾經是半紀漂泊的江南客,今日第一次成為弘農縣的關外民。

  聽思子臺邊晚風呼呼急吹,遙想玉娘湖上明月應已經西沉。

  行人都己歸去,只有蘆葉的清音不絕,久久地在荒城中應和著那凄涼的砧聲。

  注釋

  關:指潼關。

  盤豆館:在河南靈寶縣境,距潼關四十里。相傳漢武帝過此,父老以牙盤獻豆而得名。

  梢梢:狀風動草木之聲。

  郵亭:即驛館,指盤豆館。

  關外心:用漢楊仆恥為關外民事,暗指詩人自己由校書郎之清職出為弘農尉,心情有如楊仆。

  創作背景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為李商隱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調補宏農尉,宿盤豆驛館,對梢梢叢蘆,感懷而作。自秘省斥外,由清資降職俗吏,心懷郁勃,兼念母思家,因此詩人寫下這首詩,抒發其遠游不遇之悲。

  賞析

  首聯“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平平寫起,寫蘆葉,寫郵亭,緊貼題面。既點明時令和驛館,時逢深夏,地處荒僻,一路征塵,景物與行狀的描寫即透出內心的煩燥郁悶。

  頷聯“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回顧自己漂泊流離一生。這聯以昔年的“江南客”與今日的“關外心”作為鮮明對比:昔年江南之客,年少氣盛,充滿自信,自然也洋溢著許多美妙的希望;想不到二十年后仍要出關,去從事微不足道的弘農尉之職,這才令人深深體會到漢代樓船將軍楊仆何以恥為關外之民的心態。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仆仆風塵,來到這荒野孤驛,讓老母思子,嬌妻念夫,人生至此,百感交集。

  頸聯“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思子臺邊”等近景,“風自急”與首句“梢梢”和下句“清聲”呼應,渲染夕暮景色的凄涼。“玉娘湖上月應沉”,從“應”字可見不是寫近景。這句應是承三句“江南客”,因此“湖”應指“浙水"而言,這是詩人的想象之景,由近景聯想到遠地,“風急”與囂月沉”都是凄清昏冥之景,仍是喻半生生涯坎坷不順和暗淡無光。

  尾聯“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歸結到“叢蘆”,以行人斷絕只有叢蘆喧響應和著荒城的砧聲,抒寫途中的寂寞和郁悶。詩題是對叢蘆有感,因而全詩寫“叢蘆”貫穿始終,通過映襯渲染,蕭瑟的蘆葉喧聲的描寫蘊含深遠的情致,抒發了詩人不盡的悵惘。

  詩的前四句由叢蘆而憶及江南,再由江南折出“關外心”,在曲折的思緒活動中,回溯了漫長悠遠的時間、空間和有關生活內容。這種回憶,以及暫時因環境清幽而塵煩乍釋的心境,對于逐漸萌生的“關外心”,起著引發和映襯的作用。后四句則由“關外心”擴展開去,思緒連綿,融合了對親人的思念和長夜難眠之中對外在環境的感受,使“關外心”表現得更加充分和形象。純粹寫因叢蘆觸發而引起的種種感慨,這就為詩營造出一種哀感優柔的意境,體現出李商隱詩情緒色彩的特征所在。

【出關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閨怨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

式微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

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04

東山原文翻譯及賞析12-01

《別離》原文、翻譯及賞析12-01

《般》原文、翻譯及賞析11-30

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11-29

日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1-28

《狡童》原文翻譯及賞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