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7-31 17:20:31 古籍 我要投稿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譯文

  我早已歷盡天涯離別的痛苦,想不到重回故地時,故人已如花般凋零。憶當時與她花下別離,相對無言,只有離愁別緒噎胸間,現在只剩綠窗青天如故,卻已非當時風景了。

  想在這螢螢孤燈下細訴相思,細訴別后的相思。可是,一點點新的歡娛,又勾起了無窮的舊恨。在人世間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鏡中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和離樹飄零的落花。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閱:經歷。

  不道:不料。

  如許:像這樣。

  綠窗:綠色的紗窗,指女子居所。

  暮:也有書籍上寫作“莫”,傍晚的意思。

  新歡:久別重逢的喜悅。

  舊恨:長期以來的相思之苦。

  朱顏:青春年少的容顏。

  辭樹:離開樹木。

  賞析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三句:我早已歷盡天涯離別的痛苦,想不到歸來時,卻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開篇即直陳久別給人帶來的苦楚。離別誠然是痛苦的,在詞人眼里,連相逢也是苦楚的,時間無情,蕩去了容顏,一分重逢之歡難抵十分久別之苦。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無一語。綠窗下的芳春,也與天時同樣地遲暮了。“無一語”,益覺悲涼。春暮,日暮,象征著情人們年華遲暮。作者以花喻人。“零落花如許”的“花”字,當即暗喻妻子。“零落”的是她的青春,她的美麗。這些年來,詞人忍受了多少離別的煎熬,如今興沖沖歸來,不意卻是如此境況,愧、悔、愛、憐齊集心頭,真是離別苦,相見更苦。最妙的是“花底相看無一語”之句。這里的“花”無疑指庭院中的花樹,花底看“花”,花面交映,真是渾然一體。大自然的'“花”與人間的“花”一樣,在這暮春時節,都開始走向“零落”。這其實是在暗喻零落的是他們的青春。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三句:本來準備在夜闌燈下,細訴別后的相思。可是,一點點新的歡娛,又勾起了無窮的舊恨。三句更著力寫遲暮的悲感。當日的別離,辜負了大好芳春,這千絲萬縷的怨恨是無法消除的。“最是”二句中“辭鏡”二字新,有點鐵成金之妙。兩“辭”字重用亦佳。在詞的下片作者把時間推向了夜晚,把地點推向了閨房,“花底”變成“燈下”。夫妻款款細語,互相訴說著多年來的別情。這短暫的良宵,短暫的歡會,能抵消那么多的相思之苦嗎?縱使無窮的“舊恨”從此都煙消云散,都能夠化作“新歡”,但令人十分無可奈何的是,青春已經逝去,朱顏已經暗淡,正如窗外的一樹花影,也正在悄悄地凋零。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二句:在人世間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鏡中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和離樹飄零的落花。“辭鏡”二字新,有點鐵成金之妙。兩“辭”字重用亦佳。

  這首詞一改前人寫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濃厚的悲劇色彩。作者以花暗喻妻子,通過寫忍受離別的煎熬后回家看到的境況,表達了作者心中愧、悔、愛、憐齊集的復雜心情,抒寫了作者對光陰易逝的的感嘆。

  創作背景

  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春天,長期奔走在外的詞人回到家鄉海寧。夫人莫氏原本就體弱多病,久別重逢,只見她面色更顯憔悴,不禁萬分感傷。這首詞,或許就是此時而作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庭院碧苔紅葉遍,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

  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

  試倚涼風醒酒面,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

  幾點護霜云影轉,誰家蘆管吹秋怨。

  譯文

  庭院的綠苔上布滿了紅葉,到了金菊盛開的花候,已經很接近重陽飲宴了。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謝了如綠扇的荷葉。荷塘籠罩在煙霧之中,池水清澈,猶如皎潔的白練。

  試圖迎著涼風將醉酒吹醒,而恰好在高樓之上,忽然看見大雁南飛。幾片預示霜降的云影在飄動,那家的`蘆管吹奏出愁怨的樂章。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雙調,六十字,上下闋各五句、四仄韻。

  重陽宴:指重陽節的宴會。古花有重陽登高飲酒的風俗。

  綠扇:指荷葉。

  澄如練:形容水清澈潔白。

  見:同“現”。

  賞析:

  ①碧苔紅葉:韓《效崔輔國體四首》之二:“雨后碧苔院,霜來紅葉樓。”此處化用。

  ②重陽:即重九。曹丕《與鐘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故曰重陽。”

  ③綠扇:指荷葉。韓《暴雨》:“擎荷翻綠扇。”

  ④澄如練:謝《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澄江靜如練。”練,白絹。

  ⑤雁字:雁飛成行,似字形,故稱“雁字”。

  ⑥護霜:宋費袞《梁漫志》七《方言入詩》:“九月霜降而云,謂之護霜。竹坡周少隱有句云:‘雨細方淋露,云疏欲護霜。’”

  ⑦蘆管:樂器名。此句化用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句意。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蝶戀花·九十韶光如夢里

  清代:文廷式

  九十韶光如夢里,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搖深翠。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譯文:

  九十韶光如夢里,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搖深翠。

  九十天的春光匆匆而過如在夢里,一寸寸的山河,每一寸土地都讓人極度哀痛。落日之下野田里黃蝶飛舞,古槐樹和叢荻搖曳著枝條顯出一片濃碧。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玉簫吹奏起惆悵失意的音調催人別離,個人的挫折和失意,并不是令我傷心的事。熱淚縱橫悲憤難已,封好了信封,人生中只有真摯的感情才永不會死。

  注釋:

  九十韶(sháo)光如夢里,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dí)搖深翠。

  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九十韶光:整個春天共九十日,故云。寸寸關河:《金史·左企弓傳》:“太祖既定燕,企弓獻詩,略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過河山一寸金。”關河,猶言山河。銷魂:此指極度悲傷。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huì)些(suò)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jiān)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玉簫:用江淹《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句,指臨別時令人“惆悵”的管弦之音;也可能用范攄《云溪友議?玉簫記》所述韋皋游江夏,鐘情于一名玉簫的侍女,臨別時贈以玉指環一枚、詩一首,并約期再見事,及姜夔《長亭怨慢》詞“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一作簫)分付,第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萬縷”諸句意。如果是后者,當有本事在,惜已難考實。蕙些蘭騷:楚辭中又多以“蕙”“蘭”之屬的香草象喻品性志行的美善高潔。些,系古時楚人的習用語氣詞。騷,指屈原代表作《離騷》。此處以“蕙些蘭騷”作為楚辭的代稱。未是傷心事:意謂蕙蘭受害,并非消極傷心之事,乃是要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事。錦字:用錦織成的字,代指書信。

  賞析:

  詞的上片寫景,描述出詞人對充滿了苦難的祖國河山的摯愛深情,細致地映襯出一顆愛國志士的憂國之心。正因為詞人熱愛祖國,深深地為國事擔憂,才在下片的抒情中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報國情懷。下片意承景來,接以政治失意的對比,愈顯其情真意切。結拍“人生只有情難死”句,這“情”,既有思君報國之喻,又有壯志慷慨之義,形象地表現出詞人的拳拳愛國心。詞中用典巧妙,屈原的美人香草之思被作者化用于詞句中,委宛曲折,如泣如訴,擴充了詞的傷感意蘊。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深了全詞的感人情境。

  此詞創作時已入初夏,三春已逝,作者回顧在京游蹤,恍如一夢,故詞以“九十韶光如夢里”一句起調。緊承此句的“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中的“銷魂”兩字,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意,以表達其離京時對這片土地的依戀、惜別之情。后兩句則為出東便門后所見田野間之景。此兩句寓情于景,聯系其“如夢里”的.感受,上句所寫“落日野田黃蝶起”之景,可與陳維崧《尉遲杯》詞“聞說近日臺城,剩黃蝶濛濛,和夢飛舞”三句合參,似化用《莊子·齊物論》中夢蝶的寓言,以表達其迷惘如夢的心情。

  下句所寫“古槐叢荻搖深翠”之景,則可參讀作者后來在《南軺日記》光緒十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所寫“連日所行之境,綠楊萬樹,紅蓼叢生,愈繁密處,愈覺蕭疏”,“微吟二句云‘每當荻葦蕭森處,便有江湖浩蕩心’,蓋深知世變之巨,將來非一手一足之力所能挽”,此時作者從槐荻搖翠中所產生的當也是“蕭森”之感、“江湖”之心。

  過片“惆悵玉簫催別意”一句,明白揭出“別”字,進一步表達此次離京的“惆悵”之情。繼此句后,以“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兩句極言其離京時的傷心懷抱。在作者看來,楚辭中所抒寫的幽憂還未足以道出他此時的“傷心事”。

  結拍“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兩句,則用詩歌的傳統手法,托男女相思以表達其眷戀京國的纏綿幽約之情,而如果過片“惆悵”句是用韋皋與侍女玉簫典,則此兩句中固有男女間生死相思的戀情在。人間的真情、至情是執著的、永恒的。“情難死”句是對此情的贊頌,與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諸句,可稱異曲同工。

  葉恭綽在《廣篋中詞》中以“沉痛”兩字評此詞。其詞情之如此沉痛,當因寫此詞時,其別情離緒是與其落第后的失落之感及其關念時事的憂國之情交織為一的。此時,政局日非,內憂外患迭起,是國危如縷的多事之秋。作者此次在京時曾于致友人函中對喪權辱國的中法條約的簽訂極表憤慨,又曾與人謀議劾李蓮英事。此詞起調“九十韶光如夢里”句,似也寓有對清皇朝的盛世已如夢如煙、一去不返的感慨。“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兩句,更似寓有對鴉片戰爭以來一再喪師失地,使河山蒙羞的悲憤,而“落日”之景本就可以喻示國運之衰微沒落。下片詞所說的“傷心事”,應不僅僅指離別之事。其就楚《騷》翻進一層而言者,蓋自傷生逢末世,身歷千古未有之變局,目睹接踵而來之國恥,其煩憂苦恨固有與屈原相通之處,但其時、其事則大異于屈原之時、之事,其傷心懷抱更有甚于楚《騷》所表述者。至于詞的結拍兩句所云淚痕之“重疊”、深情之“難死”,也應在離愁別恨外,還有更沉痛的世事之憂、國亡之懼,以及空懷革新政治的抱負而屢試不第、志業難展之恨。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4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原文: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翻譯:

  用來作為佩飾是多么美好!可空谷無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誰個來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絕調,即便彈斷朱紅的絲弦,知音依舊稀少。

  年華悄然流逝,我已經衰老。汀洲漲滿了江水,該到何處尋覓芳草?我只能將屈原大夫喚醒,在石龍前邊歌邊。陣陣松風里,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賞析

  稼軒詞,廣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學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堅韌執著往而不返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屈原所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極為相似;在詞的表達上,作者也成功地學習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發政治感慨的手法,寫出了一首首《離騷》似的優美詞章。此闋雖非稼軒詞中的名篇,但也是深得屈賦神髓的佳作。

  詞的主題,是抒發作者不得志與少知音的牢騷情懷,作者并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詞作于作者隱居信州(上饒)帶湖別墅前期。

  這正是作者遭受誣陷、被彈劾落職之后心情極度苦悶的時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經常離開帶湖去上饒的群山之中尋幽探勝,以開釋愁懷,轉移精力,然而獨游山水時的幽寂空虛又使他時時跌回到更加孤獨和失意的深淵中。此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的產物。上闋,寫自己多年來受打擊、受壓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處境。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弦斷這三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和過人的才干,卻遭受南宋朝廷當權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閑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處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開頭三句就化用屈原《離騷》與杜甫《佳人》詩意來表達自己與之相類的幽怨之懷。《離騷》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又云:“紉秋蘭以為佩。”作者也滿懷深情地采擷蘭花為佩,以顯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操守;《離騷》云:“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佳人》云:“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無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棄疾同樣生活在一種國家不幸、小人橫行的黑暗時代里。在那樣的環境中,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所以他們都遭到中傷毀謗,難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潔,不向惡勢力低頭屈服,就必然會遭到更大的打擊和非難。因正直而遭打擊,因遭打擊而生“怨”,這只是上闋的第一層意思。

  因為,遭到群小打擊,還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尋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抗戰主張。這是處在那個不能發現人民力量的時代的一切愛國士大夫和將領們的共同悲劇。年輩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尾感嘆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后二句即用岳飛之意,以寶瑟清音,彈得弦斷也無人會意為喻,表達了與岳飛同樣的怨抑之情。這,是上闋的第二層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層意思。通過這樣兩個層次的抒寫,作者不得志和無知音的悲劇性遭遇充分地展現出來了。

  詞的下闋,承上闋牢騷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蘊進一步深化,感嘆自己虛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下闋頭一句,化用《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兩句,意極沉痛。接下來“水滿汀州,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結尾二句:“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可算全篇的最后一個層次。其用意在于呼應開篇“空谷無人”之境界,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可以看出,詞人大醉之中喚起屈原來一起唱歌,表明人世無同調,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載冤魂,作者的精神痛苦到底有多深讀者不是可想而知了嗎?作者與想象中的屈原之魂合唱的是什么歌呢?這顯然是催人淚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載同悲的凄厲之歌!這個深夜悲歌的境界太幽峭凄冷了,使讀者讀到這里不能不為這位愛國志士扼腕痛恨,并一灑同情之淚!然而就連這幻想之中想求得異代知音共歌舞的場面最終也不能長久,在陣陣松風中,東方破曉,詞人酒醒夢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現實世界中。詞的最末一句以景結情,更加濃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氣氛。

  此詞不尚鋪陳,專用比興,托意高遠,意象深婉,是一篇韻味悠長的抒情短章。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

  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譯文及注釋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sāi),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diàn)重。

  暖暖的雨,暖暖的風,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柳葉長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經來了。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愛侶不在身邊,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少婦的淚水流下臉頰,弄殘了搽在她臉上的香粉。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雨: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作“日”,旁注“雨”。晴: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旁注“和”;《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林下詞選》《歷代詩余》《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和”;《花草粹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清”; 《草堂詩余別集》注“一作清,誤”。初破凍:剛剛解凍。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眼:《草堂詩余別集》注“一作潤”;《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潤”。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腮:《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輕”。花鈿:用金翠珠寶等制成花朵的首飾。

  乍試夾衫金縷(lǚ)縫,山枕斜欹(qī),枕損釵(chāi)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lán)猶剪燈花弄。

  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無情無緒的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她孤單的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著燈花,心里想著愛侶。

  乍:起初,剛剛開始。衫:《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歷代詩余》《林下詞選》《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衣”。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山,《草堂詩余別集》注“一作鴛”。斜欹:《歷代詩余》、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欹斜”。欹:靠著。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和風暖雨,湖面冰層已慢慢融化。柳葉發新芽,梅花綻放,已經感覺到春天將近了。這樣的時刻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獨坐相思,淚融殘粉,就連頭上所戴的些許首飾,也覺得無比沉重了。

  初試金絲縫成的夾衫,慵懶的斜靠在枕頭上,只把那頭釵壓壞也難以顧及。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

  注釋

  初破凍:剛剛解凍。

  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

  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制成花朵的首飾。

  乍:起初,剛剛開始。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欹(qī):靠著。

  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

  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風,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柳葉長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經來了。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愛侶不在身邊,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少婦的淚水流下臉頰,弄殘了搽在她臉上的香粉。

  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無情無緒的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她孤單的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著燈花,心里想著愛侶。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雨: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作“日”,旁注“雨”。晴: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旁注“和”;《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林下詞選》《歷代詩余》《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和”;《花草粹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清”; 《草堂詩余別集》注“一作清,誤”。初破凍:剛剛解凍。

  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眼:《草堂詩余別集》注“一作潤”;《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潤”。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腮:《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輕”。

  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制成花朵的首飾。

  乍:起初,剛剛開始。衫:《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歷代詩余》《林下詞選》《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衣”。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山,《草堂詩余別集》注“一作鴛”。斜欹:《歷代詩余》、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欹斜”。欹(qī):靠著。

  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

  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該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題作”離情“或”春懷“。當作于趙明誠閑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獨自留居青州時。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

  創作背景

  此詞很難確切系年,應該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題作”離情“或”春懷“。當作于趙明誠閑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獨自留居青州時。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

  賞析

  此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綜》等都題作“離情”,而《草堂詩余別集》還注云:“一作春懷”。由此看來,這些恐均非原題,是后人據詞作內容添加的;此外,“春懷”與“離情”確也概括了詞作的'主要內容。從詞作的內容與風格來看,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別,李清照獨居時。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開首三句,詞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筆。但見初春時節,春風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復蘇,嫩柳初長,如媚眼微開,艷梅盛開,似香腮紅透,到處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詞人前期生活雖然沒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獨具的才情、細膩的情感,以及對外部世界敏銳的感悟、強烈的關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現在詞作里,就是經常慧心獨照,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暖日晴風”似還不足以表達春天到來的特征,而緊接以“柳眼梅腮”(此句歷來被稱為“易安奇句”),則使到來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隱在《二月二日》一詩中有“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蘇軾在《水龍吟》詞中描繪柳葉情狀是“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看來女詞人受此啟發,抓住兩個極具特點的事物,寫出春天的生機。第三句的“已覺春心動”,從語意上看,是對春天來臨總的概括,實亦是自己懷春之情已動之流露。詞人游春、賞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這句也暗啟后二句詞人所抒發的情思:“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女詞人的細膩、敏感的思緒與感悟進一步強化,面對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聯想到自己獨處深閨,孤棲寂寞,這與往日和丈夫趙明誠一齊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賞析詩文的溫馨氣氛形成強烈反差。一個“誰與共”,道出此刻詞人內心的苦澀。緊接著詞人用一個細節來進一步形容自己內心的苦澀,淚水流淌,臉龐上的香粉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覺得頭上戴的花鈿也是沉甸甸的。

  詞作的下片,詞人以細微的筆觸,緊承上片末句,著重刻畫自己具體的閨中寂寞生活。“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春暖天晴,春裝初試,然而詞人卻足不出戶,去觀賞那美好的春景,卻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釵頭鳳給壓壞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不出戶觀賞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觸引傷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悶,慵懶至極。一個“損”字,也暗示詞人慵懶、無精打彩。末二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愁本無形,卻言“抱”,可見此愁對其來說有多“濃”,多重,更何況是“獨抱”,此情更是難堪。“無好夢”,是說現實很寂寞無聊,想在夢中去尋求慰藉,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夢鄉,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猶”字寫活了詞人百無聊賴的情態。此外,剪弄燈火,古時婦女常藉以卜數夫君之歸期。這兩句寫得極為細致、生動,看似毫不經意,如敘寫生活本身,實是幾經苦煉,沒有生活經歷和深厚的藝術功力是無法寫就的。清詞論家賀裳評這兩句為“入神之句”(《皺水軒詞筌》)。

  全詞從白天寫到夜晚,刻畫出一位熱愛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銘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婦形象。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6

  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

  晏幾道〔宋代〕

  庭院碧苔紅葉遍,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如練。

  試倚涼風醒酒面,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幾點護霜云影轉,誰家蘆管吹秋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庭院的綠苔上布滿了紅葉,到了金菊盛露的時候,已經很接近重陽飲宴了。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謝了如綠扇的荷葉。荷塘籠罩在煙霧之中,池水清澈,猶如皎潔的白練。試圖迎著涼風將醉酒吹醒,而恰好在高樓之上,忽然看見大雁南飛。幾片預示霜降的云影在飄動,那家的蘆管吹奏出愁怨的樂章。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雙調,六十字,上下闋各五句、四仄韻。重陽宴:指重陽節的宴會。古時有重陽登高飲酒的.風俗。綠扇:指荷葉。澄如練:形容水清澈潔白。見:同“現”。

  賞析

  上闋著重在庭院風光,先說碧苔蒼蒼,霜葉已明紅遍,正是金菊盛開時,將近重陽了。由于點明節令,則登高賞宴,親友歡集的傳統風俗內容不言自知,而今年將會怎樣,輕輕一筆,遂牽出懷人思遠之意,但以后并未繼續展開醒寫,僅略點即止,仍然回到當前景物的描畫上來。察露橫降,滴注圓荷,繁盛的扇葉漸次凋殘,倒顯出半塘碧水澄靜不波。

  下闋拓開目光,轉向寥廓落寞的時空境界,融情入景,以景傳情,含蓄地吐露了離愁別思。“試倚涼風醒酒面”,寫醉飲情形甚為生動,當酒酣耳熱際,倚欄憑眺,秋風吹涼,頓覺燥熱消釋,頭腦清楚多了,而領起的“試”字,刻函此時的游移朦朧尤傳神。接著的“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即此時所見者,從表層現象而言,北雁南管,排出整整齊齊隊列掠過層樓,故稱“雁字”但在那深層涵蘊里,雁能傳書遞訊,可能與遠人一通相思苦情否,不過這實屬癡心妄想的事,實事尚渺茫無期,仰首天際,但有“幾點護霜云影轉”,幽幽入耳的,是“誰家蘆管吹秋怨”。“護霜云”,此處寫云凝霜降,天氣凄冷,已增人蕭條之感,忽又聽悠悠笛聲不知從誰家飄來,帶著無限愁怨,更觸引起心頭的離情別緒。結處故設疑問句,實際上是以主觀之感受移入外間事,正因心中積郁本深物,特先撇開一筆,卻意余言外,并暗應上闋“重陽宴”,似斷又續,遙相映對。

  詞作抒發秋怨及懷人之情。整首詞寫景為主,直至結句,方才點出“怨”字,實是表明自己胸中秋怨極深。情余言外,使全詞充滿著蒼瑟的氣氛。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7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翻譯/譯文

  眼前的美好風光是留不住的,在一片溫暖和芳香里,他叉上馬去遠行。想要請柳絲拂動起來遮擋他前進的路,但楊柳樹不是相思樹,怎會懂得我的傷心。

  為我們的天涯相隔而倍感痛苦惆悵,這東風為什么留不住這繁華舊夢。身邊還留有當年他所寫的信,但他的馬已經走遠,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注釋

  ①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②和暖和香:伴著溫暖,帶著芳香。

  ③雕鞍:馬鞍的美稱。

  ④倩:請。

  煙絲:煙霧籠罩的楊柳。

  ⑤相思樹:據晉干寶《搜神記》記載,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何氏。康王得知后,想要霸占其妻。韓憑不允,康王于是將他囚禁起來。韓憑氣憤自殺。他的妻子何氏暗暗地擁著他的衣物,與康王一起登臺。何氏到了臺上,縱身跳下,康王的侍從想要拉住她,卻為時已晚。何氏墜死,留下一封遺書,愿以尸骨賜憑合葬。康王看后大怒,讓人將何氏的墳冢與韓憑的墳冢相望而建。晝夜之間,兩冢之端生出大梓木,旬日便“呈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樹上又有一對鴛鴦棲息,晨夕不去,交頸悲鳴,嗚聲動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后人以此故事用于男女相愛,生死不渝之情。

  ⑥玉顏:指亡妻美麗的容貌。

  閑阻,阻隔,此處引申為將來無法相見。

  ⑦斷帶,斷掉的`衣帶,此處借用李商隱《柳枝詞序》中的典故:商隱族弟李讓山偶遇洛中里女子柳枝,誦商隱《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斷長帶,結讓山為贈叔,乞詩。“

  乞句:請求(對方)寫的詩句。

  ⑧斑騅:身上長著花斑紋的馬。

  一系:將馬拴在樹下。

  文學賞析

  此詞寫的是兩戀人依依別離的場景,寫出了情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及內心的傷感、惆悵。

  上片寫外出游玩之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從“和暖和香”、“煙絲”、“垂楊”、“東風”這些意象可知,此時正是春意盎然之時。納蘭并沒有把和伊人離別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從而顯現出在這春光大好時離別的難堪之情,以及自己內心的悲苦。“眼底風光留不住”套用辛棄疾的“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櫓”,而一個“又”字,則表明分別已經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個時候,“眼底風光”并不是指風暖花香、楊柳依依,而是指即將遠行的征人。面對騎馬離去的征人,女主角無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被煙霧籠罩的楊柳上,請它們遮住征路,以便將征人留住,但垂柳并不是相思樹,它是無情的,自然也不會滿足女主角的愿望。

  下片轉換角度,寫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寫征人的傷別之情。伊人舍不得征人,征人更不愿離開伊人,但是圣命難違,征人只能離家遠行,以至“玉顏成閑阻”。此時,征人的心中備感痛苦惆悵,于是開始埋怨東風為什么留不住繁華舊夢,其隱喻的意思就是:為什么幸福不能永駐呢?東風“不作繁華主”正是納蘭無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轉換了角度,寫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當年她求征人寫的詩句,可如今征人遠行,與自己相隔萬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騎現在系在何處。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

  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譯文

  眼前的美好風光是留不住的,在一片溫暖和芳香里,他叉上馬去遠行。想要請柳絲拂動起來遮擋他前進的路,但楊柳樹不是相思樹,怎會懂得我的傷心。

  為我們的天涯相隔而倍感痛苦惆悵,這東風為什么留不住這繁華舊夢。身邊還留有當年他所寫的信,但他的馬已經走遠,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和暖和香:伴著溫暖,帶著芳香。

  雕鞍:馬鞍的美稱。

  倩:請。

  煙絲:煙霧籠罩的楊柳。

  相思樹:出自典故,后人用于男女相愛,生死不渝之情。

  玉顏:指亡妻美麗的容貌。

  閑阻,阻隔,此處引申為將來無法相見。

  斷帶,斷掉的衣帶。乞句:請求(對方)寫的詩句。

  斑騅:身上長著花斑紋的馬。

  一系:將馬拴在樹下。

  賞析

  此詞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詞人扈駕東出山海關至盛京,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生出無窮無盡的空虛、寂寞、惆悵之情,于是創作了這首詞抒發滿心愁緒。

  此詞寫的是兩戀人依依別離的場景,寫出了情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及內心的傷感、惆悵。

  上片寫外出游玩之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從“和暖和香”、“煙絲”、“垂楊”、“東風”這些意象可知,此時正是春意盎然之時。納蘭并沒有把和伊人離別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從而顯現出在這春光大好時離別的難堪之情,以及自己內心的悲苦。“眼底風光留不住”套用辛棄疾的“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櫓”,而一個“又”字,則表明分別已經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個時候,“眼底風光”并不是指風暖花香、楊柳依依,而是指即將遠行的征人。面對騎馬離去的征人,女主角無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被煙霧籠罩的楊柳上,請它們遮住征路,以便將征人留住,但垂柳并不是相思樹,它是無情的,自然也不會滿足女主角的愿望。

  下片轉換角度,寫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寫征人的傷別之情。伊人舍不得征人,征人更不愿離開伊人,但是圣命難違,征人只能離家遠行,以至“玉顏成閑阻”。此時,征人的心中備感痛苦惆悵,于是開始埋怨東風為什么留不住繁華舊夢,其隱喻的意思就是:為什么幸福不能永駐呢?東風“不作繁華主”正是納蘭無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轉換了角度,寫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當年她求征人寫的詩句,可如今征人遠行,與自己相隔萬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騎現在系在何處。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譯文

  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別的淚水打濕了衣衫,洇濕了雙腮,送別的《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凄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別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囑咐姐妹,你們要將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注釋

  ⑴蝶戀花:詞牌名。

  ⑵昌樂館:昌樂縣驛館,故址在今山東昌樂西北十里。

  ⑶淚濕羅衣脂粉滿:四印齋本自注云:“別作‘淚搵征衣脂粉暖’。”滿:同“漫”。

  ⑷陽關:這里指王維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人樂,曰《陽關曲》,亦稱《陽關》。蘇軾論《陽關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四疊陽關》蓋按蘇軾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疊,故稱四疊。究竟如何疊法,說法不一。宋劉仙倫《一剪梅》:“唱到陽關第四聲,香帶輕分。”

  ⑸蕭蕭:一作“瀟瀟”。孤館:孤獨寂寞的旅館。宋周邦彥《繞佛閣》:“樓觀迥出,高映孤館。”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國志·諸葛亮傳》(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宋孔平仲《大風發長蘆詩》:“紛然方寸亂,魂干久不集。”

  ⑺把:四印齋本自注:“別作有。”

  ⑻東萊:即萊州,時為明城為官之地,今山東萊州市,曾名掖縣。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名。《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芾(fú)具書言,海中有三神仙山,名為蓬萊、方丈、瀛洲。”

  賞析:

  賞析一

  詞作當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系的深厚感情。

  眼淚濕了衣服,臉上胭脂妝容化開。詞開頭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難分難舍的情感。四疊陽關唱了幾千遍但是還不足以形容自己內心對妹妹的萬種離情。“千千遍”則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妹妹此行路途遙遠,而自己已經到了“山斷”之處,離妹妹更加遙遠了,加上又有瀟瀟微雨,自己又是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細節,真切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人物,通過這一詩詞,看出李清照詞細膩生動,而又不乏姿放的特點。

  賞析二

  此詞一開頭就寫她想念家中姊妹想得厲害,以至珠淚漣漣,浸濕身上羅衣,并且連臉上的.脂粉也沖落下來沾滿了羅衣;這時,她不由得想起了家中姊妹送她出行時,一遍遍吟唱《陽關曲》時的情景。《陽關曲》,又名《渭城曲》。唐代著名詩人兼音樂家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 輕塵,西出陽關無故人。”后歌入樂府,以為送別之曲。至“陽關”句,反復歌之,所以李清照稱“四疊陽關”。如今,這長長的山路已將親人隔于兩地了,她孤身一人在這異地的旅館中,聽著這凄苦的蕭蕭雨聲,心里無比憂傷,竟使自己的心緒全亂了,亂得忘記了姊妹們送她時,餞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淺還是滿。不管多么想念,親人已經別于兩地了,只好靠鴻雁來傳遞音信吧。好在東萊是個實實在在的地方,不像蓬萊仙山那樣遙遠飄渺,可望而不可即。“蓬萊”,指蓬萊山,也稱醫壺,古人傳說與方丈、瀛洲并為海上三神山,都在渤海中,世人不能登及,所以說它“遠”。

  這是一首開闔縱橫的小令,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到了她的笑下變成“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極夸張,卻又極親切、真摯。通首寫惜別心情一層比一層深入,但煞拍“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出人意料地作寬解語,能放能收,小令詞能用這種變化莫測的手法是很不容易的,這就是所謂善方情者不盡情。

  創作背景

  此詞寫作背景有兩說,一是以為作者在滯留青州時寫給移守萊州的丈夫;一是以為作者在赴萊州途中的昌樂館寫給留居青州的姊妹們。龔克昌《談〈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以為,當以后者說為勝。理由是:一、元代劉應李《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詞,題為《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但劉氏對作者失考,歸入無名氏;其實,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樂府雅詞》里,已標明此詞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與作者同時,其說當較可信,正可補正劉氏將此詞編入無名氏之誤。而以為此詞為清照思夫念舊之作均出后代,殊無實據。二、詞中出現的“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句,與所標“晚止昌樂館寄姊妹”題意正合,以詞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處旅途中的口氣,和寄宿孤館中的心境。因此,斷此詞為作者寄姊妹之作,當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認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間,李清照自青州赴萊州,途經昌樂宿館。作此詞奇姊妹。

  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趙明誠知萊州,李清照未與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萊州與丈夫團聚,行到昌樂,遇雨宿于旅館中,一時難以見到久別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寫了這首《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晌,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譯文

  手執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心生惆悵。空蕩蕩的房間里獨自一人,偏又響起陣陣鶯聲,好似美女輕唱。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

  夏雨初霽,掠過蘋草的微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脈脈,紅紅的臉頰上掛著淚珠似得看著人們。新月彎彎,尤如女郎愁眉,蹙于烏發之下。

  注釋

  捻:用手指輕輕拿起。霜紈:指潔白紈扇。悵望:惆悵、怨恨。

  秦娥:指年輕貌美女子。

  慵:懶。一餉:即一響,短暫的時問。

  雙紋翠簟:織有成雙花紋的翠簟。簟,竹制涼席。寒浪:即指簟紋。竹席清涼,花紋起伏如浪,故稱“寒浪”。

  蘋風:掠過蘋草的微風。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蕷之末。”

  綠云:指藍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烏發。此句即“新月斜貼綠云上”。上,緩緩爬上。

  彎環:彎彎如環之月亮。

  賞析:

  ①霜紈(wán):白色的細絹。此處指團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②隔葉鶯聲:杜甫《蜀相》:“隔葉黃鸝空好音。”

  ③秦娥:古之善歌者。

  ④慵(yōng):懶倦。

  ⑤寒浪:席紋。

  ⑥風:輕風。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之末。”

  ⑦淚臉:形容雨后的荷花。

  ⑧綠云:此處指荷葉。

  ⑨“彎環”句:形容新月彎曲如眉。李賀《十月》:“長眉對月斗彎環。”

  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閑愁。詞的上片借細節和襯景構成一幅和諧的閨中閑眠圖,在這一景境中融入閨中人獨處空閨的閑愁;下片純以花月狀人,句句辭兼比興,處處意存雙關。全詞室內景物、戶外景色交相輝映,女主人公的容態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組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優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繾綣的閨中女子形象。她手執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悵然懷想。她也許是在思念遠方的情人,也許是在傷惋青春的易逝。此處暗用李白《折荷有贈》之“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的意境。“撚”意為用手指輕輕搓轉,表現執扇時悵然無緒的情態,極為傳神。“初”、“生”二字,前后關聯,暗示因節序變換,令閨中人頓生新的悵望之情。空閨獨守,本已寂寞難耐,偏又有“隔葉鶯聲”,撩人意緒。“似學秦娥唱”句把鶯聲比似學秦娥之唱。揚雄《方言》:“娥,好也。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此言年輕貌美的女子,其歌聲之美可知。以鶯聲之歡快,反襯人心之悵恨,命意與著筆確有含蓄蘊藉之妙。鶯啼婉囀,是實處著筆;閨中索寞,則是虛處命意,運實于虛,終無一字點破。“午睡醒來”二句,深化閨中女郎百無聊賴的孤寂情狀。她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在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這兩句點明睡醒,而由翠簟聯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戶看花。

  下片轉寫戶外優美的自然場景:夏雨初霽,徐徐的和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碧漲”,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虛喻,“碧漲”是實寫,前虛而后實,意脈不斷,運意十分靈活。“脈脈”二句,更是傳神入化之筆。作者賦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風韻和感情,它含情脈脈,淚珠在臉,有情有思。這個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紅相向”三字,似寫朵朵紅荷,搖曳相映,實寫荷花帶雨,向人脈脈欲語;人帶淚珠,對之黯然神傷。是花是人,迷離莫辨,已達到物與人交融、渾然合一的境地。結拍二句,時間由午后過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遙寄相思的傳統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別開境界。“綠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烏發。“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烏發之下。新月彎彎,猶似愁眉。作者運用雙關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寫懷人之情;又避開對形象作直露的繪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狀人之愁眉,通過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與境諧,氣氛濃重。

  此詞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設喻新巧而又雋永傳神,具有獨特的意境,充分體現了小晏詞“詞情婉麗”、“曲折深婉”的特色。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1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通欄)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注釋

  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佇倚危樓:長時間依靠在高樓的欄桿上。佇,久立。危樓,高樓。

  望極:極目遠望。

  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喪憂愁。

  生天際: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煙光: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

  會:理解。

  闌:同“欄”。

  擬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羈。

  強(qiǎng)樂:勉強歡笑。強,勉強。

  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上片首先說登樓引起了“春愁”:“佇倚危樓風細細。”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忘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他首先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有首句是敘事,其余全是抒情,但是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外在的形象像一幅剪紙那樣凸顯出來了。他一個人久久的佇立在高樓之上,向遠處眺望。“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他佇立樓頭,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銷魂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了時令。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無言誰會憑欄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詞人在這里閃爍其辭,讓讀者捉摸不定。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下片前三句是說,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詞人的生花妙筆真是神出鬼沒。讀者越是想知道他的春愁從何而來,他越是不講,偏偏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他已經深深體會到“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助于酒,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并不是對飲酒真的有什么樂趣。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愁懷。結果如何呢?他失敗了。沒有真正歡樂的心情,卻要強顏歡笑,這“強樂”本身就是痛苦的一種表現,哪里還有興味可談呢?,歡樂而無味,正是說明“春愁”的纏綿執著,是解脫不了的,排遣不去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末兩句是說,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的精神萎靡神色憔悴。為什么這種“春愁”如此執著呢?至此,作者才透露出這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還“衣帶漸寬終不悔”,心甘情愿的被春愁所折磨,即使形容漸漸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也絕不后悔。至此,已經信誓旦旦了。究竟是什么使得抒情的主人公鐘情若此呢?直到詞的最后一句才一語破的:“為伊消得人憔悴”——原來是為了她!。

  這首詞妙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里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調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詞的最后兩句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

  蝶戀花·窗外綠陰添幾許

  窗外綠陰添幾許。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老盡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

  坐看畫梁雙燕乳。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

  翻譯

  當日的雛鶯已經長成,它悄悄地飛來,銜了顆櫻桃又飛去了。看那窗外的綠樹,又添了多少濃陰,只剩下紅艷艷的櫻桃,似乎要把殘春留住。

  獨自坐著,靜看那畫梁上雙燕在乳雛。燕語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華遲暮。我自個兒在想念著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唉,人間總被相思所誤。

  注釋

  朱櫻:深紅色的櫻桃。古代視為珍果。左思《蜀都賦》:“朱櫻春熟。”

  鶯雛:幼鶯。

  畫梁:雕花繪畫的梁柱。雙燕乳,雙燕在哺育幼燕。

  遲暮:比喻衰老。

  渠不與:謂心中人不能與共晨夕。

  渠:俗稱他人曰渠。

  思量:相思。

  賞析

  這首《蝶戀花》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全詞抒寫傷春怨別之情,寄寓對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濃烈,而細加吟繹,仍可見它與傳統的傷春怨別詞有所不同。

  詞的上片側重描寫傷春情緒。

  “窗外綠陰添幾許”起拍設問。一開始便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住。因為綠陰增添,意味著春色衰減;經此一問不能不跟著察看窗外景象的變化。

  “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接著回答設問。如此一問一答,即勾畫出一幅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象圖。原來詞人關心的不是綠陰添加了多少而是還有幾許春意。這時剩下的只有櫻桃,抓住春天的裙角,不肯放春歸去。詞人無一字提及惜春,但惜春之意已現。

  “老盡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而結拍又在這圖中添上一筆,謂春天已是如此凋殘,黃鶯兒還要將此唯一為春天留下標志的櫻桃銜走,表現出其對于春天的憐惜情狀。以上所寫,雖為一般自然物象,看似與社會人生無關,而自然物象的變化,卻處處牽動人心。

  下片由傷春轉入怨別,專講社會人生。

  “坐看畫梁雙燕乳。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點出了上片之景全是詞人在室內所見,窗外已無春意。詞人將目光移及畫梁雙燕,希望能獲取一些安慰,卻見畫梁間小燕子,呢喃細語,像是為人們失去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而小燕子之成雙成對,相親相愛,同樣也引起了主人公的怨別情緒。眼中所見乃心中所想,這一句反襯出詞人的孤寂和凄涼。因為此時的主人公正是獨自一人“坐看畫梁雙燕”。這是由眼前物景所觸動的無端煩惱。此時此刻,主人公多么希望能夠像畫梁雙燕那樣,與自己所思的人在一起。

  “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這是詞人的感嘆。由此將詞人帶回現實中來,先前所想是不可能實現的。鶯鶯燕燕飛來飛去,歡欣鼓舞,是因為他們從不“思量”的緣故,世間之人之所以有遲暮之感,有許許多多的煩惱,是被“思量”所誤呀!這里,主人公埋怨自己的“思量”不為對方所理解。在現實面前,經過再三“思量”,終于有所覺悟,認識到:“思量”是人生痛苦的根源。這就是全詞所寫惜春怨別情狀所要說明的道理。所謂“思量”,可以解作相思,但不僅僅局限于此,還包括對于自然界的變化以及社會人生變化的一種“憂患意識”。當然,詞作所寫傷春怨別情緒,都是“思量”的具體內容。

  如果從字面上看,這首詞所寫傷春怨別情緒,似乎人皆有之,不見得有何特別之處,但是,如果聯系作者的人生觀及其對于世界的看法,就可發現這首詞所寫的情緒,內容很不一般。王國維對于人生懷有“極深之悲觀主義”,他認為人生縛于生活之欲,只是痛苦而已。所謂傷春怨別情緒,實際上也是生活之欲的體現。他主張文字及美術,應當遺棄一切“關系”與“限制”才能得到解脫。因此,這首詞對于“思量”的看法。當與這種在生活之欲中求解脫的思想有關。這就是說他已經認識到,對于自然物象變化的傷感情緒,對于悲歡離合的怨恨情緒,一切“思量”都將帶來痛苦,但是這種痛苦又是很難解脫的。他把這一人生體驗,即人生哲理,寫到詞中來,指出“人間總被思量誤”,這卻是前人所未曾道及的。

  創作背景

  此詞為詞人于1907年春作于海寧。當時詞人剛剛入京,歷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局編譯、名詞館協修。詞人懷著哀怨無奈的情緒寫下了這首詞,這其中也包含了個人的心曲和時代的苦悶。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萬,少住萬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萬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萬萬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譯文

  樓外垂楊千條萬縷,仿佛要拴住這大好的萬光,可是萬天卻只稍稍停留便離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風里飄飛,隨著萬風要看萬歸向何處?

  一片碧綠的山野間傳來一聲聲杜鵑的啼叫聲,杜鵑即使無情,凄厲的叫聲豈不也在為人愁苦。舉杯送別萬天,萬天沉默不語,黃昏時分忽然下起了瀟瀟細雨。

  注釋

  系:拴住。

  青萬:大好萬光。隱指詞人青萬年華。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猶自:依然。

  杜宇:杜鵑鳥。

  便作:即使。

  莫也:豈不也。

  “把酒”句:把酒,舉杯;把,持、拿。送萬,陰歷三月末是萬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澆愁以示送萬的習俗。此句與王灼《點絳唇》“試來把酒留萬住,問萬無語,席卷西山雨”寫法相似。

  瀟瀟雨:形容雨勢之疾。

  賞析

  惜萬傷萬,留萬送萬,詞中常調。這首“送萬”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為情思,純從“樓外垂楊”著筆。從風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是暮萬煙柳,而非細葉新裁的仲萬嫩柳,這樣方與送萬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習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萬”,卻是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從“送”到“系”,雖只在一轉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了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蕩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萬天。然而“少住萬還去”,萬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飄蕩的柳絮生出“隨萬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萬愁,或狀漂蕩無依,即使聯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萬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著,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著萬天,想看一看萬究竟歸于何處。由“系”到“隨”,進一步寫出了柳對萬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萬歸”生出,轉從送萬的詞人方面著筆。“綠滿山川”正是暮萬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征著萬歸的杜鵑鳥凄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萬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從反面假設,“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里,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系萬”不住,“隨萬”難往,唯有“送萬”:“把酒送萬萬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這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萬天,像是懷著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萬的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萬天告別的細語,又像是萬天歸去的嘆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著一種似有若無的對應與聯系,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仿佛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萬雨瀟瀟,構成一副凄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萬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創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時期也曾“天資秀發,性靈鐘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斷腸詩詞序》),寫過歡快明麗的《萬景》詩:“斗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覷閑針線,且滯萬光伴酒卮。”——她要趁萬光明媚而及時地去尋覓鮮花,去與女伴們斗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秾艷的萬景不易常見(故而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萬光喚醒了自己的青萬之感,激發了對自己美好青萬的珍惜之情(所以對萬天倍感可親可愛),因而她不肯為閨中“女訓”“女誡”所拘鉗去拿針縫線學什么無味的女紅,而要歡欣喜悅地舉起酒杯,邀請萬天這少女般的伴侶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幾何時,在經歷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傳說她“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朱淑真卻給后人送來了悲凄幽悒的《送萬》詞。掃視這前后的強烈反差,讀者既可感觸到舊時代的凄風苦雨,又可從女作家不同風貌的藝術描述中領略到不同的審美韻致,從而豐富自己的美感經驗。

  這是一首惜萬詞,詞的上片抒發對萬天眷戀的感情,下片抒發傷萬的感情,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萬雨瀟瀟,構成一副凄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萬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詞中首先出現的是垂楊。“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萬,少住萬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于陰歷二月(即仲萬時節),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萬風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別于“風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么借它來表現惜萬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造成似乎可以系留著事物的.聯象。“少住萬還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萬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只把萬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萬天經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隨萬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萬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萬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詩人們說:“飛絮著人萬共老”(范成大《暮萬上塘道中》)、“飛絮送萬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萬聯系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萬天歸去,去探看萬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詞中透露的:“若有人知萬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清平樂》)。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萬歸”或“著人萬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萬”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萬”同“隨萬”聯系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萬的標志。“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萬殘時節,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著這暮萬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凄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萬去”而愁苦,因而發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臺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內張望;從“系萬”“隨萬”,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萬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出來的。現在則由側面烘托轉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萬萬不語”。系萬既不可能,隨萬又無結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萬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萬去的鳥鳴,于是她只好無可奈何地“送萬”了。陰歷三月末是萬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萬。唐末詩人韓偓《萬盡日》詩有“把酒送萬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懨懨”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舍地“送萬”,而萬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萬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萬住,問萬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萬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萬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萬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這首詞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將萬擬人,抒惜萬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萬光著筆,朱詞從借垂柳系萬、飛絮隨萬到主人公送萬,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于殘萬的景色,帶有凄忱的情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翻譯:

  我早已歷盡天涯離別的痛苦,想不到歸來時,卻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三句甚好。天涯離別之苦,不抵時光流逝之悲。加倍寫來,意尤深厚。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無一語。綠窗下的芳春,也與天時同樣地遲暮了。“無一語”,益覺悲涼。春暮,日暮,象征著情人們年華遲暮。

  本來準備在夜闌燈下,細訴別后的`相思。可是,一點點新的歡娛,又勾起了無窮的舊恨。三句更著力寫遲暮的悲感。當日的別離,辜負了大好芳春,這千絲萬縷的怨恨是無法消除的。在人世間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鏡中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和離樹飄零的落花。“辭鏡”二字新,有點鐵成金之妙。兩“辭”字重用亦佳。

  賞析:

  光緒三十一年(1905)春天,長期奔走在外的詞人回到家鄉海寧。夫人莫氏原本就體弱多病,久別重逢,只見她面色更顯憔悴,不禁萬分感傷。這首詞,或許就是此時而作。“閱盡天涯離別苦”,開篇即直陳久別給人帶來的苦楚。離別誠然是痛苦的,在靜安眼里,連相逢也是苦楚的:時間無情,蕩去了容顏,一分重逢之歡難抵十分久別之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說“一切少男少女皆將如掃煙筒者同歸于灰燼”,這正是王國維“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之深意。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古詩簡介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作的一首詞。全詞上片開篇三句凄美而清靈,說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敘語想到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溫馨的快樂時光;后二句是作者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癡心。這首詞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著輕靈,通過對明月圓缺的觀察,燕子呢喃的對語,蝴蝶雙飛的描寫,反映出了對亡妻刻骨銘心的哀念。

  翻譯/譯文

  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么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么,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

  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么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復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鉤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認定,死后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天上月:指亡妻。

  ③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環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

  ④“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卿,“你”的愛稱。

  ⑤無那:猶無奈,無可奈何。簾鉤:卷簾用的鉤子。

  ⑥“軟踏”句:意思是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

  ⑦“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里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⑧認取:注視著。取:語助詞。

  創作背景

  作者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陽節前三日夜曾做過一個夢:“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而這首《蝶戀花》就從這個夢里的兩句詩生發而來。妻子盧氏去世后,作者生活便長期痛苦悲傷,他用月亮盈虧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長圓不缺。所以作者將天上的月亮,作為歌詠對象作詞一首。

  賞析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塊”,開篇三句凄美而清靈,說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環般的圓滿,其他的夜晚則都如玉塊般殘缺。在這里,“辛苦最憐天上月”為倒裝句。中國古典詩詞中常以月的圓缺來象征著人的悲歡離合,作者在這里說月,實際上是在說人,說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職宮禁,或者伴駕出巡,與盧氏聚少離多,沒有好好陪伴她,說的是盧氏過早的逝去,給自己留下終生的痛苦。

  納蘭曾夢到過亡妻,而且臨別時妻子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君圓。”所以“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納蘭想象著那一輪明月仿佛化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夢想真的能夠實現,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為妻子夜夜送去溫暖,從而彌補心中的遺憾。

  然而夢想終究難以實現,當一切幻想的破滅后,納蘭的思緒回到了現實。“無奈鐘情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而不懂憂愁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敘語。此時的納蘭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敘語想到自己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溫馨的快樂時光,于是,他的思緒又開始飄散起來。

  尾句“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是納蘭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癡心: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縱使唱罷了挽歌,內心的愁情也絲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與你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在燦爛的花叢中雙棲雙飛,永不分離。

  在這首詞中,納蘭僅以明月、燕子、蝴蝶這三種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景物,就暢快淋漓地表達了妻子逝去后,自己內心難以消散的愁苦,正因為感同身受,才會寫得如此情真意切,而尾句以喜語來強化悲情。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31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賞析04-07

柳永的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蝶戀花·出塞》原文、翻譯及賞析08-29

蝶戀花·出塞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蝶戀花·春景》原文及翻譯賞析05-22

蝶戀花春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6-24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