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煙波上,西風吹葉落,太湖上一片秋意。
我和鷗鷺結盟,傲視王侯,管他什么鱸魚能不能上鉤。
注釋
漁父詞:詞牌名,是“漁歌子”的別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書畫皆長,詩詞亦精,與衛夫人并稱“書壇兩夫人”。
五湖:說法不一,有指江蘇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指各處湖泊,如言“五湖四海”。
盟鷗鷺:與沙鷗白鷺結盟,暗示歸隱山水田園。
王侯:指權貴。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級爵位的第二等。
鱸魚:體扁平,嘴大,鱗細,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魚。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賞析
趙孟頫夫人管道升的那首詞“人生貴極是王侯”不失為真情之作,但從詩首先應當具有形象性的特質的角度而言,她的詞未免有直露的、理念化的毛病。相比之下,還是她丈夫的詩高出一籌。趙詞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一個煙波浩淼的開闊境界,在水天相接的渺渺煙波間,一葉扁舟正在若隱若現地出沒。趙孟頫是元代雄稱一世的大畫家,他“詩格清逸,詞亦有風致”,他詞中所描寫的也正是用文字代替線條,勾勒出一幅能使人如親臨其境的“畫境”。詩人從空間的角度描寫了漁父縱一葉之扁舟,凌萬頃之煙波的開闊自由的形象之后,接著便點明其活動的時間和周遭的氛圍:西風陣陣吹來,片片落葉飄飄而下,五湖煙水籠罩著一派蕭蕭秋色。《楚辭·九歌》中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唐人賈島亦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吟。趙孟頫融匯了前人絕唱的精髓,質樸而自然地創造出這樣一個爽朗、清峻卻不蕭條、冷落的獨特意境。
詩人對漁父生活境界的謳歌乃是自身理想與希望的一種寄托,詩人筆下的漁父,實質上是作者心中自己的.化身。與鷗鷺為伴為友,笑做王侯權貴,這并不是生活中漁父的實際思想狀況,而是詩人自己情緒的對象化。“盟鷗鷺”,詩人希望與鷗鷺為盟。陸龜蒙詩云:“除卻伴談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陳與義詩云:“知公已忘機,鷗鷺宛停時。”趙孟頫這首詞中,“盟鷗鷺”三字涵蓋了上述豐富的意蘊,暗喻自己因無追名逐利的機巧之心方可與鷗鷺“為盟”。最后一句含義也頗深邃。據說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而聯想到故鄉的純羹、鱸魚膾,感慨道:“人生貴得適志耳,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棄官而歸。張翰較之一班功名利祿之徒,其風范情操已可謂高矣,而趙孟頫連鱸魚(象征一切身外之物)也無所求,不管其是否上鉤,似乎比張翰還高出一籌。不過趙于宋末以蔭補官,入元又仕為翰林學士,史家歷來認為他節操不高,并未超脫名利富貴,詩人這樣寫至少是反映了他思想與行為的矛盾或理性與感情的矛盾吧。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
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
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
樂在風波不用仙。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釋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
賞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3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古詩簡介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此篇通過描繪一幅晚霞收漁圖,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寄托了詞人的山澤魚鳥之思。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翻譯/譯文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備回家。連秋風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蒙蒙,漁人悠閑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吹進蘆花蕩的深處。
注釋
①漁父:詞牌名,又稱《漁歌子》《漁父樂》等,此調分為單、雙調,又各有不同的體格。此詞為單調中之一體,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聲韻。
②綸(lún)竿:釣竿。落照:即夕陽。
③寧(nìng):猶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動解。
④“吹入”句:謂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創作背景
詞為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為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后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文學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收卻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鐘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余,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收卻”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系,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后呼應。“秋風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節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現詞人強烈的感情。勾勒完風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于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煙霧蒙蒙,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譯文
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在波濤之中。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只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在萬頃水面上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何等瀟灑自在。
注釋
⑴漁父:詞牌名,亦作《漁父詞》,《歷代詩余》中作《漁歌子》。
⑵棹(zhào):搖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長的叫棹。
⑶綸:比較粗的絲。《五代名畫補遺》中誤作“輪”。綸,釣魚用的粗絲線。繭縷(lǚ):絲線,這里指漁弦。繭,繭絲。
⑷渚(zhǔ):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⑸盈:《五代名畫補遺》作“盈”。此外各本作“滿”。甌(ōu):裝酒的器具,即盅,一種平底深碗。
⑹頃:土地面積單位。一百畝為一頃。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觀衛賢之畫而作,屬于題畫詞,原畫名《春江釣叟圖》,詞寫來情調悠揚輕松,應該是詞人亡國前所作。衛賢,京兆人,南唐畫家,曾任供奉之職。據宋阮閱《詩話總龜》載:“予嘗于富商高氏家,觀(衛)賢畫《盤車水磨圖》,及故大丞相文懿張公弟,有《春江釣叟圖》,上有南唐李煜金索書《漁父詞》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風一葉舟,……’”。另《古今詩話》中亦云:“張文懿家有《春江釣叟圖》,上有李煜《漁父詞》二首。”《花草粹編》中此詞有題作“題供奉衛賢《春江釣叟圖》,并注云:“金索書,不知書名抑書法也。”
南唐中主李璟開始所立的太子是李弘冀。李煜受到太子兄長的猜忌,為躲避打擊,沉迷于藝術,過著宮廷隱士的生活。《十國春秋》卷十九《列傳》:“弘茂,幼穎異,善歌詩,格調清古。年十四,為侍衛諸軍都虞侯,封安樂公。初,文獻太子剛果,人多憚之,故時望歸弘茂。保大九年七月薨,追封慶王。”又據《南唐書·后主本紀》:“后主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屬文,工書畫,知音律。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籍。歷封安定郡公、鄭王。文獻太子薨,徙吳王,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據此可知,文獻太子先是嫉恨弘茂,后嫉恨從嘉(即李煜)。所以,李煜一直小心翼翼,埋首典籍。這首詞是“后主為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并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輯注)。從詞意上看,此詞耽于隱逸、格調不高,當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賞析
此詞與另一首《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題的是同一幅畫《春江釣叟圖》,詞的內容、意趣亦大體相同,都是表現作者的避禍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點明釣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詞作動詞用,與“春風”構成語句,很是生動,仿佛木槳劃動的不僅是水,更有春風,將靜止的畫面寫活了。而且這種寫法又將春風與綠波融為一體,與結句的“萬頃波中”作前后的照應,語言精巧,有“一石三鳥”的筆力。首句寫景,景中有情,接下來仍是直接的'抒情。“酒滿甌”,見出興致之高。“繭縷”“輕鉤”寫簡樸,而“鉤”之所以“輕”,是因為無魚上鉤。釣魚而不求魚,是作者志不在得魚的緣故。這就將畫中人物寫得神情飽滿,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結句中的“得自由”之高聲唱頌,進一步強化釣叟的快樂。
春風泛舟、繭縷輕釣,此詞仍是寫畫意,但作者寓意轉淡,轉以畫境的空闊遼遠和優悠自在為主,是一種襯托、渲染的用法,與《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有意”“無言”稍不同。“花滿渚”“酒盈甌”實寫美景,虛寫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暢然而出。這首詞短而不麗,工而不奢,四個“一”字連用而不避重復,是詞人有意為之,不但不顯重復,反而有一氣呵成、悠然不斷之感。取“一”與“萬頃”相映照,細巨對應,工整而精妙。
此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譯文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備回家。連秋風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蒙蒙,漁人悠閑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吹進蘆花蕩的深處。
注釋
①漁父:詞牌名,又稱《漁歌子》《漁父樂》等,此調分為單、雙調,又各有不同的體格。此詞為單調中之一體,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聲韻。
②綸(lún)竿:釣竿。落照:即夕陽。
③寧(nìng):猶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動解。
④“吹入”句:謂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參考資料:
1、汪政,陳如江編注.誰念西風獨自涼納蘭詞:山東文藝出版社,20xx.08:第123頁
2、(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10:第291頁
賞析:
創作背景
詞為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為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后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收卻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鐘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余,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收卻”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系,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后呼應。“秋風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節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現詞人強烈的感情。勾勒完風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于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煙霧蒙蒙,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渺渺煙波一葉舟。
西風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
管甚鱸魚不上
譯文
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煙波上,西風吹葉落,太鱸上一片秋意。
我和鷗鷺結盟,傲視王侯,管他什么鱸魚能不能上鉤。
注釋
漁父詞:詞牌名,是“漁歌子”的別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書畫皆長,詩詞亦精,與衛夫人并鱗“書壇兩夫人”。
五鱸:說法不一,有指江蘇太鱸;有指太鱸及其附近四鱸;有泛指各處鱸泊,如言“五鱸四海”。
盟鷗鷺:與沙鷗白鷺結盟,暗示歸隱山水田園。
王侯:指權貴。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級爵位的`第二等。
鱸魚:體扁平,嘴大,鱗細,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魚。
賞析: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7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作者:李煜
原文:
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盈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注釋:
1、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2、綸:線。
3、渚:水中小塊陸地。
翻譯:
在春風中我蕩著一葉小舟,
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蠶絲和一個魚鉤,
眼望著長滿鮮花的小洲,
手舉著斟滿美酒的瓦甌,
在無邊的波浪中我擁有了自由。
賞析:
這首《漁父》詞寫來與《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不同。前一首著重寫漁父的.快活,這一首寫漁父的自由。詞中連用四個“一”字而不避重復,是詞人有意為之,為的是強調漁父一人的獨立自由。我們可以想象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在萬頃波濤之中,何等瀟灑自在。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只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宋代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家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置酒一壺,加上他一個老翁,所以自號六一。李煜詞中這們漁父,也可以稱六一漁父:一葉舟,一支槳,一綸絲,一只鉤,一壺酒,一個漁翁。李煜這兩首詞,寫來情調悠揚輕松,應該是亡國前所作。據宋劉首醇《五代名畫補遺》記載,李煜這兩首詞是題畫詞,原畫名《春江釣叟圖》。這兩首詞,也有畫境。可惜原畫已失傳。要是原畫也流傳下來,我們就可以體會詞畫相得益彰的妙處了。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8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譯文
漁父仰天大笑、吟唱,輕飄飄的江鷗在飛翔,寬闊的長江上吹灑滿江風雨。江邊騎馬奔波的當差的小官,現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過長江。
注釋
輕鷗舉:輕盈的鷗鳥飛起來。
漠漠:云煙彌漫。
賞析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寫漁父從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閑適的神情。仰天而笑“輕鷗舉”,隱喻漁父如海鷗那樣自由飛翔。平視而笑“漠漠一江風雨”,隱喻漁父如江闊那樣的`心胸,無視風雨。這是自然的壯觀,也是漁父的身影。漁父與自然融為一體了,恬淡悠然。
“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寫實對比的手法,進一層以官人的奔波映襯出漁父的悠閑,突出了官人高貴反而累贅、無能,漁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騎馬的官人,這時也不得不借漁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詼諧之情,表現在最后兩句中。
第四首詞先描景,后敘事,景事相綴,以“笑”為中心線,貫串全詞,寫出了漁父的閑適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農村勞動人民的生活,呈現出一股逸然超脫的思想情趣:靜謐的荒野江邊,質樸的莞爾而笑的漁父與輕盈自由的江鷗為伴,跟風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構成鮮明的對照,作者的美丑標準也在這里明顯地得到標示。這一點,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現出來,顯示出一種“真態”的村野氣息。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9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村長卷。“西塞山”配上“白鷺飛”,“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為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斜風細雨不須歸”,描繪著“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下片還是采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而是屬于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并茂,富有音樂感。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0
題春江漁父圖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創作背景
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后隱居江湖,在松江筑園圃蓬臺。詞人在自家門上寫著榜文,于是江南一帶的才俊文人爭相拜訪,每日客滿。 詩人看到這種場景,于是寫下了這首題畫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青天一片,白鷺徐來,桃花綻開,江波浩渺,漁船在岸邊拍打著浪花。
漁父喚兒進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鳊魚。
注釋
白鷺(lù):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為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
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川谷冰融,河流漲滿。
呼:呼叫,讓。
槎頭縮項鯿(biān):此處借指上等鮮美之魚。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本詩前兩句畫景,后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的氣息。
首句寫遠景。青天一片,白鷺翩飛,詩人用淡雅的色彩為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天平添無限生機。
次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打著浪花。在這里,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如此看來,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則是漁父借以棲身的房屋。如今漁父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
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城打酒,而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的“槎頭縮頸鳊”,也就是武昌魚。這本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魚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樸、父呼子應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該詩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向往與渴求。
作為一首題畫詩,顯然側重對于畫面的解釋,這樣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白、流暢的風格,取得了與畫面、與主旨的一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注釋
①漁父:一名“漁歌子”。
②釣車子:釣具。
③橛(jué)頭船:小木船。
賞析
此首寫漁父之“樂”。寫“樂”又不是從“笑從雙臉生”直接看到的,而是由“棹歌連”的高亢清越的歌聲中體味到的'。月圓夜靜,草色蒼蒼,忽而歌聲自湖面傳來,悠長連綿,不絕如縷。此何人也?乃非仙也?真所謂未謀其面,先聞其聲。然則神仙亦不抵漁父悠游風波之樂啊!
名家點評
施蟄存《唐詩百話》認為:“第五首應當是第二首。這兩首是張志和回憶做南浦縣尉時的漁釣生活。以下三首,是他歸隱后從金華泛舟東下的情況。”而我們通常將此句解為作者此時聯想到屈原《漁父》篇中漁父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其風格與漁父歌相近。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閑管興亡則甚。
譯文
陡峭的綠崖有千丈余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著金光。白鷗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風波無法預料又何必管它?
魚肥美新鮮,正是吃魚的好時節,前村好酒值得喝干了再斟。前事已隨時間深埋,興盛或是衰敗又有何關系?
賞析:
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由臨安赴湖北任轉運副使,舟行江上,過采石磯時創作了這首詞。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儂住東吳震澤州。
煙波日日釣魚舟。
山似翠,酒如油。
醉眼看山百自
譯文
我住在太湖邊上,在煙波里每天劃船釣魚。
青山像翠玉,美酒濃如油,喝醉了就看著山非常自由。
注釋
儂(nóng):吳語經典特征字,此處指我。東吳: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震澤:即今太湖的別稱。
賞析: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這首與上一首一樣,表達了詞人情愿作浩淼煙波中的釣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趙孟頫家在太湖,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煙波的湖面上,天天駕著漁船來往,閑來看山,興至飲酒。山很翠,酒尤美,醉臥舟中,眼望群山,愈發覺得古人范蠡的選擇沒錯,逍遙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這首詞清淡優美,仿佛見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詩中對山水的描繪是客觀風景的真實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愛與向往之情,表達了作者渴望遠離充滿危機的官場世界,以求得心靈的平和與寧靜的愿望。全詞最后歸結為“自由”二字,而這正是詞人最深切、最熱烈的向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后不知何處。
翻譯
漁父酒醉了,披著蓑衣走路跌跌蹌蹌像跳舞。醉酒的漁父想尋找回去的歸途。短槳小船無人執掌,任它隨意漂流。酒醒以后,漁父不知身在何處。
注釋
蓑衣舞:指漁父穿著蓑衣醉行之狀。
卻:往回走。
短棹:小槳。
賞析
前兩句點化引用了唐代詩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獨迷舞短蓑”詩意,寫了漁父狂飲爛醉而忘形的神態。“漁父醉,蓑衣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漁父狂飲爛醉以致神魂顛倒、身不由己的詼諧狀態。“蓑衣舞”三字逼真傳神,漁父醉后那踉踉蹌蹌的.行走模樣躍然紙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醉里卻尋歸路”,進一步渲染了漁父醉后神不附體、欲歸無路的昏沉狀態。連東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輕舟短棹任斜橫”。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時,也狂飲爛醉過,結果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此詞里漁父的狂飲爛醉,其結果比作者游赤壁時的境況好不了多少,同樣會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所不同的是:相與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處?”最后兩句為點題之筆,反映了漁父那種狂放不羈、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態。
第二首詞先描寫,后敘述,描寫與敘述融會運用,集中渲染了漁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詞隱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凈無為的思想,反映了詞人隨緣放曠、任天而動的達觀胸懷。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翻譯
江上千里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競相怒放,春意正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注釋
漁父:詞調名,又名“漁父詞”、“漁歌子”,單調,正體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浪花:一作“閬(láng)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著。
一竿身:一根釣竿。身,一作“綸”,一作“鱗”。
快活:一作“世上”。
儂:我,江南口語。
賞析
這首詞是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據《南唐書·后主紀》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后主避禍,惟覃思經籍。”由此,也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后主為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并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輯注),也有道理。詞史上最早寫《漁父》詞的,是唐代的張志和。李煜這首詞,繼承的就是張志和的“漁父家風”,寫漁父的快樂逍遙。從詞意上看,此詞耽于隱逸、格調不高,當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此詞開篇入畫,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以畫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里雪”,“桃花”作“一隊春”,寫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一隊”后著一“春”字,不僅顯示出桃李的生機,而且又透出別樣的俏皮,繪出明暢絢麗的意境。這兩句寥寥數字便將畫中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畫中的主人公漁父,趁著春江水漲,駕一葉小舟,隨水順風而下;好風推舟行進,輕舟分浪飛駛,浪花迎面而來,如濺起千里雪;漁父心中開懷,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兩岸桃紅李白,列隊相隨,花樹多情,漁父恬暢。
余下三句描寫了漁父的裝束,是點睛之筆,寫出了漁父淡泊瀟灑的人生境界。兩個三字句看似信手拈來,其實也是錘煉的結果:“一壺酒”寫出漁父的精神狀態;“一竿綸”點明漁父的職業和身份。單說“一壺酒”,也許還可以聯想到別的人;但緊跟著說“一竿綸”,則肯定是漁父無疑了。末句突現高峰——“世上如儂有幾人”,這句話是漁父的自述:在塵世上,像我這樣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這位釣叟,無風波之險,而有自然之樂,在自己的糊口生涯中找到樂趣。他擺脫世俗的羈絆,避開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令人羨慕不已。
這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題畫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詞人為南唐內供名畫家衛賢繪制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6-20
浣溪沙·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7-20
漁父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5-07
浣溪沙·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8-03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