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原文翻譯及賞析
《召南·野有死麕》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贊美了當時淳樸的愛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有死麕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野有死麕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原文
野有死麕
先秦:佚名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譯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一頭死去的獐子在荒野,白茅縷縷將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蕩,小伙追著來調笑。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林中叢生小樹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獻給誰?有位少女顏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慢慢來啊少慌張!不要動我圍裙響!別惹狗兒叫汪汪!
注釋
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麕: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比鹿小,無角。白茅:草名。屬禾本科。在陰歷三四月間開白花。懷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動。吉士:男子的美稱。
林有樸樕(sù),野有死鹿。白茅純(tún)束,有女如玉。
樸樕:小木,灌木。純束:捆扎,包裹。
舒而脫(tuì)脫兮!無感(hàn)我帨(shuì)兮!無使尨(máng)也吠!
舒:舒緩。脫脫:動作文雅舒緩。感:通假字,通:撼,動搖。帨:佩巾,圍腰,圍裙。尨:多毛的狗。
賞析
(1)男子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剛打到的獐子,懷著坎坷不安的心情送給心愛的女子,并稱女孩就像這白茅一樣純潔美麗。
(2)二人親熱時女孩不好意思讓他不要太粗魯,以免招來人旁觀的細節說明兩位古代男女青年對待戀愛的方式是自然、直接、主動,對待戀愛的態度是真誠大方,樸實率真,不矯揉造作,女生還帶著年輕的嬌羞。
(3)獐和鹿,都是古人求親的時候必備的禮聘之物,詩中引用這獐和鹿含義深刻。
詩經是收錄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篇,當時社會正處于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禮教尚未形成,社會風氣較開放,古代男女對性的態度不像后世般受禮教禁錮,所以男女表達愛情還是比較大膽,直接的。談情說愛、男歡女愛是人純真性情的流入,不能言其淫艷、不符禮義廉恥。
《野有死麕》以它鮮明直面謳歌愛情的主題而顯得極其可貴。全詩三段,前兩段以敘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繪男女之情,樸實率真。第三段轉變敘事角度的描寫手法使整首詩情景交融,正面側面相互掩映,含蓄誘人,贊美了男女之間自然、純真的愛情。后人鑒賞《野有死麕》應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民俗風情及文化背景才不失之偏頗。
《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純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煙蔓草的年代,人純真性情的流淌之愛歌!
野有死麕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原文: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
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譯文:
直譯
一頭死鹿在荒野,白茅縷縷將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蕩,小伙追著來調笑。
林中叢生小樹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獻給誰?有位少女顏如玉。
“慢慢來啊少慌張!不要動我圍裙響!別惹狗兒叫汪汪 !”
意譯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體。少女懷春心不已,美男善誘情意起。
林中樸樕無人理,野地死鹿還施禮。白茅包裹埋地里,少女如玉屬意你。
緩脫裙衣是何企,別碰腰帶對不起。莫使狗兒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注釋:
① 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比鹿小,無角。
② 白茅:草名。屬禾本科。在陰歷三四月間開白花。包:古音讀bǒu。
③ 懷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動。
④ 吉士:男子的美稱。
⑤ 樸樕(sù):小木,灌木。
⑥純束:捆扎,包裹。“純”為“稇(kǔn)”的假借。
⑦舒:舒緩。脫脫(duì):動作文雅舒緩。
⑧ 感(hàn):通假字,通:撼 ,動搖。帨(shuì):佩巾,圍腰,圍裙。
⑨尨(máng):多毛的狗。
賞析:
《野有死麕》中的“樸樕”是聯綿詞,也可寫成“樸遬”。毛傳釋“樸樕”為“小木”,徐鍇《說文解字系傳》解釋為“小樕樹”。“樸樕”有兩個引申義:短小,叢生;前者見《漢書·息夫躬傳》顏師古注,后者見《爾雅·釋木》邢昺疏。“樸樕”一字除可異寫為“樸遬”外,其聲變化,而意義基本保持不變的,還有“扶蘇”、“扶胥”等分化詞。張永言說:“推廣來說,灌木叢生貌叫‘樸樕’,枝葉花朵叢生貌叫“扶疏”,鳥羽、獸毛叢生貌叫‘樸樕’‘撲朔’;由灌木、枝葉、羽毛叢生貌又可引申出紛披、披垂、蓬松、不整齊、不整飭等意義,所以衣服不整齊叫‘樸樕’人委瑣不整飭叫‘仆遬’。”據朱廣祁《詩經雙音詞論稿》統計,像“樸樕”這樣的聯綿詞《詩經》中大概有140個。聯綿詞指的是雙音節的單純詞,即由兩個音綴的拼合表示一個完整意義的詞。鄭玄《詩譜序》引《虞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聯綿詞的產生,是長歌永言的結果。換句話說,是修飾音節的需要而產生了“樸樕”這樣的詞。根據李新魁的`構擬,“樸樕”的上古讀音應為boksok。按照李先生在《從方言讀音看上古漢語入聲韻的復尾韻》一文中提出的理論,這詞本讀入聲,是由一個音節衍化而形成為兩個音節的;其第二個音節的聲母s,本是第一個音節韻尾的遺存。也就是說,“樸樕”第二個音節的聲母實際上是借自第一個音節的;從一個音節變成兩個音節,其實質是音節的延長。是音節延長的需要而補充了后面一個弱讀音節,造成了像“樸樕”這樣的聯綿詞。為了聲音的和諧而刻意創造的語詞豐富了詩歌的語言,也使詩歌的語言更為自然生動。
野有死麕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詩經·國風·召南·野有死麇原文
野有死麇[1],白茅[2]包之。
有女懷春[3],吉士[4]誘之。
林有樸樕[5],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6],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7]兮,無感[8]我帨[9]兮,無使尨[10]也吠。
野有死麇注釋及注音
[1]麇〔jūn〕:獐,小型鹿科動物之一,比鹿小,無角,尾短。
[2]白茅: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
[3]懷春:比喻少女思念婚嫁。
[4]吉士:男子美稱。
[5]樸樕〔pò sù〕:叢木,小樹。
[6]純〔tún〕束:纏束,包裹。純,通“屯”,積聚,一說為“稇”的假借。
[7]脫脫〔duì〕:舒緩貌。
[8]感〔hàn〕:通“撼”,搖動。
[9]帨〔shuì〕:佩巾,古代女子出嫁時母親所授,用以擦拭不潔。
[10]尨〔máng〕:多毛的狗。
野有死麇翻譯
野地里有只死獐,用白茅將它包起來。
有位少女懷春思嫁,男子前來引誘于她。
樹林中有灌木叢,野地里有只死鹿。
用白茅將它捆起來,獻給如玉的少女。
舒緩而又安然啊!不要碰到我的佩巾,不要使多毛的狗吠。
野有死麇賞析
《野有死麇》這首詩,歷來有著多種不同的解讀,主要的觀點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厭惡無禮”說,以《毛詩序》為代表,其中說:“天下大亂,強暴相陵,遂成淫風。被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鄭玄《箋注》對此作了進一步發揮,認為此詩描述的是一位女子對一位男子不以禮法脅迫成婚的行為的厭惡之情。歐陽修《詩本義》則認為此詩反映的是“紂時男女淫奔以成風俗”,表達了對男女不以禮法自由結合的鞭撻,此一觀點也得到朱熹、王柏等人的支持。
第二種是“拒招隱”說,以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為代表。他對傳統的“惡無禮”“淫詩”諸說提出批駁,認為此詩以“如玉女子”喻隱逸之士,以“吉士”喻求賢者,表明縱然求賢者不斷相“誘”,力請隱者出山,隱者仍不為所動,拒絕出仕。這種觀點,不失為解讀《詩經》的一個新奇視角。
第三種是“情詩”說,以清代姚際恒《詩經通論》為代表,近當代學者亦多持此觀點,認為此詩反映的是上古時期山野之民及時締結婚姻之事。女子懷春,男子相誘,言其婚戀及時;吉士,玉女,言其身份相當。男子應為獵人,將其獵物“麇”和“鹿”以白茅捆扎,作為求親之禮,反映了上古時期的一種婚俗。最后一章寫的是“定情之夕”,女子叮囑男子不要過于心急,要“舒而脫脫”,從容而為;并接連使用嘆句加重語氣,讓其不要“感帨”,莫使“尨吠”,表現了先民真摯、率性、淳樸的婚戀觀念。
本詩共分三章,前兩章聯系較為密切,第三章結構相對獨立。用語樸實自然,精當貼切,寥寥數語間就包含著幾個不同意象,且文末口語化的詞句吟詠起來極具韻律感,不覺就如同回到了那個數千年前質樸無華的時代。
【野有死麕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野有蔓草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3-28
李賀《野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李賀《野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有狐原文翻譯及賞析04-19
韓愈《與孟東野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折荷有贈原文翻譯及賞析04-19
有狐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19
冬日有懷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09-06
《詩經:山有樞》原文翻譯及賞析07-10
鄭人買履原文翻譯及賞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