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國殤》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08-20 12:53:59 古籍 我要投稿

《國殤》原文及賞析

  國殤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

  譯文

  手執吳戈銳呵身披犀甲堅,在車轂交錯中與敵人開戰。

  旌旗蔽日呵敵寇蜂擁如云,箭雨紛墜呵將士奮勇向前。

  敵寇凌犯我軍陣呵踐踏隊列,左驂倒斃呵右驂傷于刀劍。

  埋定車輪呵拉住戰馬,拿過玉槌呵擂動鼓點。

  戰氣蕭殺呵蒼天含怒,被殘殺的將士呵散棄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沒想過要回返,家山邈遠呵去路漫漫。

  帶上長劍呵操起秦弓,即使尸首分離也不悔恨。

  真是英勇無畏呵武藝超凡,你永遠剛強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將成神顯靈,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注釋

  ⑴國殤:是追悼陣亡將士的祭歌。死于國事叫做國殤。殤:原指未成年而死,后泛指死難的人。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

  ⑵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著吳國的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制作的甲。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被,通“披”,穿著。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特別堅硬。

  ⑶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里泛指戰車的輪軸。錯:交錯。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敵兵像云一樣涌上來。極言敵軍之多。

  ⑸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

  ⑹凌:侵犯。躐(liè):踐踏。行:行列。

  ⑺左驂(cān)殪(yì)兮右刃傷:左邊的驂馬倒地而死,右邊的驂馬被兵刃所傷。殪:死。

  ⑻霾(mái)兩輪兮縶(zhí)四馬:戰車的兩個車輪陷進泥土被埋住,四匹馬也被絆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戰,在激戰將敗時,埋輪縛馬,表示堅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手持鑲嵌著玉的鼓槌,擊打著聲音響亮的戰鼓。先秦作戰,主將擊鼓督戰,以旗鼓指揮進退。枹: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

  ⑽天時懟(duì)兮威靈怒:天地一片昏暗,連威嚴的神靈都發起怒來。天怨神怒。天時:上天際會,這里指上天。天時懟:指上天都怨恨。懟:怨恨。威靈:威嚴的神靈。

  ⑾嚴殺盡兮棄原野:在嚴酷的廝殺中戰士們全都死去,他們的尸骨都丟棄在曠野上。嚴殺:嚴酷的廝殺。一說“殘殺”,士兵被殺。一說嚴壯,指士兵。盡:皆,全都。野:古讀“暑”,和“怒”字押韻。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還。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遠:遙遠無盡頭。

  ⒁秦弓:指良弓。戰國時,秦地木材質地堅實,制造的弓射程遠。

  ⒂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

  ⒃誠:誠然,確實。以:且,連詞。武:威武。

  ⒄終:始終。凌:侵犯。

  ⒅神以靈:指死而有知,英靈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戰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

  創作背景

  在屈原生活的楚懷王和秦襄王時代,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后來居上,擴張勢頭咄咄逼人,楚國成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對象之一。但楚懷王卻放棄了合縱聯齊的`正確方針,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與秦交好,當秦國的諾言終成畫餅時,秦楚交惡便不可避免。自公元前313年(楚懷王十六年)起,楚國曾經和秦國發生多次戰爭,都是秦勝而楚敗。僅據《史記·楚世家》記載:公元前312年(楚懷王十七年),楚秦戰于丹陽(在今河南淅川縣一帶),楚軍大敗,大將屈殤被俘,甲士被斬殺達8萬,漢中郡為秦所有。楚以舉國之兵力攻秦,再次大敗于藍田。公元前301年(懷王二十八年),秦與齊、韓、魏聯合攻楚,殺楚將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陽北)。次年,楚軍再次被秦大敗,將軍景缺陣亡,死者達2萬。再次年,秦攻取楚國8城,楚懷王被騙入秦結盟,遭到囚禁,其子頃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頃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攻取析(今河南西峽)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據以上統計,楚國就有15萬以上的將士在與秦軍的血戰中橫死疆場。后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古代將尚未成年(不足20歲)而夭折的人稱為殤,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稱為“殤”的無主之鬼。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一不朽名篇。

【《國殤》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01-28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1-28

還原文及賞析01-19

月夜原文及賞析01-18

木瓜原文及賞析01-18

遠游原文及賞析01-18

清明原文及賞析12-26

瑤池原文及賞析12-23

佳人原文及賞析12-22

出塞原文及賞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