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答友人贈烏紗帽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時間:2021-08-03 16:11:45 古籍 我要投稿

答友人贈烏紗帽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答友人贈烏紗帽

答友人贈烏紗帽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唐代李白

  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蘺。

  山人不照鏡,稚子道相宜。

  譯文

  戴上了烏紗帽,真是比白色接籬好得多。

  我并不去照鏡子,因為小兒子已經說很合適了。

  注釋

  領得:詩曰“領得”,此烏紗帽當為兗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贈。

  烏紗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烏紗帽,以烏紗抽扎帽邊。隋帝王貴臣多服烏紗帽,后民間貴賤皆服。

  白接蘺:白接籬,意指白頭巾,白帽。《爾雅》注:鷺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江東取為接籬。李白《襄陽曲》(二)有“頭上白接籬”。《廣韻》:“接籬,白帽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說:“《隋志》: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天子在上省,則帽以烏紗,在永福省,則白紗。隋時以白幍通為慶、吊之服,國子生服白紗巾。晉人著白接籬,竇蘋《酒譜》曰:‘白接籬,巾也。’南齊桓崇祖守壽春,著白紗帽,肩輿上城。……郭林宗遇雨墊巾,太子(李)賢注云:周遷《輿服雜事》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幍。本居士野人所服。魏武造幍,其巾乃廢。今國子學生服焉,以白紗為之。……《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紗帽。其下服如裙襦襪皆以白。視朝聽訟,燕見賓客,皆以進御。然其下注云:亦用烏紗。”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籬。”陸游《避暑近村偶題》詩:“紅塵冠蓋真堪怕,還我平生白接籬。”

  山人:李白自謂。李白奉詔入京之前,應正隱于徂徠山之竹溪,故自稱“山人”。

  稚子:稚,幼也。《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此“稚子”指李白愛子伯禽。時伯禽年齡在十至十四間,故謂。

  創作背景

  詹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九年(741):“白居東魯,子明月奴生于魯中,取名伯禽,約在本年。”又天寶元年(724):“《南陵別兒童入京》詩謂:‘兒女嬉笑牽人衣’,度其時白之兒女蓋在三五歲間”。此詩與《南陵別兒童入京》同為天寶元年(742)玄宗征詔下至家中后所作。

  賞析

  查舊版《辭海》“烏紗”條,謂“古官帽名”,并引《晉書·輿服志》及《唐書·輿服志》作為佐證。說是“古官帽名”,當然無誤;但讀了此條,失之太簡,仍不能使人明白烏紗帽的來龍去脈。

  其實,烏紗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義,以為李白既然戴了烏紗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實不然,烏紗帽在唐代與“白接”一樣,是一種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詩所寫,只是隱處期間的一件小事;并進而論曰:“宋元時代,尚未見將官帽稱為‘烏紗帽’,而明以后的文學作品中,則屢見不鮮。”(“烏紗帽”小考,《學林漫錄》六集)這個結論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此詩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戴烏紗帽猶勝白頭巾、兒子言辭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圖,詩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生動詼諧地表達出詩人生活細節、小有情致的隱居生活。

  此詩以畫面清晰勝,濃墨淡彩,人、物、情渾然一體,透露了詩人脫卻山人服、試戴烏紗帽時的喜悅心情,與《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中“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據詩意,此詩略在前,《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稍后。

【答友人贈烏紗帽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陳情贈友人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贈李白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贈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贈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送友人入蜀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戲贈杜甫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贈孟浩然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折荷有贈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贈郭季鷹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薦】贈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