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1
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翻譯/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注釋
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風削面,尖刻刺骨。
賞析/鑒賞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采納。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進京面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云、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鴻圖,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
這首絕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詩《春宿左省》屬于同一題材:“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這首詩的前兩句相當于杜詩的前兩聯,都是寫景。首句是視覺加聽覺,以動襯靜。王安石寫的是春天拂曉時的景象;杜甫則因仿佛聽到有人開宮門的鑰匙聲,和百官上朝的馬鈴聲而睡不著,其意義相對要小些,這是由于兩人的地位懸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觸覺寫出了香盡漏殘、黎明破曉時分的夜寒意。第三句敘事夾抒情,詩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與時際會”,這激動人心的時候就要到來,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那樣睡不著覺。但詩人留下問題:為什么“眠不得”,春色為何“惱人”,詩人故意不說原因。“惱”字在此處是反義正用,不能作惱恨的“惱”理解,應作“撩”解,杜甫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中的“惱”字即是“撩”的意思,絕不是苦惱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但只見月亮移動,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欄干上。詩貴含蓄,此詩除第三句外,字字寫景,情隱詞外。
這首詩的內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卻是春夜清幽美景,創作手法高明。詩中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著余而不盡之意。
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2
夜直 / 春夜 宋朝
王安石
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夜直 / 春夜》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風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是那樣的撩人,讓人難以入睡,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夜直 / 春夜》注釋
①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學士每夜輪流一人在學士院值宿。這首詩《千家詩》選入,改名“春暮”。
②金爐:銅制香爐。
③漏聲殘:指水將滴完,即天快亮。漏聲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滴水的聲響。
④翦翦(jiǎn):形容風輕且帶有點寒意。
⑤惱人:引逗、挑動人。
⑥欄干:欄桿。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攔物。
《夜直 / 春夜》賞析
王安石于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及第,嘉祐三年(1059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采納。直到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才于四月才召他進京面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云、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宏圖,即在目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
這首絕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詩《春宿左省》屬于同一題材:“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這首詩的前兩句相當于杜詩的前兩聯,都是寫景。首句是視覺加聽覺,以動襯靜。王安石寫的是春天拂曉時的景象;杜甫則因仿佛聽到有人開宮門的鑰匙聲,和百官上朝的馬鈴聲而睡不著,其意義相對要小些,這是由于兩人的地位懸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觸覺寫出了香盡漏殘、黎明破曉時分的夜寒意。第三句敘事夾抒情,詩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與時際會”,這激動人心的時候就要到來,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那樣睡不著覺。但詩人留下問題:為什么“眠不得”,春色為何“惱人”,詩人故意不說原因。“惱”字在此處是反義正用,不能作惱恨的“惱”理解,應作“撩”解,杜甫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中的“惱”字即是“撩”的意思,絕不是苦惱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但只見月亮移動,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欄干上。詩貴含蓄,此詩除第三句外,字字寫景,情隱詞外。
這首詩的內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卻是春夜清幽美景,創作手法高明。詩中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著余而不盡之意。
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夜直 / 春夜》創作背景
據《容齋隨筆》中說,宋制翰林學士每晚留一人于學士院值夜,準備皇帝隨時召對,或咨詢政務,或草擬制誥,或收發當夜外廷呈送的緊急封奏,轉呈皇帝。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為翰林學士,因他當時正在江寧知府任上,沒有立即到職。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四月,才奉詔進京,越次召對,從此才有資格到內廷值宿。此詩寫在春天,晉京后的次年。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3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好雨:指春雨,及時雨。
乃:就。
發生: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潛:暗暗地,靜悄悄地。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滋養。
野徑:田野間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漁船。
獨:獨自,只有。
曉:清晨。
紅濕處:指帶有雨水紅花地方。
花重(zhong)(第四聲):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樣子。
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別稱。也代成都。
譯文
這一場雨就好似選好時候,正當春天萬物生長之時就隨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雨夜中,田野間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漁船上燈火獨自明亮著。要是早晨起來看看,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看看帶有雨水紅花之地,就會看到在錦官城里花因沾上雨水而顯得飽滿沉重樣子。)
賞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時寫。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文章中雖沒有一個喜字,但四處洋溢著作者喜。春夜喜雨》抒發詩人對春夜細雨無私奉獻品質喜愛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田野小徑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無私奉獻品格。 通過以上對詩句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對于這珍貴如油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時候,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讓人能感受到當時情景,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藝術功力。此外,詩歌細節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詩人體物察情優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情態,頗具情趣,誘發人們對春雨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花重錦官城”,著一“重”字,準確地寫出了經受春雨一夜洗禮滋潤之后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情態,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盛贊之情。“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氛圍。總之,杜甫《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捕捉、細節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沉郁頓挫來對比賞讀,讀者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深刻理解。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名。
詩歌一開頭(首聯)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人。這里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于做好事人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確,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聯(頷聯),進一步表現雨“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稱贊春雨霏霏、悄無聲息特點,而且表現了它無私品質。春天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春雨伴隨著和風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是擬人化手法。這兩句也是名句,比喻無微不至關愛與和風細雨教誨。“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頸聯)。在不太陰沉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時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燈火是明。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是想象中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花,最能代表春色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市南)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海洋。
這首詩寫是“雨”,詩人敏銳地抓住這場雨特征,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前兩句寫了下雨季節,直接贊美了這場雨及時。雨仿佛知曉人們心思,在最需要時候悄然來臨。后面六句集中寫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點漁火若隱若現。詩人于是興奮地猜測:等到天明,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從'潛"“潤”“細”“濕”等字,都體現著詩人喜悅之情。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也就是“好雨”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也是一切“好人”高尚人格。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4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唐朝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一作:桃李)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注釋
桃花園,疑在安陸兆山桃花巖。從:cóng(舊讀zòng),堂房親屬。從弟:堂弟。
逆旅:客舍。逆:迎接。旅:客。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
過客:過往的客人。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
浮生若夢:意思是,死生之差異,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紛紜變化,不可究詰。
秉燭夜游:謂及時行樂。秉:執。《古詩十九首》其十五:"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這里是說人生有限,應夜以繼日的游樂。秉,執。以,因由,道理。
陽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喚,引申為吸引。煙景:春天氣候溫潤,景色似含煙霧。
大塊:大地。大自然。假:借,這里是提供、賜予的意思。文章:這里指絢麗的文采。古代以青與赤相配合為文,赤與白相配合為章。
序:通“敘”,敘說。天倫: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這里專指兄弟。
群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季:年少者的稱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排行中最小的。這里泛指弟弟。
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早慧。這里以惠連來稱贊諸弟的文才。
詠歌:吟詩。
康樂:南朝劉宋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
“幽賞”二句:謂一邊欣賞著幽靜的美景,一邊談論著清雅的話題。
瓊筵(yán):華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叢中。
羽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作鳥雀狀,有頭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數:金谷,園名,晉石崇于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中所筑,他常在這里宴請賓客。后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賞析
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開筆氣勢奪人:“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作者感嘆天地廣大,無窮無盡,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文章開頭從對天地、光陰的思考起筆,發出對天地、萬物、人生的感喟,思緒像脫韁的野馬馳騁與浩瀚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之中,表達出他瀟灑出塵,超凡脫俗的風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對自然、生命的感悟激發讀者的認同,并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個表示進層關系的連詞“況”承接前面,進一步回答了“為何”。“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季的“夜”,“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把她的“文章”獻給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這兩句確實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幾個字就體現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陽光,暖烘烘,紅艷艷,惹人喜愛。“春”前著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讀者身上感到一陣溫暖,眼前呈現一片紅艷。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骰,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彀,而是彌漫于空氣之中的裊裊輕煙。“景”前著一“煙”字,就展現了這獨特的畫面。此后,“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所創造的“煙花三月”一樣,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想。至于把天地間的森羅萬象叫做“文章”,也能給讀者以文采斐然、賞心悅目的感受。第二,這兩個句子還把審美客體擬人化。那“陽春”是有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編爛的“文章”獻給我。既然如此,作為審美主體的”我”自然主客擁抱,融合無間了。
“會桃李之芳園”以下是全文的主體,兼包六個要素,而著重寫“如何”。“會桃李之芳園”,不是為了餞別,而是為了“敘天倫之樂事”。這一句,既與“為歡幾何”里的“歡”字相照應,又賦予它以特定的具體內容。這是“敘天倫之樂事”的“歡”。作者與從弟們分別已久,作為封建社會里的“浮生”,難得享天倫之樂。如今,不但相會了,而且相會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園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敘天倫之樂事”,真是百倍的歡樂。
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撞書畫,作者便說“群季諸弟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說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密賞未已,高談轉清”,雖似雙線并行,實則前賓后主。貫”的對象,就是前面所寫的“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和“桃李芳園”;“談”的內容,主要是“天倫樂事”,但也可以包括“賞”的對象。“賞”的對象那么優美,所以貧”是“密賞”;“談”的內容那么歡樂,所以“談”是“高談”。在這里,美景烘托樂事,幽貫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句,集中寫“春夜宴桃李園”,這是那歡樂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于是繼之以開筵飲宴。“飛羽觴”一句,李白從“羽”字著想,生動地用了個“飛”字,就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懷”等句結束了全篇。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解讀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筆勢大開大合,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豪情縱橫的詩意。其中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精神令人神清氣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氣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此乃李白的本真!
文章的開頭,李白說天地是世間萬物賴以寄存的旅舍,光陰歲月不過是千年百代的匆匆過客。飄浮不定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盡情歡樂能有幾時呢?在一個春夜里,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輕柔的春風送來桃李的芬芳,大家飲酒吟詩暢敘天倫,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時辰啊!他展開長兄的寬廣胸懷,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在這個歡暢的時候,正適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詩篇。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歲的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來到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約于公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前后作于安陸,作者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5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朝 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
《湘春夜月·近清明》譯文
臨近清明時分,枝頭上翠鳥的叫聲婉轉動人。只可惜這一片清歌,都給了寂寞的黃昏。想要對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輕薄,不懂得人的傷春之心。我獨自漂泊在南國楚鄉,滿懷柔情別恨,有誰能給我一點兒溫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語,一彎殘月照在門前。旅舍門前,月色下的湘江朦朧迷茫,波光隱隱,倒映著天空朵朵浮云。時光漫長,人生短暫。請問蒼天,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和戀人見面?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萬緒剪斷。
《湘春夜月·近清明》注釋
湘春夜月:詞牌名,是黃孝邁的自度曲。
翠禽:翠鳥。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樓:即前文“楚鄉旅宿”。
桃根:出于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后詞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種種”的意思。者,同“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當時以鋒利著稱。
《湘春夜月·近清明》賞析
黃孝邁的詞流傳很少,但他的詞的確寫得“風度婉秀,真佳詞也。”這是不首傷傷之詞。詞人通過對湘水之濱傷江月色的描寫,抒發了自己惜傷不忍平的情愫。
上片著重寫傷傷,先從枝頭的鳥聲寫起 ,點出“近清明”的節令。“香禽”,猶言香鳥,使指羽毛美麗的小鳥 ,“消魂”,是情為之動、神為之傷的意思,給鳥聲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
下文“可惜不片清歌,都付與黃昏”二句,是對“消魂”所作的說明 。"清歌”與“黃昏”所含的情緒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悅,后者使人憂傷,相反相成,其結果是益增憂傷之感,故此二句表現為極其沉痛的感嘆口吻。接下來,作者進不步采用了擬人手法,將具有感知的品格賦予了柳花,想對它低聲傾訴自己的心事,轉而又:“怕柳花輕薄,不解傷傷”。可見作者憂思之深重。“傷傷”二字,點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
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嘆當時旅行在湘水之濱,獨自投宿在旅舍時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寫冷落,卻偏用“溫存”的字眼,再用“誰與”來作反詰,這種寫法突現了不種熾烈追求的意愿。寫到此處,已近過片,須得由傷傷向恨平過渡,故而“柔情平緒”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當巧妙而頗具匠心的了。
這首詞的下片更為精采。前幾句,作者緊緊抓住“湘傷夜月”的景色特點,將深沉的離愁平恨熔鑄進去,造成了動人的藝術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照當門。香玉樓前,惟是有、不波湘水,搖蕩湘云。”這個境界是由眾多形象構筑起來的不個整體,七寶樓臺固不應拆碎,然而,倘求觀察得細致,卻無妨從局部著眼。
“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極度憂傷,是不個凝煉警策的句子,其造語則顯得老辣,與姜夔《暗香》詞里的“香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語”,山峰不會說話,而作者卻好像認為它原是會說話的,只是此時此刻無話可說罷了,以這種方式描摹環境的幽靜,其藝術效果則更為強烈。
“殘照當門”,意謂殘月照在門前,門外唯見殘月。殘月象征離平,正是由于它的情調凄惻。“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等常見的例子,已經足以說明用殘月抒寫離平之情的藝術表現力了。
“香玉樓”,即前文“楚鄉旅宿”,“惟是有”,同義重疊,起著強調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聲韻作為引出下文的鋪墊,從而使“不波湘水,搖蕩湘云”不句更富有詩意,顯得更加突出。從“香玉樓”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不片朦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隱隱的波光,天空飄動著朵朵浮云,陣陣微風吹來,又將水天“搖蕩”在不起了。然而這輕微的搖蕩卻不能打破“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的靜寂,正像“蟬噪林逾靜”那樣,反倒更增強了這種靜寂之感;同時,在靜寂之中,“湘傷夜月”的景色更顯得空靈深邃,它啟迪著人們對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幾句,像上片點出“傷傷”不樣,又將“恨平”的題旨點明了。“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天”是宇宙,“夢”是人生,“天長夢短”與吳文英在的“傷寬夢窄”(《鶯啼序》)構思相同,富有哲學意味。如夢的人生既然短暫,離平的愁苦就更使人難耐,于是又自然地產生了不種急切的希望盡快地“重見桃根”。桃根,出于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相傳為王獻之所作,桃葉是他的妾名。后人經常用桃葉、桃根指代意中人。
結句的“這次第”雖只是不個“點”,分量卻是相當沉重的。愁緒擾人,自然產生剪除的意愿,這也是人們的共同心理。然而這首詞中,合理的意愿卻是用否定方式、喟嘆的口吻表達出來的,因為“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6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作品注釋
(1)知:明白,知道
(2)乃:就。
(3)發生:萌發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因沾上雨水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ng(因前句“曉看紅濕處”,意在說花團錦簇,露水盈花。花沾滿露水,顯得很飽滿, 花自然就重(zhng)了。“花重錦官城”是說露水盈花的美景。)
(11)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別稱。
作品譯文
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就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春夜喜雨》賞析:《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贊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
作品意境
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這首詩寫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后,終因陜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盛贊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
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于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7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翻譯
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注釋
寒山:地名,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的戰略要地,屢為戰場。
遷客:指遭貶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貶謫,也屬“遷客”之列。
相看:一作“相逢”。
創作背景
這首《春夜聞笛》是詩人謫遷江淮時的思歸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李益今存詩作可知他曾到過揚州,渡過淮河,經過盱眙(今安徽鳳陽東)。詩中“寒山”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戰略要地,屢為戰場。詩人自稱“遷客”,說明此詩是作者貶謫從軍南來時所作。
賞析
此詩詩旨主要不是寫士卒的鄉愁,而是發遷客的歸怨。
這首詩前二句寫聞笛。此時,春方至,山未青,夜猶寒,而軍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厲地呼喚春歸大地,風光恰似塞外。這笛聲,這情景,激動士卒的鄉愁,更摧折著遷客,不禁悲傷流淚,渴望立即飛回北方中原的家鄉。于是,詩人想起那大雁北歸的傳說。每年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棲息過冬。來年春天便飛回北方。后二句即用這個傳說。詩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的心情,也極其羨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飛的自由,所以說“不待天明盡北飛”。與大雁相比,遷客卻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歸。這里蘊含著遺憾和怨望:遷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還沒有隨著大自然的春季一同來到。
詩人以恍惚北方邊塞情調,實寫南謫遷客的怨望,起興別致有味;又借大雁春來北飛,比托遷客欲歸不得,寄喻得體,手法委婉,頗有新意。而全詩構思巧妙,感情復雜,形象跳躍,針線致密。題曰“春夜聞笛”,前二句卻似乎在寫春尚未歸,所以有人“吹笛喚春歸”,而遷客不勝其悲;后二句一轉,用回雁峰傳說,想象笛聲將春天喚來,一夜之間,大雁都北飛了。這一切都為笛聲所誘發,而春和夜是興寄所在,象征著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間,從眼前景物到想象傳說,從現實到希望,從寒山笛聲到遷客,到洞庭群雁夜飛,在這一系列具體形象的疊現之中,動人地表現出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喚春歸始,而以雁盡北飛結,人留雁歸,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間,有不盡的怨望,含難言的惆悵。
王之渙《涼州詞》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氣概。李益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其實相同,不過是說春風不到江南來。所以情調略似盛唐邊塞詩,但它多怨嘆之情而少豪邁之氣,情調遜于王詩。然而委婉曲折之情,亦別具風致。這正是中唐詩歌的時代特點。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8
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朝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 一作:桃李)
《春夜宴桃李園序》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桃李園序》注釋
桃花園,疑在安陸兆山桃花巖。從:cóng(舊讀zòng),堂房親屬。從弟:堂弟。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
過客:過往的客人。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
浮生若夢:意思是,死生之差異,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紛紜變化,不可究詰。
秉燭夜游:謂及時行樂。秉:執。《古詩十九首》其十五:"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這里是說人生有限,應夜以繼日的游樂。秉,執。以,因由,道理。
陽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喚,引申為吸引。煙景:春天氣候溫潤,景色似含煙霧。
大塊:大地。大自然。假:借,這里是提供、賜予的意思。文章:這里指絢麗的文采。古代以青與赤相配合為文,赤與白相配合為章。
序:通“敘”,敘說。天倫: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這里專指兄弟。
群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季:年少者的稱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排行中最小的。這里泛指弟弟。
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早慧。這里以惠連來稱贊諸弟的文才。
詠歌:吟詩。
康樂:南朝劉宋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
“幽賞”二句:謂一邊欣賞著幽靜的美景,一邊談論著清雅的話題。
瓊筵(yán):華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叢中。
羽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作鳥雀狀,有頭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數:金谷,園名,晉石崇于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中所筑,他常在這里宴請賓客。其《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后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文言現象
古今異義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季: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
詞類活用
1、秉燭夜游 名—狀 在晚上
2、獨慚康樂 意動,以……為慚愧
3、高談轉清 形—名 清雅的話題
4、飛羽觴而醉月 使動,使……飛
5、不有佳詠 動—名 詩歌
特殊句式
6、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判斷句
7、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判斷句
8、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狀語后置
9、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坐于花、醉于月)省略句、狀語后置。
《春夜宴桃李園序》創作背景
此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詩筆行文,洋溢著詩情畫意。雖然是文,卻和李白的詩一樣飄逸俊爽。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種美麗的意境。
《春夜宴桃李園序》解讀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筆勢大開大合,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豪情縱橫的詩意。其中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精神令人神清氣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氣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此乃李白的本真!
文章的開頭,李白說天地是世間萬物賴以寄存的旅舍,光陰歲月不過是千年百代的匆匆過客。飄浮不定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盡情歡樂能有幾時呢?在一個春夜里,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輕柔的春風送來桃李的芬芳,大家飲酒吟詩暢敘天倫,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時辰啊!他展開長兄的寬廣胸懷,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在這個歡暢的時候,正適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詩篇。 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
《春夜宴桃李園序》賞析
這篇文章主要在說李白和其諸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飲酒的情景,深刻的表現出天倫之樂和兄弟之情,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卻能令人有回味無窮之感,現時現況下,能擁有如些深厚的兄弟之情真的是不多見了,但卻往往看到新聞報告:兄弟隙墻、反目成仇諸如些類的天倫悲劇,唉!這怎能叫人不心寒呢? 相形之下,我們的手足之情該算什麼呢?
兄弟就是「手足」,為什么叫「手足」呢? 就是因為手與腳是不能分開的,只要手腳合作那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同樣的,只要兄弟同心,其力是可以斷金的,這就和一根筷子折的斷,但十根筷子要一次折斷就不容易了哦!!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手足之情,將它擴大之朋友之情,如此一來,社會哪有不進步、國家哪有不強之理呢?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風格,轉折自如的筆調,記敘了作者與諸位堂在桃花園聚會賦詩暢敘天倫一事,慷慨激昂地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9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花重(zhòng):花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重。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別稱。此句是說露水盈花的美景。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10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譯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潤長的時候。
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田間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艷,整個野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注釋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就。
發潤:萌發潤長。
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重:讀作zhòng,沉重。
野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
本詩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為什其好呢,因為它“知時節”。聯里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配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聯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開來的細雨,開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獨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緊接著頸聯從視覺角度描寫雨夜景色。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聯雨準會下到天亮。聯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云厚雨足,開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詩人盼望聯樣的“好雨”,喜愛聯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11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翻譯
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緩緩移動,而竹林掩映下的廳堂在夜色中打開了。
喧鬧聲驚起林間宿鳥,掠過林子穿飛而去,而花香則隔著春水遠遠地送將過來。
注釋
裴回:即徘徊。
賞析
虞世南雖然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種不可否認的藝術魅力。他能夠將各種陳舊的要素組織起來,產生新的效果,這種能力是其他宮廷詩人所缺乏的。在宮廷詩的受限制的美學范圍,這可能是最值得贊賞的形式了。
這首詩表現了這位宮廷詩人對于外界的偶然事件及剎那間的美的注意。在最重要的對句技巧上,虞世南超過了大多數同時代人。他描寫一對鶴:映海疑浮云,披澗瀉飛泉。在第二句詩里,這對鶴變成從溪澗飛瀉下來的白沫四濺的瀑布,表現了一種近于馬羅尼式的新巧。有時,將陳舊要素進行新奇處理的愿望,使得詩人對自然界進行敏銳的觀察,從而產生出精彩的對句。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1-26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春夜喜雨》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賞析02-22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賞析10-15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11-26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10-12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8-22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8-22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