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02-11 18:43:47 古籍 我要投稿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

  春日偶作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

  西園一曲艷陽歌,擾擾車塵負薜蘿。

  自欲放懷猶未得,不知經世竟如何?

  夜聞猛雨判花盡,寒戀重衾覺夢多。

  釣渚別來應更好,春風還為起微波。

  翻譯

  在西園聽一曲艷陽之歌,京城擾擾車塵讓人深負隱逸之志。

  雖然想要放寬心懷但難以遂愿,而經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實現。

  聽到夜雨強勁而勢猛,預示且判定著花殘落盡,春夜寒冷夜晚更長,貪戀重衾覺得夢多。

  想別后釣渚春色應該比以前更好,春風在水面吹起微波。

  注釋

  西園:泛指,未必與曹植兄弟及鄴中諸子同游之“西園”。

  艷陽歌:猶《陽春》曲。一說泛指春之歌。

  薜蘿:薜荔和女蘿,喻指隱士之服。負薜蘿,即懷有隱逸之志。

  放懷:開懷,放寬心懷。

  經世:治理國事。

  判:判斷,斷定。俗作“拚”。

  衾:被子。一作“裘”。

  釣渚:當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釣處。

  創作背景

  此詩為作者于春日艷陽之候,有感于自己仕隱兩失而抒寫苦悶之作。其具體創作年份難以考證。

  賞析

  詩人于三春時節,聞西園艷陽之歌,深感春光爛漫,當盡情享受,奈己則困居長安,目睹車塵擾擾,深有負于夙昔隱遁山林之志。雖自欲放寬心懷,不計名利得失,然猶未能;而經世之志愿固不知究竟能否實現。三四句一縱一收,一宕一抑,極有筆意、情致。五六句寫春夜聞猛雨,判定花已凋盡,春寒夜長,戀重衾而夢多,系寫困居長安之苦悶無聊意緒。尾聯“釣渚”應首聯“薜蘿”,暗用東漢初期隱士嚴子陵隱居垂釣于浙江省富春山七里瀨事。釣渚春好,風起微波,固不如歸隱鄠郊舊墅(溫庭筠故宅)也。語淡蕩而有致。此詩純用白描,轉折如意,風格類似義山之《即日》(一歲林花即日休),見溫詩不僅有秾艷一格。

  有人認為“西園一曲艷陽歌”于此詩中未必是歌頌陽春時節之美好。“艷陽”一詞誠有歌頌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細味此處之“艷陽”,似給人一種燥熱煩愁之感。于高照的艷陽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瞇眼皺眉的表情,其實也是一種苦態。而與下句“擾擾車塵”連看,則正符合溫庭筠此時煩躁又無奈的情緒。再觀末句,儼然一幅云淡水清、寧靜致遠的畫卷,大概這才是溫庭筠所向往的隱逸之境,而西園艷陽春景恐未必是。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2

  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 朱淑真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譯文】

  春日暖暖的陽光,像在撫弄著楊柳輕柔的枝條,在花園的小徑上,涌動著濃濃的香氣。可過了清明節天卻陰了起來,云霧籠罩著紅樓,好似是把它鎖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睡醒來,聽到鶯兒美妙的鳴叫聲,卻又喚起了我的春愁。這鶯兒卻在哪里呢?是在綠楊影里,是在海棠亭畔,還是在紅杏梢頭?

  【注釋】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遲遲:陽光溫暖、光線充足的樣子。

  輕柔:形容風和日暖。

  花徑:花間的小路。

  暗香:指幽香。

  朱樓:指富麗華美的樓閣。

  梢頭:樹枝的頂端。

  【賞析】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這首詞寫一位閨中女子(實際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緒萬端。

  上片“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兩句,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遲遲春日”語出《詩經·七月》“春日遲遲”,“遲遲”指日長而暖。“弄輕柔”三字,言和煦的陽光在撫弄著楊柳的柔枝嫩條。秦觀《江城子》詞:“西城楊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動鮮明。

  對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清明過后,卻遇上陰霾的天氣,云霧籠罩著朱閣繡戶,猶如給女主人公的內心罩上了一層愁霧,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

  看來開頭所寫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經逝去的美好時光。不然和煦的陽光與云霧是很難統一在一個畫面上,也很難發生在同一時間內。“云鎖朱樓”的“鎖”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給讀者云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鎖”字蘊含豐富,將陰云四布的天氣、深閨女子的被禁錮和心頭的郁悶,盡括其中。

  下片著重表現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由黃鶯的啼叫喚起的。大凡心緒不佳的女子,最易聞鳥啼而驚心,故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之句。試想一個愁緒萬端的女子,在百無聊賴之時,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時光,午睡醒來,聽到窗外鶯聲巧囀。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鶯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里,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自問自答,頗耐人玩味。

  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自然。作者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這是以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在寫景上不斷變換畫面,從明媚的春日,到陰霾的天氣;時間上從清明之前,寫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憶。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聽到的鶯啼,看到的色彩。通過它們表現女主人公細膩的感情波瀾。

  下片詞的自問自答,更是妙趣橫生。詞人將靜態的“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引入黃鶯的巧囀,靜中有動、寂中有聲,化靜態美為動態美,使讀者仿佛聽到鶯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于立體感和流動感。這是非常美的意境創造。

  以聽覺寫鳥聲的流動,使人辨別不出鳥鳴何處,詞人的春愁,也像飛鳴的流鶯,忽兒在東,忽兒在西,說不清準確的位置。這莫可名狀的愁怨,詞人并不說破,留給讀者去想象,去補充。

  【創作背景】

  朱淑真是中國宋代著名女詞人,與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稱“詞壇雙壁”。其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她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多才多藝的她只能將愁思寄予詞的寫作。詞率性凄清,清空柔媚,感情真摯,情韻俱勝,此詞正是其詞風格的寫照。

  【作者簡介】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3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春日偶成》韻譯

  云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悅的心情呀,人們并不了解,于是說我忙里偷閑,強學少年童。

  《春日偶成》散譯

  接近正午時分,天上飄著淡淡的云,偶爾刮起一陣微風。穿行于花柳之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前面的河邊。

  旁人不知道此時此刻我內心的快樂,還以為我在學少年模樣趁著大好時光忙里偷閑呢。

  《春日偶成》注釋

  偶成:偶然寫成。

  云淡:云層淡薄,指晴朗的天氣。

  午天:指中午的太陽。

  傍花隨柳:傍隨于花柳之間。傍,靠近,依靠。隨,沿著。

  川:瀑布或河畔。

  時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將謂:就以為。將:乃,于是,就。

  偷閑:忙中抽出空閑的時間。

  《春日偶成》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開頭兩句寫云淡風輕、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機;第三句是詩意的轉折和推進,第四句更進一步說明自己并非學少年偷閑春游,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哲理,以及對自然及宇宙的認識。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細細品味,卻有幾層意思在其中。其一,寫自己春游所見、所感。云淡風輕,傍花隨柳,寥寥數筆,不僅出色地勾畫出了春景,而且強調了動感—和煦的春風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處是艷美的鮮花,到處是裊娜多姿的綠柳,可謂“人在圖畫中”。其二,著重寫自己留連忘返的心情。這種心情主要是通過‘近午天”、“過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來的。所謂“近午天”,并不是說自己時至中午才出來游春,而是用“近”來強調自己只顧春游忘了時間,用自已的突然發現來表現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樣,“過前川”也并不僅僅是簡單地描寫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況,而是用“過”來強調自己在春花綠柳的伴隨下“過”了前面的河流才發現自己只顧游春,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很遠。這樣,這兩句詩盡管描寫的只是云風花柳等自然景觀和作者喜愛它們的心情,但其中更隱括著一種作者要忘世脫俗的高稚情調,正是這種情調,才使他幾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勞,達到了如醉如癡的境界。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主要是詩人自己內心世界的直接抒發。本來,在云淡風輕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綠柳的簇擁中陶冶自己的情性,這應該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殺人們性靈的封建時代,這似乎只應該是有些“狂”勁兒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須眉長者只應該端然危坐,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盡管程顥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盡管他寫這首詩時很可能已經是一位藹然長者,可他仍然無法抗拒大自然對他的吸引,做出一些為“時人”所不能理解的舉動。這其中包括了他對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時也包括了他對一般“時人”的嘲笑與諷刺,既表現了他對子人生價值的另一種認識,也表現出了他樂在其中,孤芳自賞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們認為是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也有意無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個側面:他不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還是一個對大自然充滿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的感情經常被“理”壓抑和扭曲罷了。

  全詩色澤協調,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全詩寫出了詩人懷念少年時在故鄉時的事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少年時代以及對故鄉黃陂的懷念。

  《春日偶成》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任陜西鄠縣主簿時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所寫。詩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學家,長期困在書齋里,少有閑暇寬懷的時候。一旦回到大自然中,欣賞美好景致,便覺得格外爽快,怡然自得。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嶺梅謝后重妝蕊,巖水鋪來卻結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

  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又一層。

  翻譯

  雪花打在竹叢和樹枝上,不時發出沙沙響聲;濃密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聚集在地面上。

  嶺頭的梅花已經凋謝,現在又好像重新開放了;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卻又結成寒冰。

  要把馴養的小鹿栓牢,嚴防它們亂跑而被雪天打獵的人捉去;將煮茶的壺水添滿,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嘗、吟詩。

  可以將春雪同春雨的功勞相比;春雪過后,松間小路上的莓苔,將會更加濃密。

  注釋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無聲。

  散:飄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結、凝聚,指飄落后的雪。

  重妝蕊:指雪凝結在花謝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開放了一樣。

  巖水: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

  鹿兒:馴養的.小鹿。

  獵客:打獵的人。

  鼎:古時一種炊器,多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制品。

  僧:和尚。

  雨:滋潤土地的雨水。

  功力:功能,功勞。

  莓:植物名,果實小,花托球形。

  苔:植物名,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生在潮濕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詠雪詩,緊扣詩題中的“春日"、“山中"描繪,點明了時間地點與環境狀況,形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圖。

  首聯第一句寫春雪落竹叢,“無聲”之中仿佛“有聲",把春雪的那種溫柔,纏綿和細密,寫的惟妙惟肖,韻昧很濃。首聯第二句寫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態,把雪花密而無聲的那種狀態寫的十分逼真,“散”和“凝”這一組反義詞同時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從狀態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點,矛盾而又統一,這樣的雪才富有特色。

  頷聯,第三句中的“重妝蕊",“妝蕊”本就是用來描寫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對的卻是雪白潔凈的雪花,冬天剛剛過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這里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了春雪綴滿枝頭,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千古名句有異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卻結冰",寫出了春雪帶來的春寒,連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都又重新結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為當時景色的大環境坐下了鋪墊,不得不說,作者在詞語的拿捏,內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頸聯,第五、六兩句則是平鋪直敘地描寫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動:系鹿防獵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通通的鄉家活動,卻在這里賦予了雪景的一種動感,動靜結合,從樸實中見真感情,使整篇詩欣賞起來更富有真實感,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充分體現了山村農家的特點,詩中所描繪的這幅春日雪景也因這生動的農家描寫而顯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聯寫春雪滋潤萬物的功力可以與春雨相等,給山間松徑帶來一片生機。春雨素來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贊美,而此處,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個字將春雪對大地做的貢獻直接提升到了與春雨等價的高度,表達了作者對春雪的無盡喜愛與贊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徑”和“莓苔”兩個意象將春雪所作的貢獻具體化,正是因為春雪的滋潤,這兩種植物才會“又一層”,更加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在此處,也可見作者邏輯之嚴謹,思維之緊密。全詩以寫景為主,雖無華麗之辭藻,卻有真實之感情,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春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閑適、淡泊的特色,全詩讀來朗朗上口,讀者細細品味之時,腦袋中就能浮現出那樣一番雪景,雪景無限風光,著實令人神往。

  創作背景

  詩人身處唐末亂世,王室的生活則越來越奢侈糜。.百姓們處在暗無天日、水深火熱的境地。詩人一生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對勞動人民和現實生活有廣泛的接觸。他作此詩,實際上是借此鄉村美景,反襯亂世不平,從中可以品味出詩人對下層人民的關注和同情。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5

  亂后春日途經野塘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翻譯

  經歷大亂,流落到南國他鄉,獨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漁舟驚起水鳥,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楊花,飄飄撲來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樣,暮年詩賦滿懷悲愴。

  眼看繁華的宮闕街市毀成瓦礫,天崩地陷了,慘痛的浩劫大殃。

  注釋

  途經:路過。

  季重:吳質字。

  子山:庾信字。

  朝市:朝廷與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語“劫波”的省略。

  創作背景

  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邰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引兵人京師,殺宰相韋昭度、李溪,長安大亂。昭宗逃入南山,轉石鎮。士民數十萬人逃出城,多中暑而死,詩人亦逃出長安,次年春日寫下這首詩。

  賞析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頭,便點明了“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家鄉的梅花。南方“他鄉”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詩人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游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典故與現實都息息相關。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我親身經歷了戰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清晰、連貫,節奏性很強,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一。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6

  春日聞杜宇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翻譯

  杜鵑鳴聲凄厲,每天都在勸我歸去。我的一片思鄉之情這樣深、這樣痛。

  如果有誰知道望帝有靈,那么可以問問他,希望他告訴我究竟何日是歸期。

  注釋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布谷鳥。相傳是古時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鳴不斷,似泣似訴凄厲悲涼,民間有“杜鵑啼嗚,泣血方止”的傳說;二是叫聲恰似在說“不如歸去”,因而人們又稱之為“催歸鳥”。

  望帝:即遠古蜀王杜宇。

  神:神靈。

  謂:告訴。

  予:我。

  創作背景

  謝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破城,詩人親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謝枋得飽嘗家破人亡之苦,在長期奔波逃亡的過程中,撫今傷昔,將國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結于這首思鄉之作之中。

  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于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并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復,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面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復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復沓,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并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系,用人向物發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后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不斷的關系,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7

  春日獨酌二首

  東風扇淑氣, 水木榮春暉。

  白日照綠草, 落花散且飛。

  孤云還空山, 眾鳥各已歸。

  彼物皆有讬, 吾生獨無依。

  對此石上月, 長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緬懷滄州間。

  且對一壺酒,澹然萬事閑。

  橫琴倚高松,把酒望遠山。

  長空去鳥沒,落日孤云還。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

  翻譯

  東風吹來了美好之氣,水與樹木榮耀著春天的光輝。

  太陽照耀著綠草,花兒在枝頭散落飄飛。

  孤云在日暮時還回空山,眾鳥也各自還巢而歸。

  這些物體都有所寄托,我的殘生卻孤獨無依。

  對著這映在石上的月光,無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長歌沉醉。

  我曾有修煉成仙的向往,也緬懷隱居江湖之間。

  現在惟有對著面前的這壺酒,淡然萬事而落得孤閑。

  倚著高松且將弦琴橫放,把著酒杯佇望著遠山。

  飛鳥在長空中飛盡,孤云在落日中回還。

  只是悲傷我老衰如同這光景已晚,轉眼間已成了凋悴的容顏。

  注釋

  水木句:咸本作水本。誤。春暉,《太平御覽》卷九九二晉傅咸《款冬花賦》:“華艷春暉,既麗且姝。”

  彼物二句:陶淵明《詠貧士》

  詩:“萬族各有讬,孤云獨無依。”

  歌醉:蕭本、玉本、郭本、劉本、嚴評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詩本注云:“一作歌醉。”

  紫霞想:謂升仙。陸機《前緩聲歌》:“輕舉乘紫霞。”

  滄州間:謂隱居江湖。

  且:蕭本、玉本、郭本、劉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思。

  全唐詩本注:“一作且。”

  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謂時間短暫。《晉書·裴楷傳》:“雖車馬器服,宿昔之間,便以施諸貧乏。”秋顏,老衰的容顏。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貧病來投當涂令李陽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轉,起居有能,但終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產生“吾生無依”的孤獨。這組詩即創作于此時。詹本云:“第二首云:‘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詩于開元二十五年,謂:‘似本年閑居安陸時作。’恐非。”

  賞析

  這兩首詩抒寫詩人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之情,表達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產生的孤獨之意。

  第一首詩前四句寫作者對春天美景的愛惜,也抒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慨。東風吹來美好之氣遍于天地之間,樹木在春光中欣欣向榮。燦爛的陽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綠。但到了暮春之時,花朵散落飛揚,因此感嘆自然規律的不可轉移。后六句從日暮時孤云眾鳥各有所歸,想到自然中的萬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卻漂泊無依。因此舉杯對著石上之月,邀之共飲,以達長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調既是感傷,也是豁達。

  第二首詩開頭說自己原有隱居之意,想象自己對著一壺酒,過著閑云野鶴的生活。接著具體描繪隱居的生活圖景:“橫琴倚高松,把酒望遠山。長空去鳥沒,落日孤云還。”這幾句滿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維的詩境。最后筆鋒一轉,發出時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嘆,隱含了理想抱負難以實現的悲情。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8

  春日

  宋代: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譯文及注釋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jì)光浮瓦碧參差。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后初晴,陽光投射在剛剛被雨洗過的蒼翠碧瓦上。

  絲:喻雨。浮瓦:晴光照在瓦上。霽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陽光。霽:雨后放晴。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有情芍(sháo)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經歷春雨的芍藥花上飽含雨露,仿佛含淚的少女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好似無力低垂,惹人憐愛。

  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芍藥花。春淚:雨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聲春雷,落下綿綿細雨。雨后初晴,陽光投射在剛剛被雨洗過的蒼翠碧瓦上。

  經歷春雨的芍藥花上飽含雨露,仿佛含淚的少女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好似無力低垂,惹人憐愛。

  注釋

  絲: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霽(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陽光。霽:雨后放晴。

  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芍藥花。

  春淚:雨點。

  賞析

  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

  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體現了詩人由于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

  最“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兩句詩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李白筆下“一枝紅艷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后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云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云“業經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這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于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9

  春日寄懷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發如絲日日新。

  欲逐風波千萬里,未知何路到龍津。

  翻譯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變,而我卻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沒人把我推薦。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樣,頭上的白發卻越來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風波千萬里,卻不知哪條路才能見龍顏!

  注釋

  榮落:榮顯和衰落。

  重:甚,很。

  逡巡:頃刻、急速。

  丘園:家園,鄉里。后亦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坐:漸、行將。

  四春:四年。詩人會昌二年母親去世,服喪閑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縱使:即使。

  可堪:豈堪。

  又無人:李商隱《小園獨酌》:“空余雙蝶舞,竟絕一人來。”與“無人”同慨。又,馮引一本作“更”。

  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喪前任秘書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階,故著青袍。青袍顏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詩》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應上“四春“。居喪期間離職家居,原職仍在。

  欲逐風波:想去追逐風波。

  龍津:即龍門,又名禹門口,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

  賞析

  一、二兩句言世間盛衰變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淪落;今隱于丘園行將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兩句言丘園中雖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貧無酒可以消憂,又無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喪,四年楊弁平后移家永樂,仍為秘省正字,官職沒有升遷,況且遇到丁憂,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對仗襯貼,“青袍似草”、“白發如絲”,不惟設色相映,更嘆官卑秩微而頭顱漸大;草青、絲自,兼具衰颯之象;“年年定”,一年盼過一年,無絲毫升遷之跡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鬢發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動感相映,所謂仕進無路,汲引無門也,所以最后感嘆“未知何路到龍津”。

  全詩純以對比之法結撰成章。首聯領起人事花事二題, “榮落”指人指花都可。詩人首先將“世間”與“我”對比,然后寫自己因守喪而困守家園的寂寞生活,頷聯寫景同時也流露出無聊之狀,起承了五痕跡。唐代八、九品官著青色服,詩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聯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與“白發”又形成對比。“年年定”是說久居下僚,“年年”與“日日”的疊字更進一步補足了對比之意。第五句感傷歲月流逝。“龍津”即龍門,尾聯是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又慨嘆無人引進。抒發的是詩人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春日詩失之于輕靡,或者說是百無聊賴,有的也有寄托,不過比較直露。李商隱這首詩,從主題上說這首詩沒什么新意,但在藝術手法情景渾溶,低徊唱嘆,富艷而多氣,不多用典故而音節嘹亮,頗有杜詩境界。但在梗概多氣上還是不如杜詩同類之作。

  創作背景

  唐武宗即位,李黨的首領李德裕為相,李商隱回京仍任秘書省正字。會昌二年(842),李母去世,他服喪四年后于會昌五年秋返京,仍居九品舊職。返京前他曾作《春日寄懷》一詩,抒寫心中的苦悶與希望,時年三十五歲。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后,人倚欄桿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翻譯

  我病體初愈,帶著極大的興趣,勉強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臺樓閣積雪已經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著欄桿,一直到夕陽西下,暮云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著,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中搖動著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注釋

  病起:病愈。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勉強。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賞析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自然,為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為病,因為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節候,也是在室內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寫得很自然。次句“強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說,“強來”是“病起”的進一步說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

  次聯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著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著欄桿,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又重說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贊說:“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二句盡之。”詩也成為眾口稱贊的名聯。

  下一聯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桿這么久,看得這么細,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著兔葵、燕麥。詩在這里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是無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里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贊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嘆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游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托自己凄然的神思。

  上聯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已經流露出來,尾聯就以情語作結,將前三聯作一大收煞。詩說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如唐王之渙《送別》云:“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樂府有《折楊柳》專詠送別。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于是又產生懷念,應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成為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嘆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凄然淚下。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

  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釋

  春日:春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光景:風光風景。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春風。

  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追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詩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無濱”:“勝日”,點明天時;“泗無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無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追一時新”,描寫觀賞春追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追”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追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里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追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追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追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到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追”,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無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無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無”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無邊光追”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圣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思帝鄉·春日游 唐朝

  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思帝鄉·春日游》譯文

  春日踏青郊游,風吹杏花滿頭。原野小徑上是誰家少年,儀表堂堂、風度翩翩。

  我想要是能夠嫁給他,這一生也就滿足了。即使被他無情無義地休棄了,也不會后悔。

  《思帝鄉·春日游》注釋

  題解:《思帝鄉》又名《萬斯年曲》,本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單調三十三至三十六字,平韻。此調金奩集載溫庭筠韋莊詞,注越調(無射商)。該篇押用同一部平韻,韻腳分別是“游”、“頭”、“流”、“休”、“羞”。

  陌(mò):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

  足:程度副詞,很,非常。風流:風度瀟灑,舉止飄逸,灑脫放逸,風雅瀟灑。足風流,猶云十分風流,夠氣派、瀟灑,夠俊俏、多情的。

  妾: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謙稱。擬:是定、準、必的意思,與“打算”的用法不盡相同,打算,想要。與:給,這個介詞后面省略了賓語。將身嫁與,把自己嫁給他。

  休:此處指心愿得遂后的罷休,喜悅,歡樂。一生休,一輩子就這樣罷了,意思是一生就滿足了,這一輩子也就算了,意謂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滿足。

  縱:縱然,即便。棄:拋棄,棄置。不能羞:意謂不會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縱被”二句,即使被他無情無義地休棄了,也不后悔 。

  《思帝鄉·春日游》賞析

  這首詞寫一個少女的青春的熱情和她對少男的大膽追求,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自白。

  它描寫一位天真爛漫、熱情大膽的少女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愛情和幸福,表現了不顧一切封建倫常大膽追求純真愛情的主題。這首詞通過對少女心理活動的傳神描寫,塑造出了一個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這個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剝奪了自由戀愛權利的封建社會里,有著特別的意義。但這種一見鐘情的愛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礎,縱使剎那間可以爆發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會轉眼歸于毀滅,以致產生不可設想的悲劇,這是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處境所造成的。

  此詞是寫游春,有所遇,女遇男;僅是開端“春日游”三個字就極可玩味,表面看來原只是極為簡單直接的一句敘述而已,然而卻已經為后文所寫的感情之秾摯做了很好的準備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覺醒的時節,一切都表現了一種生命之覺醒與躍動。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則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隨春物以共同萌發及躍動從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滿頭”一句,點明時令是早春,繽紛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頭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現出一種當繁花開到極盛時,也同時伴隨有花片之飛舞的一種更為繽紛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還可表現出一種活潑撩動的感受,則外在之春物遂與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層直接的關系,寫出了春光明麗,少女歡快的場面。

  前兩句以八個字刻畫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發了追尋意中人的春心;敘寫至此,已經為以后的感情之引發,培養和渲染了足夠的氣勢,于是以下由景轉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徑上的少年公子進入畫面,雖然少女并不認識他,但他那翩翩的風度,飛揚的神采,卻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愛慕。九字長句“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一瀉而出毫無假借,讀起來筆力異常飽滿。曰“陌上”,是游春時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誰家年少”,則表現了期望的真誠與選擇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風流”,是對于美好多情之預想的最高要求。“足風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對少年的評價,少女對少年的愛慕之情全由這一“足”字傳出。

  因而少女在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一個“擬”字,點明這是少女內心的打算。曰“足風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寫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寫自我之奉獻,兩相呼應,極為有力地表現了意志之堅決與感情之深摯。這一個九字長句與上一句的節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兩字為一頓,造成一波三折的氣勢,然后以一個三字句為總結,字字斬釘截鐵,口氣是真摯、誠實、堅定的。這里寫出少女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加重這愛的力量。這種強力的愛慕之情,不僅使她要終身相許,嫁給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將她無情地遺棄,她也決無后悔。在“足”字上可見少年風流了,至此猶嫌不夠,還通過“休”和“羞”兩個字,層層加碼地予以強調,寫出了為愛情不惜代價、終身不悔的決心,進一步突出了少年風流之甚,由此足見少女之癡情。結尾處二句殉身無悔的誓詞,正是以其深摯的情意,提高加深了這首小詞的境界,一個真正愿為理想、事業而獻身的人,是為了對它的熱愛,詞其所寫的用情之態度與殉身之精神,確實可以引發讀者一種深沉的感動與豐美的聯想。

  這首詞從字面解釋或直為“一位女子在游春時對一個風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從“自比女性”的角度審視,則小詞實際上婉轉地傳達了作者雖被歷史的車輪無情地拋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屬故唐的赤子情懷。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對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許;二句的風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屬自比,他是要將終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當下的暫被拋別,也是不離不棄——“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態度決絕。

  這首詞雖是少女單方面的一見鐘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語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達方式和長短錯落、聲情激動的語調,塑造出一個敢于沖破禮教、大膽追求愛情幸福的少女形象,異常鮮明,逗人喜愛。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筆調,刻畫這位少女天真爛漫、極富個性的形象,語言質樸而多情韻,在花間詞中獨具一格,別開生面,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該一首詞純用賦體,直抒胸臆,熱情奔放,淋漓盡致,它用的是長短錯落、聲情激越的句式,選擇的詞調與所表達的內容、感情的強度都很相適,最后以誓言般的三個字短句作結,顯得十分果決干脆,志不可奪。作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詞語,寫出這樣明快決絕的佳篇,不能不歸之于學習民歌的結果。韋莊抒情詞這種真率大膽的作風原本是民間文學的本色,在詞從民間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約化道路邁進的這個歷史進程中,韋莊詞卻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間詞的一些特色,十分難能可貴。

  《思帝鄉·春日游》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韋莊身經黃巢之亂,轉徙流離,后雖卜居成都(后蜀),官至宰輔,而俯仰今昔,不能無慨于中;《古今詞話》稱韋莊有一個寵愛的姬妾被王建假托教導宮女召入宮而終未放回,韋詞牽涉此事者甚多;這首詞調寄《思帝鄉》,當是韋莊“托為綺詞”的思唐之作。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春日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2-16

春日(秦觀)原文、翻譯及賞析03-09

春日憶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08-14

春日偶成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春日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2-16

春日行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春日憶李白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春日偶作_溫庭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李商隱《春日寄懷》原文及賞析12-29

春日憶李白原文及賞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