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鶚《老殘游記》原文和譯文
原文,漢語詞語,釋義為原作品、原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劉鶚《老殘游記》原文和譯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原文:
嬰兒墮地,其泣也呱呱①;及其老死,家人環繞,其哭也號啕。然則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終也。其間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為衡。蓋哭泣者,靈性之現象也,有一分靈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際遇之順逆不與焉。
馬與牛,終歲勤苦,食不過芻秣,與鞭策相終始,可謂辛苦矣;然不知哭泣,靈性缺也。猿猴之為物,跳擲于深林,厭飽乎梨栗,至逸樂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動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靈性也。古詩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斷人腸。”其感情為何如矣!
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計有兩類:一為有力類,一為無力類。癡兒呆女,失果即啼,遺簪亦泣,此為無力類之哭泣;城崩杞婦之哭②,竹染湘妃之淚③,此為有力類之哭泣也。而有力類之哭泣又分兩種: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甚勁,其行乃彌遠也④。
《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⑤,《莊子》為蒙叟之哭泣⑥,《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⑦,《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⑧;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⑨;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王之言曰:“別恨離愁,滿肺腑難陶泄⑩。除紙筆代喉舌,我千種想思向誰說?”曹之言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艷同杯”者:千芳一哭,萬艷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⑾。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煉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⑿,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千芳,人間萬艷,必有與吾同哭同悲者焉!
注釋:
①呱呱(gu):小兒哭聲。與形容鵝、鴨叫聲的“呱呱(gua)”讀音不同。
②城崩杞(qi)婦之哭 :杞婦,指杞梁之妻。傳說齊大夫杞梁隨齊侯伐莒國,死于莒國城下,其妻前往尋夫,枕尸痛哭,十日城崩。
③竹染湘妃之淚:湘妃,即湘夫人,舜的妃子。相傳舜死后,湘妃啼哭,淚灑竹枝,是為斑竹。
④彌:更加
⑤屈大夫:屈原,曾為出國三閭大夫,《離騷》的作者。
⑥蒙叟:莊周,自號蒙叟,著《莊子》。
⑦太史公:司馬遷,著有《史記》。
⑧杜工部:杜甫,唐朝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
⑨八大山人:朱耷(da),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自號八大山人。
⑩陶泄:發抒,宣泄。
⑾種教:種族和宗教。
⑿棋局:比喻當時的社會局勢。
譯文:
嬰兒落地,他會呱呱而哭;等到他年老死去,家里人圍繞在他身邊,則會號啕大哭。這樣看來,哭泣原來是用來了結一個人誕生和死亡兩件大事的。其間人品的高低,以為他哭泣的人的多少為衡量的標準。哭泣是靈性的表現,有一分靈性就有一分哭泣,與處境遭遇的好壞沒有關系。
馬與牛,終年辛勤勞苦,吃的不過是些草料,一直在人的鞭打下生活,稱得上是辛苦了,然而不會哭泣,是因為缺少靈性。猿猴這種動物,整體跳躍于深山老林,一點梨栗類的果子便能吃飽,最為快活,卻善于啼叫;啼叫,是猿猴的哭泣。所以,博物學家說;猿猴是動物中性情與人最為相近的。就因為它們是具有靈性的。故事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斷人腸。”它們的感情是多么地豐富啊!
靈性產生感情,感情產生哭泣。哭泣可以分成兩類:一類為有力的哭泣,一類為無力的哭泣。那些癡兒傻女,丟了果子便哭,掉了簪子也哭,這是無力類的哭泣。而把城郭哭得崩塌的杞梁之妻的哭,把眼淚染上竹子的湘妃的哭,才是有力類的哭泣。有力類的哭泣又分成兩種:為哭泣而哭泣的,其力量較弱;不為哭泣而哭泣的,它的力量十分強大,它的作用也更為深遠。
《離騷》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哭泣,《莊子》是蒙叟莊周的哭泣,《史記》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哭泣,《草堂詩集》是杜工部杜甫的哭泣;李后主李煜以詞哭泣,八大山人朱耷以畫哭泣;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記》,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寫道:“別恨離愁,充滿肺腑難以發泄。除用紙筆代替發泄。除用紙筆代替喉舌外,我千種思緒去向誰訴說?”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意?”在小說中,他把茶稱作“千方一窟”,把酒叫作“萬艷同杯”,其實不正是說:千芳一哭,萬艷同悲。
我們生活在現在這樣的時代,有個人身世引發的感情,有對家、國的感情,有對這個社會的感情,有對種族、宗教的感情。其感情越深,哭泣就越悲痛;這就是我鴻都百煉生寫作《老殘游記》的原因。
時局已殘破不堪了,我們這些人也將要老死,想要不哭泣,能嗎?我知道海內的“千芳”,人間的“萬艷”之中,一定會有與我一起哭一同悲的人!
文學賞析
從小說的總體構思來看,對官僚政治的批判與對文化心態的反思形成互補結構。酷吏的立身根柢便是宋儒理學。書中寫了兩個帶有反理學、反禁欲色彩的女性,即《初集》中的玙姑和《二集》中的逸云。她們屬于哲理型或曰思辨型的女性,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罕見的新形象,堪稱空谷幽蘭。桃花山一夕夜話,作家讓自己筆下的理想女性娓娓道出宋儒的虛偽和矯情,表現了對于壓抑個性、遏制情欲的倫理道德的深刻憎惡。
此外,劉鶚顯然試圖使作品涵納自己的政治思想以至哲學思想。首回危船一夢,以象征的手法,將晚清國勢的危殆、各派政治力量對時局的立場和態度,做了寓言式的圖解。劉鶚無疑反對“北拳南革”,他所開出的治世藥方是:補殘。所謂“三元甲子之說”,雖蒙上神秘預言色彩,實質也蘊涵著循序漸進的社會變革意識。書中桃花山夜話數回,則顯然是在弘揚太谷學派的教義,表現了對中國未來命運的預測。
小說同時也是作家心靈歷程的自白。從“送他一個羅盤”至于“眾怒難犯”,概括了劉鶚一生奮斗的失敗史以及痛苦的心靈歷程:由補殘、哭世至于出世,《二集》和《外編》彌漫著佛老悲天憫人的宗教氛圍。
社會評價
《老殘游記》自1903年誕生于刊報連載,隨即在清末八股舉士制度被廢棄后的小說大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從民間到一流學者兩方面的高度關注和贊譽。除廣為人知的胡適、林語堂在1925和1933年分別為新版《老殘游記》寫序推介之外,根據發現的、刊登于1905年9月22日《天津日日新聞》上的一則海報,另有當時“中國文界最上乘”之三君子,也對《老殘游記》表示推崇備至:“嚴幾道(復——筆者注,下同)先生云:“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梁任公(啟超)出重價購其全稿,擬編入《新小說》印行。王君晉庵(國維)深通英文,曾譯心理、倫理、物理等學科教科書,能讀英國最深文理之書。讀《老殘游記》嘆曰:‘不意中國亦有此人!可與英國最高小說平行。’此三君子者,皆中國文界最上乘也。其推崇如此,則此書之價值可想矣。”
魯迅在評論《老殘游記》時寫道:“摘發所謂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贓官,言人所未嘗言,雖作者亦甚自喜”。“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它流傳甚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老殘游記》應是繼《紅樓夢》之后又一部上乘的“文化小說”,而且是一部古往今來誕生于中華民族、在全世界范圍上具有超一流精神、文化、文學和藝術境界的巔峰之作。著老師的話,再也沒抄襲作文了。
【劉鶚《老殘游記》原文和譯文】相關文章:
《問劉十九》原文及譯文03-15
劉伶《酒德頌》原文和譯文古詩11-01
葉公好龍的原文和譯文03-29
《愛蓮說》原文和譯文02-02
師說原文和譯文06-12
《水經》原文和譯文09-09
《秋水》原文和譯文11-17
《人琴俱亡》原文和譯文10-17
劉攽《雨后池上》原文譯文及賞析答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