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金陵懷古周邦彥翻譯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河金陵懷古周邦彥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西河·金陵懷古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字詞解釋:
①西河: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碧雞漫志》引《脞說》云:“大歷初,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頗有新聲。”又謂《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極奇古“。則此調亦是采舊曲而成。詞為雙調一百零五字,分三疊,各葉四仄韻。《清真集》入《大石調》。相傳此調由周邦彥始創。陳本注“大呂”宮,題作“金陵”。
②佳麗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謝眺《入城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③南朝盛事:自東晉滅亡列隋朝統一為止,中國歷史上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南方有末,齊、梁、陳四個朝代,合稱南朝,皆建都于金陵。
④故國,故都,這里指金陵。金陵城面臨長江,四周群山環抱,故云“山圍故國”。此二句與下”怒濤”句化用劉禹錫《石頭城》詩“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句子。髻鬟對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長江邊相對而屹立的山。
⑤風檣:指代順風揚帆的船只。檣,船上張帆用的桅桿。以上寄寓江山依舊而六朝繁華早已消歇的六朝興亡之感。
⑥斷崖:臨江陡峭的崖壁。莫愁:南朝時的民間女子。樂府《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系:拴縛。
⑦女墻:城墻上的矮墻。傷心:一作“賞心”,指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亭為北宋丁謂建。淮水:指秦淮河。它橫貫南京城中,為南朝時都人士女游宴之所。
⑧酒旗:掛在酒店的酒招。戲鼓:演戲的場所。甚處:何處。
⑨燕子不知何世: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翻譯:
江南佳麗勝地,南朝繁華誰記?山圍故都繞清江,秀峰如髻對峙立;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滿船帆駛天際。斷崖老樹仍斜倚;莫愁游艇曾拴系。林木郁蒼空余跡,舊時營壘霧遮蔽。夜深月光越女墻,傷心東望秦淮河。酒樓、戲館今何在?猜想那破落里巷,大概是王謝兩家舊庭院。燕子不知今為何世,飛入尋常百姓人家,斜陽里相對呢喃,似訴說古都興衰。
創作背景:
這首《西河·金陵》是周邦彥晚年的作品。當時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機四伏。在宣和二年(1120),南方爆發了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周邦彥倉猝間從杭州歷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來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切身體會到農民起義對北宋王朝的巨大沖擊,這就不由得使詞人產生了“故國”、“孤城”的幽思。同時作者在晚年又遭到一次流放,這更使得詞人感慨人世滄桑。這些可能就是這位多寫愛情、羈旅詞的詞人大發懷古幽思的原因吧。
賞析:
這是周邦彥的一首懷古詞,作者面對金陵“佳麗地”,目睹自然界的滄桑,因而引起人事興衰的感觸,抒發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哲理觀念,表現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當今的思想情感。這首詞隱括了劉禹錫《金陵五題》中最著名的《石頭城》、《烏衣巷》和古樂府《莫愁樂》詩意。
一疊從金陵山川形勝說人,便較劉詩華麗雍容。首句釆自謝跳《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問,令人遙想其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華,已伏后文感慨。 “山圍故國”四句化用《石頭城》一半詩意,“髻鬟”、“風檣”二句是添加的新詞,從總體上展現的是一幅境界闊大高遠,江山景物清華的畫面,不為夢得所囿。“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極有分寸——宋時金陵雖屬X都,到底還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疊才逐漸聚焦到斷崖枯樹、孤城女墻等更具有滄桑意蘊的景物上來,這里化用了古樂府“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和《石頭城》另一半詩意,寫悲涼之霧,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頭。以上兩疊所寫,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遠推近的趨勢。
三疊便寫到金陵坊市,寓不勝今昔之感。化用《烏衣巷》詩意,但頗有出新。“酒旗戲鼓甚處市”,就很有北宋的時代感,金陵已從六朝帝王之都變成了北宋商業、消費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欄瓦肆,尋歡作樂的紅男綠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舊時王謝為代表的豪門世族,這是古無今有的新氣象(或將此句解為憶昔誤)——“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滄桑。“燕子不知”三句從劉詩來,但劉詩只說“飛人尋常百姓家”,這里卻變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語呢喃,好像飽經滄桑的過來人,在斜陽里閑話興亡呢。
或云北宋危機四伏,作者外放時值方臘起義,遂有吊古傷今之情。然而此詞作年難定,所謂傷今之意,并不像劉詩那樣醒豁。周邦彥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詩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實例,對于劉禹錫的《金陵五題》來說,有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號令一新。
該詞藝術特點有:一是結構,變雖好卻小的絕句為洋洋灑灑的長調,具有與題面相稱的氣勢感;二是具有北宋時代生活氣息;三是句法聲情,最短的“佳麗地”,和最末一韻“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各本斷句不同,正因為一氣蟬聯),相差十余字之多,讀來疾徐盡變,更覺聲情并茂、姿態橫生。
這首詞是懷古詠史之作,蒼涼悲壯,平易爽暢,筆力遒勁,藝術技巧很高,它沒有正面觸及重大歷史事件,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寓悲壯情懷于空曠境界之中,是懷古詞中別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個人資料: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歷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藝術風格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
周邦彥一生在政治上雖然沒有大起大落,但是在新舊黨爭的旋渦邊緣,不免俯仰沉浮,難以自全,羈旅行役的漂泊感與滄桑感便成為他詞作的一個重要主題。如《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便是這方面的杰作: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于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著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藝術技巧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煉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周邦彥詞在藝術技巧上確實高出一籌。過去、現在、未來的景象相交錯,技法多變卻又前后照應,結構嚴密而又委婉曲折。
周邦彥的詞,藝術形象比較豐滿,語言比較秾麗。他善于精雕細琢,在雕琢中能時出新意,給人以比較深刻的印象。他還善于把古人詩句溶化到自己的詞作里,作到巧妙自然。他的詞在藝術風格上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其詞風對南宋的史達祖、姜夔、吳文英、周密、張炎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前收蘇、秦之終,復開姜、史之始”(《白雨齋詞話》),開啟了南宋之后的格律詞派,在詞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西河金陵懷古周邦彥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周邦彥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07-07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05-07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及翻譯賞析10-24
周邦彥《西河金陵》賞析12-06
《西河·金陵懷古》譯文及賞析11-25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5-07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10-24
《西河?金陵懷古》閱讀答案及賞析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