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翻譯賞析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作者為唐朝詩人岑參。其古詩全文如下: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jīng)秋。
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前言】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是岑參在嘉州刺史任滿后滯留蜀中時的寫懷之作。由于戎瀘間受亂軍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詩即作于大歷四年(769)成都客舍,離詩人去世僅四五個月的時間。
【注釋】
①客舍:旅館。兩省,唐時中央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此指中書、門下兩省。舊游,舊友。幕,指劍南節(jié)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②“三度”兩句,說自己五次出任郎官便已年老,自從出任刺史以來,也已五年了。岑參自廣德元年(七六三)至永泰元年(七六五),曾先后五次出任郎官。這里說“三度”是言其為多數(shù),且不與下文“五”字重復。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經(jīng)秋,經(jīng)歷了五個秋天,過了五年。三度為郎:岑參曾五次為郎:祠部員外郎(禮部)、考功員外郎(吏部)、虞部員外郎(工部)、屯田員外郎(工部)、庫部員外郎(兵部)。三為虛數(shù)。白頭:詩人此時五十四歲。
③“莫言”兩句:意思是不要說皇帝長久不重用自己,百姓尚未安寧又怎么辦呢?說自己關心的不是作官,而是濟世。那,奈何的.合音,對……怎么辦。未休,未得安寧。莫言:不必說。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養(yǎng)生息,安居樂業(yè)。
④“人間”兩句:說歲月如流,秋日又至。
⑤“不知”兩句:說滿腹心事不知向誰傾訴,只有江上蟬叫伴著自己。空,徒然。
【翻譯】
作過幾任郎官便已白頭,自從來到州縣已過五秋。別說圣明君主長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憂!看那人間歲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見秋風颼颼。不知滿腹心事向誰傾訴,空聽江上蟬聲吵嚷不休。
【賞析】
大歷四年,詩人旅居成都一年余,終未及北歸,病歿于成都客舍。此詩如詩人的一生經(jīng)歷的感懷,“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詩人回憶自己五度為郎、二次出塞、三年嘉州的出仕經(jīng)歷,雖沒有力拔千鈞、扭轉乾坤之才,卻也已盡綿薄之力,盡職盡責,忠義持身。微官卑職,忝居朝列,自己雖有長風破浪、濟世扶危之心,不能施展,又怎可怨聲載道,嘆世艱難?客舍獨坐,凄然北望,詩人百感交集,滿腹心事,無人傾訴。全詩寫得蒼涼悲郁,格調高遠,深衷淺貌,句平意遠,脫棄繁縟而豐華古韻,天然呈現(xiàn)。詩人晚年詩蒼涼平淡中更見老成和渾圓,意境渾涵,更耐人沉思吟詠,回味咀嚼。
詩的開頭兩句自敘平生。“三度為郎”,“一從出守”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jīng)歷。詩人本有濟世之志,“為郎”和“出守”在詩人看來是難以施展抱負的。“便白頭”說時光之快,有“功業(yè)悲后時,光陰嘆虛擲”的意思。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嘆。以沉重的嘆息引起全詩。
詩的次二句承首聯(lián)傾訴平生感慨。“長不用”不僅指嘉州刺史秩滿后未受敘用,更主要的還是指平生不是“為郎”,便是“出守”,從未被重用過。但詩人的關注點在于“蒼生”,“蒼生未休”,詩人不安。“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對“圣主”,詩人不能無怨,對“蒼生”,詩人不能不憂,格調更為沉重。
詩人在同時期所作《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上引均見此詩)一詩中寫道:“春與人相乖,柳青頭轉白,生平未得意,覽鏡心自惜”,是“嘆春”。本詩第五、六句點出題目“客舍悲秋”,則是“悲秋”。對春光而興嘆,見秋風而生悲,看似悲嘆時光流逝,實則悲嘆壯志未酬、平生失意,從而轉出正意。
詩的最后兩句為詩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時至暮年,處境維艱。“窮蒼草轉深,閉門日將夕”(同上),滿腹心事,無處傾訴,雖有江上蟬聲滿耳,卻不僅不能排遣思緒,倒反更引出無窮愁煩,恰烘托出詩人晚年的孤獨寂寞,詩歌遂在這種更為凄切沉重的情調中結束。
這首詩向故友傾訴情懷,概括了詩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涼,實為追悼平生之作,寫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調慷慨悲涼,真實地傳達出一個關心國事卻有志難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閱讀答案01-07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唐代岑參作品介紹11-04
清明呈館中諸公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清明呈館中諸公》賞析09-14
清明呈館中諸公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6-26
清明呈館中諸公原文及賞析07-16
江上秋懷·餐霞臥舊壑翻譯賞析06-10
秋懷詩翻譯及賞析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