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翻譯賞析
《春泛若耶溪》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綦毋潛。古詩全文如下: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前言】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詩人綦毋潛創作的五言古詩。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流露輕松舒適之感。開首兩句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因此,駕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接著寫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寂靜、迷蒙的境界。最后兩句寫心懷隱居之人,在此環境中,愿作持竿垂釣的隱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注釋】
⑴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寰宇記》記載:“若耶溪在會稽縣東二十八里。”《水經注》記載:“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數畝,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眾山倒影,窺之如畫。”
⑵幽意:尋幽的心意。
⑶偶:遇。劉熙《釋名·釋親屬》:“二人相對遇也。”
⑷晚:一作“好”。
⑸花路:一路鮮花。
⑹際夜:至夜。壑(hè):山谷。
⑺南斗:星宿名稱,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與地理相應來劃分區域,稱分野,南斗與吳越相應。
⑻潭煙:水潭上如煙的水汽夜霧。煙,霧氣。溶溶:形容汽霧柔和迷離。
⑼生事:世事。彌漫:渺茫無盡。
⑽持竿叟:持竿垂釣的老翁。竿,指釣竿。
【翻譯】
歸隱之心長期以來不曾中斷,此次泛舟隨遇而安任其自然。陣陣晚風吹著小舟輕輕蕩漾,一路春花撒到了溪口的兩邊。傍晚時分船兒轉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見了南斗明亮的閃光。水潭煙霧升騰一片白白茫茫,岸樹明月往后與船行走逆向。人間世情多么繁復多么茫然,愿作漁翁持竿垂釣在此溪旁。
【鑒賞】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大約是詩人歸隱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眾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開篇“幽意無斷絕”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適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著他的人生,不曾“斷絕”,因此,他這次出游只是輕舟蕩漾,任其自然,所以說“此去隨所偶”。“偶”即“遇”。詩人在這里流露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情緒。
以下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描寫沿岸景物。“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習習晚風,吹拂著游船,船兒任憑輕風吹送,轉入春花夾岸的溪口,恍如進了武陵桃源勝境,環境十分清幽,十分閑適。“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題中的“春”,看似信筆寫來,卻又顯得用心細致。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寫出游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致的轉換。“際夜”,是到了夜晚,說明泛舟時間之久,正是“幽意無斷絕”的`具體寫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當詩人置身新境,心曠神怡之時,抬頭遙望南天斗宿,不覺已經“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潭煙”,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騰的景狀,而著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林月低向后”,照應“際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著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這景象是美的,又是靜的。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了一種幽美、寂靜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懷著隱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這種境界之中,此刻別有一番感受。“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縹緲迷茫,詩人愿永做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隱者。“持竿叟”,又應附近地域的嚴子陵富春江隱居垂釣的故實,表明詩人心跡。末二句抒發感慨極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覺世事的囂囂,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春泛若耶溪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春泛若耶溪》原文及翻譯賞析04-18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譯及賞析05-09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譯及賞析05-22
《春泛若耶溪》詩詞翻譯及賞析09-09
《春泛若耶溪》10-30
春泛若耶溪原文及賞析10-13
春泛若耶溪原文及賞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