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翻譯賞析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張志和。其古詩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前言】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里,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詞的后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里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贊美,表現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注釋】
1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3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4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種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7: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8歸: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須:不一定要。
10斜風:微風。
【翻譯】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坐在船上,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賞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于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上漲,于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艷艷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閑著,他們也忙碌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里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這首詞的前兩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風景長卷。“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征,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夫的悠閑自得。“桃紅”與“流水”相映,顯現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末兩句描寫漁父捕魚的情態。與富有詩情畫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雖只是概括地敘述了漁夫捕魚的生活,但從詞的言外之意中,讀者不難發現作者對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的向往。這首詞構思巧妙,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格調清新,寄情于景,顯現出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純和淡泊,成為一首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詞作。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唐詩翻譯賞析03-16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原文及翻譯賞析03-07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原文翻譯及賞析10-24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原文及賞析07-19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1-27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原文欣賞及翻譯04-11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原文、注釋及賞析08-21
張志和唐詩《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