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翻譯賞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前言】
《永遇樂·明月如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是作者夜宿燕子樓感夢抒懷之作,上片以倒敘筆法寫驚夢游園,描寫了燕子樓小園的無限清幽之景;下片抒寫憑吊燕子樓,登高遠眺,直抒感慨。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
【注釋】
⑴彭城:今江蘇徐州。燕子樓:唐徐州尚書張建封(一說張建封之子張愔)為其愛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樓。
⑵紞如:擊鼓聲。
⑶鏗然:清越的音響。
⑷夢云:夜夢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見神女:“朝為行云,暮為行雨”。驚斷:驚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黃樓:徐州東門上的大樓,蘇軾徐州知州時建造。
【翻譯】
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秋天的夜景清幽無限。彎彎的水渠中,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看見。三更鼓聲,聲聲響徹夜空,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輕音竟把我的夢驚斷。夜色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來后我把小園處處尋遍。
那長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歸路,對著故鄉家園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樓空空蕩蕩,佳人盼盼已經不在,樓中的畫堂里空留著那呢喃雙燕。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有的只是難了的舊歡新怨。后世有人,面對著這黃樓夜色,定會為我深深長嘆。
【鑒賞】
蘇軾《永遇樂》是一首清麗脫俗的詞,此詞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與感慨。詞中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
上闋寫清幽夢境及夢醒后的悵然若失之感。起三句總寫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風,并小結以“清景無限”,賞愛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清景無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
下闋乃醒后述懷,語意沉郁而超然獨悟。換頭三句是實寫心境,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詩云:“天畔登樓眼,隨春入故園。”蘇軾此處當是化用杜詩,寫登樓后的思家心理。
詞人將景、情、理熔于一爐,圍繞燕子樓情事而層層生發。景為燕子樓之景,情則是燕子樓驚夢后的纏綿情思,理則是由燕子樓關盼盼情事所生發的“人生如夢如幻”的關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問。全詞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風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曠,用典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幽逸之懷與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顯示出蘇軾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記夢詞,寫于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據元本題下注“徐州夜夢覺,此登燕子樓作”認為“燕子樓未必可宿,盼盼何必入夢?東坡居士斷不作此癡人說夢之題”,認為傅干《注坡詞》所錄題注為不可信,而以為王文誥《蘇詩總案》所云“戊午十月,夢登燕子樓,翌日往尋其地作”為可從。王文誥斷一事為二事,詞中難覓佐證。鄭文焯所云更多屬猜測之詞,不足為據。倒是傅注既題作“公舊注”,當不容隨意懷疑的,且與詞中情事暗合,應可據此解讀此詞。
作者在題記中聲稱自己夜宿江蘇彭城燕子樓,夢到以前居住在這里的唐代張尚書之愛妾盼盼。盼盼,姓關,唐朝人。據傳燕子樓就是張尚書為關盼盼所建的。白居易《燕子樓三首》詩序云:“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白氏所謂“尚書”,后世(包括蘇軾)多以為是張建封,但據考證當為張建封之子張愔。盼盼面貌姣好,談吐不俗。自從張氏死后,盼盼思念故人,于是獨居在小樓上十余年不嫁。
蘇軾至徐州前已轉職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對王安石變法的孤憤,仕途上因頻繁遷調而帶來的孤寂之感,都時時向他襲來。元豐元年十月的一個夜晚,蘇軾宿于燕子樓,一個旖旎纏綿的夢境,讓他頓悟人生的真諦。“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行香子·清夜無塵》)他的靈魂從夢境中得到了凈化和升華。醒來后十分感慨,寫下這首別具意境的佳作。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三:“東坡守徐州,作《燕子樓》樂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哄傳于城中。東坡訝焉,詰其所從來,乃謂發端于邏卒。東坡召而問之。對曰:‘某稍知音律,嘗夜宿張建封廟,聞有歌聲,細聽,乃此詞也,記而傳之,初不知所謂。’東坡笑而遣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翻譯,賞析12-02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2-02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2-21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及賞析12-02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翻譯賞析07-08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0-14
永遇樂·投老空山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0-31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姜夔詞作鑒賞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