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翻譯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商隱。古詩全文如下: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前言】
《霜月》是李商隱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想像為主,詩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事本平常,景色也不過是月白霜清。夜寒秋涼。然而詩人將靜景活寫,栩栩然傳達了一種生動而優美的景象。在此詩中頗可看出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注釋】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懼遠行,故稱征雁。此處指南飛的雁。
②無蟬:雁南飛時。已聽不見蟬鳴。
③樓南:一作“樓臺”。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實寫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樣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訓》,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賽的意思。
⑧嬋娟:美好,古代多用來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翻譯】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鑒賞】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
詩人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翻譯賞析02-11
聞雁原文賞析及翻譯04-29
《聞雁》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聞雁》原文及翻譯賞析06-10
《聞雁》原文及翻譯賞析09-22
聞雁原文翻譯及賞析04-05
韋應物《聞雁》翻譯及賞析10-17
聞雁_韋應物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聞雁原文賞析及翻譯4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