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征君歸鳴皋山翻譯賞析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岑征君歸鳴皋山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
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
貴道能全真,潛輝臥幽鄰。探元入窅默,觀化游無垠。
光武有天下,嚴陵為故人。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
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塵。
【前言】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主要通過贊美友人來表達情誼。
【翻譯】
岑公是相門之子,有著謝安一樣的雅望。世代都有騰飛的巨龍,中臺級別的就有三人。至人發達自有先兆,舉手高揖九州伯,卻不愿意為臣。無可奈何在天地直間,成為隱淪客。大道貴在深得全真,飛龍有時也潛輝幽臥。不妨趁此時探討宇宙人生奧秘,觀化神游在無垠的宇宙之中。光武帝擁有天下以后,嚴子陵作為他的老朋友,不愿意為臣。雖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陽的宮殿,也不愿意放棄巢由樣的隱士身份。我也曾經謝辭過明主,如今自稱傲慢而窮困之臣。登高而思萬古,真想與仙人廣成子為鄰。魯仲連為朋友能蹈海而死,難道他會接受賞賜,我還山以后就不屑再去官場問津了。西風來了,我會像晉朝的宰相王導一樣搖扇遮鼻,不愿意沾上官場的半點氣息。
【鑒賞】
岑征君,即岑勛。此詩當作于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前后,與《將進酒》、《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大致同時。初次見面,把對方祖宗夸獎一番是李白常用的套路,此詩也不例外。初次見面就寫下如此多、如此激越、如此坦率的詩文,說明李白與岑勛的確是一見如故。
創作背景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
賞析
李白被趕出長安,心情無限激憤和失望。但又看不見別的出路,因而也更加苦悶。在這首送岑征君歸隱的詩里,這激憤、失望,苦悶的心情一齊迸發出來,化為對唐玄宗統治集團的控訴和同黑暗政治現實決裂的誓言。
第一部分(1~4句)是寫岑征君是相門之子,有著謝安一樣的雅望。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生動的比喻,以騰飛的巨龍比喻岑征君卓越的才能,充分體現了他創作方法上的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第二部分(5~12句)是寫送別岑征君當時的情景和想象岑征君歸隱鳴皋山的原因。詩中寫岑征君有卓越的才能,但竟不容于世,反襯了現實的黑暗。征君歸隱鳴皋山雖是無可奈何之舉,但隱居生活非常的幽深凄清、恬淡純凈,同權貴專權,爾虞我詐的黑暗現實對立的。無論是送別的情景,還是想象中的隱居生活又都表現了詩人極為苦悶的心情。
第三部分(13~20句),詩中描述的君主是封建時代謙恭下士的帝王的典范;而賢士又都是性格傲岸、蔑視權貴的典型。李白在詩中徵引這些古人的典故,用意無非是兩個,一是提出一種理想化的君臣關系,借以批評唐玄宗的“輕士”;二是表明自己平交帝王的態度,決不以犧牲人格來換取功名。李白的這種追求人格價值的理想,產生在盛唐政治開明的社會歷史土壤中,受到自由浪漫的時代精神的培養和滋育,代表了中國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富有人格價值、值得布衣寒士驕傲的人生追求。
到了第四部分(21~24句),詩人則把滿腔激憤,失望和苦悶的心情,寫成了痛快淋漓的揭露與斥責。在唐玄宗統治集團統治下,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賢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詩人表示,再也不能在這個黑暗的現實里呆下去了。這里,他又是用否定一切現實生活,以消極歸隱的形式來表達他的反抗的,當然反映了他思想中的消極因素。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6-15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鳴皋歌送岑征君翻譯賞析02-08
鳴皋歌送岑征君李白唐詩賞析10-30
李白《鳴皋歌送岑征君》全詩賞析10-07
唐詩鳴皋歌送岑征君鑒賞11-26
《鳴皋歌送岑征君》李白唐詩鑒賞11-06
鳴皋歌送岑徵君原文及賞析08-17
鳴皋歌送岑徵君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