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蒲松齡《地震》原文及譯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蒲松齡《地震》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適客①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②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③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余,鴨鳴犬吠滿城中。逾④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并忘其未衣也。后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有邑人婦,夜起溲溺,回則狼銜其子,婦急與狼爭。狼一緩頰,婦奪兒出,攜抱中。狼蹲不去。婦大號,鄰人奔集,狼乃去。婦驚定作喜,指天畫地,述狼銜兒狀,己奪兒狀。良久,忽悟一身未著寸縷,乃奔。此與地震時男女兩忘者,同一情狀也。人之惶急無謀,一何⑤可笑!
【注釋】
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趨:快走。④逾:超過。⑤一何:多么。
【試題】
1.下列加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適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趨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改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墻傾屋塌之聲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B.眾駭異,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視街上,則男女裸聚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D.仆而復起 學而時習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翻譯:
4.“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現了地震時人們怎樣的情狀?對這種情狀你是怎樣理解和評價的?
【答案】
1、C
2、B
3、這真是不平常的奇異的變化。
4、示例:驚恐失態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當時的人們并不了爭其中的原因,看到發生奇花的變化,只是驚恐失態,這與當時落后的社會生產力有直接的關系。
【作者介紹】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于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
譯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點多的時候,發生了大地震。我當時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篤之在燈燭下對飲,忽然聽見有打雷一樣的聲音,從東南方向傳來,向西北方向傳去,眾人十分驚異,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搖晃,酒杯傾倒,房梁柱子發出斷裂聲。大家相互看著,臉色大變。過了好久,才明白過來是地震了,紛紛狂奔出門。只見外面高樓平房倒而復起,墻倒屋塌之聲和小兒啼哭、婦人哀號之聲交織一起,像開了鍋的沸水一樣喧鬧。人們頭暈目眩,站立不穩,仆坐在地上,隨著地面的顛簸而翻滾。河水潑起一丈多高,雞鳴狗叫之聲遍布全城。大概過了一個時辰,才稍微安定下來。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著身子聚在一起,說不出話來,都忘了自己沒穿衣服。后來聽說某個地方的井被震得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樓臺由西到北整個變了個方向;棲霞山裂開了;沂水陷了個大洞,有好幾畝大。這真是非同尋常的奇災異變啊!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人,生於明末崇禎十三年(西元1640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著作不少,然以《聊齋志異》聞名中外,〈地震〉正是該書四百餘篇之一,全文不到三百字。
【蒲松齡《地震》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詩經》原文及譯文06-08
《口技》原文及譯文07-29
勸學的原文及譯文11-30
憶秦娥原文與譯文04-17
中庸原文及譯文04-04
《過秦論》的原文及譯文08-28
《狼》原文及譯文08-13
《氓》原文及譯文02-05
《公輸》原文及譯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