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09-25 09:55:26 文圣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原文及翻譯

  古文翻譯是指將文言文、古詩詞等古代語言翻譯成現代常用語。其中古文翻譯分為直譯和意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原文及翻譯

  原文

  贈司徒魯郡顏公,諱真卿,事唐為太子太師,與其從父兄杲卿,皆有大節以死。至今雖小夫婦人,皆知公之為烈也。初,公以忤楊國忠斥為平原太守,策安祿山必反,為之備。祿山既舉兵,公與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賊之不能直窺潼關,以公與杲卿撓其勢也。在肅宗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唐所構,連輒斥。李輔國遷太上皇居西宮,公首率百官請問起居,又輒斥。代宗時,與元載爭論是非,載欲有所壅蔽,公極論之,又輒斥。楊彥、盧杞既相德宗,益惡公所為,連斥之,猶不滿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慚其言,后卒縊公以死。是時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寶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公獨以區區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為之倡也。當公之開土門,同日歸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萬。由此觀之,茍順且誠,天下從之矣。自此至公歿,垂三十年,小人繼續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盜繼起,天子輒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觀望。能居其間,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蓋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則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學問文章,往往雜于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乎理,及其奮然自立,能至于此者,蓋天性然也。故公之能處其死,不足以觀公之大。何則?及至于勢窮,義有不得不死,雖中人可勉焉,況公之自信也與。維歷忤大奸,顛跌撼頓至于七八,而終不以死生禍福為秋毫顧慮,非篤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觀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惡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殺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謂仁者歟?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知撫州聶君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撫州林君,相與慕公之烈,以公之嘗為此邦也,遂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過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盡者,固不系于祠之有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至也。聞其烈足以感人,況拜其祠而親炙之者歟!今州縣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復議。二君獨能追公之節,尊而祠之,以風示當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志者也。

  譯文

  被追贈為司徒的魯郡顏公,名真卿,在唐朝為太子太師,和他的堂兄杲卿,都為保持崇高的節氣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顏公的忠烈。當初,顏公因為觸犯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他預計安祿山必反,為這事做了準備。安祿山叛亂后,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賊軍的后方,賊軍之所以不能長驅直入潼關,就是因為顏公與杲卿阻擋了他們的勢頭。肅宗再位時,顏公屢次直諫,宰相不高興,顏公被貶離開朝廷。顏公又被御史唐旻陷害,一連幾次遭到貶斥。李輔國逼太上皇遷往西宮居住,顏公首先帶領百官請安問候起居,又當即遭到貶斥。唐代宗時,顏公同元載爭論是非,元載想蒙蔽皇帝,顏公上書竭力陳說自己的主張,又當即遭到貶斥。楊炎、盧杞相繼在德宗時擔任宰相,更加討厭顏公的所作所為,接連貶斥他,還不滿意。李希烈攻陷汝州后,盧杞就派顏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撫,李希烈開始還因顏公的言論而感到慚愧,最后還是將顏公縊殺了。這時顏公已經七十七歲了。

  天寶年間,多年沒有戰爭了,天下太平。安祿山謀反后,天下人無不感到震驚。唯獨顏公以小小的平原郡,挫敗了敵軍的攻勢。四面八方聽到這個消息,爭先恐后地奮起響應。唐朝最終能夠振興,就是顏公在為之倡導啊。當顏公大開土門要塞時,當天歸附他的就有十七個郡,軍隊有二十多萬人。由此看來,只要順應形勢并有誠心,天下人都會服從他。從此以后一直到顏公死去,將近三十年,小人連續執政,天下日趨混亂,大盜接連不斷地起來謀反,天子常常外出避難。唐朝在朝中的大臣,大多畏縮觀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一件事得罪當世權臣從而丟官卻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當世權臣,因而丟官卻不后悔的人,幾乎是沒有的。至于剛起來又跌倒有七八次之多,終至喪命卻不后悔的人,天下只有一人,就是顏公。顏公的學問文章,往往混雜道教、佛教的說法,不是都合于儒家的倫理,至于他奮起自立,能達到這樣的境地,大概是由于天性如此吧。所以,僅從顏公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顏公的偉大。為什么呢?因為到了大勢已去,在道義上不得不死的時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會努力做到這樣,何況像顏公這樣自信的人呢!顏公多次觸犯大奸臣,遭貶受害七八次,而始終絲毫不顧慮自己的死生禍福,不是篤信大道的人是不能如此的,這才足以看出顏公的偉大。

  世間安定與混亂不同,而讀書人的為官與去職選擇也有差異。比如伯夷的清廉避世,伊尹的以天下為己任,孔子在時局動蕩中的奔波,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原則。已經把自己與古代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相比,卻還要瞻前顧后、回避隱藏,以討好世俗,難道可以嗎?所以孔子厭惡那些鄙陋淺薄的人,認為他們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贊揚那些殺身成仁的人。像是顏公(這樣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稱道的仁者嗎?

  宋仁宗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撫州知州聶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蘇州林慥,共同仰慕顏公的忠烈,因為顏公曾在此地任職,于是就在撫州建立祠堂紀念他。祠堂建成后,兩人來拜訪我,并對我說:“希望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我認為顏公的赫赫業績不可盡說,本來就不在于祠堂的有無,但人們對顏公的向往之情難以表達,如果沒有祠堂就不能盡情地表達他們的仰慕之情了。光聽到他的忠烈事跡就足以讓人感動,更何況到他的祠堂拜祭,親身感受他的熏陶呢?現在州縣的政事,凡不屬于法令規定的,世人一般就不再提及了。唯獨聶、林二人能追念顏公的大節,尊敬他,建祠紀念他,用以感化當世之人,做法令無法涉及的事,這真可以稱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

  作者介紹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中國北宋史學家、政治家。中國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幼年能文,語已驚人,未冠而名聞天下。慶歷元年(1041年)入太學,上書歐陽修,歐陽修甚奇之,并壯其志。后歐陽修出守滁州,曾鞏從之學習古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授太平州司法參軍。嘉祐六年(1061年),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 校勘、集賢校理。熙寧元年(1068年),為《英宗實錄》檢討官,次年起任地方官吏,輾轉越州、齊州、襄州、洪州、明州等地,頗有政績。元豐四年(1081年),得遷史館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元豐五年(1082年)四月,擢中書舍人,九月遭母喪,罷職。元豐六年(1083年)四月,卒于江寧府(今南京)。

  曾鞏現存散文上千篇。他是八大家中情致較少的一位,文章絕少抒情作品,多是議論文和記敘文。其文以議論見長,立論警策,說理曲折盡意,文辭和緩紆徐,自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象,與歐陽修的風格相似。《唐論》《戰國策目錄序》《范貫之奏議集序》《上蔡學士書》都是議論文章的代表之作。曾鞏也長于詩,其詩風與文風相近,古樸典雅,清新自然,而較多使用賦的表現手法,比興的手法略少,顯示出宋詩擅長議論的特點。曾鞏文集傳世者有《元豐類稿》50卷,以元大德八年東平丁思敬刻本為最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顧崧齡重刊,除正集以外,又補集外文2卷、續附1卷,保存曾鞏文章較多。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周禮考公記原文及翻譯04-22

徐孺子祠堂原文及翻譯01-30

仲尼相魯原文翻譯08-15

《諸葛公》原文與翻譯12-16

《魯人曹沫》的原文及翻譯03-12

嘲魯儒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公無渡河》原文及翻譯12-01

諸葛公原文和翻譯08-02

李端公原文、翻譯02-29

光顏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