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晴·高亭廢已久》原文及譯文賞析
《雨晴·高亭廢已久》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
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
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
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
前言: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作于作者被貶黃州之初,是貶謫生活的寫照。第二首寫“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東岡上歸”。兩首詩寫景如畫,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韻味。
注釋:
種魚:即養魚。
賞析:
第二首寫“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東岡上歸”。“高亭”即指四望亭,在蘇軾所住雪堂南面的高阜上。“種魚”即養魚,種魚塘即題中所說的“魚池”。高亭久廢,不再供人游賞,而是用來養魚的地方,一開頭就給人以荒涼之感。“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寫天已晚,為“歸”作鋪墊。“春風百草香”,寫春已殘,故春風送來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市橋人寂寂”,應“暮色”句,因天將暮,故市橋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蒼蒼”應“春風”句,因春已殘,故再也見不到“雜花滿山”,但見蒼蒼竹木而已。高亭久廢,暮色初臨,市橋人散,竹木蒼蒼,都給人以冷落寂靜的感覺。最后兩句的寫法與前一首相似,以鸛鶴號鳴,反襯市橋沉寂。正因為萬物俱寂,突然出現的鸛鶴聲如同充滿了暮色蒼茫的整個天空,聽起來更加凄厲。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句,蘇軾這里的藝術效果則相反,是“此時有聲勝無聲”。《紀評蘇詩》說,這兩句寓“羈孤”之意。這正是哀號無告的蘇軾貶官在這寂寞江城的生動寫照。
這兩首詩寫景如畫,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韻味。宋詩明快,唐詩蘊藉,杜甫詩沉郁蒼涼。蘇軾詩以明快見長,而這兩首詩卻含蘊豐富,不露不張。讀者若不細加咀嚼,很容易當作一般寫景詩讀過。但稍加品味,就能發現這些寫景詞句都浸透著他貶官黃州初期所特有的感傷色彩。第二首更具有杜甫詩沉郁蒼涼的特色,結尾更是杜甫慣用的手法,宕開一層,在更加開闊的畫面上抒懷。
【《雨晴·高亭廢已久》原文及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雨晴》原文及譯文10-13
雨晴原文及賞析02-21
雨晴原文及賞析【經典】08-19
雨晴原文,翻譯,賞析02-21
雨晴原文翻譯及賞析03-07
《雨晴》原文及翻譯賞析10-26
雨晴原文翻譯及賞析04-12
(精華)雨晴原文及賞析08-15
(優秀)雨晴原文及賞析08-12
岳飛《池州翠微亭》原文譯文及賞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