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巡撫貴州陳公墓志銘并序》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公諱步瀛,字麟洲,陳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諱時賓遷江寧,遂為江寧人。祖諱應陛。考諱士鋐。家故殖財,至公考為文學,好施予,盡亡其貲,生四子,而公為季。公長益貧,精厲為學,閎杰于文詞,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會試榜第一,選庶吉士。散館,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選司郎中。
公在兵部,職事修辦,吏不能為奸。服闋,其尚書奏請補車駕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陳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肅按察使,讞獄平。值平涼府鹽茶廳回民為亂,黨連數郡,人心皆聳。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總督李侍堯乃托以追逸賊,西往靖遠,獨留公扼隴上為守御。公亦憤發,不避險難,盡拘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處他縣為間應者。官軍初戰失利,公度賊乘勝必東犯陜西,以隆德、平涼當下隴之要,而守衛單弱,即撥回原兵分守,而后奏聞。其后,賊果東犯,不得過。公奏之達上以為知兵命大臣督軍至且詔事與陳某議之公迎說形勢事理無不究又籌糧饋入險岨皆給。逾月,賊平,公雖身未履戰陳,而功足以埒。上乃擢為布政使,而旋調任于安徽,賜之花翎以獎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饑,米升至錢五六十,暴民脅眾為攘。公遍至所部,頒布上恩,督吏賑恤,防捕盜賊,全護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寧,而公勞瘁成疾。其后,擢貴州巡撫,抵治所,舊疾大作,遂薨,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為人坦白和易,雖于屬吏無矜容厲氣;然審察能否,進退必當其才。安徽布政司書吏皆江寧人,公臨之有恩誼,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儉陋,其在陳州,嘗舉家食稷。于族戚故舊,助恤常厚,歲時饋問無間,所在官舍,來居者常滿。少工文章,喜誦書,老而不倦。承學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與公進士同榜,又同一年為巡撫,人以為美談。
譯文:
陳公,諱名步瀛。陳氏家族早年居住在歙縣,陳步瀛的曾祖父陳時賓遷居江寧,于是就成了江寧人。祖父陳應陛。父親陳士鋐。家里先前經商,到了陳步瀛父親,致力于文學,喜歡施舍周濟他人,錢財都用盡了,生了四個兒子,陳步瀛是老四。陳步瀛長大后,家里更加貧困,他精勤奮勉地做學問,在文章方面很杰出,考中了乾隆二十六年恩科會試的第一名,被選為庶吉士。(他在庶常館考試后)散館(為官),改任兵部主事,又提拔至(兵部)武選司(擔任)郎中。
陳公(步瀛)在兵部任職的時候,操辦的事情,(嚴謹清楚),(屬下)官吏不能做違法的事情。守喪期滿除服,兵部尚書奏請(皇上)補授(兵部)車駕司郎中的官職。兩年后,被授予河南陳州府知府,再次提拔,為甘肅按察使,審問案情公平。正遇上平涼府鹽茶廳回民叛亂,數個郡縣的叛民結起伙來,人心驚動不安。叛亂的人在通渭石峰堡聚集,總督李侍堯就假托追趕逃跑的賊寇,往西到靖遠縣躲避去了,只留下了陳步瀛,扼守隴上作為防御。陳步瀛也發怒了,不避危險艱難,把叛亂的人的家屬全部拘押起來,又抓住了分別在其它縣作為內應的人。第一次交戰官軍失利了,陳步瀛推測賊兵趁著勝利一定會向東進犯陜西。因為隆德,平涼阻擋住了下隴的險要位置,可是防守保衛的力量單薄弱小,就調回了原先的軍隊分兵把守,然后把消息上奏給朝廷。后來,賊兵果然向東進犯,(被阻擋住)不能通過。陳步瀛奏報皇上,皇上認為他懂得用兵,命令大臣率領軍隊趕來(增援)。并且下詔讓大臣凡事都跟陳步瀛商議。陳步瀛推算敘說當前形勢,事情道理沒有不窮盡的。又籌措糧食給養,使軍隊進入險峻的山區都能及時補給。一個多月過后,賊兵被平息,陳步瀛雖然沒有親臨戰場,但功勛足以相比。皇上就提拔他做了布政使,不久又(將他)調任到安徽,賜給他頂戴花翎來褒獎他。
乾隆五十年,江淮發生大饑荒,米價每升達到了五六十錢,暴民聚眾搶奪糧食。陳步瀛走遍了所管轄的地方,頒布皇上的詔令,督促官吏賑濟、撫恤災民,防衛、抓捕盜賊,保全了疲憊貧困的百姓。從夏天忙到秋末,安徽漸漸得以安定,但陳步瀛卻因為過度勞累生了病。后來,又被皇上提拔為貴州巡撫,到達駐地后,舊病發作去世,死時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享年六十歲。
陳公為人襟懷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對待下屬官吏,也沒有驕矜的'面容和嚴厲的神色;但是能(仔細)審察(部下)是否有才能,提拔官職一定符合他們的才能。安徽布政司的官署吏員都是江寧人,陳公對待他們有恩德情誼,卻從不因此擾亂公法。陳公自身把節儉簡陋當作生活的準則,他在陳州的時候,曾經全家吃稷谷(粗糧)。但他對于家庭親戚和故交朋友,幫助救濟卻極為優厚,一年四季饋贈慰問從不間斷,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來借住的人常常住滿。年少時善于寫文章,喜歡讀書,到年老了還孜孜不倦。繼承他學業的弟子有很多成材的,秦中丞承恩與陳步瀛是同榜進士,又是同一年做的巡撫,人們把這件事當作美談。
【《兵部侍郎巡撫貴州陳公墓志銘并序》原文閱讀及翻譯】相關文章:
《陳忠愍公行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16
上兵部李侍郎書閱讀及答案11-29
“張順,民兵部將也”閱讀習題及原文翻譯06-17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原文與翻譯07-25
送天臺陳庭學序原文翻譯03-14
《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4
吏部左侍郎楊公傳閱讀答案與翻譯07-08
陳三立《吳昌碩墓志銘》原文閱讀及譯文10-20
陳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譯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