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全詩翻譯賞析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這兩句是說,自從安祿山在東北方造反,遍地戰塵,我的一些親友從此支離分散。我漂泊在西南天地之間,有家難歸,怕今生已還鄉無望了。語意悲愴沉痛,反映了當時詩人的心境。
出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注釋
支離:流離。風塵:指安史之亂以來的兵荒馬亂。
樓臺:指夔州地區的房屋依山而建,層迭而上,狀如樓臺。淹:滯留。日月:歲月,時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邊境。共云山:共居處。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指安祿山。
詞客:詩人自謂。未還:未能還朝回鄉。
庾(yǔ)信:南北朝詩人。
動江關:指庾信晚年詩作影響大。“江關”指荊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詩文解釋】
戰亂中在長安東北一帶流離,天地間漂泊在西南地區。長久地停留在三峽的房屋中,在五溪與溪人一同住在山里。羯胡事主狡猾反復無常,詩人傷懷的時候還沒有回還。庾信一生最凄涼,晚年作的詩震動了江關。
二
關中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躲避戰亂漂泊流浪來到西南。
長久地停留三峽樓臺熬日月,與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詐事主終究不可靠,傷時感世的詩人至今未回還。
梁代庾信的一生處境最凄涼,到晚年作的詩賦轟動了江關。
賞析
《詠懷古跡五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寫成的'組詩。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跡,贊頌了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勛,并對這些歷史人物凄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組詩開首詠懷的是詩人庾信,這是因為作者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為傾倒。他曾經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時他即將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是杜甫自安史之亂以來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亂后,杜甫由長安逃難至鄜州,欲往靈武,又被俘至長安,復由長安竄歸鳳翔,至鄜州探視家小,長安克復后,貶官華州,旋棄官,客秦州,經同谷入蜀,故曰“支離東北風塵際”。當時戰爭激烈,故曰風塵際。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約五年,流寓梓州閬州一年,嚴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來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間”。只敘事實,感慨自深。
頷聯承上漂流西南,點明所在之地。這里風情殊異,房屋依山而建,層層高聳,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區百姓大多是古時五溪蠻的后裔,他們身穿帶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巒一起共居同住。
頸聯追究支離漂泊的起因。這兩句是雙管齊下,因為在詠懷之中兼含詠史之意,它既是自己詠懷,又是代古人——庾信——詠懷。本來,祿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祿山之亂,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亂;杜甫支離漂泊,感時念亂,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賦》,因身份頗相類,故不無“同病相憐”之感。正由于是雙管齊下,所以這兩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時也起下文。
尾聯承接上聯,說庾信長期羈留北朝,常有蕭條凄涼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詩風,由原來的綺靡變為沉郁蒼勁,常發鄉關之思,其憂憤之情感動“江關”,為人們所稱贊。
全詩從安史之亂寫起,寫自己漂泊入蜀居無定處。接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再寫安祿山狡猾反復,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最后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詠懷古跡其一》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全詩翻譯賞析03-18
《詠懷古跡五首》全詩翻譯賞析03-17
杜甫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全詩鑒賞11-23
詠懷古跡·其一原文,注釋,賞析08-20
杜甫《詠懷古跡·其一》古詩賞析02-10
杜甫唐詩《詠懷古跡·其一》賞析09-25
《月下獨酌(其一)》全詩翻譯及賞析08-04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其二》全詩翻譯賞11-25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其五》全詩翻譯賞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