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的原文及注釋
【譯文】
九月甲午日,晉侯和秦伯合兵圍困鄭國,因為鄭伯曾經對待晉侯沒有禮貌,并且懷有二心親近楚國。晉國軍隊駐扎在函陵,秦國軍隊駐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國勢危急了!倘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鄭伯聽從了他的話。燭之武推辭道:“我的壯年,還不及人;現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鄭伯說:“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現在碰到急難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有不利!”燭之武答應去。
在夜里用繩子捆住身一子從城上掛下去。見秦伯說:“秦晉合兵圍困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亡了!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我怎么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越過晉國把遠處的鄭國作為秦國的邊界,您知道它的困難;怎么能用滅掉鄭國來加強鄰國?鄰國實力的加強,即您實力的削弱。倘使放棄進攻鄭國,作為您東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來往,鄭國可以供給他們資糧館舍,對您沒什么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施恩了;晉惠公應允把焦、瑕兩城給您,可是他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在那里構筑防御工事,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已經要把鄭國作為她東面的疆界,又要擴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來損害*
秦國,還會到哪兒去擴展呢?損害秦國來使晉國得到好處,只請您仔細考慮吧!”
秦伯聽了高興,跟鄭國人結盟。派杞子、逢孫、揚孫在鄭國駐防,才回去。子犯請求發兵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行!不是這個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反過來傷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國,不明智;用戰亂來改變出兵時的整肅,是不武,我還是應該回去。”也離開了鄭國。
【原文】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①,以其無禮于晉②,且貳于楚也③。晉軍函陵④,秦軍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⑦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⑧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⑨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⑽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⑾,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⑿。吾其還也。”亦去之。
注釋
①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無禮于晉:指晉文公為公子時在外逃亡,經過鄭國,鄭文公沒有按禮節接待他。
③貳:有二心,鄭自莊公以后,國勢日趨衰落,它介于齊、晉、楚三大國之間,看誰勢力強就依附誰,有時依附一邊,又暗中討好另一邊。
④函陵:鄭地,在今河南新鄭縣北。
⑤氾(f&agra一ve;n)南:鄭地,在今河南中牟縣南。
⑥若:假如。
⑦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以亂整易。
⑧陪:增加
⑨賜:恩惠
⑽闕:侵損,損害
⑾說:通“悅”。
⑿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⒀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嘗,曾經;為,給予。
⒁東封鄭:在東邊使鄭成為它的邊境
⒂因:依靠
⒃敝:損害
⒄知:通智
【燭之武退秦師的原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注釋03-15
《燭之武退秦師》的原文注釋及譯文08-19
《燭之武退秦師》譯文及注釋07-28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翻譯10-01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翻譯04-07
燭之武退秦師的原文翻譯03-17
燭之武退秦師的原文及翻譯07-25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翻譯04-15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譯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