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晏殊,字同叔。北宋宰相,他的詩詞含蓄婉麗,尤擅小令,書法亦有較深造詣,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篇1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譯文】
深夜夢回樓臺朱門緊鎖,宿酒醒后簾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翱飛。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她穿著兩重心字香熏過的羅衣。琵琶輕彈委委傾訴相思。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
【注釋】⑴臨江仙:雙調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⑵“夢后”兩句:眼前實景,“夢后”“酒醒”互文,猶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所云“一場秋夢酒醒時”;“樓臺高鎖”,從外面看,“簾幕低垂”,就里面說,也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表示春來意與非常闌珊。許渾《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樓臺深鎖無人到,落盡春風第一花。“⑶卻來:又來,再來。“去年春恨“是較近的一層回憶,獨立花前,閑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臥,靜掩房櫳意興還稍好一些。鄭谷《杏花》:”小桃初謝后,雙燕卻來時。“”獨立“與雙燕對照,已暗逗懷人意。《五代詩話》卷七引翁宏《宮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翁詩全篇見《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一。)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遠的回憶,即此篇的本事。小蘋,當時歌女名。汲古閣本《小山詞》作者自跋:“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蘋云,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小蓮、小蘋等名,又見他的《玉樓春》詞中。⑸心字羅衣:未詳。楊慎《詞品》卷二:“心字羅衣則謂心字香薰之爾,或謂女人衣曲領如心字。“說亦未必確。疑指衣上的花紋。”心“當是篆體,故可作為圖案。”兩重心字“,殆含”心心“義。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之一:”山花插鬢髻,石竹繡羅衣“,僅就兩句字面,雖似與此句差遠,但太白彼詩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顯然為此詞結句所本,則”羅衣“云云蓋亦相綰合。前人記誦廣博,于創作時,每以聯想的關系,錯雜融會,成為新篇。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勝枚舉者。⑹彩云:比喻美人。江淹《麗色賦》:“其少進也,如彩云出崖。“其比喻美人之取義仍從《高唐賦》”行云“來,屢見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賦彩云“、《鳳凰曲》”影滅彩云斷“及前引《宮中行樂詞》。白居易《簡簡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此篇”當時明月“”曾照彩云“,與諸例均合,寓追懷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賞析】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在作者眾多的懷念歌女詞中更有其獨到之處。全詞共四層: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
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后樓臺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后,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至于“夢”和“樓”有什么必然聯系,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這兩句的后面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臺高鎖”,那就等于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樓之上。
請再看晏幾道的一首《清平樂·幺弦寫意》:“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想到,這是非常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三句為第二層。“去年”兩字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遣詞之妙,獨具匠心!“卻”字和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卻”字一樣,當“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說:去年的離愁別恨又涌上了心頭。
緊接著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最后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落花”示傷春之感,“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古人常用“雙燕”反襯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馮延已《醉桃源·南園春半踏青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就是其中一例。晏詞一寫“人獨立”再寫“燕雙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篇蓋襲用成語,但翁宏詩作不出名,小晏詞句卻十分煊赫。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樂府向例可引用詩句,所謂”以詩入樂“,如用得渾然天成,恰當好處,評家且認為是一種優點。(二)詩詞體性亦不盡同,有用在詩中并不甚好,而在詞中卻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的”無可奈何“”似曾相識“一聯。(三)優劣當以全篇論,不可單憑摘句。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后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把“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解釋為“當初曾經照看小蘋歸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蘋卻已不見”,這樣解釋雖然不錯,但似乎比較乏味。如果把這兩句解釋為“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這樣會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樣的小蘋在讀者的頭腦里,會更加嫵媚多姿了。
把“在”字當作表示處所的方位詞用,因為在吳系語中,“在”能表達這種意思。某處可說成“某在”。楊萬里《明發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猶“處處”也,可作佐證。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后,2、酒醒,3、人獨立,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篇2
【原文】
臨江仙
①·斗草階前初見斗草
②階前初見,穿針
③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
④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流水便隨春遠
⑤,行云
⑥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
⑦落花中。
【注釋】
①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于詠水仙,故名。
②斗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游戲。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斗草。
③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④“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濕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于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云:“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2]
⑤“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⑥行云,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這里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⑦飛雨,微雨。
【白話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斗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斗草游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創作背景】
宋代斗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游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里對“斗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
【賞析】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于兩人關系更為接近后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不過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過這情景交融的描寫,又暗暗交代了雙方的感情由淺麗深,逐步遞變。更妙的是,這個女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憶敘他與她在兩個特定環境中的初次相見和再次相逢。“斗草階前初見”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斗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斗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穿針樓上曾逢”寫轉眼又到了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這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則陡轉話題,拋開往日美好的回憶,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悶之中。
“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達了心中的無限惆悵。“流水便隨春遠”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云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
“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里相尋了。“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盡管這是夢里,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這首詞寫懷人。表現作者對往日相逢的美好回憶和如今孤獨相思的不堪。全詞前后反襯,對比鮮明,形成強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強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毛晉說此詞“字字娉娉裊裊如挽嬙(王嬙)施(西施)之袂。”
劉逸生先生具體分析道:“詞人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重逢,至于錦屏前的相敘,他更接近了,但詞人卻沒有正面寫,只是通過‘錦屏空’來透露,這樣寫就更耐人尋味,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夢中相尋路上的“飛雨落花”,這一句寫得也很含蓄,不僅給夢境以迷蒙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夢中的難尋,同時還透露出小晏無可奈何的情懷,抒發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篇3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
宋代:晏幾道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里離聲。少陵詩思舊才名。云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譯文
如君子相交淡如水般已經知心三年,歡樂自在,短短的幾夜之間就像這急湊的琴聲一般便要分離。明天天色微亮之際,霜打得紅葉漫天飛舞之時,你們便要踏上歸程。如此分別之情,古今同慨,千年嘆頌;在這秋意微涼之際,我將日夜思念,時時夢見曾經分別時刻的場面。
端起面前清澈的水酒,默默的留下不舍的淚水,琴弦也湊熱鬧一般的奏起陽關三疊,仿佛一同相送友人。杜甫曾借詩詞寄托思念的友人頗有才名,我亦愿仿效之。小云,小鴻,沈十二,廉叔,我們相約再次相見的地方,在煙霧繚繞的京城。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注釋
淡水:語出《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危弦:急弦。
淥酒:清酒。
陽關:曲調名,即唐王維《渭城曲》。為送別名曲,反復吟唱,故名《陽關三疊》。
少陵:唐詩人杜甫。
云鴻:指其友人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龍家歌女小云、小鴻。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晏幾道監穎昌許田鎮。此詞是晏幾道監潁昌許田鎮三年任滿即將離別時所作。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鑒賞
晏幾道是一位多情詞人,每到一處,必然與歌妓繾綣纏綿,分手時就有相思痛苦。經歷得多,品嘗得深,抒發得真切強烈。這首詞從某一段感情說起。曾有過三年的歡聚相戀時光,抵不住離別時幾夜琴弦上傳出的凄苦聲調。
上片言在潁昌三年,與諸友好淡水之交,深秋時節將別,連日來沉浸在離情別緒之中。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這兩句用了比興手法,形容作者與諸女之交是淡水長情君子之交。“危弦”形容操琴激烈,幾乎弦斷音絕。未正面寫因離別而生的惆倀,卻與作者“琵琶弦上說相思”(《臨江仙》)“斷腸移破秦箏柱”(《蝶戀花》)同一意境。
“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曉霜”句點出離別時的節令和景物,每到秋季曉霜滿地的時候,歸程上總是飛舞著墜落的紅葉,古今行人都是在驛道上顛沛奔波,在驛亭中魂牽夢縈。
下片敘餞別酒席上的情景與自己的離恨。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里離聲”。描繪歌女勸酒時的依戀情態。離別酒宴上的送行《陽關曲》和情人的清淚,每次相同,一次次折磨離人。“陽關”(抒發離情別意的古琴曲名)二字點出送別本意。
“少陵詩思舊才名。云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少陵”(杜甫的稱號),在這里作為詩人的代稱。是對當年自己的贊許,當下被生活折磨得已經沒有了這精氣神。云、鴻是歌伎名,晏幾道好以屬意者名字入詞,以記其墜歡零緒之跡。盡管是分別在即,小云、小鴻還與他相約。然而她們身世漂零,俱流轉入間,這相約是渺茫的,如同煙霧般可望而不可即。
全詞通篇只寫了過去三年的淡水之交,眼前別宴上、驪歌中的清淚和黯淡的前程,未著一字寫“不舍”,字里行間卻讓人深切感受到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作者介紹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篇4
[宋]晏幾道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注釋:
【1】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后歸》《庭院深深》。雙調,上片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2】“身外”二句:一作“身外閑愁空滿眼,就中歡事常稀”。稀,一作“移”。
【3】細從今夜數:一作“試從今夜數”。
【4】相會:相聚。
【5】淺酒欲邀誰勸:一作“淺酒欲邀誰共歡”。
【6】東溪:泛指風景美好的地方。近,一作“盡”。
作品賞析:
小晏多愁善感,對于人生,總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歡會之際難遣閑愁,春日臨近頓生希望,悲愁與歡樂,聚合與離散,總是此消彼長起伏回旋,在他的心靈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瀾。這首《臨江仙》詞,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長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詞的上片寫的是與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歡會,卻以“眼中歡事常稀”來表現,使歡樂也蒙上一層愁苦的陰影。因為聚會稀少,故而特別珍惜;因為珍惜,故而更怕這段歡事的終結;因為怕它終結故而要仔細地數一數究竟還有多少個相聚的日子。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細膩的心理活動,很是耐人尋味。
下片當以“東溪春近好同歸”為核心,表述了作者對生活的取向和希望。“淺酒”與“深情”兩句,就其句式與內涵而論,又是相互糾葛在一起的,這種筆法,本是《臨江仙》詞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性的寫作要求,其間有對比,有連結,或為對仗,或為互文。這樣就把席間歡會的主客雙方的親密關系交代了出來。“東溪”,即東邊的溪山,泛言風景秀麗之處,并不是實有的地名。選個好去處,攜同歸隱共賞春光,也就不會再有異地分離的情況了——這只不過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最后兩句是由“春近”二字引發出來的想象中的東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用十個字總寫春景,并不容易。選材欲其美,大概至少須得做到這么幾點方能合乎要求。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篇5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作品賞析
【注釋】
①“夢后”二句:夢后、酒醒為互文。樓臺高鎖與簾幕低垂,寫居處環境的冷落寥寂,隱喻往昔歡娛的消逝難見。
②“落花”二句:出自五代翁宏《春殘》詩。
③小蘋:晏幾道友人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龍家歌女。
④心字羅衣:指衣領繡有心字圖形。兩重心字,重疊的心字圖形。
⑤“琵琶”句: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本句由此化出。
⑥彩云: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此句由李白詩化出,喻指小蘋。
【評解】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傷離恨別之作,最能表現作者流連歌酒,無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詞風。上片寫今日之相思。先寫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補敘初見歌女小蘋時的情景。這首詞,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會意,詞人懷念歌女小蘋的難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繪之中,詞盡而意未盡,蘊藉含蓄,輕柔自然。感情深摯,優美動人。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 篇6
臨江仙·長愛碧闌干影
宋代晏幾道
長愛碧闌干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艷,云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荷花的詞。頭兩句總寫荷塘全景,園林修筑精美,池邊護以闌干,芙蓉開時,水光、花色、闌干影,構成了美妙的景色。“秋水”二字,既交代季節時令,更說明池水的清澈。以下三句,好像推近了攝像鏡頭,用特寫的手法突出描繪艷麗的荷花。“臉紅凝露學嬌啼”一句,把盛開的花朵比喻為美女的臉頰,艷紅的顏色如同敷上了一層又薄又勻的胭脂,而花瓣上的露珠則像是美女嬌啼的淚痕。顯然這是“擬人化”的藝術手法,以花擬人,以人比花,既寫外在的形貌顏色,也寫內在的情感思緒,是頗具匠心的。以下兩句,仍然延續擬人手法并且進一步伸展開來:黃昏時分,落霞與酒杯一色,“薰”染著荷花,呈現著一片“冷艷”;花朵在荷梗上裊裊微顫,好像是凌波微步時美女的發髻。上片調動多種修辭手段,極力描繪荷花之美,下片抒寫離別之情,仍然圍繞著荷花而展開。時屆深秋,煙雨風霜依舊,又是采蓮時候。荷花已然結成蓮蓬,池塘經霜以后,只剩下了一片枯枝敗葉,這景象當然不免有些蕭瑟悲涼,但作者把采蓮稱作“采香”,卻仍然保留著對荷花的一絲眷戀之情。最后兩句,歸結到深切的感嘆上——“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時光的流逝夾帶著人世的變遷,追思往昔,何以勝情,詞章雖已終結而其余韻猶在回蕩。
【晏幾道《臨江仙》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晏幾道《臨江仙》閱讀答案06-21
晏幾道《蝶戀花》翻譯賞析10-11
《臨江仙》晏幾道詞作鑒賞08-17
晏幾道《蝶戀花》全詞翻譯08-23
晏殊晏幾道03-11
晏幾道是哪個朝代的05-07
晏殊的浣溪沙原文及翻譯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