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隋書·韋世康傳》的原文及翻譯
上學期間,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隋書·韋世康傳》的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韋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為關右著姓。父夐,隱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號為逍遙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歲,州辟主簿。在魏,弱冠為直寢,封漢安縣公,尚(與皇帝家女兒匹配)魏文帝女襄樂公主,授儀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歷沔、硤二州刺史。從武帝平齊,授司州總管長史。于時東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綏撫之,士民咸悅。歲余,入為民部中大夫,進位上開府,轉司會中大夫。
尉迥之作亂也,高祖憂之,謂世康曰:“汾、絳舊是周、齊分界,因此亂階,恐生搖動。今以委公,善為吾守。”因授絳州刺史,以雅望鎮之,闔境清肅。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喪干懷。在州嘗慨然有止足之志,與子弟書曰:“亟登袞命,頻蒞方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今耄雖未及,壯年已謝。眼暗更劇,不見細書,足疾彌增,非可趨走。況娘春秋已高,溫清宜奉,晨昏有闕,罪在我躬。意欲上聞,乞遵養禮,未訪汝等,故遣此及。興言遠慕,感咽難勝。”諸弟報以事恐難遂,于是乃止。
在任數年,有惠政,奏課連最,擢為禮部尚書。世康寡嗜欲,不慕貴勢,未嘗以位望矜物。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過咎,以求名譽。尋進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戶。其年轉吏部尚書,余官如故。四年,丁母憂去職。未期,起令視事。世康固請,乞終私制,上不許。世康之在吏部,選用平允,請托不行。開皇七年,將事江南,議重方鎮,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幾,授安州總管,尋遷為信州總管。十三年,入朝,復拜吏部尚書。前后十余年間,多所進拔,朝廷稱為廉平。嘗因休暇,謂子弟曰:“吾聞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將耳順,志在懸車,汝輩以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滿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蹤二疏①,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陳讓曰:“臣無尺寸之功,位亞臺鉉。今犬馬齒濆,不益明時,恐先朝露,無以塞責。愿乞骸骨,退避賢能。”上曰:“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請,深乖本望,縱令筋骨衰謝,猶屈公臥治一隅。”于是出拜荊州總管。時天下唯置四大總管,并、揚、益三州,并親王臨統,唯荊州委于世康,時論以為美。世康為政簡靜,百姓愛悅,合境無訟。十七年,卒于州,時年六十七。上聞而痛惜之,贈賻甚厚。贈大將軍,謚曰文。
世康性孝友,初以諸弟位并隆貴,獨季弟世約宦途不達,共推父時田宅盡以與之,世多其義。
(《隋書》卷四七)
注①直寢:在皇宮值班。②二疏:指漢朝兩位主動辭官的叔侄疏廣與疏受。③臺鉉:宰輔重臣。
譯文:
韋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為關右(長安以西)大姓。父親韋夐,隱居不出仕,魏朝、周朝二代共有十次征召,都未應命,稱為逍遙公。世康自幼沉穩慧敏,有器識度量。年僅十歲,州府征用為主簿。在魏朝,二十歲任直寢,封爵為漢安縣公,娶魏文帝女兒襄樂公主為妻,封授為儀同三司。后來任職北周,由典祠下大夫起,歷任沔州、硤州刺史。曾隨周武帝平滅北齊,授任司州總管長史。當時東夏剛剛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撫他們,士人百姓都很高興。一年多后,朝廷召入為民部中大夫,升官位為上開府,后改任司會中大夫。
尉迥興兵作亂的時候,高祖為之憂心,對世康說:“汾州、絳州原來是北周、北齊的分界之地,趁此叛亂之機,恐怕生出變故。現將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鎮守。”于是授任絳州刺史,憑著素來的德望鎮守于此,全境安寧整肅。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鳳,不因得失自亂心志。在州任上,曾經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給兒女兄弟的書信說:“幾次登臨三公之位,頻頻蒞臨方鎮之任,立志去除酒色財三者迷惑,內心畏懼天、神、你、我四者良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財利不沾。現在雖未到七老八十,而壯年已經過去。近來眼睛昏朦更加厲害,不能看清小字,腳病更加嚴重,不能疾步快走。況且母親年事已高,冬夏冷熱應該伺候,晨昏問候卻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聞圣上,請求遵循孝養之禮,因未征詢你等,所以發此信來。動筆牽起遠方情思,傷感哽咽難以自持。”兄弟們回復說恐怕難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
在任上幾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對官吏的考績連居最優,被提升為禮部尚書。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羨慕權貴權勢,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視別人。聽到別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樣高興,也不張揚別人的過失來求得名譽。不久升爵為上庸郡公,加封食邑至二千五百戶。當年又改任為吏部尚書,其他職位照就。開皇四年,因為母親守喪離職。不滿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到官。世康堅決請求,希望到喪制滿,皇上沒有許可。世康在吏部任職,選拔任用公平,杜絕人情請托。開皇七年,朝廷將興兵江南,議論重視方鎮,任命世康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職。不久,授任安州總管,不久改任為信州總管。開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次拜任為吏部尚書。先后十多年時間,薦舉提拔官員甚多,朝廷評價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經借休假之閑,對子弟們說:“我聽說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現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辭官,你們認為如何?”他的兒子韋福嗣回答說:“大人修身養德,官位顯赫名望遠揚,盈滿傾溢的教訓,前代圣賢極為看重。要效法漢朝疏廣疏受,兒輩謹遵鈞命。”后來趁侍奉皇上宴會的機會,世康兩次下拜陳述退讓之意說:“下臣沒有尺寸功勞,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現在犬馬已年老,無益于圣明之時,恐怕死期不遠,無法完成職責。希望恩賜辭官,退避以讓賢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賢若渴,希望與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現在的請求,大大違背我素來的愿望,縱使確實筋力衰減,還要委屈你躺著治理一方。”于是調外拜任荊州總管。當時全國只設有四大總管,并州、揚州、益州三州,都有親王親臨治理,只有荊州委任世康,當時輿論視為榮耀。世康施政簡素清靜,百姓愛戴喜歡,全境沒有爭訟官司。開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歲。皇上聽說后痛惜不已,助葬贈禮非常豐厚。贈封為大將軍,贈謚號為“文”。
世康生性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當初因為兄弟們都官位顯貴,惟獨幼弟世約仕途不通達,于是都把父親傳留的田地宅院全部給了他,世人都稱揚他們重情義。
編者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后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后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于《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征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后,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隋書·韋世康傳》的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隋書·盧賁傳》原文及翻譯02-28
《隋書李徹傳》原文及翻譯03-05
《隋書長孫晟傳》的原文及翻譯11-17
《隋書·萬寶常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1-28
《隋書·令狐熙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3-05
《新唐書·韋嗣立傳》原文及翻譯02-28
《隋書·李士謙傳》文言文翻譯07-17
徐霞客傳原文及翻譯05-29
周敦頤傳原文及翻譯08-30
華佗傳原文翻譯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