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1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于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會祿山之亂,征于翰討祿山,拜適左拾遺兼監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陽。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寧有是,戰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深納之,后祿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平江淮之亂。兵罷,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遷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度,吏制繁冗,百姓勞敝,適論之曰:“蜀地位在邈遠,垂于險絕,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勢。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納。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于璋,斬之。代宗即位,感其洞明,以黃門侍郎嚴武代之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適止輕車詣任,食邑皆封還。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節選自《舊唐書·高適傳》)
5.對文中劃橫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薄于文雅 薄:迫近,靠近
B.監軍李大宜不恤軍卒 恤:體恤
C.西幸蜀中,避其蠆毒 幸:帝王到某地
D.適止輕車詣任 詣:前往
6.下列句子中,與“其性傲于權貴”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圣人不凝滯于物
B.當其欣于所遇
C.籍獨不愧于心乎?
D. 春水碧于天
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高適小時候家境貧寒,在梁、宋一帶客居,靠乞討來滿足自己的生活,后被刺史張九皋推薦參加科考,但當時宰相李林甫不重視文才,高適憤然離開。
B.安祿山反叛時,高適被哥舒翰征辟做左拾遺兼監察御史,于是他輔佐哥舒翰守衛南陽,在哥舒翰兵敗后謁見玄宗陳述兵敗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見。
C.皇帝讓各個皇子分被鎮守地方,高適曾極力勸阻,但未被采納,后來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肅宗召其商量,采納了他的意見并讓他領兵平定叛亂。
D.高適做蜀州刺史時,對玄宗時代就設置多個節度史的現象表示反對,認為這既讓蜀地的官吏大增,使蜀地百姓勞累,又給中央政權帶來危害。
8.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 (3分)
(2)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
(3)感其洞明,以黃門侍郎嚴武代之還,用為刑部侍郎。(3分)
參考答案:
5.(3分)A(薄:輕視。)
6.(3分)B(B,對,同例句;A,被;C,在;D,比。)
7.(3分)D(原句找不到“又給中央政權帶來危害”的內容。)
8.(1)等到二十歲時(高適)才關注詩歌,憑借氣質自我欣賞。(3分,及冠、以、自高各1分)
(2)宰相李輔國憎恨高適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于是(高適)被貶官為太子少詹事。(4分,惡、短、介賓短語、左授各1分)
(3)(代宗)感念他洞察事物十分準確,用黃門侍郎嚴武代替他讓他回京,任用他擔任刑部侍郎的官職(3分,感、洞明、句意各1分)
《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2
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10—14題。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于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會祿山之亂,征于翰討祿山,拜適左拾遺兼監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陽。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寧有是,戰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深納之,后祿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
鎦蕁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平江淮之亂。兵罷,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度,吏制繁冗,百姓勞敝,適論之曰:“蜀地位在邈遠,垂于險絕,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勢。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納。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于璋,斬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黃門侍郎嚴武代之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適止輕車詣任,食邑皆封還。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舊唐書·高適傳)
10.對文中劃橫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薄:輕視
B.監軍李大宜不恤軍務恤:顧及
C.西幸蜀中,避其蠆毒幸:帝王到某地
D.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短:缺點
答案:D(短:動詞,說某人的短處。)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橫線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氣質自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B.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文王拘而演周易
D.盛稱之于上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答案】C(A項前一個“以”是介詞“憑借”的意思,后一個“以”是連詞,表承接;B前一個“因”是連詞,意為“于是”,后一個是介詞,意為“借助”;C項兩個“而”都是承接連詞;D項前一個是“在”,后一個是“比”。)
12.下列語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高適“窺察洞明”的一組是
①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②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
③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④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⑤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⑥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勢
A.①②⑥B.②⑤⑥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B(①表明高適恃才放曠;③表明高適傲視權貴;④表明高適很有才華。)
1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小時候家境貧寒,靠乞討為生,二十歲才關注詩歌創作。所寫詩歌以氣質自我欣賞,為時人傳誦,后被人推薦,但當時專權者李林輔不重視文才,高適憤然離開。
B.安祿山反叛時,高適征討哥舒翰,哥舒翰讓他做左拾遺兼監察御史,于是他又輔佐哥舒翰,在哥舒翰兵敗后謁見玄宗陳述兵敗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見。
C.皇帝讓各個皇子分被鎮守地方,高適曾極力勸阻,但未被采納,后來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肅宗召其商量,采納了他的意見并讓他領兵平定叛亂。
D.高適做蜀州刺史時,對玄宗時代就設置多個節度史的現象表示反對,認為這既讓蜀地百姓勞累,又給中央政權制造了隱患。
答案:B(原文“征翰討賊”中的征不是征伐的意思,而是被哥舒翰征召,否則,與后面幫助哥舒翰鎮守南陽就矛盾了。)
14.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3分)
【答案】小時候家里貧困,客居梁、宋,用乞討來滿足自己生活。(得分點:客于:介詞結構后置。求丐:乞討。自給:滿足自己的生活。)
(2)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寧有是,戰而能必拔哉?(4分)
【答案】況且南陽的各路首領都各持權力,難道像這樣打仗能取得勝利嗎?(得分點:且:況且。節:權力。寧:難道。拔:戰勝。)
(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
【答案】房子一共遭遇四次大火,能夠不被燒毀,大概有神明庇護。(得分點:凡:一共。得不焚:被動句。殆:大概。)
參考譯文:
高適,是渤海郡蓚縣人。小時候家里貧困,客居梁、宋,以乞討為生。他性格對權貴十分傲氣,觀察事物有先見之明。等到二十歲時才關注詩歌,憑借氣質自我欣賞,每吟誦一篇,喜歡被愛好詩歌的人傳誦。宋州刺史張九皋對他的.才能十分驚奇,推薦他到有道科。當時右丞相李林輔獨攬大權,對文辭十分輕視,只用對待舉子的禮節對待他,高適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節度史哥舒翰見了他覺得他很與眾不同,于是上表推薦他做左驍衛兵曹,充當自己府上的掌書記,跟著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極力稱贊他,不久高適又離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祿山叛亂,高適被哥舒翰征召去討伐祿山,拜高適做左拾遺兼監察御史,仍舊輔佐哥舒翰守南陽。等到哥舒翰兵敗,高適從駱谷向西奔馳,謁見玄宗,于是陳述哥舒翰兵敗的原因說:“監軍李大宜不關心軍卒,軍卒吃糧倉眾的米飯尚且還不夠,想讓他們奮勇征戰,怎么可能?況且南陽的各路首領都各持權力,難道像這樣打仗能取得勝利嗎?陛下趁此機會向西遷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恥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見。后來安祿山的兵災果然沒有觸及到蜀中。玄宗嘉獎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鎦蕁二年,永王璘在江東起兵,想要占據揚州。當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適強烈勸諫,認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亂,肅宗聽到他的意見很有道理,于是召見他謀劃這件事。高適趁機陳述江東利害,稱永王必敗。肅宗認為他的回答很與眾不同,讓高適兼任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平定江淮叛亂。平叛后,宰相李輔國憎恨高適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于是被貶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動亂,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劍南自從玄宗還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節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適論及這種情況時說:“蜀地位置偏遠,靠近險要之地,從國家角度說,不可以用它來遏制敵人的勢力,為什么要用很險要的彈丸小地,使整個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擾呢?”最終他的奏疏未被采納。后來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東川節度使李奐,高適率領本州兵馬跟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打于璋,并斬殺他。玄宗感懷他洞察事物十分準確,用黃門侍郎嚴武代替他,讓高適回京做刑部侍郎,后轉做散騎常侍,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封給食邑七百戶。高適只乘坐一輛馬車到任,食邑都封存歸還。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號曰忠。
《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3
高適,字達夫,滄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間,宋州刺史張九皋奇之,舉有道科中第。調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表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
祿山亂,召翰討賊,即拜適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佐翰守潼關。翰敗,帝問群臣策安出,適請竭禁中之寶藏募死士抗賊,未為晚。不省。天子西幸,適走間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義有素,而病奪其明,乃至荒踣。監軍諸將不恤軍務,以倡優蒲簺相娛樂,渾、隴武士飯糲米日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又魚炅、何履光、趙國珍屯南陽,而一二中人監軍更用事,是能取勝哉?臣數為楊國忠言之,不肯聽。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恥。”帝頷之。
俄遷侍御史,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帝以諸王分鎮,適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肅宗雅聞之,召與計事,因判言王且敗,不足憂。帝奇之,除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詔與江東韋陟、淮西來瑱率師會安陸。方濟師而王敗。李輔國惡其才,數短毀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將段子璋反,適從崔光遠討斬之。而光遠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罷光遠,以適代為西川節度使。廣德元年,吐蕃取隴右,適率兵出南鄙,欲牽制其力,既無功,遂亡松、維二州及云山城。召還,為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永泰元年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適尚節義,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而言浮其術,不為搢紳所推。然政寬簡,所蒞,人便之。年五十始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其詒書賀蘭進明,使救梁、宋以親諸軍,與許叔冀書,令釋憾;未度淮,移檄將校,絕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為義而知變。
9.對文中劃橫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州刺史張九皋奇之奇:以……為奇
B.天子西幸 幸:帝王到某地
C.監軍諸將不恤軍務恤:憂慮
D.肅宗雅聞之雅:向來
答案:9.C(體恤)
10.下列語句能夠表現高適傲視權貴敢于直言的一組是()
①適從崔光遠討斬之②渾、隴武士飯糲米日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
③帝以諸王分鎮,適盛言不可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恥
⑤因判言王且敗,不足憂 ⑥適尚節義,語王霸袞袞不厭
A. ②③⑤B. ①②⑤ C.②④⑥D.③④⑥
答案:10.A(①講的是高適跟隨崔光遠討伐誅殺段子璋的事。⑥講的是高適喜歡談論霸王大業,與敢于直言無關。)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年輕時候不得志,又不治產業。他在詩歌創作上起步較晚,但得到人們的青睞,每寫完一篇,當時的人就將其傳播開來。
B.安祿山反叛時,高適輔佐哥舒翰鎮守潼關。玄宗逃難時,高適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敗的原因,并獻上了如何對付叛賊的計策,玄宗贊同他的看法并采納了他的計策。
C.玄宗想讓諸位皇子分別鎮守不同地方,高適極力勸說不可以。后來永王李璘起兵謀反,肅宗召高適商量對策,并讓他領兵平定叛亂。
D.高適生于多難的時代,他認為自己能建立功業。永王謀反,他曾移檄將校,讓他們與永王斷絕聯系,以澄清自己。所以當時有些人認為他明白道義,了解時局。
答案:11.B(在玄宗逃難的`過程中,高適向其陳述兵敗原因,并沒有獻計如何對付叛賊)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翰敗,帝問群臣策安出,適請竭禁中之寶藏募死士抗賊,未為晚。(3分)
譯文:(1)哥舒翰兵敗,玄宗問群臣有什么好辦法,高適請求用盡宮中收藏的珍寶作為經費招募勇士來抗擊賊寇,為時還不晚。(得分點:“策”1分,“禁中 ”1分,大意1分 )
(2)李輔國惡其才,數短毀之,下除太子少詹事。(3分)
譯文:李輔國嫉妒高適的才華,在皇上面前多次詆毀高適,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適太子少詹事。(得分點:“惡”,“毀”,“除”各1分)
(3)年五十始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3分)
譯文:他五十歲才開始寫詩,一開始就寫得很好,他也很滿意自己的詩有氣質。(得分點:“工”1分,自高1分,大意1分)
【文言參考譯文】
高適,字達夫,滄州渤海人。他年輕時候潦倒失意,不置辦家產。后來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帶。宋州刺史張九皋認為他是個奇才,推舉他參加有道科考試,他考中了。調任封丘尉,他不滿意,便離開了。后客居河西,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上表舉薦他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
安祿山叛亂,玄宗征召哥舒翰討伐叛賊,任命高適為左拾遺,后轉任監察御史,輔佐哥舒翰守潼關。哥舒翰兵敗,玄宗問群臣有什么好辦法,高適請求用盡宮中收藏的珍寶招募勇士抗擊賊寇,為時還不晚。皇帝未加考慮。(安祿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難,高適從小路追趕,在河池追上他,于是進言:“哥舒翰平素忠義,因為生病使他不能明斷,才導致失敗。督率軍隊的各位將領不關心軍務大事,(每天)以歌舞賭博相娛樂,渾州、隴州兩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飯食,而且不能吃飽,要求這樣的'軍隊去拚死作戰,失敗當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魚炅、何履光、趙國珍屯軍南陽,而一兩個太監在監督軍隊時又大權獨攬,這樣怎能取勝?我多次向楊國忠說到這些事,他不肯聽。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難,不值得深以為恥。”玄宗非常贊同他的說法。
高適不久遷任侍御史,后來又提拔為諫議大夫,他率性敢言,權貴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諸位王子分別鎮守各地,高適極力反對。不久永王叛亂,肅宗早就聽說高適有才能,于是召見他一起商議大事,高適就斷言永王將要失敗,不值得憂慮。肅宗覺得他是一個奇才,任命他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命令他和江東的韋陟、淮西的來瑱率領軍隊在安陸會師。軍隊正在渡黃河時,永王就已經失敗了。李輔國嫉妒高適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詆毀高適,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適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將段子璋反叛,高適跟隨崔光遠去征討并斬殺了段子璋。然而崔光遠沒有約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搶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氣,把崔光遠撤了,用高適取代他做西川節度使。廣德元年,吐蕃奪取了隴右,高適率兵到南鄙,想牽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沒有立功,還把松州、維州和云山城丟掉了。皇帝召他回來,讓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封他為渤海縣侯。高適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謚號“忠”。
高適崇尚氣節道義,喜歡滔滔不絕地談論王霸大業。他生逢亂世,一生以建功立業作為理想追求,但實際能力不足以實現理想,因此,不被官員們所推重。但是他為政寬容簡明,每到一地任職,大家都覺得很方便。他五十才開始寫詩,一開始就寫得好,他也很滿意自己的詩有氣質。他每寫完一篇,當時的人就將其作品傳播開來。他寫信給賀蘭進明,建議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親近各軍;寫信給許叔冀,告知要消除對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給各將校的公文中,告訴他們同永王斷絕關系,以表明自己清白無辜。當時上層社會都認為他是合乎道義并且是了解時局變化的。
【《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高適傳》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07-19
舊唐書·高適傳原文及譯文賞析12-27
《舊唐書·韓愈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9-23
《舊唐書》閱讀答案和原文翻譯04-08
節選《舊唐書杜甫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8-31
《舊唐書·崔群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7-05
《舊唐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7-05
《舊唐書·宋慶禮傳》原文翻譯與習題答案09-24
《舊唐書·張孝忠傳》原文閱讀及翻譯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