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列傳第十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劉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父廣,斥丘令。少貧苦,賣牛衣①以自給。然好學(xué),手約繩,口誦書,博通古今。清身潔己,行無瑕玷。郡察孝廉,州舉秀才,皆不行。以計吏入洛,調(diào)為河南尹丞,迂尚書郎、廷尉正。后歷吏部郎,參文帝相國軍事,封循陽子。
鐘會、鄧艾之伐蜀也,有客問 曰:“二將其平蜀乎?” 曰:“破蜀必矣,而皆不還。”客問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突之先見,皆此類也。
以世多進趣,廉遜道闕,乃著《崇讓論》以矯之。泰始初,進爵為伯,累遷少府。
初, 妻盧氏生子躋而卒,華氏將以女妻之。弟智諫日:“華家類貪,必破門戶。”辭之不得,竟婚華氏而生子夏。 競坐夏受賂,免官。頃之為大司農(nóng),又以夏罪免。
每還州里,鄉(xiāng)人載酒肉以候之。 難逆其意,輒共啖而返其余。或謂曰:“君行高一世,而諸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過而自改邪!” 日:“吾之所行,是所聞見,不相祖習(xí),豈復(fù)教誨之所得乎!”世以 言為當(dāng)。
后起為國子祭酒、散騎常侍。九年,遷太保,轉(zhuǎn)太傅。少貧窶,杖策徒行,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營給。及位望通顯,每崇儉素,不尚華麗。雖處榮寵,居無第宅,所得俸祿,贍恤親故。雖禮教陵遲,而行己以正。喪妻為廬杖②之制,輕薄者笑之,不以介意。自少及老,篤學(xué)不倦。尤精《三傳》,辨正《公羊》,以為衛(wèi)輒不應(yīng)辭以王父命,祭仲失為臣之節(jié),舉此二端以明臣子之體,遂行于世。又撰《春秋條例》二十卷。及薨,時年九十一,謚日元。
(節(jié)選自《晉書·列傳第十一》)
[注]①牛衣:供牛御寒的披蓋物,以亂麻編織而成。②廬杖:廬,建造房舍,古人在父母墳前筑廬居住,為父母守喪。杖,苴杖,古人為父母守喪時所用的竹杖。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手約繩,口誦書
約:纏繞。
B.競?cè)缙溲?/p>
競:竟然。
C.難逆其意
逆:違背。
D.不累主人
累:煩勞,打擾。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定品行高潔的一組是
(3分)
①郡察孝廉,州舉秀才,皆不行
②破蜀必矣,而皆不還
③乃著《崇讓論》以矯之
④輒共啖而返其余
⑤雖禮教陵遲,而行己以正
⑥舉此二端以明臣子之體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劉寰年少時,家庭生活非常貧困。但是他勤奮好學(xué),學(xué)識貫通古今。潔身自好,品德高尚。郡中和州中的察舉和推薦,他都沒有去。
B.鐘會和鄧艾討伐蜀國,劉蹇斷言蜀國必破,但兩人都回不來了。事情的結(jié)局果然如他所料,世人都嘆服他有先見之明。
C.劉塞家鄉(xiāng)的.人都敬佩他,所以每當(dāng)劉回家時,大家都準(zhǔn)備酒肉等候他。對于教育孩子,劉 有自己見解,大家都認(rèn)為有道理。
D.因為小時候受了不少苦,所以即使身居高位,劉也十分注重儉省節(jié)約,不追求華美。妻子死后,按照為父母守喪的禮制為妻子守喪。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以世多進趣,廉遜道闕,乃著《崇讓論》以矯之。
(2)吾之所行,是所聞見,不相祖習(xí),豈復(fù)教誨之所得乎!
參考答案
4、B 竟 最終
5、A②說有先見之明 ⑥表明做臣子的禮節(jié)
6、B 有先見之明 本文無據(jù),原文只是說 客問其幫
7.(1)以世多進趣,廉遜道闕,乃著《崇讓論》以矯之。
因為世人過度進取竟?fàn)帲疂嵵t遜的品德缺損, 于是(劉寔)寫了《崇讓論》來矯正世風(fēng)。
第一個“以”是“因為”,1分;第二個“以”是“來”,1分。“闕”通“缺”,1分;“矯”,校正,1分。句義通順1分。
(2)吾之所行,是所聞見,不相祖習(xí),豈復(fù)教誨之所得乎!
我所做的,是我所聽到看到的,而不是效法學(xué)習(xí)的,難道是反復(fù)教海就能得到的嗎!
“之”I分;句中“祖”是“效法”,1分;:注意“所”字結(jié)構(gòu),1分;“豈……乎”表反問語氣,1分;句義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劉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父親劉廣,是斥丘縣令。劉寔少年貧苦,賣牛衣為生。然而勤奮好學(xué),編牛衣時,手里拿著草繩,邊編邊誦書,故能博通古今。為人清身潔己,行為無瑕疵可指。郡里舉為孝廉,州里舉為秀才,都未任實職。后以上計吏身份入洛陽,調(diào)為河南尹丞,又遷為尚書郎、廷尉正,又任吏部郎,為晉文帝司馬昭相國軍事參謀,封為循陽子。
鐘會、鄧艾伐蜀時,有個門客問劉寔:“二將能平蜀嗎?”劉寔回答說:“破蜀是必然的了,只是兩人都不得生還。”客問什么原因,劉寔笑而不答,后來果然如劉寔所說。劉寔有先見之明,這只是一個例子。
因世人多趨走鉆謀,清廉謙遜之風(fēng)衰,劉寔著《崇讓論》以矯正世風(fēng)。泰始初年,晉為伯爵,多次升遷至少府。
當(dāng)初,劉寔妻盧氏生了兒子劉躋就死了,華氏準(zhǔn)備把女兒嫁給劉寔。劉寔之弟劉智對劉寔說:“華家的人都貪婪,必會使你家破敗。”劉寔辭不掉這門親事,終于和華氏結(jié)婚,生子名劉夏,劉寔終因劉夏受賄賂牽連而被免官。不久又任大司馬,又因劉夏犯罪而被免官。
劉寔每次回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人總是帶著酒肉去看望他。劉寔難于謝絕盛意,就和鄉(xiāng)人一起吃喝,把剩下的酒肉讓鄉(xiāng)人還帶回去。有人對劉寔說:“君廉潔之行高于當(dāng)世,而您的兒子不遵父道,何不經(jīng)常切磋教誨,使他們知過自改呢!”劉寔說:“我的所做所為,他們都耳聞目睹,而不能模仿學(xué)習(xí),教誨怎能使他們改變呢!”世人以為劉寔這話是對的。
后來又起用為國子祭酒、散騎常侍。元康九年,遷為太保,又轉(zhuǎn)為太傅。
劉寔少年貧困,出門往往持杖步行,休息住宿時不麻煩主人,燒水做飯都是自己動手。官位顯赫時,仍崇尚儉樸,不愛奢華。雖處于榮盛受寵的地位,居住沒有宅第,所得俸祿,都接濟親故。當(dāng)時雖禮教衰微,而自己仍按禮行事,舉止規(guī)范,喪妻時行廬墓持杖的喪制,輕薄之人都譏笑他,他也不介意。自少至老,勤學(xué)不倦,雖在官職,卷不離手。尤其精通《春秋三傳》,曾辨析《公羊傳》中衛(wèi)輒不應(yīng)辭王父命,祭仲失掉為臣之節(jié),舉此二事說明臣子之規(guī)范,所著流行于世。
過了一年多去世,終年九十一歲,謚號為元。
【《晉書列傳第十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晉書·列傳十二》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2
《晉書列傳第十九》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09
《晉書列傳十四鄭袤 》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0
《晉書列傳第六十》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2
晉書·列傳四十七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28
《隋書·列傳第十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5
《晉書·陶侃列傳》原文閱讀及翻譯06-24
《晉書》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3
《晉書·列傳十二》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