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臣竊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之所鐘也,人心之所會也,衣冠禮樂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雖挈中國衣冠禮樂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猶有所系,豈以是為可久安而無事也!天地之正氣,郁遏而久不得騁,必將有所發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國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無也;二圣北狩之痛,漢、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與敵俱生,卒能以奔敗之余,而勝百戰之敵。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三十年之余,雖西北流寓,皆抱孫長息于東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復關念,自非海陵②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為何事也。況望其憤故國之恥,而相率以發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師為金人侵軼之備,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以荊、襄之任,寬其文法,聽其廢置,撫摩振厲于三數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矣。
石晉失盧龍一道,以成開運之禍,蓋丙午、丁未歲也。明年,藝祖皇帝始從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敗于澶淵,而丁未、戊申之間,真宗皇帝東封西祀,以告太平,蓋本朝極盛之時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是一變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為靖康之禍。天獨啟陛下于是年,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間爾。天道六十年一變,陛下豈可不有以應其變乎?此誠今日大有為之機,不可茍安以玩歲月也。今乃驅委庸人,籠絡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勝憤悱,是以忘其賤而獻其愚。
(選自《欽定四庫全書·龍川集卷一》,有刪節)
[注]①偏方:這里指南宋管轄的江南地區。②海陵:指金廢帝完顏亮,亦稱海陵王。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臣竊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
惟:想,認為
B.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
沈:通“沉”,沉著
C.聽其廢置
聽:使……聽從
D.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仇之志
啟:開導
7.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虛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騁(因而)
B.卒能以奔敗之余(憑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敗于澶淵(從)
D.今乃驅委庸人(卻、竟然)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是一變矣。(3分)
(3)此誠今日大有為之機,不可茍安以玩歲月也。(3分)
9.請簡要概括最后兩段中陳亮給宋孝宗的治國建議。(4分)
參考答案
6.C (應為“聽任”)
7.C (應為“在”)
8.(1)等到秦檜提出與金人議和的歪理邪說來阻撓抗金,忠義之臣剛直之士紛紛遭貶(被排斥)而死在南方,從此天下的抗金士氣就懈怠了!(一個分句1分,“沮”可譯為阻撓、阻止,“斥”譯出被動意思,“惰”可譯為懈怠、渙散、一落千丈等。)
(2)又過了六十年,神宗皇帝實際是在丁未年真正即位施政,國家的形勢從這時完全發生了變化。(“以”、“于是”及“一”各1分)
(3)這確實是如今大有作為的時機,不能茍且偷安而虛度了時光啊。(“誠”、判斷句及“茍安以玩歲月”各1分)
9.布置軍備,任用賢人,遠離小人,抓住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一點1分)
【參考譯文】
我私下認為,中原地區是天地集正氣孕育而成的,是天命鐘愛、人心所向的地方,是典章制度禮樂文化匯集的地方,歷朝帝王借以代代相傳。雖然把中原地區豐富的典章制度和禮樂文化簡單地移植到偏遠的蠻荒之地,從表面上看天命與人心似乎有所依托了,難道這樣一來,就真的可以長期相安無事了嗎?天地的正氣,因為遭到遏制(金人入侵)而長久得不到施展,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機會將要發揮其威力;而天命和人心,本來就不能長久地委系在偏遠的蠻荒之地。
我們宋朝二百多年來安寧和平的統治基礎,這是從夏商周三代以來不曾有過的;前此兩位君王被擄北上,慘痛的經歷,也是漢、唐以來不曾有過的。我朝剛從中原遷都江南之時,不論君臣還是朝野,都痛心疾首,同仇敵愾,發誓不得讓金人和我們同在,所以最終憑借逃奔潰敗的殘兵敗將戰勝了身經百戰的勁敵。等到秦檜提出與金人議和的歪理邪說來阻撓抗金,忠義之臣剛直之士紛紛遭貶而死在南方,從此天下的抗金士氣就一落千丈!三十多年之后,哪怕是當年從西北流亡來此立志復國的有識之士,如今也都只好懷抱孫輩,無所事事地在貌似太平的東南長期定居(做個自了漢),心中絲毫不再關心和掛念為君父報仇雪恨的大業。(其間)除了完顏亮敗死在淮南,天下人都不知道戰爭是怎么回事了。更不要指望還有誰能念念不忘故國之恥而心生憤慨,從而相約抵抗向敵人射出一箭。
陛下(如果)在江淮一帶布置精銳部隊,用來防備金人的侵略擾攘,同時精心選擇一個沉著勇猛、足智多謀、胸襟開闊且沒有私心的人,把守備荊州、襄州的重任委托給他,并讓他實行寬松政策,聽任他任免屬地官員,三幾年之內,安撫百姓,秣馬厲兵,報仇復國的大勢就形成了。
石晉丟掉盧龍道,釀成了我朝開國以來的禍殃,說來大概是發生在丙午、丁未年之間的事情。石晉兵敗的'第二年,趙匡胤開始跟隨郭太祖征戰討伐,最終平定了天下。之后,契丹人在甲辰年在澶淵被宋軍擊敗,(我朝的威脅幾乎全部解除),真宗皇帝于是在丁未、戊申年間東封泰山西祭先祖,以此昭告天下太平,這是本朝最強盛的時候。又過了六十年,神宗皇帝實際是在丁未年真正即位施政,國家的形勢從這時完全發生了變化。又過了六十年,也就是大約又丙午、丁未年間,于是釀成了靖康之禍。也就在丁未年,陛下稟天命而生,上天又開導激勵陛下您立下向北方金人復仇的志向。如今距離下一次的丙午、丁未年,只有十年不到的時間了。(古人說)上天運作的規律,六十年會有一次大的變化,陛下難道能不去順應這種變化嗎?這確實是如今大有作為的時機,不能茍且偷安而虛度了時光啊。現在陛下卻委任平庸之人,籠絡耍小聰明的讀書人,從而延誤了大有作為的好時光。臣下真是難忍內心的憤慨,所以忘記了自己卑微的身份斗膽獻出愚見。
【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閱讀及答案11-29
《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4
陳亮《陳性之》原文及翻譯07-25
《陳書》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08-09
《陳遘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0
陳性之陳亮閱讀答案04-01
小重山陳亮閱讀答案翻譯賞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