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后漢書何敞傳》原文及翻譯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后漢書何敞傳》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后漢書何敞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何敞字文高,扶風平陵人也。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時務,每請召,常稱疾不應。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禮。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時京師及四方累有奇異鳥獸草木,言事者以為祥瑞。敞通經傳,意甚惡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應依德而至,災異緣政而生。今異鳥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際,不可不察。”由、安懼然不敢答。居無何而肅宗崩。
時竇氏專政,外戚奢侈,賞賜過制。敞奏記由曰:“賞賚無度,至于空竭帑
藏,損耗國資。尋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賜賚,宜有品制,忠臣受賞,亦應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還所得賜:因陳得失。奏王侯就國,節省浮費,振恤窮孤,則恩澤下暢,黎庶悅豫。上天聰明,必有立應。”由不能用。
竇憲為車騎將軍,憲弟篤、景并起邸第,興造勞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諫曰:“臣雖斗筲之人,誠竊懷怪,以為篤、景親近貴臣,當為百僚表儀。今百姓愁苦,縣官無用,而遽起大第,崇飾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罷工匠,恤人之困。”書奏不省。
后拜為尚書,復上封事曰:“昔鄭武姜之幸叔段,愛而不教,終至兇戾。由是觀之,愛子若此,猶饑而食之以毒,適所以害之也。憲秉三軍之重,篤、景總宮衛之權,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誅戮無罪。今者論議兇兇,成謂叔段復生于漢。雖知言必夷滅,而冒死自盡者,誠不忍目見其禍而懷默茍全。”
敞數切諫,言諸竇罪過,憲等深怨之。時濟南王康尊貴驕甚,憲乃白出敞為濟南太傅。歲余遷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當時名譽,故在職以寬和為政。及舉冤獄,以《春秋》義斷之。是以郡中無怨聲,百姓化其恩禮。其出居者,皆歸養其父母,推財相讓者二百許人。又修理鯛陽舊渠,百姓賴其利,墾田增三萬余頃。吏人共刻石。頌敞功德。
(選自《后漢書·卷四十三》,有刪改)
譯文:
何敞字文高,是扶風平陵人。何敞生性公正,認為自己取舍不合時務,每次召請他,他都說有病而不去。元和中,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宋由用特殊禮儀對待他。司徒袁安也很敬重他。當時京城和四方多處出現奇異的鳥獸草木,議事的人認為是吉祥的征兆。何敞通曉經傳,心里很討厭這種說法。于是向宋、袁二公說:“吉祥的征兆隨美德而到,災異現象因為政事惡劣而產生。現在奇異的鳥在殿屋飛翔,怪異的草在庭院生長,不能不明察。”宋由、袁安害怕,不敢回答。過了不久,肅宗就駕崩了。
當時竇氏專權,外戚奢侈,賞賜超過規定。何敞上書給宋由說:“賞賜沒有限度,致使國庫空竭,國資損耗。推究公家的花費,都是百姓的血汗錢。明君賞賜,應該有品級規范,忠臣受賞,也應有限度。現在明公地位高責任重,應該先使自己身正來給群下做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賞賜物品,趁機陳述其中的得失。上奏折請求皇上讓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國,節省多余的開支,救濟困窘孤苦之人,恩澤施與百姓,百姓就會高興,上天聽見看到,一定會很快感應。”宋由沒有采納。
竇憲任車騎將軍,他的弟弟竇篤、竇景一起大造府第,征調勞役,百姓愁苦。何敞上書勸諫說:“我雖然是才識短淺的人,實在私下感到奇怪,認為竇篤、竇景是親近貴臣,應當做百官的表率。現在百姓愁苦,朝廷沒有救助措施,反而突然大造府第,崇尚玩物,喜好奢侈,不是用來體現美好品德的行為啊。應當遣歸工匠,體恤人們的困苦。”書遞上了卻沒有人看。
后來擔任尚書,又上書勸諫說:“過去鄭武姜寵愛共叔段,寵愛卻不教育,最終使共叔段成為兇狠暴戾之人。由此看來,像這樣愛兒子,好比在他饑餓時拿有毒的食物給他吃,恰恰是用這種方法來害他啊。竇憲掌握三軍的重任,竇篤、竇景總管宮中護衛的大權,而殘虐使用百姓,過分奢侈,誅殺無罪的人。現在人們議論紛紛,都說共叔段又在漢室再生了。雖然知道勸諫一定會有殺身之禍,但是我還要冒死進諫,說完我的意見的原因是實在不忍心親眼看見他們有禍患卻沉默以茍且保全自己。”
何敞多次極力勸諫,訴說竇氏諸人的罪過,竇憲等人深深怨恨他。當時濟南王劉康地位尊貴非常驕橫,竇憲就奏請讓何敞出京擔任濟南王的太傅。一年多后升任汝南太守。何敞痛恨文官俗吏用苛刻之政謀求當時名譽,所以在太守任上以寬和為政。每到勘察冤獄疑案,就用《春秋》之義判斷。因此郡中的人沒有怨言,百姓被他的恩遇禮待感化。那些與父母別居的人,都回去贍養他們的父母,相互推讓財物的有二百多人。又整修治理鲖陽舊渠,百姓靠它獲得好處,開墾的田地增加三萬余頃。官吏百姓一起刻碑,歌頌何敞的功德。
作者簡介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郡順陽縣(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南朝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官員。東晉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
范曄出身順陽范氏,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后,出任冠軍(劉義康)長史,遷秘書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后漢書》,加號寧朔將軍。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徐州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后漢書》,博采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范曄出生于士族家庭(順陽范氏家族),曾祖范汪,東晉安北將軍,撰有《尚書大事》《范東陽方》等,進爵武興縣侯,傳至伯父范弘之;祖父范寧,東晉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經學大家,著有《春秋谷梁傳集解》;父親范泰,東晉中書侍郎,后得劉裕信任,屢被升遷,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范曄雖出身名門,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 據傳范曄為母親入廁時所生,因額頭被磚磕破,遂得小名"磚"。范曄出生后,因伯父無子,就被過繼給范弘之,因而得襲爵位,封武興縣五等侯。
范曄自幼酷愛讀書,幼年即博覽家中藏書,善文,能作隸書,并通曉音律。義熙十年(414年),州郡征召為主簿,被范曄拒絕。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冠軍將軍劉義康長史,后遷為秘書丞,因父喪離職。元嘉七年(430年),范曄服喪期滿,擔任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兼新蔡太守。時北魏鮮卑軍隊圍攻青州,檀道濟奉命出師解圍,范曄隨軍北伐,升任尚書郎中。
著史立說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劉義康母親王太妃去世。下葬當晚,劉義康召集同僚舊友料理喪事,聚會于東府。時范曄的弟弟范廣淵為司徒府祭酒,范曄就和王深、王廣于范廣淵處飲酒,開北窗欣賞挽歌為樂。劉義康大怒,降范曄為宣城太守。
范曄因被貶職,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內整理各家關于后漢的史籍,開始從事后漢史的編纂工作,企圖以此排解痛苦。通過研究史事,范曄打開了眼界,憑著個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一腔熱情,范曄終于寫出了他的歷史名作《后漢書》。《后漢書》為文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書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漢史。
孤高疏狂
元嘉十五年(438年),范曄任滿,調任長沙王劉義欣鎮軍長史,加封寧朔將軍。次年,嫡母(父范泰正室)去世,按禮數范曄應立即赴喪,但范曄以患病為由,過了好久才動身,并攜帶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劉損上表檢舉范曄一系列的違禮行為,宋文帝欣賞范曄的才華,并未將他治罪。
元嘉十七年(440年),服喪期滿,范曄投靠興王劉浚,任后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劉浚任揚州刺史后,不問政事,一應事務全部委托范曄。因此范曄仕途暢達,不久升為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范曄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學識淵博、善于為文外,還精通音樂,長于書法。但范曄為人傲岸不羈,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彈得很好,并能創作新曲。宋文帝很想聽聽,屢次加以暗示,范曄故作不知,始終不肯為皇帝彈奏。一次文帝宴請大臣,對范曄說:"我想唱歌,請你為我彈琴。"范曄只得奉旨彈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曄馬上停止彈奏,不肯多彈一曲。
范曄雖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對同僚卻以誠相待。時沈演之為右衛將軍,與范曄(左衛將軍)對掌禁旅,同參機密。每次朝見皇帝時,范曄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來一起進去,而沈演之入朝向來沒有等范曄的習慣。范曄為人不藏心機,遂作《和香方》,對他們進行譏訕。根據同僚的特點,范曄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鈍"的"棗膏"等等,而范曄則以"沈實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曄更為同僚所不容。
召禍之由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政,威權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解除了劉義康的宰輔職務,貶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劉義康有恩于其父,便聯絡朝臣,密謀反叛,更立劉義康為帝。
范曄掌握禁軍,有盛名,又多年在劉義康的部下為官,所以在網羅黨羽時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對象。孔熙先首先結交范曄的外甥謝綜,謝綜為報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薦給了范曄。 孔熙先認識范曄后,傾全力伺候范曄,并拉攏范曄賭博,故意輸錢。范曄貪心錢財,又欣賞孔熙先的才干,于是二人關系越來越好。 孔熙先見時機成熟,就嘗試慫恿范曄參與謀反,被范曄拒絕。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絕聯姻一事相激,劉義康也為宣城之貶向范曄頻致歉意 ,范曄終于參加進來,決心反叛朝廷。
叛亂始末
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靜南下論道,宣揚江州將出天子(即江州刺史劉義康) ;為增加謀反成功率,孔熙先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孫景玄,到臧質軍中任寧遠參軍 ,并聯絡許耀(法靜的妹夫,時任臺城隊長,在宮中值班),以為內應。 孔熙先又勾結大將軍府史仲承祖 ,仲承祖便將謀反計劃告訴了丹陽尹徐湛之。
徐湛之告訴范曄,臧質非常贊成他們的行動,必定會邀請蕭思話一同舉事,不用擔心兵力不夠,只須坐等良辰到來。 于是他們互相設置官職:徐湛之為撫軍將軍、揚州刺史,范曄為中軍將軍、南徐州刺史,孔熙先為右衛將軍等,凡是他們一貫討厭或不附從劉義康的,又另抄一本,以便將這些人處死。
孔熙先見事情進展順利,命其弟孔休先草擬檄文,并要求范曄起草政變宣言。于是,范曄以劉義康的名義作書給徐湛之,勉勵各部"同心協力,族滅奸黨,爭為創業元勛,再創宋朝"。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征北將軍衡陽王劉義季、右將軍南平王劉鑠外出邊鎮就任,范曄等人便約定在這天舉事,但由于沒有約好,政變未能如期舉行。
身死事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曄是政變的主謀,并呈報參與政變的名單和相關書信證據 ,文帝隨即詔書"馬上逮捕,依法窮詰"。 當夜,文帝遣人秘密收捕謝綜、孔熙先,又詔朝臣會聚東閣,質問范曄為何謀反。范曄在倉猝之際非常恐懼,慌忙否認。文帝告知其謝綜、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認,又擺出書信證物,范曄遂承認謀反事實,表示"有負于國、罪行深重,愿被處死。"
第二天,范曄被送入獄,詢問徐湛之關押何處,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 于是,范曄稱病請求更換獄所,得以和謝綜等人成為隔壁。范曄告訴他們告密者是徐湛之,并作詩感嘆:"在生已可知,來緣畫無識。好丑共一丘,何足異枉直。" 范曄入獄后,以為自己會被即刻處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見結果,范曄以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譏諷范曄怕死,范曄感喟地說:"可惜!滿腹經綸,葬身此地。"
十二月,范曄被押赴刑場,時年四十八歲。其子范藹、范遙、范叔委等皆被株連,唯有孫子范魯連幸免于難。
【《后漢書何敞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后漢書丁鴻傳》的原文及翻譯07-19
《后漢書·丁鴻傳》原文及翻譯06-27
《后漢書·孔僖傳》原文和翻譯12-27
《后漢書班超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1-03
文言文《后漢書·徐稚傳》原文及翻譯11-08
《后漢書·張奐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1-28
《后漢書·樂恢傳》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08-16
張敞傳文言文翻譯12-09
詹何釣魚原文及翻譯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