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令狐整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整幼聰敏,沈深有識量。刺史魏東陽王元榮辟整為主簿,加蕩寇將軍。榮器整德望,嘗謂僚屬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豈州郡之職所可縶維?”頃之,孝武西遷,河右擾亂。榮仗整防捍,州境獲寧。及鄧彥竊據瓜州,拒不受代,整與開府張穆等密應使者申徽,執彥送京師。尋而城人張保又殺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構逆,規據河西。初,保等將圖為亂,慮整守義不從,既殺成慶,因欲及整。然人之望,復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雖外加禮敬,內甚忌整。整亦偽若親附,而密欲圖之。陰令所親說保曰:“郡與仲和結為唇齒,令東軍漸逼涼州,彼勢孤危,恐不能敵。宜分遣銳師,星夜救援。二州合勢,則東軍可圖。然后保境息人,計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說保曰:“歷觀成敗,在于任使,所擇不善,旋致傾危。令狐延保兼資文武,才堪統御,若使為將,蔑不濟矣。”保納其計,且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門郡,召集豪杰,說保罪逆,馳還襲之。州人素服整威名,并棄保來附。保遂奔吐谷渾。具以狀聞。征整赴闕,授壽昌郡守,封襄武縣男。整以國難未寧,常愿舉宗效力,遂率鄉親二千余人入朝,隨軍征討。整善于撫馭,躬同豐約,是以士眾并忘羈旅,盡其力用。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周孝閔帝踐阼,拜司憲中大夫,處法平允,為當時所稱。進爵彭城縣公。整雅識情偽,尤明政術,恭謹廉慎,常懼盈滿,故歷居內外,所在見稱。進位大將軍。晉公護之初執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辭不敢當,頗忤其意,護以此疏之。及護誅,附會者咸伏法,而整獨保全。時人稱其先覺。卒,謚曰襄。(節選自《北史令狐整傳》有刪節)
譯文:
令狐整,字延保,是敦煌人。令狐整幼年聰明機敏,深沉有見識和度量。刺史魏東陽王元榮征召令狐整為主簿,又加任蕩寇將軍。元榮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曾經對自己的僚屬說:“令狐延保,是我們西部地區有美好名聲的人,將來能夠成為國家的重臣,哪里是小小的州郡官職能夠拴得住的?”不久,魏孝武帝向西遷都,河右地區發生變亂。元榮依靠令狐整的防御打擊亂賊,州縣境內獲得安寧。等到了鄧彥偷偷占據瓜州,抗拒朝廷不接受官員接替的時候,令狐整與開府張穆等人秘密響應朝廷使者申徽,逮捕了鄧彥并把他押送京師。不久,瓜州城里的一個人張保又殺了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一起發動叛亂,計劃占領河西地區。起初,張保等人將圖謀作亂,顧慮令狐整堅守正義不會跟從他,在殺了成慶之后,想趁機殺了令狐整。但是因為令狐整威望很高,又恐怕自己的部下會叛亂,于是就不敢加害令狐整。雖然外表上非常敬重令狐整,實際上內心里非常忌恨他。
令狐整也假裝親近依附他,而暗地里想方設法除掉張保。他暗地里讓自己親近的人勸說張保說:“您和宇文仲和互為唇齒,如今東面的朝廷軍隊逼近涼州,宇文仲和的形勢就孤單危險了,恐怕他不能抵擋。(我們)應當分派一支精銳部隊,星夜救援宇文仲和。兩個州聯合力量,那么東面的朝廷軍隊就可以戰勝了。然后地界得以保護,老百姓得以修養生息,這是上等的計策。”張保認為這個計策很好,卻不知道應該任用誰(去完成這一任務)。令狐整又令人勸說張保說:“觀察歷代的成功和失敗的事情,全在于用人選人,(如果)選擇的人不對,很快就會導致失敗。令狐延保兼有文武之才,才能足以統領軍隊,如果讓他做將領,沒有不成功的。”張保采納這一計策,因為令狐整的父親、兄弟都在城內,不懷疑令狐整,于是就讓令狐整率軍出發。令狐整到了玉門郡,召集豪杰,數說張保的叛逆罪行,飛奔回軍襲擊張保,州人平時佩服令狐整的威名,都背棄了張保來投靠令狐整。
張保逃奔吐谷渾。令狐整把這些情況一一寫成表章上奏給朝廷。朝廷征召令狐整進京,授予壽昌郡守的職務,封為襄武縣男爵。令狐整因為國家的.變亂還沒有平定,經常希望整個家族為朝廷效力,就率領兩千多鄉親進入朝廷,跟隨軍隊征討叛賊。令狐整善于統領軍隊,親自和士兵同甘共苦,因此,他的士兵們都忘記了軍旅的艱苦,竭盡全力為其所用。令狐整多次升遷,做到了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官銜。孝閔帝登基,任命令狐整為司憲中大夫,令狐整執掌法律公平,被當時的人們稱贊。晉升爵位為彭陽縣公。令狐整平時就能夠判別情況的真假,尤其通曉治理國家的辦法,恭敬謹慎廉潔,時常警惕自己不能驕傲自滿,因此,歷經朝廷內外的官職工作,所在的地方都被人們稱贊。晉升官位為大將軍。晉公護剛剛開始執政的時候,要委派他擔任親信重要的職位。令狐整推辭不敢擔任,很是違背了晉公護的意愿,晉公護因此疏遠了他。等到晉公護獲罪被誅殺,投靠他的人都被依法處死,而唯獨令狐整得以保全。當時的人們稱贊令狐整先知先覺。
【《北史令狐整傳》的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北史令狐整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北史令狐整傳》原文賞析及譯文01-21
《北史費穆傳》的原文及翻譯06-26
《北史奚康生傳》的原文及翻譯06-26
《北史蔡祐傳》的原文及翻譯06-25
《北史王褒傳》的原文及翻譯07-23
《北史郎基傳》原文及翻譯07-12
《北史魏收傳》原文及翻譯12-06
《北史高睿傳》原文及翻譯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