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翻譯和賞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翻譯:
有旅客在去新安的路上走過,聽到人聲喧嘩,原來是吏役在村里點名征兵。旅客便問那些新安縣里派來的吏役:新安是個小縣,人口不多,連年戰(zhàn)爭,還會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嗎?吏人回答說:昨夜已有兵府文書下達,規(guī)定點選中男入伍了。旅客說:啊,中男還是短小的青年,怎么能讓他們?nèi)ナ匦l(wèi)東都啊?
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還不壞,他們都有母親來送行。瘦弱的青年大多來自貧戶,他們都孤零零的,無人陪送。時候已到黃昏,河水東流而去,青山下還有送行者的哭聲。旅客看到如此景象,覺得只好對那些哭泣的人安慰一番。他說:把你們的眼淚收起吧,不要哭壞了眼睛,徒然傷了身體。天地終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啊!官軍進攻相州,本來希望一二天之內(nèi)就能平定,豈知把敵人的形勢估計錯了,以致打了敗仗,兵士一營一營地潰散了。
伙食就在舊營壘附近供應,訓練也在東都近郊。要他們做的工作是掘城壕,也不會深到見水。牧馬也是比較輕的任務。況且這一場戰(zhàn)爭是名正言順的正義戰(zhàn)爭,參加的是討伐叛徒的王師。主將對于兵士,顯然是很關(guān)心撫養(yǎng)的。你們送行的家屬不用哭得很傷心,仆射對兵士仁愛得象父兄一樣。
賞析:
《新安史》記述了詩人經(jīng)過新安時的所見所聞所言所感!叭贰、“三別”是詩圣的'千古名篇,既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愆,又旗幟鮮明地肯定 平叛戰(zhàn)爭正義的一面,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復雜情感。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jié)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統(tǒng)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tǒng)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jié)度使逃歸本鎮(zhèn)。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經(jīng)過藝術(shù)提煉,寫成組詩“三吏”、“三別”。《新安吏》是組詩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陽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边@兩句是全篇的總起!翱汀,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至天寶三載(744),又改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案蛞瓜,次選中男行。”吏很狡黠,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看來,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磥碇v王法已經(jīng)不能發(fā)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fā)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wèi)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吏被問得張口結(jié)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嚕蘇下去了。這就把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zhí)的性格都表現(xiàn)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备粢呀(jīng)無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zhuǎn)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fā)現(xiàn)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但為什么父親不來呢?上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還用抓孩子嗎?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見另一番慘景!笆菽小敝笆荨币呀腥四坎蝗潭茫由稀蔼毩尜贰比,更見無親無靠。無限痛苦,茫茫無堪告語,這就是“獨伶俜”三字給人的感受。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象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讀起來叫人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fā)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照說中男已經(jīng)走了,話講給誰聽呢?好象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象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fā)癡發(fā)呆的神情,更顯出其茫茫然的心理。照說抒發(fā)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收!笆寡劭荨薄ⅰ皽I縱橫”本來似乎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發(fā)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比缓笤儆谩疤斓亟K無情”來加以堵塞!澳薄ⅰ笆铡痹谇埃敖K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象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照說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jīng)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zhàn)爭的性質(zhì)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唐軍討伐安史叛軍,當然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哪里又能談得上愛護士卒、撫養(yǎng)分明呢?另外,所謂戰(zhàn)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是很苦的。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xiàn)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xiàn)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qū)生產(chǎn)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統(tǒng)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zhàn)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說,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tǒng)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zhàn)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guān),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zhàn)爭。
【《新安吏》翻譯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新安吏原文及翻譯賞析07-06
《新安吏》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2-30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杜甫《新安吏》全詩翻譯賞析08-25
新安吏原文及翻譯03-10
新安吏原文及賞析07-20
杜甫新安吏原文及翻譯11-22
《新安吏》原文譯文及賞析02-24
杜甫的《新安吏》注釋及賞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