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貞觀政要·卷十·論行幸》原文譯文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廣造宮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東都,離宮別館,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無不悉然。馳道皆廣數百步,種樹以飾其傍。人力不堪,相聚為賊。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復己有。以此觀之,廣宮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聞,目所見,深以自誡。故不敢輕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靜,不有怨叛而已。”
貞觀十一年,太宗幸洛陽宮,泛舟于積翠池,顧謂侍臣曰:“此宮觀臺沼并煬帝所為,所謂驅役生民,窮此雕麗,復不能守此一都,以萬民為慮。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昔詩人云:‘何草不黃?何日不行?’‘小東大東,杼軸其空。’正謂此也。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國滅,今其宮苑盡為我有。隋氏傾覆者,豈惟其君無道,亦由股肱無良。如宇文述、虞世基、裴蘊之徒,居高官,食厚祿,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聰明,欲令其國無危,不可得也。”司空長孫無忌奏言:“隋氏之亡,其君則杜塞忠讜之言,臣則茍欲自全,左右有過,初不糾舉,寇盜滋蔓,亦不實陳。據此,即不惟天道,實由君臣不相匡弼。”太宗曰:“朕與卿等承其余弊,惟須弘道移風,使萬世永賴矣。”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魏征等曰:“隋煬帝承文帝余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身戮國滅,為天下笑。雖復帝祚長短,委以玄天,而福善禍淫,亦由人事。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長久,國無危敗,君有違失,臣須極言。朕聞卿等規諫,縱不能當時即從,再三思審,必擇善而用之。”
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狩,將入洛,次于顯仁宮,宮苑官司多被責罰。侍中魏征進言曰:“陛下今幸洛州,為是舊征行處,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監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為獻食。此則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獻食,獻食不多,則有威罰。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載籍所聞,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當戰戰栗栗,每事省約,參蹤前列,昭訓子孫,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為不足,萬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驚曰:“非公,朕不聞此言。自今已后,庶幾無如此事。”
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隋煬帝大肆營建宮室,以便縱情游樂,從西京到東都,沿途離宮別館隨處可見,并州、涿郡,也無不如此。馳道有幾百步寬,兩邊還種上樹作為裝飾。百姓無力承擔徭役和勞役的重負,相繼起來反抗。到了隋朝末年,隋煬帝已經眾叛親離,連一尺土地、一個百姓,都不再屬于他了。這樣看來,多營宮室,喜愛游樂,有什么好處呢?隋朝從興到亡我都經歷過,這些都是我耳聞目睹的事,這樣的教訓,應該深以為誡啊!因此,我不敢隨便動用人力,只想讓百姓安居樂業,不要發生叛亂才好。”
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到洛陽宮,在積翠池上泛舟,環顧身邊的侍臣說:“這里的宮苑、臺榭都曾是隋煬帝建造的,他生前驅使萬民,為他修筑精雕細刻的宮室,絲毫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并且他還喜好到各地巡游玩樂。耗資巨大,老百姓怎么能夠忍受呢?《詩經》云:‘哪里的草不枯黃,哪一天不趕路啊?’‘遠遠近近東方國,織布機上都空空。’說的正是這種情形啊。隋煬帝的荒淫導致天下人的怨恨和叛亂,最后落得國破家亡,現在,他的宮殿完全歸我所有了。隋代滅亡的原因,難道只是因為君王無道嗎?其實他的臣子們也不忠良。像宇文述、虞世基、裴蘊這些人,他們身居高位,享受著豐厚的俸祿,被皇帝委以重任,但他們只知道行小人諂媚之事,擾亂視聽。這樣要使朝廷不危亡,怎么可能呢?”司空長孫無忌上書說:“隋代滅亡的原因在于君王杜絕忠言,臣子茍且偷生,上下都有過失。開始不糾偏改過,后來反叛勢力日漸猖獗,也沒人敢把實情說出來。因此,隋朝滅亡不在天意,而是君臣之間不相互扶持所致啊。”唐太宗說:“我和各位大臣是在隋末天下大亂之后得到江山的,因此我們應該弘揚大道、移風易俗,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對魏徵等大臣說:“隋煬帝在繼承隋文帝基業的時候,海內升平,如果他能長期住在關中,怎么可能遭致滅亡呢?可是后來他不顧百姓的疾苦,到各地去行幸巡游,沒有歸期。最后索性住在江都,不聽從董純、崔象等大臣的忠言,最終不僅自己死于叛臣之手,也斷送了江山社稷,還留下笑柄讓世人感嘆評說。雖然帝運的長短,是天意決定的,但是禍福善惡,也在于人事。我每每想到這些,都認為若要國家太平,君臣相安無事,君主一旦有了過失,臣子就一定要直言不諱地指出來。我對你們提出的意見,雖然不能當時就采納,但在我反復思考之后,必定會選擇好的意見加以采納。”
貞觀十二年,唐太宗東巡,即將進入洛陽,下榻在顯仁宮,宮里的侍從因為侍候不周,受到很多責罰。對此,侍中魏徵向唐太宗進諫,說:“陛下如今到洛陽,是因為以前在戰爭期間這里遭到了禍殃,陛下希望這里獲得安寧,所以對洛陽的百姓施以特別的恩惠。但事到如今,這里的百姓非但沒得到眷顧,相反,顯仁宮的侍從還受到了很多無辜的責罰。他們有的是因為進獻的物品不精致,或者因為食物不甘美而受罰。這可能是因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的。這樣做不僅違背了巡游的初衷,也辜負了老百姓的期望。過去,隋煬帝命令下人多多進獻食物,只要食物不豐美,就要受到責罰。上面有什么樣的喜好,下面必定會加倍效仿,這樣下去,人就會變得貪得無厭,最后走向滅亡。這不只是史書所載,也是陛下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正因為隋煬帝昏庸無道,所以上天才委派你來代替他。陛下應當戰戰兢兢,凡事從儉,以前人的風范為楷模,來告誡子孫后代。如果陛下意足了,那么現在就能感到滿意,反之,即使比現在好過千倍萬倍,也不會感到滿足的。”唐太宗聽后大驚失色,說:“沒有你,我絕不會聽到這樣的諍言。從今以后,再也不會有此類事情發生了。”
【《貞觀政要·卷十·論行幸》原文譯文】相關文章:
貞觀政要·卷六·論慎所好的原文及翻譯11-02
貞觀政要原文及翻譯07-25
《貞觀政要》原文及翻譯11-30
《貞觀政要·李靖傳》原文及翻譯10-05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0-18
《貞觀政要》閱讀理解05-02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08-19
《貞觀政要》的閱讀答案10-28
養生論原文及譯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