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原文及注釋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是南宋著名文學家辛棄疾在紹熙三年春,出任福建提刑赴任途中,訪問好友朱熹(號晦庵)時所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組詩不僅描繪了武夷山的壯麗景色,還融入了詩人對自然、歷史、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現了辛棄疾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下面小編就帶你欣賞這首詩歌的魅力!
【原文】
一水奔流疊嶂開,溪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云。
花開花落無尋處,仿佛吹簫月夜聞。
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神仙萬里乘風去,更度槎丫個樣橋。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
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
費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注釋】
①武夷:山名,在福建崇安縣西南,相傳有漢代武夷君居此,故名。其山綿亙百二十里,有三十六峰,三十七巖,溪流繚繞其間,凡九曲,可行竹筏。稼軒一度仕閩,并在罷職期間主管武夷山麓之沖佑觀。棹(zháo兆)歌:船歌,劃船歌。晦翁: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字元晦,號晦庵。長稼軒十歲,與稼軒政見不盡相融,但兩人私誼甚篤。 組詩由十首絕句組成,一絕一景,或描畫,或抒情,或議論,各具特色,別見情趣,發人深省。
②“一水”兩句:極言水勢之急,群山為之開裂,水石相激,千步之外,可聞聲響似雷。
③“扁舟”兩句:言逆水行舟之艱。篙師:撐篙之船夫。咫(zhǐ止)尺:古時八寸曰咫,咫尺謂距離極短極近。
④“煙鬟”句:謂“玉女”之發髻倒影水中,隨波蕩漾。鬟(huán環):環形發髻,喻山峰之形。
⑤“游人”兩句:謂游人去后,月夜的玉女峰一片冷寂。
⑥“見說”句:暗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事:“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詩謂此間乃人世仙境。見說:聽說。
⑦“花開”兩句:謂仙人無覓,惟月夜似有簫聲可聞。此寫清幽謐靜之境。
⑧嚙(niè聶):用牙啃或咬。缺嚙:指被千古風雨消蝕的缺口。
⑨懸知:想來。
⑩擎天柱:古代神話傳說謂昆侖山有八柱擎天,因喻國家棟梁之臣。
⑾帝王師:此指姜尚。姜尚字望,一說字子牙,嘗垂釣于渭水,周文王訪之,以車載歸,尊為師尚父。辛詩用此,希政局清明,世無遺賢。
⑿釣磯:釣魚時所坐的巖石。
⒀西伯:即周文王姬昌。興周滅商前,曾受商封為西伯,又稱伯昌。
【詩人】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原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蘭溪棹歌原文翻譯09-24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03-09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02-26
笠翁對韻原文及注釋09-24
蘭溪棹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0-07
《蘭溪棹歌》原文和翻譯04-12
蘭溪棹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9-28
蘭溪棹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02
蘭溪棹歌原文、翻譯、賞析07-29
《飲馬歌》原文及注釋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