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智囊(選錄)·膽智部·齊桓公原文及翻譯
【原文】
膽智部·齊桓公
作者:馮夢龍
寧戚,衛(wèi)人,飯牛車下,扣角而歌。齊桓公異之,將任以政。群臣曰:“衛(wèi)去齊不遠,可使人問之,果賢,用未晚也。”公曰:“問之,患其有小過,以小棄大,此世所以失天下士也。”乃舉火而爵之上卿。
〔評〕孔明深知魏延之才,而又知其才之必不為人下,故未免慮之太深,防之太過,持之太嚴(yán),寧使有余才,而不欲盡其用,其不聽子午谷之計者,膽為識掩也。
嗚呼,膽蓋難言之矣!魏以夏侯楙鎮(zhèn)長安。丞相亮伐魏,魏延獻策曰:“楙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dāng)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走,比東方相合,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危計,不用。
齊桓公任登為中牟令,薦士于襄主,曰瞻胥已,襄主以為中大夫。相室諫曰:“君其耳而未之目也,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襄子曰:“我取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也!”此亦齊桓之智也。
文言文翻譯:
寧戚是衛(wèi)國人,每當(dāng)他給拴在車下的牛喂食時,總是一邊敲打牛角一邊唱歌。有一天,齊桓公正巧從他身邊經(jīng)過,覺得他不同于別人,想要任用他,但大臣們卻勸阻說:“衛(wèi)國離齊國并不遠,不如先派人打聽他的為人,如果確實賢能,再任用也不遲。”可是齊桓公說:“何必多此一舉呢?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有某些小缺點。人做事常會因小棄大,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天下智士常不得君王重用的原因。”于是,齊桓公當(dāng)天就拜寧戚為上卿。
評譯
三國時的諸葛亮雖深知魏延的才干,但由于他也知道以魏延之才不會居人之下,因此顧慮太深,防范太多,戒備太嚴(yán),寧可只借重魏延的余才,卻不肯讓他完全發(fā)揮。當(dāng)初孔明不肯采納魏延提出的子午谷的計策,就是由于孔明的膽氣被識慮所蒙蔽的緣故。
唉!看來“膽”這個字,還真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魏派夏侯楙鎮(zhèn)守長安的時候,蜀相孔明企圖發(fā)兵征魏。當(dāng)時魏延曾獻計說:“夏侯楙懦弱無能,如果丞相能給我撥精兵五千,我可直出褒中,繞秦嶺東進,然后再從子午谷北行,不用十天,就可攻下長安。夏侯楙見我來攻,定會棄城而逃,到那時即使魏國派駐守東方的軍隊前來救援,他們也必須行軍二十天才能到達。如果丞相此時再從斜谷出兵,更可一舉收取咸陽以西之地。”但當(dāng)時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危險,沒有采納。
王登出任中牟令時曾向趙襄子推薦一個人,并說這個人叫瞻胥已,趙襄子便任命這人為中大夫。相國勸阻說:“大王只是聽別人說這人有才干,自己卻沒有親眼見識過,怎能輕易相信而隨便任用呢。”趙襄子說:“我任用王登,是既耳聞又目見了,如果對王登推薦的人又要耳聞又要目見,這樣的耳聞和目見真是沒個完了。”趙襄子和齊桓公可說是具有同樣的智慧。
【智囊(選錄)·膽智部·齊桓公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智囊(選錄)·捷智部·劉備原文及翻譯07-21
《智囊(選錄)明智部張詠》原文及翻譯07-05
語智部·狄仁杰原文及翻譯12-14
語智部·蘇轍原文及翻譯參考12-14
齊桓公出獵原文翻譯09-20
馮夢龍《智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4-21
齊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譯09-09
齊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譯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