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原文及賞析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對其進行閱讀賞析,領略古詩詞的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夜》原文及賞析,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原文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就頗有畫意。夜半更深,朦朧的斜月映照著家家戶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籠罩在夜的暗影中。這明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空庭的闃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這不僅進一步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而且把讀者的視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讓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籠罩著一片夜的靜寂,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無言地暗示著時間的流逝。
這兩句在描繪月夜的靜謐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顯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點。如果詩人的筆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詩的意境、手法便不見得有多少新鮮感。詩的高妙之處,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徑,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個獨特的、很少為人寫過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謐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志著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蘇,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蘊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這構思非常新穎別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總是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喧鬧的聲響、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來了為題,人們總是選擇在艷陽之下呈現出活力的事物來加以表現,而詩人卻撇開花開鳥鳴、冰消雪融等一切習見的春的標志,獨獨選取靜謐而散發著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靜謐中寫出生命的萌動與歡樂,從料峭夜寒中寫出春天的暖意,譜寫出一支獨特的回春曲。這不僅表現出詩人藝術上的獨創精神,而且顯示了敏銳、細膩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氣暖,是誰偏知呢?看來應該是正在試鳴新聲的蟲兒。盡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蟲兒卻首先感到在夜氣中散發著的春的信息,從而情不自禁地鳴叫起來。而詩人則又在新透綠窗紗的蟲聲中感覺到春天的來臨。前者實寫,后者則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語加以綰結,使讀者簡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歡樂,什么是發現生命的歡樂之歡樂。蟲聲新透綠窗紗,新字不僅蘊含著久盼寒去春來的人聽到第一個報春信息時那種新鮮感、歡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緊相呼應。綠字則進一步襯出春氣暖,讓人從這與生命聯結在一起的綠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氣息。這些地方,都可見詩人用筆的細膩。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解:
1、鄜州:現陜西省富縣。
2、云鬟:婦女的鬢發。
3、清輝:指月光。
4、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
5、雙照: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
韻譯: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
你在鄜州閨中卻只能一人獨看。
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幼女們,
還不理解你望月懷人思念長安!
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頭發濕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時能依偎共賞輕紗般的月華?
讓月華照干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賞析一:
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攜家逃難鄜州,自己投奔靈武的肅宗行在,被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的懷妻之作。
望月懷思,自古皆然。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因為年幼)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
鄜(fu孚)州:地名,今陜西富縣。
望月懷遠。這在古典詩歌中是一個爛熟的題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時期,古典詩歌固然正處于大開拓、大發展的階段,但如像對景傷懷、思親懷友這類的題材,卻已早經無數作者吟詠,要出新意頗不容易。這一首五律,卻在內容表達與章法技巧上脫落故常,出奇制勝,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千古獨步的名篇。
應該承認,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發的是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觸發的郁勃真切的離情別緒。回溯詩人的生平我們可以知道,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賊營的杜甫八月在長安所作。沒有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禍,便沒有詩人的這番家人離散,身陷絕境的悲慘經歷。而如果沒有這番特殊的經歷,要產生詩中的哀惋凄切、深摯纏綿的離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詩的重要價值,確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情感這一點上。
不過使得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的,卻無疑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對象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癡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首聯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里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頷聯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濕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癡。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王嗣]《杜臆》認為此聯“語麗情悲”。實為中肯。詩的末聯,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情。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亂帶來的傷痛痕跡。這里對前文的承接照應十分細密周到,表現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干”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A的迫切心情。
賞析二:
題解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七月,當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后的一個月,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改元至德。八月,杜甫攜家逃難鄜州,把家人安置在羌村之后,只身奔往靈武的肅宗行在,想為國效力,不料在途中被安祿山叛軍所俘,押往長安。因官職卑微,也沒有什么名聲,未被囚禁,但身陷叛軍占領之地,安危難測。當此之際,親情最難釋懷,于是寫下這首五律,表達對離亂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掛念。
句解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閨中獨看。開篇寫得既突兀又形象。詩人身在長安,不寫長安的月夜,卻寫起鄜州的月色;不寫自己懷念妻子,反而寫妻子想念自己。這種寫法雖違常規,但細細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內。正是因為詩人在長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只獨看”,雖是描寫想象中妻子孤獨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時感情是那樣的真摯和凝重。妻子如此,詩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種寓主觀于客觀,以客觀寫主觀的手法,新穎而別致。“鄜州”,今陜西省富縣。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上一聯寫懷念妻子,這一聯寫思念兒女,抒發無言的懸念之苦。詩人在遠方憐愛著小兒幼女們,想著他(她)們還不懂得想念遠在長安的父親,還不理解母親望月懷人,思念長安!兒女幼小,不懂世事,詩人自是無限憐愛。同時,也進一步顯出妻子之“獨”。她攜兒帶女,獨處荒村,自是苦不堪言。“遙憐”一詞,道出詩人無限的憂思和憐愛,同時也反襯出妻子的遙念和傷悲。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說:“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之不能思,又進一層。須溪(劉辰翁)云:‘愈緩愈悲’是也。”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散發著芳香的頭發已為霧氣所濕。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應該感到凄寒。這兩句描繪出清幽的夜景,更勾勒出妻子籠罩在清光夜霧中的倩影,真切地描繪了一個似乎近在身旁卻又遠在天邊的幻象,詩人神思恍惚的情態也可以想見。明末王嗣]《杜臆》云:“語麗而情更悲”。“濕”、“寒”二字,寫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香霧”,夜霧本無香,香是從云鬟中散出。“云鬟”,婦女如云一樣的鬢發。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何時能團聚,雙雙依偎在薄帷前,共賞和今天一樣的月光?讓月光照干我倆兩地相思的淚痕!
妻子擔心丈夫的安危,不免黯然淚下。詩人想到妻子憂心不寐,自己也忍不住傷心落淚。這是補足前面未曾說出的憂思之淚。兩地“獨看”,淚痕里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雙照”,指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與“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詩以結尾為難,既要收得住,又要宕開去,給人以遐思。此詩結句可謂深得其中三昧。
評解
這首詩以《月夜》為題,抒寫夫妻懷念的至情,反映了亂離時代的相思之苦。全詩語淺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緊密,而不失流暢清麗,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五律至此,無愧詩圣矣!
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緣景物而發,或睹物思人,或觸景生情。望月懷人,自古皆然,但以此法寫相思,用多了往往有失僵滯。一代詩圣,落筆見奇,因情造象,不寫自己望月懷妻,而將相思之情幻化為生動具體的生活圖景,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子的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這類景象,都是詩人意中之景。其寫法之妙,正如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說:“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
【《月夜》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月夜原文及賞析09-10
月夜原文及賞析07-16
月夜原文及賞析01-18
月夜原文賞析及翻譯04-28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09-06
《月夜》原文及翻譯賞析12-08
《月夜》原文及翻譯賞析07-16
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04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