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獲麟解原文及作品賞析
【作品介紹】
本文是韓愈讀《春秋》時對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一語有感而發的見解。據《左傳》記載,這一年春,叔孫氏狩獵時,他的車夫捕獲了一頭怪獸,認為它是不樣之物,就賞給了掌管狩獵的小吏。孔子見到以后,告訴他們這是麟。聯想到周朝的.衰敗,孔子十分傷感。他認為,麟是仁義的動物,吉祥的象征,可是沒有圣王在位,所以一旦出現就被捕獲,可見它生不逢時。韓愈也聯想到中唐政治的腐敗,自己雖有才華,卻不被朝廷所知,與孔子有同感,所以借題發揮寫成本文。這篇文章雖然只有一百八十八字,卻正反立論,曲折反復,寓意深遠,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原文】
獲麟解
麟之為靈①,昭昭也②。詠于《詩》③,書于《春秋》④,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⑤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⑥,不恒有于天下⑦。其為形也不類⑧,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午,鬣者吾知其為馬⑨,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麇、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注釋】
①麟:傳說中的獸名。似鹿而大,牛尾。馬蹄,有一角。靈:靈異。
②昭:明白。
③《詩》:《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國風·周南》中有《麟之趾》一篇。
④《春秋》:《春秋·哀公十四年》記載:“西狩于大野……獲麟。”,傳說孔子作《春秋》,因此絕筆。
⑤祥:吉祥或兇險的預兆,又專指吉兆,引申為吉祥。
⑥畜:養。
⑦恒:常。
⑧不類:不像,不相似。
⑨鬣(liè):某些哺乳動物頸上生長的又長又密的毛。
【譯文】
麒麟是靈獸,這是十分明顯的事。《詩經》詠頌它,《春秋》里記載著它,它還出現在眾多的雜記、傳記之類的書中。連婦女和小孩都知道它是吉祥的象征。但是麒麟雖然是吉祥的象征,但是不能養在家里,天下也不常見。麒麟的外形也不為人所辨識,(它的外形)不像馬、狗、豬、豺、狼、麋、鹿。既然這樣,雖然有麒麟出現在人間,一般人也不知道這是麒麟。看到它的角,就以為它是牛;看到它鬣毛,就以為它是馬;看到它像狗、豬、豺狼、麋鹿,就以為它是狗、豬、豺狼、麋鹿。不能辨識麒麟,則看見麒麟的時候,說它是不祥之物也可以。雖然,麒麟出現之時,天下一定有圣人在。圣人就一定能夠辨識麒麟。麒麟果然不是不祥之物。有人說:“麒麟之所以是麒麟,是因為它注重的是德行而不是外表。如果麒麟出現在圣人不在的時候,那么麒麟不被人所知道,被視為不祥之物也是理所當然的。
【題解】
《春秋·魯哀公十四年》:麟見于郊,為叔孫氏之車子鉏(chú)商所獲,折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棄之郭外。孔子往觀之,曰:“麟也。何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曰:“吾道窮矣。”因著《春秋》,書“西狩獲麟”,為之絕筆。文公感其事,故作是解。
【解析】
此文公借題自寫,有如龍、馬之說。且文凡四轉折,矯變不測,如生龍活虎,可為平鈍者藥石。凡文,斷無無故而作者,文公之人與文,真所謂祥麟威風,爭先睹之者。此必是下第,人不知其文,或以無人薦之,故有感而作此。不然,不病而呻,不哀而淚,吾所未見也。唐荊川曰:以 “祥”、“不祥”三字作眼目。《輯注》評:前以知論麟之祥不祥,謂之不祥者,人之咎也,麟無與焉;后以德論麟之祥不祥,謂之不祥者,麟之咎也,人何責焉。四段歸重末段,人不知麟,我偏責麟。明是翻案文字,而公之用意深遠矣。
【獲麟解原文及作品賞析】相關文章:
《獲麟解》原文翻譯03-18
獲麟解原文翻譯03-15
有關古文獲麟解的鑒賞06-13
韓愈《獲麟解》閱讀答案08-24
《獲麟解》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4
《獲麟解》的文言文翻譯04-11
獲麟解文言文翻譯04-11
韓愈《獲麟解》的閱讀答案及譯文解析12-26
麟之趾原文及賞析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