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愚公移山》的概述及原文翻譯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的概述及原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發(fā)音: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釋: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出處:
《列子·湯問》(戰(zhàn)國 列御寇)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示例:
在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中,我們要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近義詞:
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終不渝
反義詞:
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詞性:
形容詞,褒義詞。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雄偉秀麗的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濟源縣城西北45公里處,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岳,南臨黃河。因“山形如王者車蓋”,故稱王屋山。王屋山絕頂海拔1715.7米,相傳為軒轅黃帝祈天之所,名日“天壇”。傳說中的“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陽,這是一條從王屋山主峰延伸下來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為愚公村,東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繞過山梁到小有河去取水,愚公便帶領(lǐng)他的子子孫孫決心把它移走。現(xiàn)在這條大山梁中間,確實斷開一條很大的山口,遠遠看去,真似人工開挖的一樣。
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并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帶領(lǐng)子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
創(chuàng)作背景:
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xué)術(shù)思想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zhàn)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xué)術(shù)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此文即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亦說明在當(dāng)時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xiàn)征服的愿望。
賞析: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fā)熱,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懲,苦于。這里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迂,繞遠、曲折。全句是說苦于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于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shù)的。“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里的“指通”“達于”都有筆直地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yīng)。可見愚公對移山的利害關(guān)系,早已考慮再三了。其次,對于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駁智叟的一段話里,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話是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寫的,一句頂著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最后用“無窮匱也”做結(jié)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zhuǎn),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加增”。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jié)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fā)展變化關(guān)系的深刻認識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
由此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駁斥智叟有理有據(jù)。像這樣可敬的老人,誰還能相信他是“笨老頭”呢?
【《愚公移山》的概述及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愚公移山》原文與翻譯03-14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03-06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譯11-04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09-12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譯03-07
《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譯11-30
愚公移山翻譯和原文11-30
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譯12-01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愚公移山》原文與翻譯12篇(通用)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