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注釋及賞析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注釋】
羅隱:(公元832909年)唐代詩人,原名橫,字昭諫,自號江東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
山尖:山峰。
無限風光:指花團錦簇的地方。
【譯文】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領。
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后,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這首詩有幾個藝術表現方面的.特點: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敘述反詰,唱嘆有情;寓意遙深,可以兩解。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于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有三點:
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并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夸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里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如一開始就正面落筆,必不如此有力。
二、敘述反詰,唱嘆有情。此詩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并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后二句主議。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敘主議不同,末二句有反復之意而無重復之感。本來反詰句的意思只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復而不重復。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甚顯。而反復詠嘆,使人覺感慨無窮。詩人矜惜憐憫之意可掬。
三、寓意遙深,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淡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之勞心于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諷刺。兩種解會似相齟齠,其實皆允。因為寓言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為某種說教而設喻,寓意較淺顯而確定;另一種是作者懷著濃厚感情觀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訓,但寓意就不那么淺顯和確定。如此詩,大抵作者從蜂的故事看到那時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寫下來,不直接說教或具體比附,創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較大靈活性。而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同意義的苦辛人生,與蜂相似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紅樓夢》好了歌);一種是運鋤耕劚侵星起而到頭禾黍屬他人。這就使得讀者可以在兩種意義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勞動光榮成為普遍觀念,蜂越來越成為一種美德的象征,人們在讀羅隱這詩的時候,自然更多地傾向于后一種解會了。可見,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變,古老的寓言也會與日俱新。
【作者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蜂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蜂》原文及賞析08-20
蜂原文及賞析10-15
蜂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羅隱《蜂》古詩賞析10-09
小學關于蜂的古詩賞析11-28
《早春》注釋及賞析05-29
清明注釋及賞析05-27
愛蓮說注釋賞析03-22
《沁園春》注釋及賞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