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喝打杖原文注釋和翻譯
告喝打杖是夢溪筆談的故事,說的是三司、開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長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這也是唐朝的一種制度。
告喝打杖(官員儀仗)
【原文】
三司①、開封府②、外州③長官升廳事④,則有衙吏前導⑤告喝⑥。國朝⑦之制,在禁中⑧唯三官得告⑨:宰相告于中書,翰林學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⑩。皆用朱衣吏,謂之三告官。所經過處,閽吏以梃扣地警眾,謂之打杖子。兩府、親王,自殿門打至本司及上馬處;宣徽使打于本院;三司使、知開封府打于本司。近歲寺監長官亦打,非故事。前宰相赴朝,亦有特旨,許張蓋、打杖子者,系臨時指揮。執絲梢鞭入內,自三司副使以上;副使唯乘紫絲暖座從入。隊長持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歲寺監長官持藤杖,非故事也。百官儀范,著令之外,諸家所記,尚有遺者。雖至猥細,亦一時儀物也。
【注釋】
、偃荆罕彼吻捌谧罡哓斦䴔C構,也稱計省。北宋前期,中書門下主管民政,樞密院主管軍政,三司主管財政,三者鼎足而立,而大權集于皇帝一身。三司的職權是總管全國各地的貢賦和國家的財政。三司的長官是三司使,其權位之重,與執政無殊,號稱計相。三司之副長官為三司副使。宋太宗時,罷三司使,另設鹽鐵、度支、戶部三使。宋真宗時,又罷三使,重設三司使一員,另設鹽鐵副使、度支副使和戶部副使。北宋前期,全國財政支出大部分依靠三司。元豐改革官制時雖廢三司,有關事務歸戶部、工部管轄,但是財用大計畢竟不是戶部所能盡辦,因此,北宋末期又有總領財賦官及經總制使分別掌之。宋神宗改制后,宰相實際上兼管財政。南宋時,宰相兼任樞密使,又兼管部分軍政。這樣,宰相重新握有民政、財政和部分軍政之權。
、陂_封府:北宋時負責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的重要機構,地位非常顯赫,位于都城東京(后亦稱汴京,今河南開封)。在北宋王朝統治的168年當中,曾有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帝王在開封府任過職,并由此登基;北宋時的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曾在開封府任職。由于一批優秀官員在開封府任職期間,樹立并弘揚了公生明的道德正氣,形成了以廉正剛毅為鮮明特色的府衙文化,開封府也因此而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古代官衙。
③外州:京城以外的各州。
④升廳事:古指官員升堂理事。
、萸皩В阂罚谇懊骈_路。
、薷婧龋号f時官府內衙役高聲吆喝,通報官員駕臨。
、邍赫f話人所在的朝代,文中指宋朝。
、嘟校簩m禁之中。
、岣妫焊婧。
、獬茫何闹兄腹賳T聚議之處。
閽(hūn)吏:守門的役吏。
梃:棍棒。
兩府:文中指中書省、樞密院兩機構的長官。
寺監:古代寺、監兩級官署的并稱。
特旨:皇帝的特別指令,文中指特許。
指揮:發令調度。
儀范:禮法禮儀,文中指儀仗規則。
著令:著于律令。
猥細:瑣細。
儀物:用于禮儀的器物。
【譯文】
三司、開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長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本朝制度規定,在宮禁之中只有三種官員可以吆喝通告:宰相到中書省時通告,翰林學士到翰林院時通告,御史到朝堂時通告。吆喝通告時都用穿紅衣的役吏,稱作三告官。在官員所經過的地方,門吏用棍杖敲地以警示眾人,稱作打杖子。對兩府、親王,要從殿門一直打到本司或上馬的地方;宣徽使打于宣徽院;三司使、開封府尹打于各自的`官署。近年來,寺監長官也要打杖吆喝,這不合過去的規矩。以前宰相上朝,也有經皇帝特許,張華蓋、打杖子的,那是臨時性的指令。手持絲梢鞭進宮,要三司副使以上官員才可以;副使只可乘紫絲暖座跟隨入內。允許儀仗隊長手持舊棍杖,得是待制以上的官員才可以。近年來寺監長官也持藤杖,這不合過去的制度。文武百官的儀仗規則,除記入律令以外,各家所作的記載,還是有遺漏。所記盡管很瑣細,卻也是一個時期用于禮儀的器物。
【告喝打杖原文注釋和翻譯】相關文章:
狼翻譯和原文及注釋03-24
狼的翻譯和原文及注釋03-19
狼翻譯及原文和注釋03-17
狼原文及翻譯和注釋03-23
觀潮原文及翻譯和注釋04-27
觀潮原文及翻譯和注釋09-23
《贈宗魯筇竹杖》原文和注釋05-08
孟子告子上原文和翻譯07-25
童趣原文和翻譯注釋06-13